《西西弗神话》是法国著名作家加缪的一部重要的哲学论集,被人称作是存在主义的封篇之作,它以如诗的语言,提出了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一个个命题,即人生存在的荒谬感。加缪在书中一层一层地剥离人生虚幻的外衣,将其荒谬的本质赤裸裸地揭露出来。然而荒谬不是绝望,因为看穿幸福的同时也就看穿了痛苦。对于西西弗来说,地狱死神都算不了什么,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人类的激情和斗志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回到几千年前的奥林匹斯山巅,你会见到滚石上山的西西弗正愉快地唱着歌儿,不知忧烦,不问明天。因此,加缪曾在获奖演说中说他不信神,但他仍然崇拜一个圣徒,仍然要跪在一个圣徒面前祈祷,这个圣徒就是加缪笔下的西西弗。
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不是迪士尼乐园,而是丹麦,这个缺少光照、连狗都可能抑郁的国度。 丹麦人幸福生活的秘诀是什么?他们天生就快乐吗?有什么是他们知道而我们不知道的呢?作家海伦·拉塞尔认为寻找答案的方法只有一个:在丹麦生活一年。 从家庭到职场,从婴儿到小狗、奶牛,从毒品到酗酒、性病,从美食到室内设计,随着海伦·拉塞尔一年十二个月的观察,这些课题无不冲撞了我们习而不察的生命惯性,不断挑战我们对丹麦的想象。 《丹麦一年》记录了这趟风趣、辛辣的旅程,让我们不仅能理解丹麦人、丹麦文化,也更能立体地了解丹麦的幸福从何而来,以及如何学习“更丹麦”的生活方式,从而习得我们自身的幸福之道。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公共外交”的关注程度急剧提升。所谓“公共外交”,就是关于如何让对方(或者其他国家)理解本国、如何在符合本国利益的前提下,设定和认知世界并引导其言论。它并不局限于何谓外交以及何谓政治的问题,同时还包含如何理解别国或者别国的文化这种更深层次的问题。本书综合诸多敏锐的知名学者近年来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着眼于美国公共外交领域的主要旗手——美国文化中心,探究其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活动理念和活动真实情势的变迁。从文化政治学的角度来考察围绕公共外交的各种言论之争,同时对于美国的国际文化研究和战略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本书用轻松易懂的方式,阐述西方典故背后的精神意义与文化符码,图文并茂,叙述深入浅出。本书能为读者打下深厚而扎实的知识和语言基础,更能提升美感与文化诠释能力。该书是《人文社科通识文丛》之一,对于公众人文素养阅读有积极意义。
加拿大文化起源于原生的北美土著文化,后来衍生了法、英北美殖民地文化,建国后注重探索和发展自身特色,逐渐形成直到今天的以双语多元文化为特色的加拿大现代文化。 编者在广泛汲取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努力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对加拿大文明进行多方位的探讨,试图能较完整地勾勒出加拿大文明的历史与现实,进一步推动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并使对加拿大文明有兴趣的各界读者从中获益。 本书共分上下二篇,书中以30余万字的篇幅,客观、系统、扼要地介绍了加拿大的文明。 本书内容全面,资料翔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可读性。读者通过本书可以对加拿大的文明有一个系统地了解。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向来是天下士子的心愿。2009年5月,作者(陈胜利)有幸考上中央国家机关中青年干部第七批赴美培训班。8月10日,我们一行30名同学抵达位于美国东南部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市的杜克大 学,12月19日完成学业,前后历时4个多月,13l天。《美国风物——杜克大学札记》内容包括一所南方名校崛起的传奇、入 乡先“问俗”、一个国家,五十种制度、用管企业的办法管理城市、老照片中的中国记忆、向着自由的黑色洪流等随笔作品。 《美国风物——杜克大学札记》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发行。
本书由两个部分组成,*部分(第1章到第4章)是整体描述 007电影 这一现象,并讲述其成功史,在此基础上特别关注与本书写作目的有关的几个侧面。文章的第二部分(从第5章开始)将比较详细地介绍为什么以邦德为参考物。
In this book, Dr. Zhou rethinks the evolution of the American history and criticizes the values and styles of life held by Americans. The focus on the cultural aspects of ordinary American people found in this book is unusual among Chinese scholars; and he seeks to make contributions to developing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nd the global horizon of young Chinese. Like any other writer of an introductory book, he exerts himself to make connections with other fields and find appropriate examples from the literature or his research experience. I think that Americans and Their Culture is an exciting book which goes far towards providing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with a new perspective from which to understand the American culture. Though the book is aimed at undergraduate courses and introductory graduate seminars on the American history and culture, researchers interested in selected topics should be able to read selectively without feeling lost.
本书虽然是七十年前雷海宗先生的讲课提纲,但无论就其整体结构言,还是在具体问题的分析论述上,至今仍有巨大学术价值,可供我国世界史工作者和研究生参考,启人深思。书中具体包括了:黑暗时代之政治与社会、封建时代之政治与社会、资本主义之兴起与新教之伦理观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分为五编,介绍了西洋文化的历史,包括西洋文化酝酿时期——黑暗时代、西洋文化期封建时代、西洋文化第二期——旧制度时代、西洋文化第三期——欧美时代。 雷海宗是我国历史学家,《西洋文化史纲要》是其遗著。是书梳理西洋文化史,起自罗马帝国之灭亡、“黑暗时代”之开始,迄于19世纪末。全书纲举目张,结构清晰,使人一目了然。其风格类似课堂笔记或备课记录,内容精准,一语中的,无半点赘辞。文中不少名词
本套系列丛书,以美仑美奂的摄影和专业化的文字解说,庄重地介绍了在建筑和室内设计领域中大多数流行的风格,以及它们的各个阶段。每一本书都有如下特点:对产生这种风格的时代和地区做一个简单的概括;描述并举例说明这种风格独特的建筑设计、装饰以及与众不同的细部设计;对展现了这种风格的精华和魅力的房间,用精美绝伦的摄影图片,真实地予以重现;为住宅设计与装饰提供极有价值的参考意见,把风格与品位带入生活空间。
《法兰西思想评论》是同济大学法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主编的《同济·法兰西文化从书》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是发表国内外研究法国思想文化(包括哲学、文学、历史、社会、经济以及政治等小同领域)的学术论文,每年以年鉴的形式,依据不同研究专题出版一卷。 《法兰西思想评论》第三卷是以纪念法国著名哲学家列维纳斯(Emmanuel Lévinas,1906-1995)诞辰一百周年为主题,首先,收集了同济大学哲学系教师以及国内外学者研究列维纳斯的论文,接着,选译了列维纳斯的五篇重要论文,其中一篇是为纪念其诞辰一百周年而首次正式发表丁法国《城邦》(cités)杂志的。除丁,论文以外,为中国读者查阅资料方便,本集特地编纂了《关于列维纳斯哲学的专有名词小词典》以及《列维纳斯生平著作年表》。
。。。
周烈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长、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阿拉伯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专家委员会召集人、本科教育评估专家。 主要科研成果:著有《阿拉伯语语言学》、《阿拉伯语与阿拉伯文化》、《阿拉伯语篇章语言学》等、译有《一千零一夜》第三、第四册等,曾发表关于阿拉伯语言、文学、政治及教育、管理等方面的论文40余篇。
《巴西——未来之国》由斯蒂芬·茨威格著,完美地再现了巴西的过去,更寄托了茨威格对人类文明的全部希望。这里的“未来”并不是指单纯的经济发展,甚至不是指科技、艺术等文化形式,因为文明发达的欧洲社会也难逃两次世界大战的厄运,这里的“未来”指的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是一种自由、平等、博爱的现实版本。对茨威格来说,欧洲已是“昨日的世界”,而巴西才是“明日的世界”,为全人类指明整个世界的明日图景。 《巴西——未来之国》由巴西葡语版译出,再由德文校对,以求准确清晰地介绍巴西,并*限度地再现原著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