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nbsp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在过往与当下都是整个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了解了少数民族音乐,才能对中国音乐的形成与特点有完整认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写作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主旨,关注不同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的互动融通,区域文化与民族迁徙,宗教信仰与民俗节庆,以及与之相伴的少数民族音乐特点。在尽可能完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作者以轻松的方式带出相关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个案,将音乐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对音乐的描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便于读者从多维角度理解民族音乐和中国文化。
该书是 中华凤文化研究书系 中的一种。以凤崇拜为切入点。阐释了早期凤崇拜产生的原因,详细论述了 商周时期 秦统一后 凤文化内涵和凤形象与人间神灵崇拜系统的关系,同时论及凤如何贯通中国传统 儒释道 思想。梳理了凤文化内涵的变化,揭示了凤职能从崇拜到象征吉祥、和美、奋进的过程,肯定了凤文化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本书图文并茂,有一定的学术性和普及性。
吴梅(1884-1939),字瞿安,号霜厓,江苏长洲(今苏州)人。终身执教,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堂、存古学堂、北京大学、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校任教。于中国古典词曲研究精深,主要著作有《顾曲麈谈》《词学通论》《曲学通论》《中国戏曲概论》《霜厓词录》《霜厓曲录》等,又作有传奇、杂剧多种。在20世纪吴梅是能够和王国维相提并论的戏剧学大师。 《顾曲麈谈》中*有价值的部分在于曲律论,吴梅用极简练的文字揭示了宫调的实质,为现今曲学理论广泛采用。制曲范畴则兼顾戏曲的文学鉴赏和社会功能,对前代的。《宋元戏曲概论》对戏剧发展史作了拓展,尤其是王国维论著未论及的明清两代殊有贡献。吴梅凭借私人藏书,开出明清两代的曲目、剧目,有筚路蓝缕之功。
《凤与中国民俗》为湖北省学术著作出版专项基金项目 中华风文化书系 之一种。本书以凤的形象与文化内涵为立足点,从凤与中国民俗的视角切入,探讨了凤在中国民间信仰、民俗生活、礼仪节庆、民间文学、民间艺术中的艺术性表达,并阐释了凤民俗在当代传承发展的价值、原则与方式。
本书聚焦云南少数民族,从人类学整体观出发,围绕命运共同体理念,通过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按照地理位置划分,主要从水资源、水信仰、水技术和水制度四个角度对滇中滇东滇东北、滇南滇东南、滇西南、滇西、滇西北五个区域的少数民族水文化进行详细地梳理,以期立体呈现云南少数民族水文化的整体面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云南少数民族水文化的特征、传承和变迁等问题,认为云南少数民族水文化是多民族交融互动的产物,既有着独特的民族性、区域性、特殊性、不可替代性又有其共通性,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现实写照。
本书从语言和文字,文化、文学和艺术,民居、服饰、饮食,宗教、礼仪、风俗,文化风俗变异以及发展走向等五个方面,对中亚回民作了一个系统的介绍。中亚回民使用东干语,创制了斯拉夫字母拼音文字,发展了本民族的文学和艺术。在传承精神文化的同时,还恪守着独具特色的物质文化。中亚回民在保留自己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吸收了部分中亚地区的多民族文化,形成了他们与众不同的文化特点。但从发展走向上看,中亚回民的文化正在异化,向所在国家主体民族文化靠拢。这种趋势,对中亚文化发展前景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抢救、保护和弘扬中亚华人回民社区的语言、文化和风俗,已成为方言学者刻不容缓的历史责任。
本书受到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资助专项经费资助出版。《城市化背景下少数民族乡村文化的保护——以云南为例》一书全面、深入、系统的论述了在新世纪、新阶段,突出了在城市化背景下,少数民族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保护乡村文化。
“人文西藏”丛书旨在通过新手法、新视角,点面结合,立体呈现,讲好中国西藏故事。全套丛书分为两辑:一是“西藏风情”系列:包括《雪域经轮——西藏宗教考释》《藏地风土——西藏民俗趣谈》《物华天宝——西藏艺术掠影》《高原华章——西藏文学撷英》《流年乾坤——西藏历史述略》, 描绘西藏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风貌,向 外读者展示西藏魅力和时代亮色;二是“西藏历史文化名人”系列:包括《松赞干布》《元朝首任帝师八思巴》《九世班禅传》《首席代表阿沛·阿旺晋美》,通过西藏历史人物形象侧面反映西藏社会的演进和转折,让历史人物走进新的历史方位。西藏民俗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民俗文化内容丰富,民俗形式多姿多彩,饮食、服饰、居住,茶醇酒香、色彩斑斓的西藏生活民俗;诞生礼、婚嫁、丧葬,西藏人生礼仪;民间
本书从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内在联系入手,从一线教师的教学需求和问题情境入手,着眼于语文教学的当下需要与未来发展,按照“为何讲”“讲什么”“怎么讲”的思路,论述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及价值意义,为语文教学传授传统文化阐明学理依据,提供知识系统,探讨讲授方法。全书八章,分三部分:首先阐述语文教育的民族文化根基、传统文化的生成根源以及传统文化 时空的现代价值,探讨“为何讲”和“讲什么”的问题;其次阐述国学经典的教材教法、古代诗文的教学艺术、古代诗文评的教学价值、蒙学的教学传统和蒙学经典的文本解读,探讨“怎么讲”的问题; 从传统文化的人文品格和语文教学的历史传统出发,阐述语文教师在当代中国肩负的文化职责和文化使命。法国思想家丹纳说:“只有详尽的例子才能提供明确的观
本书是《达斡尔族通史》的一部分,属于阶段性研究成果。达斡尔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居住在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地。原居呼伦贝尔,元末明初北迁到外贝加尔、黑龙江上中游地区,初为科尔沁蒙古管辖,后归附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