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超越地方史为着眼点,来研究粤西南地区呈现的亦神亦祖祭祀现象。本书认为神明与祖先的形象与祭祀模式,关乎在大一统的礼仪与文化推广中,地方社会如何利用国家礼仪来塑造认同。这个过程,既牵涉明清时期国家礼仪、地方行政、经济环境的冲击,也深受文字运用、宗教科仪、建筑形制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大力弘扬大运河文化,促进大运河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本书以阅读 行走的方式,遴选和大运河有关的城市及历史著作、文学作品等,邀请知名作家、运河文化研究专家、各地文化部们负责人、文化媒体等,在行走中阅读大运河,在阅读中传播和传承大运河文化,围绕中国大运河的历史渊源、传说典故、风俗人情、文学作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址、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等多个话题展开,力求通过名家领读的形式展现出大运河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对中国大运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进行梳理和重新定位,并推动大运河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 本书将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五节。部分围绕大运河产生的文学作品展开,由知名作家对这些作品进行深入解读。第二部分围绕大运河滋养的名家展开,由运河文化研究专家讲述
《有模有样》一书以图片的形式向读者展示了月饼模、文字模、印鉴模、瑞兽杂宝模、花卉果蔬模、广西桂饼模等精美的饼模。不同年代的饼模千姿百态,图案丰富多彩,寓含着深远传统文化意义,同时,蕴含了人们朴素的思想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阅读本书后,读者就会明白中国传统饼模是展示民间文化习俗和吉祥愿望的 生活木版画 ,一饼模配一饼,它将生活和艺术合二为一,历经百年仍韵味犹存,它承载着我们民族的记忆,延续着我们民俗文化的根脉。
《云南史前文化史》中所论及的史前史,范围从 170 万年前元谋人的出现至公元前 13 世纪。云南是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之一,生物从低等到高等直到进化成人类的具有全球意义的重大生物事件在云南都有发现,屡屡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人类起源关键时期云南古猿的大量发现为早期人类起源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标本资料。云南是欧亚大陆*早出现人类的几个地点之一,此后一直生生不息。云南史前考古的发现与研究,体现了远古人类和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并与周边有着广泛的交流。以金沙江岩画和沧源岩画为代表的云南岩画艺术是云南史前文明的奇葩,记录着人类祖先迁徙的历程和生业方式,凝结了他们的集体记忆,是云南引以为豪的文化遗产。
本皮影教材分两册,此为册。重点介绍皮影文化。学习内容为皮影的基本技法和欣赏的学习,内容上是要引导皮影零基础的学生入门,学会皮影的基本技法、学习皮影的文化,并能学以致用,以皮影表达对生活的美好追求、以美装点我们的生活。教材中每课设计了皮影小讲堂、皮影小学、皮影小剧场等组成: 1.以趣事或问题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趣事和问题都于本课的学习内容相关; 2.课文正文和图:学习的内容; 3.让学生学会观察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皮影欣赏模块:欣赏优秀的皮影作品,开拓学生思维; 4.艺术实践,学以致用。
本书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成员之一的作者,带着自己的学生、遗产地传承人,在十多年深入遗产地农村的日日夜夜里,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中国农业文化遗产地的踏村入地的田野调查中,在中国农业大学校园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给遗产地乡村青年的授课和互动中,所形成的系列成果,因而是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中一部不可多得的心血之作、指导之作,全都是干货、实货。 全书图文并茂,全彩印刷,分上编(告语青年、青年工作坊)、中编(文化归途、乡土守望者)和下编(朝话与夜话、田野叙事、凝望乡村)三部分,多角度、多侧面地介绍了遗产地项目传承过程中的经验、收获和感悟,因而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价值。
《鸽经》于《檀几丛书》,以为古可证今,今可溯古,得笔之于书也。旋以南行而未果。年届八旬,始先后获观故宫博物院所藏清宫鸽谱四种。彩笔写真,出名家之手,绘制年代,历康、雍正同、光,共二百二十四幅,其侧标有鸽名者一百八十四幅。古今中外,*,不禁为之狂喜。于是萌经、谱、于记三者一而贯之之想,时萦吾怀,乃至不可终日。
这是一本写古珠玉的书,更是一本借古珠玉透视历史、洞见传统文化的书。以一个独特的视角,展示出历史庞大精微的细节。历史与当下、政治与审美、信仰与经济、习俗与工艺,在书中融为一体,交相辉映,趣味横生。丰富的图片加强了文字的现场感,问句式的标题,如 唐妆与宋妆区别在哪里?郑和下西洋如何买买买?明朝皇帝和官员腰上的的 呼啦圈 为何掉不下来? 等等,引人入胜,是一本好看好玩的传统文化普及读物。
二十四节气不仅是指导农事的传统历法,更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结晶,中国人的时间美学。本书围绕不同季节、不同节气的自然变化,介绍了气候变化、农事活动、传统习俗、饮食养生、诗词谚语等内容,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既注重知识性,又注重趣味性,是一本有关二十四节气知识的家庭实用宝典。 生肖又称属相,是中国人以十二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相配,用来表示人的生年的一组文化符码。十二生肖浓缩农耕文明而形成的时间空间序数符号系统及其应用习俗,是富有中国特色的一项文化遗产。本书引用大量文献史料,介绍十二生肖的由来,介绍相关民风民俗、典故传说等,多方面展现了源远流长的生肖文化。本书图文并茂,娓娓道来,既富于知识性,又注重趣味性,是有关十二生肖知识的国民读本。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
本书是由两本译著合成。其中《中国的风俗》记载了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中国传统的岁时节俗,还穿插了玉皇大帝、临水夫人、观音等民间神灵在诞辰时祭祀活动,以及官方主导的立春鞭春牛、东岳大帝诞、城隍诞等祭祀典礼。《岁时》以月份为序,分十二章描述中国人的日常信仰实践和岁时节日活动。 丛书简介: 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 从海外藏的中国民俗文献精选出16种进行整理、翻译、出版,,涵盖了文本、图像与实物三大类别的民俗文献资料。内容为海外馆藏中国民俗珍贵的图片文献,包括耕织图、外销画、契约文书、民间神灵雕像、明清官文等,以及西方来华传教士、探险家、汉学家的中国民俗志著作,记录了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主编:王霄冰,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民俗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书由美国的菲尔德女士于19世纪末在中国广东潮汕地区搜集整理,是本以现代田野作业方式采辑的中国民间故事集,保存了珍贵的手地域民间口头叙事材料,对民间故事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是一本趣味盎然、颇受读者喜爱的故事读本。在探讨海外中国民俗研究发轫期的实绩时,本书应是民间叙事搜集整理的代表作。
当今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工具的更新使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放,减少了外物的束缚、牵制、羁绊。但古今中外,物噬主、钱吃人、人为物役的事例不胜枚举,被名缰利锁捆绑、被欲望蒙着眼睛、被权力牵着鼻子、被孔方兄推磨沉沦的人何其多?心为物役,实在是一件可悲的事。试看《庄子智慧》如何应答这千年之问题。 今日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多都已经被物化。应物,亦为应人,应己,应心,应世,应事,应有无。应物,应之何物?不妨走入《庄子智慧》,领略庄子之智。 人的成长过程伴随着学习知识的过程,而终目的是为了成就自在、通达无碍的人生,这才是人生的真谛。任何一种手段和方法都是为这一目的来服务的,我们应在乎这个真谛而不应拘泥于手法,不妨领略庄子的 得鱼忘筌 得兔忘蹄 得意忘言 之智。 让我们一起来慢慢
本书是北京画家老葛编绘的一部关于老北京、个人回忆和1980年代特有小物件的图文并茂的作品。 资深 80前 老葛在后海边上度过了难忘的童年,长大后经过不断的观察、思考,更加体会到从前那种生活的珍贵,于是他想 通过画笔呈现儿时的碎片化记忆 , 唤醒您心里的那么一点点小小的念想儿 。书中有人物,有风景,有物件的 图解 ,衣食住行、花鸟鱼虫,无所不包,几乎每一页都可以提取出来供人单独欣赏,合起来则共同构成了一幅用情怀渲染过的老北京风情画。
1936年,西湖博物馆年轻的学者施昕*揭开了探寻良渚遗存的序幕。1959年,这些遗存所代表的远古文化被命名为 良渚文化 。赵大川、施时英编*的《良渚文化发现人施昕*》向大家介绍良渚文化发现人施昕*的事迹,作为一个良渚文化爱好者,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孜孜以求,为良渚文化的面世作了诸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