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苏里导读,中国38位知名学者讲读,共同解读上下 2500 年46位西方思想家的 51 部著作。这些思想家的著作光照当代,泽被千秋,讲读者的解读通透、有趣,本书有助于你理清西方两千余年来思想发展的来龙去脉,掌握政治、哲学、法学等思想菁华,透彻理解当今世界和中国,带你实现观念与思想的飞升。
《中国近代画报大系》(1874 1949)是天津档案馆画报收藏、研究专家周利成及其学术团队历时20余年收集整理的中国近代画报资料集成和研究成果,几乎囊括了1874年至1949年中国近代出版的所有画报。包括图录提要卷(附佚失画报辑要)、报刊文论卷、公牍档案卷、中国近代画报史稿等内容。本书为《中国近代画报大系 报刊文论卷》,选录1893年至1949年中国各地报刊中关于画报的评论性文章346篇,按内容分为创刊宗旨、编辑者言、品评纪念、调查报道、历史考述、理论概观、著名报人七个部分。每部分文章按照发表时间顺序排列。本书的出版对于中国近代画报史、新闻出版史等研究都有重要的价值。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迟子建所著的长篇小说,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小说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讲述了一个弱小民族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
央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用100 件国宝述说中国古人的创造力,共100 集,每集5 分钟,通过讲述一件文物,介绍国宝背后的中国精神、中国审美和中国价值观,以全新视角带您读懂中华文化。*、二季播出后,受到观众好评并带起来一波文博热。 本书完整呈现了《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25 件国宝的故事内容,以流畅生动的语言讲述国宝背后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和曲折经历,在引人入胜、跌宕起伏的故事中,寻找中华魂魄,引领读者领略中华国宝不朽的价值与魅力。此外,图书增加了大量有关文物的制作工艺、相关中国文化、中外文化对比的辅文,使本书更具人文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使历史文物爱好者和广大读者继纪录片后,能对文物传奇、历史探索、中华文化有更为深入的探寻。 This book presents the stories of the 25 treasures in the second season of the documentary. Between th
在一个多世纪的美国电影史上,中国题材电影是好莱坞电影工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数量可观,而且体裁多样,作为他者的中国形象已然构成了好莱坞电影形象的一个十分突出现象。表面看来,好莱坞的中国形象似乎总是在肯定和否定两极之间跳荡摇摆,生产与传播史上显现出了混乱的形象谱系。而深层次审视,好莱坞在集体意识与无意识之间,对中国形象表现上却更多呈现出了漫画化、妖魔化和丑化等负面倾向,在忽明忽暗的镜像所展示的种族、性别与政治等的交错层面间充满着傲慢与偏见。好莱坞电影与美国现实政治常常是一种互文关系,有着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本书试图对好莱坞电影的中国形象问题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一次描述和阐释,以进一步厘清电影中的中国形象的内涵与实质所在。
本书是一部学术论文集。收录了中日知名学者关于日藏汉籍的学术论文26篇。内容涉及经史子集各领域。日藏汉籍与我们国内传承的典籍相比,有如下特点:一是日藏汉籍多存古本,中国本土古籍在流传过程多有以新替旧的倾向,印本替代抄本,新出版本替代旧版,如《文选》六臣注流行,独立的五臣注与李善注则不存,《史记》三家注本替代了原有的 集解本 ,多是如此。日本对中土文化的接受有时间上的差异,后出新版与原版在时间上常有上百年的差异,因此,一种汉籍传入后,往往因其古老性而获得正宗地位,始终能以原貌流传,不易被后出本所替代,如金泽文库本《白氏文集》抄卷,原初就是慧萼在会昌四年抄回到日本,其后虽有各类明刊本、朝鲜刊本传入,但是,并未动摇本书在学府的权威地位,它也因此而得保存唐卷原貌。其次,文化环境不同,观
图书《从长安到罗马》第二季原汁原味地保留了纪录片的精彩,5个系列50个主题,涉及美食、时尚、建筑、艺术、政治等各个方面。学者为你当导游,带你行走西安和罗马之间,结合历史文物、人物事件不断地对比、追问和发现,用文明互鉴的方式讲述一个人类历史文化的伟大故事。Over 2,000 years, the commercial and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ang an and Rome, the starting and end point of the Silk Road respectively, have never been interrupted. Instead, they have mad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The book which has the same name as one hundred-episode microdocumentary Chang an meets Rome, includes 50 themes covering culture, society, architecture, music, art, commerce, military and so on. Scholars visit Xi an and Rome, using historical relics and events to constantly compare, question and discover, and guide readers to explore and think deeper on Eastern and Wes
全书编纂工作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史实为依据,客观、准确地反映中印两国在历史上的双向文化交流。全书共设置800条目,对两千多年来中印两国贸易往来、科技交流、佛教交流、哲学交流、语言学交流、文学交流、艺术交流、民俗养生健身交流、交通交流、外交往来、学术交流等进行总结,含4000多主题,110万字,配图1300幅。本书的关注点主要有三:一是人的思想和行为;二是人员往来与交流;三是不同文化的相互借鉴与融合
本书的研究主题是 中东欧国家的中国文化研究 。在 一带一路 倡议持续深入和中国 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不断深化的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文化在中东欧国家的传播持续升温,研究中国文化在中东欧国家的传播意义逐渐凸显。通过梳理中国文化在中东欧国家的传播历程和特点发现,依托 一带一路 倡议和中国 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中国文化在中东欧国家的传播形式多样、亮点纷呈,整体呈现中方主动传播、中东欧国家积极推进,兼具中外汇聚合力、官方多部门联合、民间广泛参与的特点,在汉语教育、文学译介、学术研究、双边对话等多维度取得显著成效,硕果累累。此外,中医药、武术等国粹也走进中东欧文明的 百花园 ,贡献中国智慧、传递中国理念。通过梳理研究也发现,由于汉学在中东欧各个国家的起步时间不一,中东欧部分国家尚未创建专门的学术期刊或
2015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建立了两国间副总理级人文交流机制,这一机制同两国的政治安全对话、经贸合作对话共同构成了统筹和推动中印尼关系发展的重要支柱。2021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合作从政治、经济、人文 三驾马车 升级为政治、经济、人文和海上合作 四轮驱动 ,两国合作的范畴与深度都有重要提升。本报告主要研究2023~2024年度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在人文交流领域的发展状况,具体分为总报告、分报告、专题篇三部分。总报告对这一年度中印尼人文交流情况进行了提纲挈领式的整体梳理;分报告对这一年度的教育、科技、青年、媒体、体育、旅游、卫生等颇具特色的人文交流进行了深入分析;专题篇则主要探讨中印尼人文交流中某一具体问题。整体而言,本年度的中印尼人文交流发展报告既高屋建瓴又脚踏实地,既注重截面分析又注重纵深探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