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见》第三季中,既有经营十数年的老书店,也有刚刚开业的新书店,新老书店人讲述历经磨炼、执着坚守背后喜忧参半的书店故事。深耕在书业第一线的从业者,都是经历沧桑不忘初心的爱书人,打开书店大门即可窥见人生百态。《书见》集资料性、欣赏性、实用性于一体,记录书店的故事,书店人的故事,为实体书店发声,向书店人致敬!
实体书店是特殊的文化产业,一方面属于城市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一方面也受到城市文化的辐射影响,并在城市文化引领、公共文化服务中发挥特殊作用。本书以世界各地城市书店为坐标,编者邀请分布在全球各个城市的华人向读者介绍了全球10个国家17个城市的20家实体书店。这些类型不同、形态各异的域外实体书店为读者打开了世界的一扇窗,拓展了读者的视野,带领其领略全球书店更丰富的场景,以及场景之后的文化沉淀和历史脉络,也为国内书店运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这是一本关于读书的随笔,作者在一篇篇隽永清新的随笔中向读者娓娓道来自己成长过程中与书发生的各种有趣的故事。读书是一项终身的事业,每个人在成长、学习、工作的不同阶段,都会面临不同的人生境遇,每个不同的阶段,读书的喜好和眼光也会发生变化,而每个阶段阅读过的经典书籍,都会变成人生思想的财富而受用终身。 读书既是一种兴趣,也是一项伟大的工作,人与书的那些亲密的互动,书的漫长历史中那些美妙的时刻和经典的心得,不同阅读方式带来的不同感受,在新的时代读书人的选择和坚持 这是一本让人重新回到 为书倾倒 的年代的小书,回味书本曾经带给我们的丰富的心灵世界,也让更多已经和最好的书籍疏离了的人们重新学会在书本中得到快乐和永恒。
本书以上海新华书店格局演变为面、发展节点为点,邀请了曾经的区、县新华书店经理等53位负责人梳理从1949年至2007年上海新华书店的黄浦区店、南市区店、卢湾区店、徐汇区店、闵行区店等24所门市部的发展历史,结合史实和数据,讲述亲历亲见亲闻的创业守业、卖书读书的职业生涯中值得留恋的人、事、书、店等,展现上海新华书店发展的关键拐点及轨迹脉络,记录书店工作人员在领导机构变动、书店合并分立,以及破产清算、改制、上市等不同时期矢志不渝投身出版行业的往事,并以此致敬前辈、鼓励后人。
本书是英国著名图书版本学家大卫.皮尔森撰写的图书简史,侧重于介绍图书作为文本载体之外的价值,特别是作为人类文化历史见证的意义。全书图文并茂,例证丰富,知识性和可读性兼具。尤其在传统书籍及出版业面临转型的当下,更有着丰富的现实意义。
本书是林鹏先生谈书法艺术的随笔集。本书除收有一些序跋、评论外,几乎都是研究傅山的随笔、札记一类的文章,因而可以说,本书是一本探析傅山人生轨迹、追寻傅山艺术心理、论述傅山文学、书法品质的专著。林先生用文学化的语言、朴实又具诗性的文字,为他的论断增加可信度和阅读的快乐。
1937年,在延安清凉山下诞生了新华书店。2017年,新华书店即将迎来自己的八十华诞。在这八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新华书店完成了由战时随军书店向市场主渠道和主导者角色的转变。回顾新华书店走过的历程,可以用四句话概括: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烽火中诞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壮大;在新世纪新形势下深化改革,逐步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中国出版文化事业的主框架、中国图书发行事业的主渠道、中国全民阅读推广的主阵地。可以说,新华书店八十年的历程折射了在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进程。 为了弘扬新华书店精神,总结新华书店创业、创新成果,拓展和融入发展新常态,在新华书店诞生八十周年之际,中国新华书店协会发起并由各省(区、市)新华书店共同主编一套《中国新华书店发展大系
该书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书籍不只是文本的搬运工,其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是人类的文化历史文物。人们通常根据书籍的内容和文本来衡量它的价值,而不会将书籍本身看作工艺品。实际上,不考虑其所承载的文本,书籍还具有很多潜在的有趣的品质,像是装帧、设计、印刷、注释等的方式。本书探讨了从中世纪到现在的书籍,以说明为什么书籍可能会其文本而变得有趣。书中还提供了相关的重要证据,以证明书籍完全可以发展其自身的历史,并使之成为人类文化遗产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量精美图片,观点独到,行文精炼、平易近人。
近年来,上海实体书店为市民贡献了一份精彩纷呈的成绩单。有从上海之根到上海之巅的朵云书院广富林店和上海中心旗舰店,是为 大而雅 ;有思南书局实体店这样的城市文化公共书房,是为 小而美 ;还偶有主打诗歌的思南书局 诗歌店以及各类戏剧专营店,是为 专而精 ;再有快闪书店这类移动的文化风景线,以及 知先堂 志达书店 泮溪书店 等沪上高校阅读空间。上海实体书店在走过低潮期、经历回暖阶段后,在扩张与调整中找到了节奏,摸准了市场对文化细分的需求脉搏,前进求索的脚步愈加笃定。本书讲述上海68家分布上海全市16个区的主要实体书店的由来与现状、规模特点、发展经历,展示了经过多年打造的 书香中国、全民阅读 的实景和 上海文化 的建设地标。
《世界梦幻图书馆》由X-Knowledge出版社组织编写,精选全世界范围内拥有代表性的三十七座图书馆,它们之中有获选全球好看公共图书馆的纽约公共图书馆、阿姆斯特丹公共图书馆,也有享誉全球好看大学图书馆的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都柏林大学圣三一学院图书馆。更有众多或古老绚丽,或前卫独特的修道院图书馆、社区图书馆、私人图书馆期待与您相遇。全书以极具震撼力的高画质图片全景展现各馆之美,更附有每座图书馆的相关实用信息,引领读者进行一场如临其境的环球知识圣殿之旅,体验阅读的时光况味,是爱书之人绝不可错过的宝典。
《世界梦幻图书馆(精)》由X-Knowledge出版社组织编写,精选全世界范围内*具代表性的三十七座图书馆,它们之中有获选全球*美公共图书馆的纽约公共图书馆,也有享誉全球*美大学图书馆的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都柏林大学圣三一学院图书馆。*有众多或古老绚丽,或前卫独特的修道院图书馆、社区图书馆、私人图书馆期待与您相遇。全书以极具震撼力的高画质图片全景展现各馆之美,*附有每座图书馆的相关实用信息,引领读者进行一场如临其境的环球知识圣殿之旅,体验阅读的时光况味,是爱书之人*不可错过的宝典。
《一个书店经理的自述》为作者对自己五十多年年来的出版发行工作经历的回顾与总结,是对以往主要经历的精心梳理。正文分为九个章节,附录收集了十篇作者已经在其他地方刊发过德文章,有对自己一生的历史回忆,有对工作期间领导、同事或师友的深切怀念。
由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原中国图书商报)策划编辑的《中国书业年度报告》已经在本馆连续出版了6年,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特色和影响力。该书由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从每年上千万字的报道中,精心遴选了其中的精彩篇章,按照“年度专题”、“年度大势大事”、“年度焦点热点”、“年度细分行情”、“年度传媒新媒观察”、“年度数据分析”等板块重新加以编排,既关注了上年中国整个出版传媒业的大趋势,又贴近产业市场一线;既侧重了一个年度的大脉络,又适当增加了对下一年度的前瞻预测,与其他同类型的出版业年度报告相比,有着鲜明的特色、专业的品质、一线的实务、市场的真切和数据的实用。由本馆编辑出版,也体现了作为中国现代出版发轫者的重担和行业领军意义。“中国书业年度报告”(2014~2015),参照以前惯例,与上一年度相比,重新补
这是出版人的五堂课,爱书者的启示录。全书以讲座形式,讨论编辑应当具备的素质、修养和能力。 出版的理想理念,编辑的书事书情,做书的感觉感悟,尽在作者现身说法中,给人以启发和灵感。 三联书店原总编辑李昕,以从事出版三十多年的丰富经验,结合大量精彩、鲜活的案例,讲述编辑的思路和策略、经验和教训。通过《邓小平时代》、《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等经典图书的出版过程,以及与杨绛、傅高义、杨振宁、王蒙、金庸、李敖、李泽厚、刘再复、何兆武等作者成功合作的故事,让你了解出版人应有的使命、情怀、智慧和担当,从而得窥出版的真义。
《朱熹学派与闽台书院刻书的传承和发展》,本书是作者三十几年来陆续发表在各类学术刊物上的研究论文的结集。作者在书中探讨了以朱熹为代表的朱子学派和以雕版印刷为主体的福建刻书业的关系,同时也探讨了福建书院刻书和从福建传入台湾的朱子学和刻书业,在台湾书院发展中所形成的交集与融合及其在台湾书院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全书共分三辑,收录34篇文章,这些文章可独立成篇,相互之间又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揭示了朱熹以及以他为代表的朱子学派与南宋刻书业、出版业之间的关系。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