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大师的首 年著作。 说起20 世纪90 年代,我们很多人都能想起许多令人激动的瞬间。从双休日的设立到彩色电视机的普及,从股票发行掀起热潮到劲歌金曲的火爆,从北京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到中国运动员在世界体坛崭露头角……十年之间,这片大地上热烈而又蓬勃地散发着 与活力。 本书以年为单位,记述20 世纪90 年代的大事小情。作者张玮化作串珠高手,拾取90 年代的重要事件并精心编织在一起,以客观而温暖的笔触呈现出一个 时代的微缩图景,让我们沉浸其中,勾起散落在时光里的好奇、美好与 ,温暖向前。
本书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极简史。全书以编年体为形式,以年份主题词为着眼点,以讲故事、述历史为叙述方式,全景式描绘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伟大历程。书中突出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功绩,生动展现了70年来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对近七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给予了浓墨重彩的描写。
本书稿从个人的视角介绍了武汉地区在1966 1976年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许多资料根据作者当年的日记整理而成,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书稿中涉及 文革 时期武汉地区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如武汉地区在 文革 初期 破四旧 的实况和 大串联 情况,武汉 720事件 , 教育革命 中的中小学状况以及 文革 后期知识分子和青年工人的思想变化,等等。口述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正史记载的不足,对中国当代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书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世纪60-70年代中国基层社会的变迁。
藩镇割据是中晚唐以后困扰唐廷一个多世纪的痼疾,但藩镇割据并不是藩镇研究的全部。本书涉及藩镇的形成及其存在条件、藩镇的类型及动乱的特点、藩镇与中央政治和财政上的互动等诸方面,基本勾画出唐代藩镇的真实面貌,对以往学术界忽略的或认识模糊的问题做了补充和澄清,是具有典范意义的唐代藩镇研究代表作。
《中国当代民间史料集刊》 9集收录的是“天津某粮管干部工作笔记摘编(工资福利部分)“1951-1978年的内容。“天津某粮管干部工作笔记”是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出资从民间收购得来,时间总跨度达三十余年,内容十分博杂,不仅有该粮食局内部经营业务、党政工作、机构变动、人事考核奖惩等等内容,还包括该粮食局传达贯彻中央和天津市有关会议精神的记录,反映该单位在各个时期贯彻中央和地方各项政策的情况,以及该单位和社会不同方面、不同侧面的联系。本辑收录的是工资福利相关的部分内容,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本书在徐中舒先生手写讲义的基础上,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录音补充,由徐先生的孙子——四川学报编审、历史文化学院兼职教师徐亮工整理而成。是作者多年的学术研究和教学成果,内容包括自原始社会至秦朝的历史。从中可见徐中舒先生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多学科交叉研究先秦史的独到视角和治学门径及基于扎实的古文字功底而对先秦史料的得心应手的、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及治学方法传授给学生的教学态度。本书既可给读者以丰富的先秦史知识,又为当今的青年学子和教师树立了高尚的为人、为师的榜样。
《内蒙古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主要记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内蒙古自治区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调查和统计。《内蒙古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是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的,是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主要记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内蒙古自治区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调查和统计。
《传承:百年家族背后的中国史》是一本讲述历史上有名家族的通俗历史书。 本书选取了历史上38个有名家族,这些家族或是绵延百年乃至千年而薪火不绝,或是族中名人辈出显赫一时。本书通过梳理这些家族各自的由来与兴衰经过,叙述各族有名人物的事迹,解读这些家族的成功之道。 对于一个家族而言,物质财富的继承往往只能延续两三代,而精神文化的传承却可以恩泽数代乃至数十代。这些历史上的有名家族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往往正是因为他们注重传承精神文化。本书即是通过一个个家族具体的故事,来讲述这些百年家族是如何传承自己的精神财富的。
......
曾国藩、左宗棠同为晚清重臣,中国大转型时代的引路人,联手开创了近代精英的全面崛起。这对同龄的同乡旧友,四十岁前还是英雄陌路,稀有交集。只因时势风云骤变,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两人抓住时机轰轰烈烈大干了一场,不但挽救了濒危的大清王朝,刷新了帝国萎靡颓败气象,而且开创了起死回生的“同光中兴”的局面。其功名之盛,声威之烈,为历史罕见。 曾、左相交三十七年,内情一直深埋于故纸堆中。本书以典籍为依托,凭借扎实的田野调查,立足翔实的正史,核定丰富的轶史,全面细致勾勒了曾国藩和左宗棠各自的人生轨迹,重点围绕两人曲折起伏的交往经历,逐段逐点还原两人持续奋斗与相互纠偏的人生,深入剖析每一阶段的矛盾分歧与相互成就,完整呈现出这一对堪称“百年典范”的诤友,在家国大事跟生活琐事中隐含的细节。 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