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简史》 ( 又称《韦尔斯世界简史》 ) 是英国著名作家威尔斯撰写的一部颇具特色的世界史,内容上溯人类文明的开端,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世界简史》中,作者对古代埃及、古代希腊罗马、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英国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都有独到的叙述。对东方文化,包括儒家和道家,均有所涉及。 《世界简史》比同时代的许多著作更早地摆脱了民族主义乃至欧洲中心论的褊狭,在《世界简史》中,威尔斯关注的是整个人类文明的遗产,包括文化、思想、宗教、艺术等,这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威尔斯以作家身份著史,文采蔚然,因此,《世界简史》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自问世以来,一直是青年人学习历史知识的典范读本!
尚劝余等著的《印度独立运动/世界史丛书》对1857-1947年印度独立运动作了全面系统的叙述,包括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国大党的诞生及早期活动、1905-1908年印度民族革命运动、穆斯林联盟的诞生及活动、靠前次世界大战时期印度民族运动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0世纪30年代的文明不服从运动、国大党省自治、20世纪40年代的“退出印度”运动、很后独立等内容,勾勒了跌宕起伏的印度民族运动的历史轨迹和演进历程。
古埃及的金字塔里隐藏着怎样的秘密?神秘的美索不达米亚楔形文字有着怎样的意义?法国为什么向美国赠送自由女神像?……我们都该知道点。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世界通史教程 古代卷》采用上、下编结构:上编立足于断代,以重大历史事件和重点制度、文化为主线,勾勒不同时代的历史进程;下编则选取贯穿不同时代的若干重大历史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与讨论。为便于同学进一步的学习,每章之后均有 导读 、 思考与讨论 。
《德意志人(精)》是瓦尔特·本雅明收集了从1783年至1883年之间的25封书信,集中展示了德国在欧洲地位的变迁和自法国大革命以来德国市民阶层的巨大思想变化。作为文本实验,本雅明的选材与点评,密切注视人性之物的所有暗示与论述,所呈现出来的,是一张概念和释义的图谱,就像一部人性的词典。本雅明好友阿多诺认为,“该书的重新出版让我深感愉悦:当德国人曾经忘却了胆怯和羞愧时,它是曾在德国人头上闪耀的好看炙热炭火”。
这是作者写给15岁正值初中毕业的女儿的一本书。其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设计了剑、心、宝、锄四个部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日本从古代到中世的历史(明治维新以前),讨论了日本的国家形成、历史建构、宗教信仰、社会变动等方面的议题,涉及遣唐使、圣德太子、源平合战、南北朝分裂、幕府更替、黑船来航、尊王攘夷运动等诸多日本历史上重要的人物事件,并对日本中心论等流行观点进行了批判与反思。全书将被分解为琐碎断代的历史重新整合,展现出其整体面貌。作者通过本书,希望传递给读者的不仅是日本史中具体的细节,更强调看待历史的角度与解读历史的方法,以宏大的胸怀与视野走近历史。
本书在选材上还是注重突出欧洲文明发展主线,这条主线体现为欧洲人不断 新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认识,追求思想解放、科技进步、社会改革等。本书沿文明发展主线梳理欧洲历史,重点讲述欧洲文明起源、政治实体演变、思想变化脉络、地理大发现、工业革命、科技进步、社会改革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并对欧洲未来发展做简单展望。 对于喜欢人文历史的读者来说,在闲暇时间,以放松的心态阅读这本小书,对欧洲历史甚至包括人类历史发展线索都会有个简明通透的了解,这点对于开阔历史和现实视野不无裨益。
乾隆二十四年,清朝有效平息了大、小和卓木的叛乱。伴随着乾隆对中亚的征服,来自土耳其、印度和波斯的器物、人员与艺术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其中很富传奇色彩的当属“痕都斯坦玉器”,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宫廷造
塞巴斯提安·哈夫纳著的《不含传说的普鲁士(精)》这是一部在德国问世数十年来多次再版的经典之作,堪称关于德国近代历史的普及型“国民读本”,同时已译成十余种文字,广获世界各国读者的好评。 “普鲁士”早已烟消云散大半个世纪,但对后世的影响至今在欧洲仍处处可见。它仿佛一个神话,代表着秩序、正直与宽容,又让人联想到军国主义与反动作风。它是世界上 个实行全民义务教育的 ,而英国首相丘吉尔对它却如此评价:“普鲁士是万恶之源”。围绕着“普鲁士”的种种观点与传言,可谓众说纷纭。本书作者以普鲁士遗民的身份,不偏不颇地讲述了这个十八世纪欧洲 现代化 的故事,告诉读者“普鲁士王国”是如何诞生、发展、崛起,在 阶段又是如何被融解于“德意志帝国”之中,并 终走向灭亡。
抗战时期,风雨飘摇,天灾人祸,一个传奇的碑文引出无数个普普通通的中华儿女热血沸腾的抗战经历。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凡人,如:云游四方的张石匠、药店老板万永义、老板娘月姑、药店的主管兴善、憨厚的残疾人聋子栓,日军翻译田连文。这些五颜六色的各色人等,在国难当头之时,不是考虑如何逃命保全自己,没有哀怨叹息生不逢时,而是面对强敌,用每一个普通人所能采取的各种方式,奋起抵抗,演绎出一出精心动魄的抗战全景剧。 《无影碑》中既有正义面前的殊死搏斗,又有血与火中的爱恨情仇;既有乱世佳人的传奇人生,又有乱世战火中的善恶美丑。塑造了许多鲜活的,既有骨气又很现实的普通小人物的抗战形象。
本书以公元9世纪以前的中亚北部为时空范围,论述围绕东西文化的互动、交流与传播这一主题,涉及到从远古时起,在这一地区就已见东西文化交流的端倪,等问题。旨在论证这一地区在中西交通史上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并希冀在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中,为更好地开发大西北,促进我国与西邻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提供一点有益的历史经验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