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全书二百九十四卷,洋洋洒洒三百多万字。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读完全书。所以,我们节选了其中有代表性的五十一卷,所载主要是开国帝王、历史影响突出的帝王在位期间的历史;同时,有的卷中包括多个帝王,其中不重要的帝王部分,作了存目、删除正文处理。 对于这些帝王,我们作了 帝王简介 (细黑字体)置于他们首次出现的分卷开端部分,以便读者很好地抓住他们在位期间的历史发展趋势。 《资治通鉴》是文言文,书中的很多地名、人名、官职、历史事件,不为一般读者所熟悉,为了方便阅读,我们进行了注释。 有必要说明的,正文分为史事、史论两部分,书中分别采用书宋、仿宋字体,并且史论部分还作了缩进排版处理。 史论 是评述所记事件、人物的文字,在本书中它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司马光本人对史事
《史记十传纂评》五卷,由日本学者芳本铁三郎将前人编选的《史记十传》添加诸多评点,形成了《史记十传纂评》,颇具有代表性。该书选录《史记》名篇项羽、外戚、官晏、廉颇相如、荆轲、怀阴侯、魏其武安侯等十篇。本书汇集了四位中日学者的学术成果观点:清代吴见思的《史记论文》、李晚芳的《读史管见》和日本薇山西毅一、森田节斋,当然也包括芳本铁三郎的观点在内。 丛书 简介: 《史记》选本丛书是由渭南师范学院中国司马迁与史记研究院主编,择取古今中外对《史记》进行注疏、解读和编选的较好底本,汇集而成。第二辑包括《史记治要 文章正宗 古文翼》、《史记综芬》、《史汉文统 史记统》、《史汉初学辨体》、《史记汇纂》、《史记别钞》、《史记今释》、《史记英选》、《读史管见》、《史记十传纂评》、《史记钞》、《史记》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 二十四史 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 前四史 。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包括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除了在历史学上占有重要地位外,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史记》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鲁迅誉之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本书分八个部分,四十四个章节,主要讲述了世界历史的进化,世界文明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作者着眼于全球,侧重于那些有影响的、促进历史发展的历史事件,其中包括原始社会、欧亚大陆的古代文明、欧亚大陆的原始文明、欧亚以外的世界、地区分割后的世界、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人统治的世界、西方的衰落与成功等八个主要的部分。重点突出,主题鲜明,着重有三个主要的问题,即(1)欧洲扩张的根源;(2)欧洲扩张前的儒家文化、穆斯林和其它非欧洲的世界;(3)欧洲扩张的各个历史时期:伊比利亚时期,荷兰、法国、英国时期,沙俄时期。本书为上册。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这部潜心力作自1970年初版问世以来,赞誉如潮.被译成多种语言流传于世,可谓经典之中的经典。第7版在保留原文精华的基础上.融入了时新的研究成果.
《史记汇纂》亦称《同菴史汇》,是清人蒋善选录的,按主题分为 治原 、 正学 、 将略 等十类,因类系事,是各种《史记》选本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史记汇纂》的选录受到晚明文学风气的影响,明清之际的《史记》评点处于持续的热潮之中,而《史记》评点往往与那个时代的文学风气、文化领导权或者 风雅权 之争等因素密切关联。突出警句隽语,是蒋善在选录《史记》的《礼书》、《乐书》等篇目中的特点。蒋善择取钟惺、邓以赞、陈仁锡、杨慎、茅坤、唐顺之、李贽、王慎中、凌登第、舒雅、李贽至十多家评语。辑录各家评点所体现的文章观念,也是高度一致的。 丛书 简介: 《史记》选本丛书是由渭南师范学院中国司马迁与史记研究院主编,择取古今中外对《史记》进行注疏、解读和编选的较好底本,汇集而成。第二辑包括《史记治要 文章正宗 古
《后汉书精粹》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又 一部私人撰写的***史籍,与《史记》《汉书》《三 国志》并称为 前四史 ,在我国史学界占有特殊的 地位,一直被视为后世***史的圭臬。与《汉书》一样 .《后汉书》为整个东汉一朝的断代史,记载了从王 莽代汉至汉献帝末年,共195年的历史。 从体例上考察,《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 《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 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增减。 首先,他在帝纪之后添置了皇后纪。其次《后汉书》 新增加了《党锢传》《宦者传》《文苑传》《独行传 》《方术传》《逸民传》《列女传》七个类传。尤为 可贵的是,范晔是***位在纪传体史书中专为妇女作 传的史学家。
1
......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元狩元年三千年左右的历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读中国历史,不能不读《史记》。本书是为了满足现代广大读者阅读这部巨著的需求推出的白文普及本。首先,它以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为底本,可以确保其文字的准确性、可靠性;其次,本书删除古注,只保留原文,从而保证阅读的连贯性;第三,《史记》中涉及大量古代的人名、地名,不加注明是很难读懂的,因此本书保留了原点校本人名、地名下加专名线,书名下加波浪线的做法,使读者一目了然。因此,可以说,本书非常适合普通读者阅读、收藏《史记》这部巨著。
《汉书》东汉班固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本书体例大略与《史记》相同,惟改书为志,废世家入列传,并创《刑法》、《五行》、《地理》、《艺文》四志,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准绳。本书包举一代,是研究西汉历史的重要资料。《汉书》(白文普及本)是为方便读者阅读传统文化经典而适时推出的。本书以中华书局点校本《汉书》为底本,保证了其学术可靠性、文字准确性,是广大读者阅读《汉书》这部经典巨著的很好读本。
一、广校诸本全面而系统校勘了北宋至清有代表性的多种《史记》刻本,其中有“世间乙部第一善本” ——中国台湾藏北宋景祐监本《史记集解》、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南宋绍兴本《史记集解》、日本藏南宋建安黄善夫刊《史记》三家注合刻本、南宋淳熙刊本《史记集解索隐》合刻本、日本藏六朝钞本、日本藏唐钞本、法藏敦煌残卷等。选用善本之精,校勘规模之全,超过此前各家。二、新撰校勘记复核了点校本对底本所作的全部校改,包括方圆括号改补和暗改。已经厘正的从之,存疑的慎重斟酌,错误的予以纠正,统一撰写校勘记,涉及增删正乙的重要改动都出校说明。全书撰写校勘记三千余条。三、订补疏误,后出转精改正原点校本破读之处,纠正讹脱衍倒。全面检核三家注相关引文,确立引文的准确起讫和来源。充分利用清代至今前贤时彦及日本、海外学者的
周一良全集 *编中国史
《公众史学研究入门》主要介绍公众史学的基本框架和研究历史,旨在为有兴趣从事或者了解公众史学研究的读者提供入门指导,也为公众史学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首先,概述公众史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其次,勾勒这一学科的简明历史。作为历史学的新型分支科学,公众史学在不同 有不同的发展路径和模式,而主要的研究依然集中在英语 ,本书将就公众史学在主要英语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的起源、发展、学术史进行梳理和述评;然后,论述该学科的重要课题及重点问题。 公众史学是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史学派别。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当代美国史学研究的新领域。指历史学者运用学院派历史学的训练技能和研究成果,借助于其他学科的方法,服务于与历史相关的现实社会各领域,包括政府部门
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年鉴》的编纂始于2004年底。2005年8月《年鉴》2004卷出版后,得到了史记研究界的一致好评,之后每年出版一卷,对上一年《史记》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年鉴》2012卷基本保持了前几卷的栏目框架和编辑体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和创新。增加了原创内容的比例,组织研究人员执笔撰写了司马迁研究综述、史记研究综述、近十年来《货殖列传》研究综述等篇章,增加了历年学术会议介绍、1949年至2004年研究著作目录索引等内容,对1994年至2012年论文目录进行了补遗。全书16开30万字,集工具性、资料性、知识性为一体,分为研究综述、考古发现与研究、版本整理与研究、著作与论文摘要、论文著作索引几个部分。
《中国的思想与制度》由费正清主编,由美国远东协会中国思想文化研究会召集十几位汉学专家分别撰述而成。由于各位作者都是各自研究领域的 学者,使本书成为一部在当时富有创见且影响深远的著作。《中国的思想与制度》分为两个部分: 部分阐述了 的权力运用和思想流派之间的联系。第二部分探讨的是在中国传统社会秩序中思想所扮演的角色,尤其是那些影响官僚阶级的思想。这些论文的覆盖面很广,诸如:研究诸子百家的思想渊源;界定关键术语;描述、评价一些思想观念的发展历程;讨沦价值观念的沿革;记述学术取向的变迁;分析外来观点在中国的发展,等等,这是一部影响美国几代汉学家和公众对古今中国的研究和阅读取向时专著,被誉为西方对中国文化与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代表作。
......
本书以明末清初以来湘赣边区的移民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对本区长达三个半世纪土客冲突的细致展现,把不同历史时期土客矛盾所引发的一系列冲突事件纳入地方社会的发展脉络及 的权力关系中,以考察土客关系演变的内在机制、基层社会与 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区域社会变迁。
《史记》原名《太史公记》,简称《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本书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年问长达三千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历史状况,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社会面貌。全书共一百三十篇,计五十二万字。其中以记帝王的“本纪”十二篇,记年代的“表”十篇,记典章制度的“书”八篇,记诸侯国的“世家”三十篇,记人物的“列传”七十篇。 《史记》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更是一部成功的传记文学名著。 司马迁对自秦以来的每一位帝王进行了全面的勾勒叙述,文章精彩纷呈,感人至深。
《资治通鉴》是中国部编年体通史,所引之书多达数百种,有极高的史学价值。阅读古代经典,语言文字是一大难关,加上《资治通鉴》本身文字就不通俗浅显,本书精选了《资治通鉴》*有代表性、精彩的篇章辑录成书,按时间顺序对其进行了整理,并绘制了大量的图片,力求更加真实、客观、全面地将中国历史的丰富与精彩呈现在读者面前。
本书包含了陈尚君教授解读唐代为主的人和事的文章四十余篇,约十六万字。深厚的学养和旷达的心性,使得陈尚君教授的文章深入浅出,颇具阅读趣味的同时,使读者对一个问题或一类现象有 深刻的认识或反思,带给读者大家写小文 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