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书前有《金文及其研究》,叙述金文的主要内容及其研究概况。正文选取68篇有代表性的铭文加以注释,上起商末,下迄春秋,而以西周为重点。商及西周以王年为序。春秋只选诸侯国器,仍以纪年为序。 2.正文每篇下分小引、着录、注释、断代等项。断代理由有的篇目已见于注释,则不重列。 3.小引说明青铜器之出土、收藏情况,以及字数、别名等。字数包括合文、重文在内。 4.着绿只选择常见书或最早着录书,不求其全。读者欲了解各篇着录的详细情况,请参看孙稚雏《金文着绿简目》。 5.本书一般用繁体、正体字,但在某些情况(如考释字形、有歧义)下,仍用异体。 6.词语注释,特别是较长的注释尽量不重出,凡前边已注释过者,后边出现时多参看前注。 7.除常见的、公认的说法外,引用诸家说法多注明出处。 8.疑难
本书为金代故都瓦当艺术品的收藏与研究填补空白之作。详尽提供了金源瓦当珍品的图片拓片,为金代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具有珍贵的收藏价值。 随着国家第一个文化遗产日的到来,“黑龙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研究系列丛书”的第二卷《金源瓦当艺术》即将付印,我们如释重负,不仅思绪万千。 瓦当。是古代建筑上的重要构件,用以遮挡屋檐椽头使其不受风雨侵蚀,故名。它本来是一种实用品,但因其所处位置的装饰需要,在设计时备受人们的重视,进而演变成为一种集实用、装饰于一身的艺术品。在图案纹饰上,由于时代的不同、地域的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不同而有异。但遗憾的是现有的关于瓦当艺术研究的专著中,没有专文论及金代瓦当的。 那么,金代的瓦当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最具代表性的金代瓦当又在何处呢?众所周知,“金国”
《郑州青铜文化研究》是作者(李维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郑州青铜文化所获阶段性成果 的选辑。主要涉及郑州二里头文化、新砦期论证、商 文化、郑乇(毫)说等内容。其中,对密县曲梁、郑州岔河遗址分析,将 二里头文化与二里冈 文化在文化性质上予以区分;对密县黄寨出土二里头 文化牛骨刻辞释读,不仅将甲骨文的出现时代前推至夏代,而且为夏的存 在提供了文字线索; 对郑州二里冈出土商代牛肋骨刻辞的再发现,为探寻 商代都——乇提供了文字时证;其中有关学术讨论对于研究方法有所 启示。 《郑州青铜文化研究》可供从事考古学、历史学 、博物馆学研究的工作者及爱好者参考、阅读。
商周铜器的出土,西汉时期便有记载,当时研究者的兴趣侧重于铭文文献价值,对于这些铭文书法艺术的价值,到宋代才较为重视。宋人薛尚功所著《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一书,已将这些铭文视作『法帖』。可见士人们对于铜器铭文书法艺术的重视程度,清干嘉至民国期间,金石学走向繁盛,许多重要铜器也相继出土。 皇家有《西清古鉴》、《宁寿鉴古》、《西清续鉴甲编》、《西清续鉴乙编》的编撰。私人的有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天大潋《寒斋集古录》、吴式芬《捃古录全文》、方浚益《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刘心源《奇觚室吉金文述》、孙诣让《古籀拾遗》、《古籀余论》、罗振玉《三代吉全文存》等专著的相继出现,足见一时之盛,众多的书法家在此研究成果基础上,不仅对铭文文字的辨识有了极大的提高,对青铜器铭文书法的关注和理
本书在全面搜集含带专名的商周青铜礼器材料基础上,主要运用考古类型学、古文字学、统计学,辅之以文献学、声韵学、训诂学等方法和技术,较深入地探讨了商周青铜礼器基本的分类名称及其自名,深刻地揭示了青铜礼器的定名原理,为商周青铜礼器定名提供了比较准确的参照标准。
“收藏起步丛书”是以初涉收藏领域的读者为对象的启蒙书系。丛书汇聚古玩、艺术品各门类收藏鉴赏家、文博专家,涉及古玩、现玩百余种,融历史文化知识、工艺材质知识、鉴赏知识、淘宝知识、藏品保养知识于一体。丛书总体风格统一,具体门类突显个性特色,内容扎实,传授真经验真本领,是初涉收藏者起步的准工具书。
1.本书前有《金文及其研究》,叙述金文的主要内容及其研究概况。正文选取68篇有代表性的铭文加以注释,上起商末,下迄春秋,而以西周为重点。商及西周以王年为序。春秋只选诸侯国器,仍以纪年为序。 2.正文每篇下分小引、着录、注释、断代等项。断代理由有的篇目已见于注释,则不重列。 3.小引说明青铜器之出土、收藏情况,以及字数、别名等。字数包括合文、重文在内。 4.着绿只选择常见书或最早着录书,不求其全。读者欲了解各篇着录的详细情况,请参看孙稚雏《金文着绿简目》。 5.本书一般用繁体、正体字,但在某些情况(如考释字形、有歧义)下,仍用异体。 6.词语注释,特别是较长的注释尽量不重出,凡前边已注释过者,后边出现时多参看前注。 7.除常见的、公认的说法外,引用诸家说法多注明出处。 8.疑难
本书介绍了世界上著名十大法学家的生平、是主要著作及思想。
中国古代青铜器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艺术最早最闪光的亮点。中国古代青铜器不仅器物类型繁多、造型庄重华丽、纹饰优美精湛、铭文内容丰富,而且用途广泛,除宴飨外常用于祭祀礼仪,作为强化统治权力的手段。青铜礼器还被用于贵族之间的婚媾、宴享、朝聘、会盟等活动,以铭功颂德。青铜品也作为馈赠礼品,贵族间进行交往,以维护统治权力。因此,青铜礼器是权力的象征,是贵族等级地位的标志,是礼制的工具。 商代青铜器中酒器繁多,门类丰富。商代早期青铜器胎薄,以光素无纹居多;商代中期,青铜器以平雕一层花为主,以兽面纹居多,且无云雷纹底纹;商晚期至西周时期,青铜器种类丰富,食器、酒器、水器、车器、兵器等皆有。这一时期的青铜器,造型华丽,纹饰精湛,变单层花为三层花;铭文字数逐渐繁多,由一字铭增加
本书以军机处二百年历史为主线,展示军机处在清代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当雍正、乾隆两朝国力蒸蒸日上之际,军机大臣们跟在皇帝后面,跃马扬鞭,开拓疆域,无不踌躇满志。到了嘉庆、道光两朝,大清已经开始走下坡路。面对此景,嘉庆、道光的选择是守成,于是军机大臣们也收敛了拳脚,小心翼翼地帮皇帝打点着江山,总算将大清国传了下去。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四朝,是一个王朝由盛转衰曲线图的展示。在这个历史过程,军机处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军机处二百年,一笔厚重的历史,一群出类拔萃的人物,一堆有待挖掘的故事,一个全面而真实的军机处。
《金石学》一书于194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共三编,一为“通论”,总述金石学之名义、价值及其发展之历史;二为“说金”,分述古金诸器之原始、名物、制度、铭刻及历代之毁坏与伪造;三为“说石”,分述历代刻石之名义、制度、文字、源流及其厄运。本书论述精严,体系完备,取止有度,多有宏见,是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金石学通论著作。
《蒙面双鼎·大盂鼎:大克鼎传世之谜》详细地介绍了国宝大盂鼎和大克鼎的传世过程。从1874年大盂鼎出土到1951年潘家后人将二国宝献给国家,其间从关中到苏中,举世鸿宝大盂鼎、大克鼎几经易手,经历了曲折的传世过程。本书以故事带出历史,描述了围绕在双鼎周围的人和事。
张俊儒编著的这本《杜岭方鼎》以考古与历史文献研究方法,结合 科技考古成果,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河南博物院的九大“镇院之宝”之一杜岭方鼎。 杜岭方鼎中国商代中期的青铜器。1974年由一个名叫袁海军的环卫工在挖土过程中一镐挖出,地点为河南省郑州杜岭张寨前街。共两件。一件高1米,重86.4千克,方形,深腹,双耳四足,腹上部饰兽面纹,两侧及下部饰乳丁纹,形体质朴庄重,现藏于中国 博物馆。另一件较小,高0.87米,重64.25千克,藏于河南博物院。
当前,艺术品收藏作为一种新型的理财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人们希望知晓艺术品收藏的知识。当前流行的艺术收藏品类都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精华,有几千年漫长历史而自成体系,涉及艺术品的发展概况、历代式样和纹饰特点、工艺、材质、流传情况、交易行情、辨伪等多方面的内容。 本书为专门介绍《青铜器收藏与鉴赏》的专著,内中收录了不少关于收藏与鉴赏青铜器方面的技巧与方法。 俗语云:“乱世藏黄金,盛世收古玩。”极言古玩文物收藏与世道乱治关系之深也。当今社会,万方乐奏,国泰民安,经济繁荣,文化发展,乃和谐之盛世也。故收藏之事,水涨船高,于世人已成热门之举。本丛书分门别类,撷取精华,计有:古籍、古家具、古陶瓷、古钱币、书画、玉器、青铜器、邮票八种,除讲解收藏知识、鉴赏历代精品外,还教以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