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仅五星
  • 5折-6折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20元20-30元3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1折-5折5折-6折6折-6.9折
筛选:
    • 良渚:撞击与熔合的文明结晶
    •   ( 22 条评论 )
    • 李新伟 著 /2024-05-01/ 上海古籍
    • 良渚文化(约距今5300~4300年)是中国 重要的史前文化之一,率先完成早期 构建,成为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重要实证。本书综述 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在中华文明起源的大背景下,讲述了良渚文化的形成、发展和衰落,强调了其榜样作用。书中提出,前良渚时代各地区的灿烂发展和相互撞击,激发出新的政治理想,良渚文化取得的成就,是熔合此前发展成果的结晶;良渚文化虽然在距今4300年前后衰落,但并未以反面教材的形象黯然退场,而是对此后孕育夏王朝的各地区社会发展和激荡整合产生了深刻影响。 书中有对良渚文化精彩发现的全面介绍,对良渚图像资料的新鲜解读,也有对良渚早期 构建方式的深入思考。本书可以加深一般读者对良渚文化的切实了解,也有助于考古、历史及相关学科研究者开展进一步学术探讨。

    • ¥58.8 ¥118 折扣:5折
    • 龙门石窟.第2卷 龙门文物保管所 编
    •   ( 11 条评论 )
    • 龙门文物保管所 编 /2012-05-01/ 文物出版社
    •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的营造,南北长达1公里,至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龙门石窟2》介绍了其的历史。

    • ¥218.5 ¥380 折扣:5.8折
    • 谁收藏了圆明园 刘阳 编著 金城出版社【满额立减,优惠多多】
    •   ( 1 条评论 )
    • 刘阳 编著 /2013-07-01/ 金城出版社
    • 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有园林风景百余处,是清代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在150余年间,役使无数能工巧匠、费银亿万所建造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被世人誉为“万园之园”“东方凡尔赛宫”。 1860年10月,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之后,从晚清到民国,圆明园历经多次盗抢、拆毁,属于圆明园建筑的各种物件、园中藏品流散于海内外。这些珍贵文物现落何处,为何人收藏,向为世人所关注。圆明园青年研究专家刘阳,集15年收藏、研究结晶,将失落在海内外的700余件文物的相关图片,悉数加以收集整理,辅以文字说明,首次形象再现了圆明园的原貌,引领读者体验一代皇家御园曾经令世界惊叹的辉煌胜景。

    • ¥270.9 ¥542 折扣:5折
    • 红土地见证--福建中央苏区遗址遗迹巡礼
    •   ( 36 条评论 )
    • 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 编 /2011-06-01/ 福建教育出版社
    • 这一段让人热血沸腾的红色历史,给福建的中央苏区县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遗址遗迹。这些遗址遗迹,闪烁着老一辈革命领导人的智慧光芒,回响着福建人民不屈不挠、奋起反抗的呐喊,见证了党和苏区群众的鱼水深情,体现了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是对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党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是一笔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编纂了这本《红土地见证:福建中央苏区遗址遗迹巡礼》,以期能在广泛深入系统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进一步弘扬苏区精神,加强对福建中央苏区的遗址遗迹的保护和利用,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为福建在科学发展中实现新跨越做出更大贡献。

    • ¥119 ¥238 折扣:5折
    • 稻作文明的摇篮—河姆渡文化考古文粹
    •   ( 3 条评论 )
    • /2023-09-01/ 文物
    • 河姆渡文化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尤其在稻作农业起源与发展、植物考古、动物考古、古环境演变等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本文集收集了相关遗址的发掘简报,专家撰写的有关河姆渡文化的文章,也收集了历年有关河姆渡文化的学术研讨会的纪要和部分遗址的讨论会纪要。

    • ¥239.5 ¥420 折扣:5.7折
    • 东山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全3册) 文物出版社
    •   ( 3 条评论 )
    • 南京博物院 /2016-05-01/ 文物出版社
    • 东山村遗址是环太湖流域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从马家浜文化到崧泽文化,延续不断。2008~2009的发掘,发现有高等级的墓和平民的墓,其中崧泽大墓,出土了丰富的玉石器,规格等级之高,是环太湖流域的抢先发售发现。东山村遗址很可能是崧泽时期的一个中心遗址,十分重要

    • ¥806.4 ¥1480 折扣:5.4折
    • 光宅中原(拓跋至北魏的墓葬文化与社会演进)(精)
    •   ( 9 条评论 )
    • 倪润安 /2020-03-01/ 上海古籍
    • 本书探讨了拓跋起源、拓跋南迁匈奴故地、拓跋代国至北魏各时期墓葬文化的演变和发展进程等问题。在拓跋起源问题上,本书厘清了拓跋族源的主要来源。在拓跋南迁匈奴故地的问题上,尝试从相关墓葬中区分出檀石槐鲜卑遗存及其文化因素,从而筛选出与拓跋南迁关系 直接和紧密的遗迹,以勾画出确定性 强的南迁路线图。在代国至北魏墓葬文化方面,本书揭示了力微联盟对檀石槐鲜卑文化的继承、北魏早期对边疆文化的整合、北魏中晚期文化向“晋制”的复归、北魏文化余脉开启“唐制”新模式等文化现象和历史过程。本书还把北魏墓葬文化置于南北朝发展的横向比较中,探讨北魏与南朝争夺文化正统的过程,并试图总结拓跋至北魏墓葬文化演变道路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 ¥48.9 ¥98 折扣:5折
    • 新出简帛的学术探索/励耘史学文丛
    •   ( 2 条评论 )
    • 李锐|责编:李春生 /2020-12-01/ 北京师大
    • 本书立足于当今的考古发现,借助新出土文献,根据多方资料,围绕由银雀山简引起的兵家源流问题,由马王堆帛书引起的“黄老”道家问题,由睡虎地简引起的法律史问题,由郭店简引起的“思孟学派”问题等影响重大的史学问题,对于古书学派、年代、学术史、简帛本身的某些问题,以及一些研究方法和观念,进行了 的考证、反思和分析,作了大量诸多有益的探索,使简帛学与学术史研究互相结合起来,为史学研究开启了新的思路和路径。

    • ¥39.9 ¥80 折扣:5折
    • 山西国宝精华·云冈石窟造像
    •   ( 3 条评论 )
    • 赵昆雨|编者:张焯|责编:张婷|译者:叶南|摄影:赵富义//宫品仁 /2023-09-01/ 三晋
    •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城西十六千米处武州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千米,主要洞窟45座,另有附属洞窟209个,现存大小造像59000余尊。石窟规模宏大,佛像雕饰奇伟,技艺精湛娴熟,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生动感人,吸收并融汇了古代各民族文化,代表了五世纪世界雕刻艺术的 水平。 云冈石窟始凿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年间(460—465),一直延续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共历60余年。 按石窟形制、造像内容和样式的发展,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460—471)五个洞窟( 6—20窟)因系高僧昙曜主持营建,习称“昙曜五窟”,推测是为北魏太祖以下五帝造像,具有帝佛合一的神性之美。中期(471—494)是云冈石窟营造工程 辉煌的阶段,多为模拟汉式传统建筑样式并成组结对的双窟,主要有 、2窟,第5、6窟,第7、8窟,第9、10窟四组双窟,反映了当时既

    • ¥187.68 ¥368 折扣:5.1折
    • 千年一诺:西安丝绸之路申遗实录 西安市文物局 编著
    •   ( 1 条评论 )
    • 西安市文物局 编著 /2015-12-01/ 文物出版社
    • 西安市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等五处,是已确定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中西安段的五处遗产申报点。针对这五处遗产,西安市采取了重点投入、重点管理、重点实施的方式,在保护过程中攻难题、解决问题。本书是历时十几年的西安市文物保护单位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艰辛而幸福成功的工作的汇总,具有很强的资料性和研究价值。

    • ¥397.5 ¥680 折扣:5.8折
    • 西藏纳唐寺版画遗珍
    •   ( 195 条评论 )
    • 王家鹏宗绪盛 编著 /2011-10-01/ 北京出版社
    • ????《西藏纳唐寺版画遗珍》内容简介:2007年一位朋友邀莆我鉴定他收藏的西藏版童,起初我以局是常兄的藏文佛经散页插固,打阴包装一看,不禁眼前一亮,厚厚的一大叠版童,缌计五十一幅(以下筒褥一新兄版童)都是墨印的猾幅木刻版童。?

    • ¥76.8 ¥128 折扣:6折
    • 汉长安城桂宫(2号建筑遗址南区保护工程报告)(精) 中国人口出版社
    •   ( 1 条评论 )
    • 李勤 /2013-02-01/ 中国人口出版社
    • 汉长安城桂宫2号建筑遗址(南区)保护1二程自2002年9月开始,至2004年8月顺利完工。由于该项目是汉长安城遗址内第一次对已发掘的考古遗址实施的保护工程,因此在施工期间得到了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西安市文物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该保护工程完工多年来,其保护模式获得许多领导和专家的肯定。为全面复原保护工程实施时的情况,为未来的大遗址保护工作累积经验,在西安市文物局、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保管所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我们组织工作人员编写了《汉长安城桂宫2号建筑遗址(南区)保护工程报告》。 《汉长安城桂宫2号建筑遗址(南区)保护工程报告》从汉长安城和桂宫的历史沿革入手,尽可能翔实地向读者介绍了桂宫2号建筑遗址保护前的遗址现状、保护工程的施工过程和施工后的展示效果,并对后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分析比较

    • ¥126.5 ¥220 折扣:5.8折
    • 北齐东安王娄睿墓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 文物出版社【正版书】
    •   ( 1 条评论 )
    •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 /2006-09-01/ 文物出版社
    • 本书首先概述了娄睿墓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发现与发掘经过,介绍了墓葬形制与葬具、壁画,对随葬器物(陶器、陶俑、陶镇墓兽、陶塑动物、釉陶器、玉器、石雕、铁器)等作了详尽的论述。附《北齐东安王娄睿墓志铭注释》、《娄睿墓壁画人物与陶俑的服饰研究》、等及《北齐东安王娄睿墓墓道东壁壁画通景》、《北齐东安王娄睿墓墓道西壁壁画通景》图2幅。插图164幅,图版160幅。 公元5世纪的北齐东安王娄睿墓位于太原市南郊王郭村西南1公里。该墓于1979年4月初开始正式发掘1981年1月结束,工作日达五百五余天。出土遗物达848件(组),其中各类陶俑即达到608件,极为珍贵,而墓道、墓室壁画尤为壮观。壁画完全反映娄睿生前戎马生涯与显赫官宦生活。大量壁画的发现引起了历史、考古、美术界的广泛重视。本报告全面报道了这些珍贵壁画和遗物。为

    • ¥295 ¥595 折扣:5折
    • 内蒙古大堡山墓地出土人骨研究
    •   ( 3 条评论 )
    • 张旭|责编:谷雨 /2022-12-01/ 文物
    • 本研究通过古人口学、人体测量学、古病理学等多种学科方法与手段,对采集自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大堡山墓地不同墓向的44例人骨标本进行系统研究: ,该墓地出土人骨标本的死亡年龄、骨骼形态、病理现象等方面不存在显著的墓向差异。两性比例相对均衡,平均预期寿命为34.35岁。似乎存在一定两性分工,多患有龋病、根尖周病等口腔疾病,女性居民在发育过程中的营养摄入不及男性,但整体营养状况良好。 第二,该墓地古代居民好发龋病的同时,后部牙齿磨耗较为严重,根据其四肢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好发部位及四肢长骨的发育情况来看,该墓地古代先民应拥有较为成熟的农业经济,可为其提供大量植物性食物,同时该人群还摄取一定量的动物性食物,结合稳定同位素研究结果,推测其主要生活方式是在进行一定程度粟作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充分

    • ¥48.9 ¥98 折扣:5折
    • 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增订版) 文物出版社
    •   ( 58 条评论 )
    • 郑岩 著 /2016-10-01/ 文物出版社
    • 郑岩著的《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墓进行了综合研究。书中所讨论的壁画取其广义,不仅包括彩绘壁画,还包括如模印画像砖壁画等使用其他材料和技术制作的壁面装饰,此外还附带讨论了装饰有画像的葬具。上编在全面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对魏晋南北朝壁画墓进行了分区与分期,将其分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南方地区、中原地区四个大区,根据资料的情况,有的大区再分为若干小区,在此基础上对有些地区的壁画墓进行分期,建立起这一时期壁画墓的基本时空框架。下编选取典型材料,对相关问题进一步加以分析。包括以河西地区魏晋壁画墓为例,讨论不同区域间文化的互动关系;通过分析邺城地区东魏北齐壁画墓的特征,提出“邺城规制”的概念,以考察汉唐之间壁画墓的过渡性特征;从南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入手,探讨

    • ¥63.2 ¥110 折扣:5.7折
    • 宋代至清代帝陵形制布局研究
    •   ( 22 条评论 )
    • 孟凡人|责编:郭鹏//史丽清 /2021-11-01/ 中国社科
    • 本书 尝试将宋代至清代帝陵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探讨,并将其置于秦汉以后帝陵整体之中进行比较研究,可以说是以前人一些单项或零星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进而对宋代至清代帝陵形制布局进行较全面的、较系统的综合研究。 帝陵形制布局是帝陵考古学 基础、 主要的研究方向。本书探寻宋代至清代帝陵形制布局间的承袭演变关系,探寻宋代至清代汉族帝陵与其他民族帝陵形制布局间的影响和被影响关系及其相互融合的情况,探寻秦汉至唐代帝陵形制布局中影响并潜隐于宋代及其以后帝陵形制布局之中的因素,据此可为研究自秦汉以来各朝代帝陵形制布局间内在的承袭、发展、演变规律以及序列和轨迹,研究汉族和其他民族帝陵形制布局相互影响及彼此融合,形成中华一体帝陵文化体系的过程及其构成要素和模式,构建中国帝陵考古学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

    • ¥209.52 ¥388 折扣:5.4折
    • 南唐二陵发掘报告 南京出版社
    •   ( 8 条评论 )
    • 南京博物院 编著 /2015-07-01/ 南京出版社
    • 夏仁琴、卢海鸣编写的《南唐二陵发掘报告》详尽记录了五代南唐先主李昇与其妻宋氏合葬的钦陵和中主李璟与其妻钟氏合葬的顺陵的发掘成果,对研究五代前后的帝王陵寝制度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 ¥38.1 ¥70 折扣:5.4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