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观念的转变,近代建筑遗产的保护利用问题开始受到政府、学者和公众的关注。本书通过梳理保护相关法规、理论和实践和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趋势和现阶段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日本的近代建筑遗产保护状况的比较,探讨基于中国历史背景,适于本土发展现状的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对策和遗产资源活化方式。
中国的名楼遍布大江南北,东有阅江楼、城隍阁、天一阁、望海楼,南有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天心阁,西有鹳雀楼、钟鼓楼、大观楼,北有蓬莱阁等等。为了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名楼文化,2004年由岳阳楼等六大名楼发起,在湖南岳阳成立了中国名楼协会。协会成立至今正好十年,成员单位已由最初的六家增加到了十三家。中国名楼协会一直致力于名楼文化的保护,着力挖掘各楼深藏的历史文化内涵,推动名楼文化保护机制的形成,指导名楼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各个名楼的文化理念与精神是息息相通的,它们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见证。中国名楼协会力求通过对名楼的科学分类研究,以文化发展脉络为线索,探究历史文明的演进和特色;通过对名楼文化遗产的保护,塑造城市文化景观,引导人们发现中华文化之美,提高人民的整体文化品位。邹律资主编
传统村落无疑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财富,它是传统居住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面对传统村落的急速消失和衰退,学界对它的研究显得越来越迫不及待。本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侧重于理论研究,通过对街道空间、场地空间、寺庙戏场等的分析,提出“领纳历史、回归传承”的重要观点;下篇以井陉于家村石砌民居为例进行具体分析,通过保护现状和经验的总结,尝试对华北这一特定区域的传统村落进行建筑学视角的分析研究,并试图从中找出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与规律,以期对未来的人居环境设计有所助益。
在《唐长安城考古笔记》这本书中,有着20年考古工作经验的何岁利带领我们涉过时光的千山万水,走进中国历目前璀璨耀眼的大唐盛世,遇见唐长安城的前世今生。从充满腥风血雨的玄武门到辉煌壮丽的大明宫,作者为我们
是战争的大摧毁?是举国的大迁徒?是自然界的惩罚?楼兰人到哪里去了?东方的“庞贝城”尼雅呢?惨遭屠城的高昌呢?乐舞龟兹在哪里迥响?还有古格王国的故事让你心颤…… 西域的全貌,并非都记载在史书里,西域的声音,更不可能长存在记忆里。悠悠岁月,神奇落于尘埃,等待我们去探寻;漫漫苍海,珍宝委于泥沙,等待我们去开掘。《西域探秘》以探寻西域物质和精神的宝藏为主旨,倡导严谨的科学与优美的语言并重齐强,以求独具风格,别有洞天。 声名显赫的楼兰王国在繁荣兴旺了五六百年以后,突然销声匿迹了,只留下楼兰美女神秘的目光。尼雅,这座东方的“庞贝城”,一千六百多年来一直在沉睡——连当初入睡的姿态都没有改变。曾经灯红酒绿的高昌,惨遭屠城,急呼哀嚎都化作了一阵接一阵的狂沙热风。龟兹,这个令玄奘大师脱鞋舞蹈的
佛教作为外来宗教,一传入中国就受到本土文化的影响,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佛教”。敦煌石窟延续长达一千多年,它的营建历史和所反映的佛教思想是佛教中国化的具体形态。 本书内容要准确,材料要翔实,语言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还要有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本领。像这套丛书,配了许多图片,当然还要求图与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敦煌类图书的出版已形成了甘肃教育出版社的一大特色,此类图书的成功出版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我们也从中摸索和积累了诸多编辑经验。在丝绸之路的大背景上,从敦煌的景观、历史、文化、社会生活、艺术、影响等角度安排写作内容。经过我们认真调查与讨论,列出12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