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肆)》共收录《成后》《昭后》《两中》三篇竹书,都是前所未见的佚文,其中,《成后》《昭后》两篇首次发现西周早期成王、昭王治政思想资料,《两中》篇则是迄今发现的夏启为 天下王 的最新资料。《成后》《昭后》两篇原编联为一卷,简长约41厘米、宽0.6厘米。简背有序号,分别编号,三道编绳。《成后》有9支简,《昭后》有7支简。成后即周成王,昭后即周昭王。两篇竹书都属于训典类文献,多用古语,涉及西周早期史事以及成王、昭王的治国理念,是在楚地传抄的亡佚已久的重要历史文献。两篇简文虽然叙述角度不同,但内容颇有关联,反映了成王、昭王的治政理念,与《尚书》等传世文献以及金文、简帛有关资料可相互印证,丰富了我们对成王、昭王时期王朝政治的认识,具有重要史料价值。《两中》为长篇竹书,原有竹
2010年8月,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长沙五一广场东侧稍偏南位置的一口井窖中发掘出6862枚东汉简牍。该批简牍形制多样,内容丰富,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诸多领域。 《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玖)》共收录长沙五一广场井窖遗址出土简牍六百枚,包括简牍图版、释文注释及相关附录。图版部分包括彩色及红外线的原大照片,释文部分含整理序号、释文及相关按语,附录含未见字迹简牍序号表、简牍编号及尺寸对照表和异体字表。
2010年8月,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长沙五一广场东侧稍偏南位置的一口井窖中发掘出6862枚东汉简牍。该批简牍形制多样,内容丰富,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诸多领域。 《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拾)》共收录长沙五一广场井窖遗址出土简牍五百枚,包括简牍图版、释文注释及相关附录。图版部分包括彩色及红外线的原大照片,释文部分含整理序号、释文及相关按语,附录含未见字迹简牍序号表、简牍编号及尺寸对照表和异体字表。
《出土文献与早期儒学》将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结合,对先秦儒学做了新的探讨和研究,既利用新出土文献考察了《论语》《大学》《中庸》等儒学经典的成书问题,也对慎独、“亲亲相隐”等热点问题做了新的解读,对马王堆帛书、郭店简、上博简、清华简中的一些重要儒学文献做了分析、考察,对其中涉及的天人之分、禅让、中道、心性论等问题做了不同于流行观点的解读,又持之有据,言之有故,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以出土文献为根据,本书提出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母题并非传统所认为的民本,而是“民主”——“天惟时求民主”,认为民本说是从“民主”说中分化出来的,这样就比较好地解释了民本与君本的关系。对学界关注的二重证据法,本书提出应在继承王国维“素地说”与顾颉刚“层累说”的基础上,将二重证据法发展为疑古、释古两派都能接受
和田地區位於塔里木盆地西南,是目前所見西域大批漢語文書出土地的 西端。和田出土漢語文書對於研究唐代于阗乃至西域歷史、文化、 、語言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本書收録除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卷以外的已知海内外所藏和田地區出土的漠语非 文書。包括英國的霍恩雷收集品、斯坦因收集品、瑞典的赫定收集品、俄國收集品、德國吐魯番探险队收集品、弗蘭克收集品、日本的大谷探险队收集品,以及中國公私散藏收集品,共計300餘件。
天回医简中的书体大致有:《疗马书》中的篆隶、《脉书·上经》《犮理》《脉书·下经》《治六十病合齐汤法》中的古隶,以及《逆顺五色脉臧验精神》《刺数》中较为接近八分书的隶书。就目前出土的简帛文字情况看,像天回医简这样,在同一墓葬中兼见篆隶、古隶及八分三种字体的竹简,是较为少见的。可以说,天回医简中的字体变迁,是秦汉之际汉字隶变的缩影,为我们研究秦汉时期字形演变提供了宝贵的一手材料。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研究员、 甲骨文 学者许进雄老师,在研究工作中,他提出了甲骨钻凿型态断代法,在甲骨文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被誉为“甲骨学 有贡献的二十五名学者之一”。在本书中,许老师经过严谨的研究和考证,从商代甲骨文字出发,以图解演示说明各个文字的来由和演变,以大量图例佐证甲骨文的发现,从甲骨文说明当时的生活风俗、社会制度与祭祀卜辞等环境。全书以十三堂课的形式讲解甲骨文的发展和文字的创意解析,内含近千个甲骨文字,教会读者如何从甲骨文中洞悉古人的秘密和思维,即使是非甲骨文学研究者的读者也能领略其中乐趣。另外特别撰写其与加拿大博士合作的过程,揭密甲骨烧灼后以裂纹来 的神祕性,其如何以现代科学来解释。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研究员、 甲骨文 学者许进雄老师,在研究工作中,他提出了甲骨钻凿型态断代法,在甲骨文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被誉为“甲骨学 有贡献的二十五名学者之一”。在本书中,许老师经过严谨的研究和考证,从商代甲骨文字出发,以图解演示说明各个文字的来由和演变,以大量图例佐证甲骨文的发现,从甲骨文说明当时的生活风俗、社会制度与祭祀卜辞等环境。全书以十三堂课的形式讲解甲骨文的发展和文字的创意解析,内含近千个甲骨文字,教会读者如何从甲骨文中洞悉古人的秘密和思维,即使是非甲骨文学研究者的读者也能领略其中乐趣。另外特别撰写其与加拿大博士合作的过程,揭密甲骨烧灼后以裂纹来 的神祕性,其如何以现代科学来解释。
【新华书店总店自营】 出土简帛文献与数术信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吕亚虎 著 原价 ¥139.00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0-01-01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是清华大学于2008年7月收藏的一批战国竹简。其内容多为经、史一类的典籍。展现先秦古籍的原貌,研究它们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初期面貌和发展脉络。《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自面世以来,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有一批很有价值的成果。《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收录已整理公布的全部清华简,并根据新的研究进展进行校释,体现学术界 研究成果,对不同学科读者和广大文史爱好者利用和了解清华简大有裨益。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收录的《命训》《程寤》《皇门》《祭公之顾命》以及《保训》《封许之命》共六篇,与《逸周书》皆有一定关联。其中《命训》《皇门》《祭公之顾命》三篇有传世本《逸周书》与之对应,可以校核纠正传世本文字缺漏讹误:《命训》为《逸周书》“三训”之一
《山西民间文献粹编》系山西大学民间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组织整理、编著的大型文献书系。包括碑刻和文书两大类,其中碑刻部分包括《黎城碑刻辑录》《山西村社碑刻辑考》《沁河中游地区传统堡寨村落碑刻辑释》《山西关帝庙碑刻辑录》4种,文书部分包括《山西票号书信辑释》《山西布商文书辑释》2种。这些文献,都是山西特有的民间文献,为 整理出版,是学术研究的 手文献。这套书系的出版,必将在历史学、文献学、经济学等相关领域引起热烈反响。
张文苑整理的《李凤苞往来书信(上下)》收集李凤苞在欧洲期间,与李鸿章幕府往来书信243封,30余万字,均为未刊资料。这批资料详细反映了李凤苞在欧洲担任海军留学生监督及驻外公使时期,为中国海军留学生培养,并为李鸿章创办洋务企业购置设备,以及为北洋海军订购军备,如订购 的“镇远”、“定远”等巨型铁甲舰艇的曲折历程,提供了丰富的 手资料。本书的出版,将大大有助于李凤苞与李鸿章及其幕府人物的研究,对于晚清洋务运动史研究,以及近代 史与中外关系史研究,均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报告是成都天府 机场一期文物保护项目成果之一。详细公布了140座墓葬资料,其中汉代墓葬35座、宋代墓葬7座、明代慕葬98座。简阳地区以往考古发掘较少,此批慕葬的发现,为研究该地区三个时期普通平民阶层的慕制、葬俗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本书可供从事考古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研究者、爱好者参考使用。
《石坊撷珍——嘉兴西曹墩遗址出土文物选粹》是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嘉兴市文物保护所编著的关于嘉兴西曹墩遗址考古成果的文图图集。包括出土陶器、石器等主要器物以及此次发现的较为重要的刻画符号、戳印符号等标本。《BR》西曹墩遗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余新镇金星村东南部,是一处与石器加工相关的良渚文化遗址。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嘉兴市文物保护所、嘉兴博物馆先后对遗址进行了试掘和正式发掘,揭露面积650平方米,清理良渚文化灰坑、灰沟、井窖等遗迹15处,出土各类文物827件(组),其中包含带有刻画符号的标本150件。这批考古资料为浙北地区良渚文化石器加工产业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良渚时期文字起源研究提供了 多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