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华:一百件文物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是*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普及图书,是国家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四川省年度重点出版项目、四川出版发展公益基金项目,由四川民族出版社策划、中国民族博物馆编纂而成。 本书基于中国民族博物馆长期开展的重要学术工程 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实物表征体系研究 ,深入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等历史文化资源,遴选一百件承载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的文物,建构出 物 的谱系的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有力地呈现中华民族共同体从自在走向自觉的历程和历史必然性,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内涵。 本书用物史互证的写作方式,讲述多民族共同书写的中华民族史;用超高清的精美原图,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用有趣有味的语言表达,
本书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城市高质量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乡村振兴和民俗资源的历史内涵与价值转化三个方向出发,收录了在 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当代利用 学术研讨会上公开发布的论文30余篇,对现当代非物质文化保护及传承现状进行了广泛研究,围绕相关话题从各个方面和层次进行了深刻探讨,有计划有步骤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妥善保护的基础上发扬光大,进行合理的利用,从而扩大影响力、建设并弘扬新时代精神文化。
一、“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收录晚清以迄20世纪80年代末,为中华学人所著,成就斐然、泽被学林之学术著作。入选著作以名著为主,酌量选录名篇合集。 ?二、入选著作内容、编次一仍其旧,唯各书卷首冠以作者照片、手迹等。卷末附作者学术年表和题解文章,诚邀专家学者撰写而成,意在介绍作者学术成就,著作成书背景、学术价值及版本流变等情况。 ???三、人选著作率以原刊或作者修订、校阅本为底本,参校他本,正其讹误。前人引书,时有省略更改,倘不失原意,则不以原书文字改动引文;如确需校改,则出脚注说明版本依据,以“编者注”或“校者注”形式说明。 ???四、作者自有其文字风格,各时代均有其语言习惯,故不按现行用法、写法及表现手法改动原文;原书专名(人名、地名、术语)及译名与今不统一者,亦不作改动。如确系作者笔误、排
本书为“聊城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围绕蔡先金教授主持的“中华简帛文学文献集成及综合研究”开展的系列研究工作之一,对“丝绸之路”作阶段性的简帛文化地理和知识考古学的田野考察,旨在考察与了解“丝绸之路上的简帛书写”之状况,增强对简帛发现的现场感,以更加直观、真切地了解和体验简帛内容的性质及其形成过程。
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原藏镜聚英》全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河南民间铜镜收藏的丰硕成果,此书共征集了150面中国历朝历代珍、罕、精、稀的铜镜,全面表现出中国4000年古铜镜文化与河南的历史文化渊源关系,
王炳华先生作为新疆考古领域的拓荒者,在新疆大地考古行脚六十余年,备历艰辛,多次步入常人足迹难及的罗布淖尔荒原、塔克拉玛干沙漠之中,进行持续多年的发掘,穷搜细究幸存至今的诸多细节;他的楼兰、鄯善考古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 了既往中外考古学者在这些遗存点上所做的工作。 本书基于王炳华教授对楼兰、尼雅以及邻近区域的多处遗址所持续进行的考古调查和科学发掘,是作者四十余年相关学术研究成果的汇集。本书可以为有志于新疆考古的学人提供 手考古资料,作者开阔的视野和对历史文化、文明交往变迁的深刻认识,也 启发性,是老一辈学者的精神瑰宝。
《当代中国历史保护读本》是一本汇集当代中国的历史保护理论重要文献的专业读本。挑选了20余篇重要的理论研究文章,试图全面反映中国历史保护理论发展的路程轨迹和基本特征。全书由“经典回顾”、“理论探索”和“争鸣探讨”等三部分构成。第壹部分主要挑选了梁思成和郑振铎两位大家的重要文献,是中国早期历史保护理论的代表作;第二部分是本读本的重点,涉及文物学、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古建筑和乡土建筑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理论文章;第三部分对近年来引发热门讨论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做了整理分析,主要包括原真性原则的谈论与争议,新天地等实践案例的批评交锋等。其所选文章作者的观点鲜明、原创性强,对整个中国历史保护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影响巨大。其内容涉及广泛,导读分析深入浅出,兼具专业理论性、学术前沿性和读者的可
《玉石之路踏查记》为“华夏文明之源·历史文化丛书”之一。玉石之路是中国学界近二十年来提出的考古学新概念,随着大量史前期和文明期古玉器的不断出土,一条从新疆昆仑山下途经甘肃通往中原的和田玉资源输送线路,已经呼之欲出。《玉石之路踏查记》稿旨在通过田野调研和踏查,探究玉石之路与华夏文明起源发展的关系,并试图例证,玉石之路甘肃段是华夏文明生命孕育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书稿对于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丛书主要收录二战以前日本学者如梅泽和轩、足立喜六、中山平次郎、渡辺海旭、寺本婉雅等关于敦煌学研究的成果,按作者归类,将他们所发表主要论文辑录成册,影印出版,以便学界利用相关资料,更好地推动敦煌学相关研究。本文库辑录原则是只收单篇论文而不收录专著;不少论文后来收录于论文集或学者的全集等,但一概保留一次发表时的原文,亦不翻成中文,以免带来技术上的困难。《国际敦煌学研究文库(日本卷14 日文版)》具有较高的学术资料价值和出版价值,对于推动国际敦煌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涵盖了长兴县首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18家单位。藏品既有远至一百万年的旧石器,也有不足百年的革命文物;此次长兴县首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藏品图录的出版,为今后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详实和科学的依据,同时,也为长兴打响文化品牌、提升文化品位,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