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英雄豪杰辈出,宋武帝刘裕是这个风云激荡的历史时代*杰出的政治人物之一,然而史学界对于刘裕及其时代的研究很不到位,与其历史地位颇不相称。无论是知识界还是社会上,人们对刘裕的历史业绩和贡献不甚了了,本书通过对相关历史资料的全面搜集整理和深入细致的分析,将那个时代重大的历史事件和众多人物的活动熔铸一炉。通过本书,可以充分了解刘裕的生平事迹,特别是他创建南朝帝业的历程,并对晋宋之际重大的历史问题得到全面充分的认识。本书涉及领域广泛,包括政治、军事、民族、宗教和南北关系等诸多方面,既有精辟独到的史实考订和史料批判,又有高屋建瓴的宏观分析和综合归纳,文笔流畅,引人入胜,有很高的可读性。
千古英雄,纵横驰骋,说不完的壮怀激烈,道不尽的叱咤风云。握一把历史的刻刀,雕琢出岁月流逝的痕迹,遗留下故国永恒的记忆。在权力、物质、欲望和人性的集中碰撞之地--权谋场中,权力角逐的惊心动魄,良知、责任和济世情怀,如何平衡?把事情做得不同凡响,成功登顶,如何借势、造势?过人的领导智慧,圆熟的管理艺术,如何拥有? 《领导干部读史》系列丛书,立足真相,不避讳崇高,不躲闪卑劣。把权谋人物放到复杂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中立体展现,着重在细腻的权力斗争情节中,表现其性格、命运、心态及处世法则,塑造鲜明、真实的人物形象。 职场官场生意场的生存状态,决定着整个社会的文明状态。本系列丛书,从草根、精英和社会的大视角,深入历史文化骨髓,去发现、去实践如何做人做事做领导。
米芾(1051-1107),北宋书画家。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世居太原,迁襄阳,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宋徽宗召为书画学博士。因举止“颠狂”,称为“米颠”,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行、草书得力于王献之,用笔俊迈,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评,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兰亭序》是晋代王羲之撰写,为天下行书。记述了作者与当朝众多达官显贵、文人墨客雅集兰亭、修稧事也的壮观景象。文章清新优美,书法遒健飘逸,被历代书界奉为。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帖”。 此帖是行书入门必临的经典范本。
《晋王羲之兰亭序四种》主要内容简介: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历代碑刻墨迹可谓不胜枚举,而要从这浩瀚的古典作品集群中选取出一些重点作品来,或许并不容易。站在编者的角度,我们认为:首先要在风格上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能够鲜明地代表传统书法艺术之精神;同时也必须具备其丰富的技法含量和学习价值,并可以在掌握这种技法之后应用、演化开去!本着这两个出发点,我们这里选取了四十种碑帖作为一个系列。
齐明帝一夜高卧入梦,见“神入”直飞殿前,大喜。遂派人前往竺圆梦,从而拉开了国人寻佛的序幕……佛教传入中国,似乎以此事件为契机。 事实上,佛教在中国流传的过程,就是佛教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南北朝是一个不能不提的时代,梁武帝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作者通过对卷帙浩繁的佛教文献、历史资料的征引、梳理,通俗地为读者讲述了梁武帝萧衍从士族子弟到官场风云人物,从权臣到皇帝的过程。西去东来的主僧、蹒跚西来的佛教、兴佛灭佛的帝王们……渐次登场,佛学对于一个帝王、一个王朝、一个时代乃至千年历史的影响跃然纸上。一段真正的佛学东渐史,如实呈现…… 本书是“佛教往事实录”系列图书的第二部。作者以传记体的叙事风格行文,文笔从容流畅,血肉丰满,是一部既有学术价值又能轻松阅读的好书。
此书是迄今最详尽地描写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一生的传记。它不仅描述了曹操一生丰富多彩的政治活动、军事活动、文学活动,也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了曹操复杂鲜明的思想、性格、情感和作风。书中融入了众多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全景式地再现了汉末三国时期惊心动魄的历史画面。
清代乾嘉时期,由于流散于民间的古代法书作品大多被收入内府,社会上帖学衰微,“馆阁体”盛行。为此,有些书法家(如包世臣、康有为等)开始提倡学习“魏碑”书体,意在创新。“魏碑”泛指北朝时期(公元三八六——五八一年)的造像题记、摩崖、碑碣、墓志等形制的石刻文字,其中北魏元氏墓志书法端凝秀劲,历来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喜爱。北魏怀墓志,一九二五年在河南洛阳出土。原石现藏开封市博物馆。书刻精妙,字口清晰中新,便于临暮学习,是初学“魏碑”书体的较好范本。
元略墓志,全称《魏故侍中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令徐州刺史太保东平王元君墓志铭》。志文正书,共三十四行,行三十三字。北魏建义元年(公元五二八年)刻,一九一九年在河南洛阳安驾沟出土。此志曾归固始许氏、武进陶氏,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志石下半部稍有断裂残损。此册据以影印的整幅拓本和割裱本,均为杨鲁安先生所藏陶湘蓝拓善本,拓工精致,字口清晰,是一本供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参考用的较好范本。
曹操,中国历受争议的人物。他在小说、故事、戏剧中被抹上浓妆,扭曲面目,成了残暴不仁、虚伪狡诈、阴险毒辣、飞扬扈的奸臣形象。 然而,陈舜臣先生以其透澈的历史观,雄浑的笔致,回归正史,援引诗文,用小说家的视角,以推理来填补历史表象下可能发生的事实,探索隐而不显的真相。作者特意将小说性过于浓厚的部分舍去,将更多的笔墨放在曹操的居家生活上,希望能读者进一步的思索自我与家庭、与时代的关系。
北魏刁遵墓志(魏故使持节都督洛州诸军事龙骧将军洛州刺史刁公之墓志铭)。志文楷书,共二十八行,每行三十二字。原石刻于北魏熙平二年(公元五一七年)。清雍正年问(公元一七三二-一七三五年)在河北省南皮县出土,其一角已残缺。 此志书法结体茂密,端丽古秀,转折迥环处多有变化。正如康有为《书镜》评云:「《刁遵志》如西湖之水,以秀美寰中」。 原石拓本多为晚清所拓,旧拓稀少。此册据清赵世骏旧藏「雍」字初损本影印,墨拓精佳,字口光洁,笔意俱存,是传世较好的拓本。现影印出版,供广大书法爱好者临习参考。我国书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书家辈出,书法宝库十分丰富。为了适应广大初学者特别是中等学校学生临习传统书法的迫切要求,以及书法爱好者欣赏学习的需要,我们选择了历代各种书体和书家的一些作
我叫曹操。 我一直是个不甘于平凡的人,也是一个不畏人言的人,我一心要为国家建功立业。我深知,这条路上注定少不了艰辛和酸楚,总有妒贤嫉能的、总有相互倾轧的、总有虚意敷衍的,但是我,我依然用赤子之心,活得壮烈、活得真实、活得透彻。要是没有我,那些拥兵自重的人早就称帝造反了。 我活着时就有人当面骂我背后诬陷我,我死后更不知要蒙受多少不白之冤。无所谓,我不惜蒙冤、不惜被误解,我相信终有一日,会有人替我洗刷这冤屈,还我本来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