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碑全称《魏灵藏薛法绍造像记》,北魏刻石,无年月,无撰书人姓名。在河南洛阳龙门山古阳洞北壁。楷书,十行,行二十三字。清乾隆年间钱塘黄易访拓后始显于世。为龙门造像二十名品之一。北魏造像记每用别体字,此碑尤多。 此碑为魏碑中方笔露锋的典型代表,笔画锋颖外露,角棱若刀,结体扁方紧密,点画厚重饱满,与《始平公》如出一辙,显得雄峻非凡,端庄隽洁。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将此碑列入『能品下』,并云:『若《杨大眼》、《魏灵藏》、《惠感》诸造像,巨刃挥天,大刀斫阵,无不以险劲为主。』又云:『《杨大眼》、《始平公》、《魏灵藏》、《郑长猷》诸碑,雄强厚密,导源《受禅》,殆卫氏嫡派。惟笔力横绝,寡能承其绪者。』 今以此碑旧拓本影印出版,以飨广大书法爱好者。
《势道曹操:曹阿瞒的造势、借势、运势之道》分上、下两篇,内容包括:跻身名流,造一个高贵的身份、想驾驭别人,先抬高自己、时势出英雄,我的青春我做主等。
北魏《元瓒墓志》是皇族志中的一品,该志刻于北魏神龟二年,全称[魏故持节镇远将军朔州刺史元使君墓志铭],于近年出土,拓本长、宽各五十厘米,志厚十三厘米,正书二十三行,满行二十三字,存有界格,未见志盖。该志石选用上好的青石质,通体平整光洁。此志的志面在凿刻形制上不同于一般的墓志,志文的版心四周向外有五厘米的空白部分,垂直向下凹去三厘米。这种志面在现有出土的墓志中极少见到。如果存有志盖的话,可以推测志盖的构造也应该出现凸槽,二者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保护志面上的文字免受土壤中酸碱物质的侵害,此种做法也合情理。
本书为晋武帝司马炎的学术性传记,是作者前作《司马懿传》的姊妹篇。作为一个身处重要转折时代的具有复杂的多面向的统治者,本书多维度立体化地再现晋武帝这一复杂的多面向的统治者的政治生涯,以及其所处的重要的中古转折时代。 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在其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所开创的政治基础上,受魏禅让,建立晋朝,又渡江灭吴, 终完成了三国统一的历史伟业。西晋王朝是汉唐间历 一个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时代,在官制、法制、经济制度、分封制度等多方面都有改革,对后世历史进程影响深远。而晋武帝统治前期,结束了汉末以来长期的分裂战乱,革新政治,推行法治,经济振兴,文化昌明,整个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而其统治后期,却逐渐骄奢淫逸,怠惰政事,在 大政和继承人选择上都出现了重
《势道曹操:曹阿瞒的造势、借势、运势之道》分上、下两篇,内容包括:跻身名流,造一个高贵的身份、想驾驭别人,先抬高自己、时势出英雄,我的青春我做主等。
《中国名画名家赏析》,辑入自东晋至当代三百多位画家的五百余件卷轴画精品,每人精选代表作品一至四件不等。 中国绘画的历史是流动的、发展的,考虑到艺术精神中的创造性原则,编者在选择画家及其作品时,首先注重其革新创造精神,注重个性化风格,注重其时代代表性和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也重视对作品赏析文字的安排:先有“怎样欣赏美术”的导言,有对中国美术史的总论,然后有每个时代的艺术发展概说,逐一介绍所选画家的生平和艺术,重点放在对其作品的评析。在总体框架上具有循循善诱、引人入胜的特点。参与全书文字著述的二十几位作者,多系活跃在当代中国美术史论界的专家学者,主要是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及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的教授。他们热情投入,认真严谨,以多年的潛心研究作基础,写通俗可读的普及性文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