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尽磨难的青年农民张献忠,于米脂十八寨聚众而起,号称八大王,凭借勇敢机智,神出鬼没,制胜明军,先于李自成而闻名于世。在与明军搏斗中,他出生入死,几起几落,降而再起,与李自成相互呼应,成为明末又一农民起义大军。他决策据有巴蜀,建国大西,改元大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终因胸无大志,对内实行恐怖政策,残酷诛杀各种反抗势力,对外坚持与大顺、南明为敌,从而失掉军心民心,最后血溅凤凰山而不为后人怀念。
隆美尔的一生充满矛盾与危险,他那的才能、高超的指挥艺术,并不能让他得到善终。因为他所从事的事业属于助纣为虐性质,即使空有本领也必将走向失败的悲剧一生。
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征尘未洗,投身新国家和新军队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呕心沥血,做出了巨大贡献。十位参谋长,在弥漫的硝烟中崛起,人生经历各不同,每个人的风格也不一样,然而,他们英名远扬,各种故事广为流传。《将帅传奇人物纪事:十大参谋长》选取他们人生经历、战斗生涯、情感婚姻以及个性特征中鲜为人知的故事,描述十位参谋长传奇的人生和他们独具特色的个人魅力,展示共和国军队参谋长群体的风采,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他是二战期间备受争议的美国将军:军事上,他战功卓著、英勇无畏,却又藐视权威;政治上,他是直言坦率的守旧派。二战结束后,他担负着德国重建的重任。其间,他固执地认为苏联有侵占欧洲的图谋,并屡次向美国当局敲响警钟。他在媒体面前口无遮拦的言论,不仅使他自己成为众矢之的,而且不断让他的上级陷入尴尬境地。他就是赫赫有名的美国四星上将——“铁血将军”乔治·S·巴顿。 1945年12月9日,在功成名就准备凯旋时,他却遭遇了一场离奇的车祸,导致身体局部瘫痪。 车祸事发两周后,医生认为他恢复得非常好,允许他返美继续进行康复治疗,他的身体状况却突然急转直下,甚至来不及抢救,就客死他乡。出人意料的是,军方对这场车祸没有进行任何深入调查,就匆忙地认定为意外事故;巴顿也被视为正常死亡,连尸体解剖都没有进行,就草
张继云编写的《尤利乌斯·恺撒(前100-前44)》以文学传记笔法记述了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和作家,罗马共和国末期的独裁者恺撒大帝的一生,侧重其历任财务官、祭司长、大法官、执政官、监察官、独裁官等职的政客历程,以及其征服高卢、实行独裁统治的生涯,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指点与教益。
。。。
拿破仑的,不仅在于他所创造的业绩的永恒与深远影响,更在于他在创造这些业绩中投入的是神奇、巨大的震撼力量。他不仅仅代表着法兰西共和国,更代表了欧洲的一个时代,无形之中他已经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标志,甚至一提起19世纪的欧洲,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拿破仑。
侯绍裘,字墨樵,江苏松江(今属上海)人。1918年考入南洋公学。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8月当选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常务委员,不久任国民党江苏省党部中共党团书记。1926年1月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4月10日晚在南京召集共产党干部会议时被捕,不久牺牲。
吕惠生,安徽无为人。1922年考入北京农业大学,后从事教育工作。1939年任《无为日报》社长兼主编。1941年2月任抗日民主政府无为县县长。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皖中行政公署主任。1943年10月任皖中人民抗日自卫军司令员。1945年9月在芜湖被捕,解来南京,同年11月牺牲。
韩朝建著张海鹏主编的《抗倭名将(戚继光)/抵御外侮中华英豪传奇丛书》共十一个章节,以时间为线,用轻松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倭将领戚继光。从少年成才,家风严谨,写到初涉军务,作战连捷,到后来晚年回乡,英明永存,图文并茂地展现了戚继光英勇光辉,保家卫国的一生,使读者体会他“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深刻含义。作品占有资料丰富,写作严谨而不失生动,可读性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