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二战期间备受争议的美国将军:军事上,他战功卓著、英勇无畏,却又藐视权威;政治上,他是直言坦率的守旧派。二战结束后,他担负着德国重建的重任。其间,他固执地认为苏联有侵占欧洲的图谋,并屡次向美国当局敲响警钟。他在媒体面前口无遮拦的言论,不仅使他自己成为众矢之的,而且不断让他的上级陷入尴尬境地。他就是赫赫有名的美国四星上将——“铁血将军”乔治·S·巴顿。 1945年12月9日,在功成名就准备凯旋时,他却遭遇了一场离奇的车祸,导致身体局部瘫痪。 车祸事发两周后,医生认为他恢复得非常好,允许他返美继续进行康复治疗,他的身体状况却突然急转直下,甚至来不及抢救,就客死他乡。出人意料的是,军方对这场车祸没有进行任何深入调查,就匆忙地认定为意外事故;巴顿也被视为正常死亡,连尸体解剖都没有进行,就草
时光在流逝,生命在燃烧。当我同理想和希翼相伴的青少年时代依依惜别,即将步入厚重的中年时,一种"人生几何"的感喟时常萦绕于怀。遥忆往昔贫寒的童真岁月,仍愿咀嚼那涩涩的酸楚中播撒出的永生不灭的希望之火。 幼年的时候,家乡总共不过百种物品的"百货店"里,竟有一个拒台是专门售书的。在这里,我发现了牛顿,知道了高尔基,认识了列宁,记住了鲁迅。记得那是小学三年级的事。一天放学回来,一位女同学悄悄地对我说:"供销社来了一本好书,去看看!"我们一同跑到拒台前,一看是闪闪的红星,价格是3角5分钱,这在当时是7个鸡蛋的价钱。我一连三天,每天放学都要去看一看那本书,很怕被别人买走。第四天,我终于鼓足勇气,对母亲说明了缘由。我怯生生地站在母亲面前,好长时间母亲没有说话,母亲那慈爱的目光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我拿着3
本书为两位女烈士黄励、郭纲琳的合传。黄励是湖南益阳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随瞿秋白到德国柏林出席世界反帝大同盟会议。1929年随邓中夏到海参崴参加第二次太平洋地区职工代表会议,并留会议书记处工作。1931年秋回国,任上海全国互济总会主任兼党团书记,1932年7月调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1933年4月因叛徒告密在上海被捕,7月在雨花台慷慨就义。郭纲琳是学生中出色的活动分子,后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先后担任共青团江苏省委内部交通、共青团上海沪西区委书记。1934年1月因叛徒出卖而被捕,1937年7月牺牲。
侯绍裘,字墨樵,江苏松江(今属上海)人。1918年考入南洋公学。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8月当选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常务委员,不久任国民党江苏省党部中共党团书记。1926年1月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4月10日晚在南京召集共产党干部会议时被捕,不久牺牲。
以往的传记作家在为其立传之时,往往仅写他犯下的累累罪行,几乎没有提及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政治才华,更忽略了他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恋爱婚姻。如此一来,就使得人物过于单薄,传记也有失客观公正。《二战风云人物·战争赌徒:》在大量考证历史资料和细节的基础之上,以全新的视角,将传主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置于其所处的特殊家庭和社会环境之中,将其一生的成败得失以“皮里阳秋”之手法呈现在读者面前。《二战风云人物·战争赌徒:》在历史题材和传奇人物类图书的今天,势必会获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吕惠生,安徽无为人。1922年考入北京农业大学,后从事教育工作。1939年任《无为日报》社长兼主编。1941年2月任抗日民主政府无为县县长。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皖中行政公署主任。1943年10月任皖中人民抗日自卫军司令员。1945年9月在芜湖被捕,解来南京,同年11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