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传》 又 名《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 梁启超称: 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了解李鸿章,可窥中国近代史四十年风云变幻。 李鸿章早年多舛,后拜在曾国藩门下、组建淮军、镇压太平天国,直至署理两江总督,创办洋务运动,声望达到顶点;再到甲午战争失败,无奈周旋于列强的外交舞台;晚年建设海军、悲壮故去。一生沉浮,与大清国命运紧密相连。 梁启超对李鸿章在军事、洋务、外交以及政治等方面的成就进行了全新的梳理与解读。还 将 李鸿章 与诸葛亮、王安石、曾国藩、左宗棠、俾斯麦、伊藤博文等古今中外历史人物进行比较,得出 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 的结论。 如何评价这位饱受争议的重臣, 梁启超 给了答案: 李 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
全书收录了曾任民盟中央主席,伟大的爱国主义和民主战士,“七君子”之一的沈钧儒先生从1901年到1957年分别给妻子、兄弟、子女、孙辈的200多封家信,这些家信都是沈钧儒家属献出的珍宝。通过这些家信反映了不同时期沈钧儒先生的活动轨迹,引领读者去触摸沈钧儒先生几十年不平凡的人生,以及那一段段与中国命运息息相关的重要历史,令人为之动容。
作为西方世界的部李鸿章传记,本书于1895年在英国出版时,李鸿章尚未过世。也正是在这一年,洋务运动彻底失败,李鸿章被迫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本书详细记录了李鸿章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到签订《马关条约》这五十年的仕途生涯,它的特点在于,史料的钩沉多于观点的陈述。作者凭借其特殊的在华身份,接触了大量当时的奏折、信件和报道,并以客观视角向读者展现了一位功过参半、复杂又矛盾的李鸿章。本书为后世研究李鸿章及晚清历史的学者与史家提供了珍贵的参考文献,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在“晚清要臣”这一政治身份的背后,李鸿章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本书力图还原李鸿章的原貌,将评判留给读者。
*为何要转战陕北,在陕北的日子是怎么过的,一路上陕北征程是否一路平坦?权延赤所著的《*转战陕北的日子》通过对*历史的深度剖析,以独特的手法,回答了很多读者热切关心的问题。如果您想了解*的这段历史,那么这本《*转战陕北的日子》,无疑从一个侧面满足您这方面的好奇心。
讲述刘少奇奔赴安源、领导五卅运动、开创白区工作,参与创建、建设共和国的生动故事,展现其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终生为人民谋利益的高尚胸襟和伟大情怀。
郑建新所著的《在历史祭坛上戈尔巴乔夫的命运》讲述在历史祭坛上:戈尔巴乔夫的命运。《在历史祭坛上戈尔巴乔夫的命运》中他凭借自己的才干走上了红色帝国的权力*,却被他本人发起的改革大浪无情吞噬;他曾经受到苏联民众的巨大支持,却终被自己的同胞抛弃;他满怀美好的理想发起了惊天动地的改革,却以联盟解体告终;他在国际社会受到广泛尊重。却在自己的国家始终受到冷落和责难;他坚持改革初衷至今不变,也一直为联盟解体痛心不已……一个集成功与失败、赞扬和责难于一身的人,一个在历史上占有独特地位的人,一个备受争议的人。
胡愈之(1896—1986),194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代主席。 于友编著的《胡愈之(民盟历史人物)》以丰富的史料、娓娓道来的文字记载了我国上个世纪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出版家胡愈之的一生。记录了他与鲁迅、沈钧儒、邹韬奋、茅盾、郑振铎、夏衍、叶圣陶等人的交往及深厚友情,详细阐述了他作为“救国会之灵魂”营救“七君子”、创办生活书店、主持出版《鲁迅全集》和《西行漫记》、推行文字改革等事件以及他鲜为人知的情感历程……
俄罗斯证人丛书 中国女作家旅俄20年力作 极具历史价值 苏俄兴衰史之书 再现风云人物,见证时代剧变 本书是作者长期关注俄罗斯社会、经济、政治现状后,以俄罗斯首位民选总统作为主要描写对象,客观而真实地将叶利钦的人生经历、从政作为、剧变中的行为等全景式地呈现了出来。 本书将叶利钦的一生凝结为34个重要时刻,涵盖了其如下几个人生阶段的经历:叶利钦成长的家庭环境和他的年少往事,丰富的大学生活,与妻子的爱情故事,从建筑工到初入政坛,从基层干部到历任州建设部部长、州委书记;接下来述及叶利钦前往莫斯科中央任职时期,从政治遇挫,到东山再起进入政权核心,后退出共产党参加竞选,终当选俄罗斯任民选总统;后部分是叶利钦在苏联解体后总统任上的作为,包括经济政策、外交事务、权力危机
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陈云同志是我们党杰出的经济工作领导人。他长期领导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成功实践和取得的显著成就,给人们留了难忘的印象。本书讲述陈云年幼孤苦伶仃,在上海中央机关几遭灭顶之灾终化险为夷,长征路上神秘失踪,组织领导开国之初财经战线上 三大战役 ,等等的传奇故事,展现陈云伟大的人格魅力。
......
约瑟夫·富歇(1759—1820 ),法国政客。在法国大革命的腥风血雨中,富歇堪称政坛不倒翁,无数和他共事的政治家被送上断头台,而他不但全身而退,且大部分时间身居要津。茨威格以入木三分的笔法刻画了富歇的人生轨迹。
约瑟夫·富歇(1759—1820 ),法国政客。在法国大革命的腥风血雨中,富歇堪称政坛不倒翁,无数和他共事的政治家被送上断头台,而他不但全身而退,且大部分时间身居要津。茨威格以入木三分的笔法刻画了富歇的人生轨迹。
约瑟夫·富歇(1759—1820 ),法国政客。在法国大革命的腥风血雨中,富歇堪称政坛不倒翁,无数和他共事的政治家被送上断头台,而他不但全身而退,且大部分时间身居要津。茨威格以入木三分的笔法刻画了富歇的人生轨迹。
约瑟夫·富歇(1759—1820 ),法国政客。在法国大革命的腥风血雨中,富歇堪称政坛不倒翁,无数和他共事的政治家被送上断头台,而他不但全身而退,且大部分时间身居要津。茨威格以入木三分的笔法刻画了富歇的人生轨迹。
约瑟夫·富歇(1759—1820 ),法国政客。在法国大革命的腥风血雨中,富歇堪称政坛不倒翁,无数和他共事的政治家被送上断头台,而他不但全身而退,且大部分时间身居要津。茨威格以入木三分的笔法刻画了富歇的人生轨迹。
约瑟夫·富歇(1759—1820 ),法国政客。在法国大革命的腥风血雨中,富歇堪称政坛不倒翁,无数和他共事的政治家被送上断头台,而他不但全身而退,且大部分时间身居要津。茨威格以入木三分的笔法刻画了富歇的人生轨迹。
约瑟夫·富歇(1759—1820 ),法国政客。在法国大革命的腥风血雨中,富歇堪称政坛不倒翁,无数和他共事的政治家被送上断头台,而他不但全身而退,且大部分时间身居要津。茨威格以入木三分的笔法刻画了富歇的人生轨迹。
约瑟夫·富歇(1759—1820 ),法国政客。在法国大革命的腥风血雨中,富歇堪称政坛不倒翁,无数和他共事的政治家被送上断头台,而他不但全身而退,且大部分时间身居要津。茨威格以入木三分的笔法刻画了富歇的人生轨迹。
约瑟夫·富歇(1759—1820 ),法国政客。在法国大革命的腥风血雨中,富歇堪称政坛不倒翁,无数和他共事的政治家被送上断头台,而他不但全身而退,且大部分时间身居要津。茨威格以入木三分的笔法刻画了富歇的人生轨迹。
约瑟夫·富歇(1759—1820 ),法国政客。在法国大革命的腥风血雨中,富歇堪称政坛不倒翁,无数和他共事的政治家被送上断头台,而他不但全身而退,且大部分时间身居要津。茨威格以入木三分的笔法刻画了富歇的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