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在数百种毛泽东传中与施拉姆同名著作齐名的学术专著。虽然作者采取了通常以叙述为主的传记笔法,但在史料甄别、背景分析和观点评价等方面,都经过深思熟虑和精雕细琢,是西方《毛泽东传》中的经典之作。该书不仅体现出作者对于历史事件高度的敏感性,而且也渗透着政治学视角的理论穿透力,对于人物的情景分析更使历史出神入化,引导读者体味 故事 背后的时代困惑和制度机制,把*丰富的情感与的挑战性的理论创造联为一体,从而全方位地展现了中国革命的壮观图景。 相比版,新版增加了很多新的材料,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编辑和研究的成果。值得关注的是,作者据此对书中关于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活动的叙述进行了大幅修改,全书章节增删篇幅甚至达三分之一以上。 新版依然承袭了版主要从思想、政治角度记叙一生的角度,更多地关注的
梅林的《马克思传》是部系统研究马克思生平的著作,首次出版于1918年3月,并于1923年在莱比锡再版。本书是根据1918年德文版翻译的,是个根据德文原文翻译的中译本。全书按照马克思一生的革命历程安排章节,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时间顺序,而是把一些内容相关的事件和活动适当集中。这就使有关问题的联系较为紧密,重点突出,阐述较为充分。总之,在记录马克思生平的众多尝试中,弗兰茨 梅林的《马克思传》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对于刚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的年轻人来说,这本传记体现了梅林杰出的专业知识、伟大的艺术创造力和炽热的感情,它使马克思栩栩如生,这是其他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所不可取代的。
本书作者尚明轩是著名的近代史研究专家,长期从事孙中山研究。作者秉持着对孙中山先生的崇敬,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全面讲述了孙中山先生光辉的人生历程。从苦难童年到初踏民主革命的征途,从创建共和到捍卫共和,孙中山先生为国家统一、民族独立而呕心沥血,为人民幸福、社会进步而奋斗至生命后一刻,昭示出一个伟大革命先行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映射出一代中国人民在风雨如晦年代的卓艰奋斗。 本书收录了三百多幅相关人物的照片和墨迹等文物史料,读者从中可以触摸更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更真切了解孙中山先生伟大的一生。本书由宋庆龄亲笔题签,是一部孙中山先生的权威传记。
纳尔逊 曼德拉:南非*位黑人总统,世界*著名的精神领袖和政冶领袖之一,20世纪*传奇的自由斗士,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前*。1993年获诺贝尔和平奖;2004年被选为 *伟大的南非人 ;自2010年起,联合国为表彰曼德拉对和平与自由作出的贡献,将其生日7月18日定为 曼德拉国际日 。 曼德拉并非生而渴望自由,但当他逐渐认识到南非黑人和其他族群的不自由之后,他的一生从未停止过为自由而斗争。他加入非国大,创建秘密武装组织 民族之矛 ,领导南非人民反抗白人专制,反抗种族隔离制度和种族歧视。在40多年史诗般的斗争历程中,即使是漫长的27年铁窗生涯,他也从未片刻停止对自由、平等的追求,从未放弃过胜利的希望。在他的领导下,南非告别了种族隔离制度,消弭了种族间的差异;南非变成了全体南非人的南非,不分种族与肤色;南非人走向了自由和平
约翰 菲茨杰拉德 肯尼迪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小立志投身政治,他的爱尔兰裔家族通过奋斗跻身波士顿地区最富有的望族之列,而他则迅速崛起为史上最年轻的美国总统之一,由此铸就了其作为美国神秘人物的历史地位。自他英年早逝以来,弹指数十年,世间充斥着关于他个人魅力的描述、他多次婚外情的报告、对他政治遗产的争议,但过往的所有记述均未能神形兼备地塑造出完整而真实的肯尼迪。正是这种历史认知上的分裂促使弗雷德里克 罗格瓦尔采用最新解密档案,创作了一部篇幅浩大的两卷本传记,恰到好处地将肯尼迪置于激荡的 美国世纪 中。第一卷跨越肯尼迪出生到决定参选总统的前39年,记录了他早年的人际交往,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成长经历,他的想法、文字作品及政治抱负。罗格瓦尔仔细审视了肯尼迪入主白宫前的岁月,展现了一个
《拿破仑大帝(全2册)》,拿破仑 波拿巴度过了较之所有世人的不同寻常的一生。从1795年10月时扫荡巴黎街头造反者的年轻炮兵军官,到1815年6月由于严重的指挥失误而遭遇滑铁卢之败,他在短短的二十年之内成功改造了法国和欧洲。 作者以自身的走访、对多国档案的查询、其他作者出版的关于拿破仑或赞或贬的书籍,以及重要的拿破仑基金会从2004年开始编辑出版的拿破仑33000封信件等诸多材料为依据,以拿破仑一生的轨迹特别是60场战役为主线展开论述,驳斥了许多围绕在拿破仑身边的 黑色传奇 、不实传说以及许多对拿破仑其人其事进行诋毁的荒谬之词,如拿破仑对待士兵不人道、炮轰埃及金字塔及斯芬克斯雕像、贬低拿破仑及约瑟芬对法国艺术的贡献、拿破仑是嗜血的独裁者等等,认为他不是一位极权独裁者。尽管他行使非常庞大的权力,但他也没有变得暴虐
本书是德国罗莎 卢森堡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米歇尔 布里和约恩 许特隆普夫2020年的著作。书稿重点回顾和分析了罗莎 卢森堡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思想观点以及她的生平,通过本书,可以帮助读者接近罗莎 卢森堡本人,对罗莎 卢森堡有一个更全面的整体认识。她的个人魅力主要源自她成功驾驭生活,源自她的坚决彻底和义无反顾的精神。罗莎 卢森堡的一生都在现实中寻找符合自己的东西:让世界变得更富于人性;希望获得完全解放的精神和刻骨铭心的爱;展现一种新的世界观。
《作为革命者的斯大林(1879-1929》是美国历史学家罗伯特 塔克所著的斯大林传记的第一部。《作为革命者的斯大林(1879-1929)》探讨的不仅仅是斯大林个人的问题,它要研究阐明的是性格如何与环境相结合造成历史的问题。罗伯特 塔克多年的研究和反思将这部关于斯大林早年岁月的传记造就为一部真正的历史和文学杰作。《作为革命者的斯大林(1879-1929)》是美国历史学家罗伯特 塔克所著的斯大林传记的第一部。《作为革命者的斯大林(1879-1929)》探讨的不仅仅是斯大林个人的问题,它要研究阐明的是性格如何与环境相结合造成历史的问题。罗伯特 塔克多年的研究和反思将这部关于斯大林早年岁月的传记造就为一部真正的历史和文学杰作。
《伊莎贝拉:武士女王》,这是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的一部扣人心弦的革命性传记。这位颇有争议的西班牙女王赞助了克里斯托弗 哥伦布向新大陆的远航,建立了异端裁判所,成为历史上具影响力的女性统治者之一。 伊莎贝拉出生的时候,基督教渐显颓势,奥斯曼帝国咄咄逼人地迅猛扩张。少女时代的伊莎贝拉受到了圣女贞德的激励。1474年,在绝大部分女性几乎没有任何权利的时代,二十三岁的伊莎贝拉挑战自己充满敌意的兄长和反复无常的丈夫,夺得了卡斯蒂利亚与莱昂的统治权。她此后的功勋业已成为传奇:结束了长达二十四代人时间的穆斯林与基督徒的斗争,迫使北非入侵者退回地中海,为统一的西班牙奠定了基础;赞助哥伦布去往西印度群岛的远航,并在罗德里戈 博吉亚(臭名昭著的亚历山大六世教皇)帮助下,通过谈判,为西班牙争取
在冯 克劳塞维茨将军看来,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戴高乐则声称,政治是战争的另一面,就他而言,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直到后,他仍旧是由次世界大战淬炼而成的军人,正是军人的身份决定了他在二战中的思想和行动。他比其他很多人更早洞察强大的新力量在欧洲的出现。他知道,后是武力决定了一切,它是获得独立的首要因素,缺少它,一个国家注定要走向解体和消亡。从装甲武器到原子弹,从6.18宣言到第五共和国宪法,戴高乐运用他出神入化的统驭方略和治理技艺,欲使法国在一个变幻莫测和矛盾重重的世界上,重获并保持强有力的地位。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以及中共早期领导人的陈独秀,在中国曾创造了一段辉煌的历史。1929年,他因转向托派而被开除出党,之后又被扣上多项罪名;与此同时,他与共产国际、中国托派、民主党派和国民党的关系也极为复杂多变。因此,对于他的是非功过及历史评价,长期以来一直众说纷纭,其中不乏混乱与不公。本书作者毕三十年之功,呕心沥血,利用迄今全真的手原始秘档,承扬前人研究成果,详细梳理陈独秀跌宕起伏的一生,首次全面展现了陈独秀的历史真相及其伟人风采。 本书是陈独秀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回答了人们关于陈独秀的种种问题和疑惑,也为中共党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观点和视角。 本书充分运用大量手资料,以珍贵秘档,详尽梳理了陈独秀一生思想发展的脉络,并展现了他与国共两党、与中国革命复杂
内容简介: 1870年4月,在距离莫斯科830俄里的辛比尔斯克,一座不通铁路、从未发生过社会动荡的城市,弗拉基米尔 伊里奇 乌里扬诺夫出生了。对于这个名字你也许很陌生,但他的另一个名字 列宁你一定会知道。今天,我们回望历史,看看这位在茨威格笔下闪耀着星光的思想家的生平经历和革命实践,重新认识他的辉煌人生。 由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列宁生平画传:事件与回忆》一书对列宁的生平活动及其马克思主义革命的理论遗产进行了索引式的全面叙述。本书是一部图文结合的列宁传记,分章节记述和反映列宁的生平事业,包括引言以及*至十三章。本书与其他版本的列宁传记相比,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按照历史逻辑、编年顺序对列宁生平事业进行叙述,章节安排合理,标题新颖醒目,展现了列宁在各个时期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二、详
《从红小鬼到总书记——胡耀邦》描述了胡耀邦同志从投身革命,参加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各项工作,直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 70 余年的人生历程。真实再现了这位伟人曲折传奇、跌宕起伏的经历与无私奉献、光明磊落的风貌。
本书是德国柏林大学社会民主党史教授古斯达夫 梅尔所著。内容包括:家族和幼年、练习生和少年著作家、青年德意志运动和青年黑格尔派、在柏林、次在英国、和马克思的友谊等。该版本是国内出版的个版本的恩格斯传,早出版于民国末年。从版本阅读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本书自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可以管窥民国时期左翼文化组织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改造与传播路径。单就中文文本的呈现而言,很多专有名词的翻译跟今天差别很大,整体表达风格同样迥异于今日汉语。译者郭大力1939年完成的译稿丢失。1940年到了东陂广东省立文理学院任教,教学之余开始第二次翻译,成稿后存放在张栗原家,但不幸张栗原病逝,译稿又找不到。他坚持不懈,1942年第三次的翻译本终于面世。
1990年2月11日,曼德拉结束27年的监禁,步出维克托韦斯特监狱的大门,但他为自由的斗争并没有结束。面对被贫穷和种族仇恨困扰的新生南非,曼德拉与白人右翼党派谈判消弭暴力、组织制定新宪法、争取传统领袖的合作深化民主、建立真相与和解委员会揭露和直面过去的罪行,他利用个人魅力和政治机敏,力求为南非摆脱殖民主义和种族隔离的遗产、实现民族团结和公平公正、顺利过渡到民主社会奠定基础。 《不敢懈怠》接续《漫漫自由路》,是曼德拉的未竟自传,记录了他在获释后及五年总统岁月中为南非建立民主机制而做的种种努力。全书以曼德拉撰写的十章遗稿为骨架,由南非著名诗人、作家曼迪拉 蓝加结合大量未公开档案填充细节和血肉,从中可以感受到后种族隔离时期南非所面临的挑战,为当今世界各种复杂棘手问题寻求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提供了启
奥古斯都(前63年9月23日-14年8月19日),原名盖乌斯 屋大维 图里努斯,是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历史学家通常以他的头衔 奥古斯都 (神圣、至 尊的意思)来称呼他,在他去世后,罗马元老院决定将他列入 神 的行列,并将8月称为 奥古斯都 月。奥古斯都被认为是罗马伟大的皇帝之一。他作为一位独裁者统治罗马长达43年,结束了一个世纪的内战,使罗马帝国进入了一段相当长的和平、繁荣的辉煌时期,史称 罗马和平 。 阿德里安 戈兹沃西凭借其掌握的丰富古代史料和娴熟的叙事技巧,以奥古斯都的军事和政治生涯为中心,全面、连贯地呈现了奥古斯都的一生。作者对奥古斯都的解读,既关注其戎马生涯,也注重他的从政经历;聚焦于奥古斯都本人,又将其置于宏观的社会背景之中,为读者呈现一个真实生动的,集军阀、独裁者、 祖国之父 形象于一身的奥古斯
\"【内容简介】: 安德鲁?杰克逊是美国历 位平民总统,也是 任民主党总统。美国政治社会从“杰弗逊时代”进入“杰克逊时代”之后,经济和工业的爆发式发展给美国宪政民主的原则带来了巨大威胁。面对一系列挑战,安德鲁·杰克逊在任内大力加强总统职权,维护联邦统一,开创了“杰克逊式民主”。 历史学家小阿瑟?M. 施莱辛格深入剖析了这一时期美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和政治生活,重新诠释了“杰克逊式民主”,并尖锐地指出进步主义史学所面临的双重危机。1946年,二十八岁的小阿瑟?M. 施莱辛格凭借本书一举获得普利策历史奖,成为该奖当时 年轻的获奖者,而本书至今仍是这一题材的 史书。?\"
201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在这个时间纪念*同志,更加具有重要意义。为缅怀伟人,怀着崇敬的心情编制出版了《*光辉历程地图集》。本图集图文并茂,在中国革命的大背景上展现了*同志一生主要的奋斗历程。翻开图集,读者可以直观地看到*同志各个历史时期活动的地理环境和行动路线,看到*同志各个时期的理论和实践的光辉业绩,看到*同志各个时期的革命风采。抚今忆昔,历史告诉我们,*同志的功勋是永不磨灭的,*同志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作为20世纪西方负盛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之一,卢卡奇的思想博大精深,其内容涉及哲学、美学、政治学等诸多领域。要想研究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要想发展当今的马克思主义,就不能不去深入研究卢卡奇的思想。 本书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卢卡奇逝世前不久写的《经历过的思想(自传提纲)》和围绕着自传提纲所作的谈话 《自传对话录》,另一部分是卢卡奇在不同时期写的5篇自传性文章。书末还附有卢卡奇的2篇答记者问和人名索引。
《李大钊北京十年(学会篇)》系列 学会篇 ,是李大钊故居研究室根据掌握的有关资料进行编写整理的。对李大钊在北京十年中发起和组织学会的资料进行讲述,目的是让读者能够更具体、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李大钊。
《大元帅斯大林》是迄今为止比较全面、客观地记述描写斯大林的一本著作,同以往的或是过分美化或是故意诋毁斯大林的图书有明显的不同。该书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许多珍贵的手资料,详细描述了斯大林的政治活动和军事活动,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领导苏联人民英勇战斗,取得伟大卫国战争胜利的过程。书中所记述的一切都有严格的文献根据,有许多读者不可能亲自阅读的、一般人难以弄懂的手材料,还有作者同斯大林身边的人(朋友和敌人)的谈话,这些谈话记录(包括录音材料)是*的,因为这些对话人已经离开了尘世。为了尽可能全面地展现斯大林的形象,书中收入了许多为老一代读者熟知而新一代读者不了解的斯大林生平和活动中的细节。
袁庚是中国改革的先行者, 蛇口模式 的探索创立者。招商局集团原常务副董事长、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和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等企业创始人、百年招商局第二次辉煌的主要缔造者、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探索者。袁庚原名欧阳汝山,1917年出生于宝安县,2016年因病医治无效,在蛇口逝世,享年99岁。2018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袁庚 改革先锋 称号。2019年9月,中宣部等九部委授予袁庚 *美奋斗者 称号。本书为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而重点推出,作者为用多年时间深入采访、秉承传记真实、客观的写法,带领读者走入袁庚披荆斩棘的传奇一生,探寻了袁庚敢想敢试、敢于担当的人生历程和内心世界。本书是一个关乎勇敢、信念与使命的故事,从袁庚出生写起,讲述袁庚在革命时代的成长经历,从他加入东江纵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到担任东纵驻港办
美国出版商协会2018年PROSE图书奖传记与自传类荣誉提名 《卫报》2015年最佳图书;《印度快报》2015年年度杰出图书;《爱尔兰时报》2015年年度读者图书;《国民在线评论》2015年最佳图书名录;《观察者报》2015年年度图书 埃德蒙 伯克(Edmund Burke, 1730-1797)生活在世界历史上最非凡的时期之一。他努力应对大英帝国在印度的危机,积极争取与美洲殖民地的和解,并在三场欧洲战争中直言不讳地批评国家政策。他还主张改革英国议会,推动爱尔兰的宪法改革,并成为法国革命论争中的核心人物。 本书鼓励我们重新思考埃德蒙 伯克的遗产和他发挥关键作用的那个动荡时代,将伯克还原到他最初的政治和智识背景中,剥去了对其思想长期积累的失真解读。在这个过程中,本书颠覆了伯克维护传统、反对进步的固有形象,反对将伯克定义为一个落后的民权反对者。相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