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地、准确地、生动地再现这位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并对其功过是非作出令人信服的评说,无疑是一项相当艰巨浩繁的工程。来自英国的当代中国问题研究专家迪克 威尔逊先生以严谨的学者态度从事研究,在本书的结构安排上采取了以的政治生涯为主线,兼顾他在其他领域中活动,同时穿插其个人生活的写法。这种有主有次、有详有略的全方位考察,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再现极富特色的个人风貌,使本书具有可读性。
梅林的《马克思传》是部系统研究马克思生平的著作,首次出版于1918年3月,并于1923年在莱比锡再版。本书是根据1918年德文版翻译的,是个根据德文原文翻译的中译本。全书按照马克思一生的革命历程安排章节,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时间顺序,而是把一些内容相关的事件和活动适当集中。这就使有关问题的联系较为紧密,重点突出,阐述较为充分。总之,在记录马克思生平的众多尝试中,弗兰茨 梅林的《马克思传》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对于刚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的年轻人来说,这本传记体现了梅林杰出的专业知识、伟大的艺术创造力和炽热的感情,它使马克思栩栩如生,这是其他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所不可取代的。
纳尔逊 曼德拉:南非*位黑人总统,世界*著名的精神领袖和政冶领袖之一,20世纪*传奇的自由斗士,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前*。1993年获诺贝尔和平奖;2004年被选为 *伟大的南非人 ;自2010年起,联合国为表彰曼德拉对和平与自由作出的贡献,将其生日7月18日定为 曼德拉国际日 。 曼德拉并非生而渴望自由,但当他逐渐认识到南非黑人和其他族群的不自由之后,他的一生从未停止过为自由而斗争。他加入非国大,创建秘密武装组织 民族之矛 ,领导南非人民反抗白人专制,反抗种族隔离制度和种族歧视。在40多年史诗般的斗争历程中,即使是漫长的27年铁窗生涯,他也从未片刻停止对自由、平等的追求,从未放弃过胜利的希望。在他的领导下,南非告别了种族隔离制度,消弭了种族间的差异;南非变成了全体南非人的南非,不分种族与肤色;南非人走向了自由和平
本书是德国罗莎 卢森堡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米歇尔 布里和约恩 许特隆普夫2020年的著作。书稿重点回顾和分析了罗莎 卢森堡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思想观点以及她的生平,通过本书,可以帮助读者接近罗莎 卢森堡本人,对罗莎 卢森堡有一个更全面的整体认识。她的个人魅力主要源自她成功驾驭生活,源自她的坚决彻底和义无反顾的精神。罗莎 卢森堡的一生都在现实中寻找符合自己的东西:让世界变得更富于人性;希望获得完全解放的精神和刻骨铭心的爱;展现一种新的世界观。
迪克 威尔逊先生自1960年次与周恩来见面后,便开始搜集该书的写作材料,其中包括周恩来的同事们的广泛回忆及国内外可供查寻的文献资料。他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再现了周恩来传奇性的一生,分析了他给新中国成立和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是一部全面、深刻又不失独特见解的著作。
《作为革命者的斯大林(1879-1929》是美国历史学家罗伯特 塔克所著的斯大林传记的第一部。《作为革命者的斯大林(1879-1929)》探讨的不仅仅是斯大林个人的问题,它要研究阐明的是性格如何与环境相结合造成历史的问题。罗伯特 塔克多年的研究和反思将这部关于斯大林早年岁月的传记造就为一部真正的历史和文学杰作。《作为革命者的斯大林(1879-1929)》是美国历史学家罗伯特 塔克所著的斯大林传记的第一部。《作为革命者的斯大林(1879-1929)》探讨的不仅仅是斯大林个人的问题,它要研究阐明的是性格如何与环境相结合造成历史的问题。罗伯特 塔克多年的研究和反思将这部关于斯大林早年岁月的传记造就为一部真正的历史和文学杰作。
内容简介: 1870年4月,在距离莫斯科830俄里的辛比尔斯克,一座不通铁路、从未发生过社会动荡的城市,弗拉基米尔 伊里奇 乌里扬诺夫出生了。对于这个名字你也许很陌生,但他的另一个名字 列宁你一定会知道。今天,我们回望历史,看看这位在茨威格笔下闪耀着星光的思想家的生平经历和革命实践,重新认识他的辉煌人生。 由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列宁生平画传:事件与回忆》一书对列宁的生平活动及其马克思主义革命的理论遗产进行了索引式的全面叙述。本书是一部图文结合的列宁传记,分章节记述和反映列宁的生平事业,包括引言以及*至十三章。本书与其他版本的列宁传记相比,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按照历史逻辑、编年顺序对列宁生平事业进行叙述,章节安排合理,标题新颖醒目,展现了列宁在各个时期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二、详
本书是德国柏林大学社会民主党史教授古斯达夫 梅尔所著。内容包括:家族和幼年、练习生和少年著作家、青年德意志运动和青年黑格尔派、在柏林、次在英国、和马克思的友谊等。该版本是国内出版的个版本的恩格斯传,早出版于民国末年。从版本阅读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本书自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可以管窥民国时期左翼文化组织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改造与传播路径。单就中文文本的呈现而言,很多专有名词的翻译跟今天差别很大,整体表达风格同样迥异于今日汉语。译者郭大力1939年完成的译稿丢失。1940年到了东陂广东省立文理学院任教,教学之余开始第二次翻译,成稿后存放在张栗原家,但不幸张栗原病逝,译稿又找不到。他坚持不懈,1942年第三次的翻译本终于面世。
《拿破仑大帝(全2册)》,拿破仑 波拿巴度过了较之所有世人的不同寻常的一生。从1795年10月时扫荡巴黎街头造反者的年轻炮兵军官,到1815年6月由于严重的指挥失误而遭遇滑铁卢之败,他在短短的二十年之内成功改造了法国和欧洲。 作者以自身的走访、对多国档案的查询、其他作者出版的关于拿破仑或赞或贬的书籍,以及重要的拿破仑基金会从2004年开始编辑出版的拿破仑33000封信件等诸多材料为依据,以拿破仑一生的轨迹特别是60场战役为主线展开论述,驳斥了许多围绕在拿破仑身边的 黑色传奇 、不实传说以及许多对拿破仑其人其事进行诋毁的荒谬之词,如拿破仑对待士兵不人道、炮轰埃及金字塔及斯芬克斯雕像、贬低拿破仑及约瑟芬对法国艺术的贡献、拿破仑是嗜血的独裁者等等,认为他不是一位极权独裁者。尽管他行使非常庞大的权力,但他也没有变得暴虐
理查德 伊文思先生花费了多年时间收集资料,研究邓小平本人的经历和他的著作。经过多年的努力,1993年理查德 伊文思先生完成了本书,将他30多年来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尤其是对邓小平本人的了解展示给了广大读者。他站在独特的立场,以平和的眼光看待并展示邓小平不平凡的一生,也带着读者重温20世纪中国的发展历史。在这部书中,理查德 伊文思先生按时间顺序分15章,叙述了1904年至1993年邓小平的主要历史活动。
《从红小鬼到总书记——胡耀邦》描述了胡耀邦同志从投身革命,参加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各项工作,直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 70 余年的人生历程。真实再现了这位伟人曲折传奇、跌宕起伏的经历与无私奉献、光明磊落的风貌。
《伊莎贝拉:武士女王》,这是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的一部扣人心弦的革命性传记。这位颇有争议的西班牙女王赞助了克里斯托弗 哥伦布向新大陆的远航,建立了异端裁判所,成为历史上具影响力的女性统治者之一。 伊莎贝拉出生的时候,基督教渐显颓势,奥斯曼帝国咄咄逼人地迅猛扩张。少女时代的伊莎贝拉受到了圣女贞德的激励。1474年,在绝大部分女性几乎没有任何权利的时代,二十三岁的伊莎贝拉挑战自己充满敌意的兄长和反复无常的丈夫,夺得了卡斯蒂利亚与莱昂的统治权。她此后的功勋业已成为传奇:结束了长达二十四代人时间的穆斯林与基督徒的斗争,迫使北非入侵者退回地中海,为统一的西班牙奠定了基础;赞助哥伦布去往西印度群岛的远航,并在罗德里戈 博吉亚(臭名昭著的亚历山大六世教皇)帮助下,通过谈判,为西班牙争取
美国出版商协会2018年PROSE图书奖传记与自传类荣誉提名 《卫报》2015年最佳图书;《印度快报》2015年年度杰出图书;《爱尔兰时报》2015年年度读者图书;《国民在线评论》2015年最佳图书名录;《观察者报》2015年年度图书 埃德蒙 伯克(Edmund Burke, 1730-1797)生活在世界历史上最非凡的时期之一。他努力应对大英帝国在印度的危机,积极争取与美洲殖民地的和解,并在三场欧洲战争中直言不讳地批评国家政策。他还主张改革英国议会,推动爱尔兰的宪法改革,并成为法国革命论争中的核心人物。 本书鼓励我们重新思考埃德蒙 伯克的遗产和他发挥关键作用的那个动荡时代,将伯克还原到他最初的政治和智识背景中,剥去了对其思想长期积累的失真解读。在这个过程中,本书颠覆了伯克维护传统、反对进步的固有形象,反对将伯克定义为一个落后的民权反对者。相反,作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以及中共早期领导人的陈独秀,在中国曾创造了一段辉煌的历史。1929年,他因转向托派而被开除出党,之后又被扣上多项罪名;与此同时,他与共产国际、中国托派、民主党派和国民党的关系也极为复杂多变。因此,对于他的是非功过及历史评价,长期以来一直众说纷纭,其中不乏混乱与不公。本书作者毕三十年之功,呕心沥血,利用迄今最全最真的第一手原始秘档,承扬前人研究成果,详细梳理陈独秀跌宕起伏的一生,首次全面展现了陈独秀的历史真相及其伟人风采。 本书是陈独秀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回答了人们关于陈独秀的种种问题和疑惑,也为中共党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观点和视角。 本书充分运用大量第一手资料,以珍贵秘档,详尽梳理了陈独秀一生思想发展的脉络,并展现了他与国共两党、与中国革命复
奥古斯都(前63年9月23日-14年8月19日),原名盖乌斯 屋大维 图里努斯,是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历史学家通常以他的头衔 奥古斯都 (神圣、至 尊的意思)来称呼他,在他去世后,罗马元老院决定将他列入 神 的行列,并将8月称为 奥古斯都 月。奥古斯都被认为是罗马伟大的皇帝之一。他作为一位独裁者统治罗马长达43年,结束了一个世纪的内战,使罗马帝国进入了一段相当长的和平、繁荣的辉煌时期,史称 罗马和平 。 阿德里安 戈兹沃西凭借其掌握的丰富古代史料和娴熟的叙事技巧,以奥古斯都的军事和政治生涯为中心,全面、连贯地呈现了奥古斯都的一生。作者对奥古斯都的解读,既关注其戎马生涯,也注重他的从政经历;聚焦于奥古斯都本人,又将其置于宏观的社会背景之中,为读者呈现一个真实生动的,集军阀、独裁者、 祖国之父 形象于一身的奥古斯
在冯 克劳塞维茨将军看来,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戴高乐则声称,政治是战争的另一面,就他而言,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直到后,他仍旧是由次世界大战淬炼而成的军人,正是军人的身份决定了他在二战中的思想和行动。他比其他很多人更早洞察强大的新力量在欧洲的出现。他知道,后是武力决定了一切,它是获得独立的首要因素,缺少它,一个国家注定要走向解体和消亡。从装甲武器到原子弹,从6.18宣言到第五共和国宪法,戴高乐运用他出神入化的统驭方略和治理技艺,欲使法国在一个变幻莫测和矛盾重重的世界上,重获并保持强有力的地位。
作为20世纪西方负盛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之一,卢卡奇的思想博大精深,其内容涉及哲学、美学、政治学等诸多领域。要想研究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要想发展当今的马克思主义,就不能不去深入研究卢卡奇的思想。 本书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卢卡奇逝世前不久写的《经历过的思想(自传提纲)》和围绕着自传提纲所作的谈话 《自传对话录》,另一部分是卢卡奇在不同时期写的5篇自传性文章。书末还附有卢卡奇的2篇答记者问和人名索引。
《彼得大帝传(套装共2册)》中彼得大帝的生平事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充满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故事。彼得大帝是俄国历史记录非凡的沙皇。他性格暴躁、独断专行。是个残忍的暴君;他富于远见、励精图治、大胆改革。是个伟大的政治家。他唤醒沉睡中的俄国并为它注入新的活力,带领数百万俄国人走出黑暗愚昧的时代,步入生机勃勃的新世界;他自己尚未完全开化,却开化了两亿人。彼得的一生就是一部多彩动人的传奇小说,许多情节无须刻意描写,就足以使你为之倾倒着迷。
《大元帅斯大林》是迄今为止比较全面、客观地记述描写斯大林的一本著作,同以往的或是过分美化或是故意诋毁斯大林的图书有明显的不同。该书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许多珍贵的手资料,详细描述了斯大林的政治活动和军事活动,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领导苏联人民英勇战斗,取得伟大卫国战争胜利的过程。书中所记述的一切都有严格的文献根据,有许多读者不可能亲自阅读的、一般人难以弄懂的手材料,还有作者同斯大林身边的人(朋友和敌人)的谈话,这些谈话记录(包括录音材料)是*的,因为这些对话人已经离开了尘世。为了尽可能全面地展现斯大林的形象,书中收入了许多为老一代读者熟知而新一代读者不了解的斯大林生平和活动中的细节。
袁庚是中国改革的先行者, 蛇口模式 的探索创立者。招商局集团原常务副董事长、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和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等企业创始人、百年招商局第二次辉煌的主要缔造者、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探索者。袁庚原名欧阳汝山,1917年出生于宝安县,2016年因病医治无效,在蛇口逝世,享年99岁。2018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袁庚 改革先锋 称号。2019年9月,中宣部等九部委授予袁庚 *美奋斗者 称号。本书为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而重点推出,作者为用多年时间深入采访、秉承传记真实、客观的写法,带领读者走入袁庚披荆斩棘的传奇一生,探寻了袁庚敢想敢试、敢于担当的人生历程和内心世界。本书是一个关乎勇敢、信念与使命的故事,从袁庚出生写起,讲述袁庚在革命时代的成长经历,从他加入东江纵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到担任东纵驻港办
为纪念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撰的《习仲勋画册》日前在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画册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全面反映习仲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以及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及其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风范。画册图片精美,编辑精当,共收入图片594幅,许多照片为次公开发表,图文并茂地再现了习仲勋同志13岁即投身革命,到成长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精彩人生,及其天天奋斗、天天快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与党内外人士的深情厚谊及其温馨感人的家庭生活。画册广收精选,精心编排。编辑组历时两年,到习仲勋战斗、工作和生活的全国各地的党史、档案、文博部门广泛搜集资料,反复甄别遴选,认真学习习仲勋的革命业绩和精神风范,带着感情投入这项任务。
路德维希?普朗特(Ludwig Prandtl)是德国哥廷根大学应用力学学派的奠基人,被誉为 现代应用力学之父 ,他也是钱学森的导师 冯?卡门的导师。本书由普朗特教授的女儿乔汉娜?沃格尔-普朗特(Johanna Vogel-Prandtl)女士撰写,作者希望从女儿的角度介绍一位可亲可爱的慈父。书中引用了许多当时的报纸、文章、信件、照片等珍贵的历史资料,展现了一位真实的、光芒四射的普朗特,而不仅仅是作为科学家的普朗特。本书由南非科学院院士孙博华教授与其七位研究生合作翻译。黄克智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海岩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长)和郑晓静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特别为中文版作序。本书是一部全面了解普朗特教授生平的佳作,适合热爱科学的公众阅读和科学史研究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