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九死其犹未悔》是一位在民盟中曾任要职的老人叶笃义的八十回忆。他曾参与了民盟创立与发展的许多重要活动,与司徒雷登、张东荪、张君劢、罗隆基等现代史上的关键人物过从甚密。他的经历是以救国、兴国为己任的中国知识分子人生道路的缩影。他的这部自述是输忠尽悃、披肝沥胆之作,从中可以让人知晓老一辈知识分子走过的路、蹬过的河、爬过的坡,甚至跌过的跟头,颇能给人以震撼。
《七位革命前辈的故事》一书中收录的人物,都是在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和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立下了丰功伟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涌现出来的风云人物中出类拔萃者。他们的道德文章堪为师表,文韬武略出众超群,革命精神足称楷模。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虽然书中所讲述的人物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们留下的精神遗产,则成为我们民族用之不竭的财富。
永远的丰碑 系列(共8册)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颇具代表性的杰出人物的故事。本书讲的是*、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云、宋庆龄、董必武等领袖先驱的故事。书中以生动通俗的文字和栩栩如生的图画,着重介绍了伟人们如何树立民族复兴的理想,磨砺意志、勤奋学习、奋斗终生的过程。他们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坚毅果敢的英雄气概、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是留给我们珍贵的精神遗产。
......
......
楚图南是我国大革命时期入党的共产党员,也是民盟重要领导成员之一。在二十世纪风云变幻的时代,楚图南在教育、文化、青年等领域做过许多工作;新中国建立后,又担任过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领导工作,并积极开拓新中国的外交活动。他是我国早期接触马克思学说的知识分子,在学术研究方面很有造诣,在文学创作和外国文学翻译上也有重要成果,其大部分作品已编入《楚图南集》(五卷本)。 麻星甫编著的《楚图南年谱(群言典藏)(精)》是根据楚图南生平详尽资料、图片、文章及一些未曾公开的文献编辑出版的,也是研究楚图南先生的另一重要成果。
蒋经国在苏联生活了13年,于1937年3月回国,开始了他一生不寻常的政治生涯。关于他在大陆的经历,多年来已有不少传记和回忆录式的著作出版。徐浩然老先生所著的《青年蒋经国》这本书,对蒋经国在赣南的工作和生活的记述,最为精彩。这是因为徐浩然先生曾是蒋经国的学生和得力干部,他的著作所涉及的内容,多是他跟蒋经国共事的亲身经历,自非一般道听途说者可比。 此书记事准确,内容翔实。作者为此书之回忆、构思、撰写,大约花费了近十年时间。作者以古稀之年、卧病之身,不避疾苦,无问寒暑,即使在医院病床之上,也笔耕不辍,孜孜不倦,终抵于成。所有史料,均经核实,不避毁誉,秉笔直书,这对中国现代史特别是中国国民党史研究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加之文笔流畅,趣味盎然,是一部可读性极强的力作。
......
《汪穰卿先生传记》为汪康年年谱,其弟汪诒年编纂。汪康年(1860—1911),浙江钱塘人。光绪二十年进士,是清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之 人士。早年曾在张之洞幕,执教两湖书院。中日甲午战争后,汪康年愤国是日非,昌言变法图存。1896年在上海创立《时务报》,延梁启超为主编,宣传资产阶级民权思想,力言中国宜伸民权、重公理,尚创作而贱安闲,尚改革而贱守常。1898年创办《时务日报》,旋易名为《中外日报》,以记载中外大事,评议时政得失为主旨,拥护清政府实行“新政”。《时务》、《中外》两报,均为戊戌变法期间资产阶级维新派所办之重要报纸。1907年汪康年又在北京办《京报》,1910年又办《刍言报》,目的均是为了匡正时弊,以供朝廷“听采之益”。 本书收录原始电文颇多,对研究汪康年其人及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报刊史,提供了许多有价
《蒋介石官场术》共分10章,其内容主要以民国历史为背景,以蒋介石几十年军法统治的具体事例为依据,研究蒋氏的政治权谋,揭示旧时代的官场黑暗和独裁、专制的反动,对于研究民国历史和传统官场社会,促进现实政治和吏治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性格决定命运,蒋介石一生成败都与他的性格有关,平心而论,蒋介石在旧时代的军阀混战中获得某种成功,与他性格中行事坚韧、决策果断、倔强不服输等某些因素有是分不开,但他更突出的性格特征,如专横独断、急躁偏激等副面因素,这是他在政坛失败之重要诱因,从政治行为的源头上看,蒋介石在政治手段上很少有现代的配方的东西,他十分注意从中国古代官场社会中吸取对他有用的东西,这是他作为旧时代的代表者本质所决定……
《虽九死其犹未悔(群言典藏)(精)》是一位在民盟中曾任要职的老人叶笃义的八十回忆。他曾参与了民盟创立与发展的许多重要活动,他的经历是以报国、兴国为己任的中国知识分子人生道路的缩影。本书内容由一段段原汁原味的生活构成,间或闪现着作者对生活的真诚感悟,平实而感人。
《汪穰卿先生传记》为汪康年年谱,其弟汪诒年编纂。汪康年(1860—1911),浙江钱塘人。光绪二十年进士,是清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之 人士。早年曾在张之洞幕,执教两湖书院。中日甲午战争后,汪康年愤国是日非,昌言变法图存。1896年在上海创立《时务报》,延梁启超为主编,宣传资产阶级民权思想,力言中国宜伸民权、重公理,尚创作而贱安闲,尚改革而贱守常。1898年创办《时务日报》,旋易名为《中外日报》,以记载中外大事,评议时政得失为主旨,拥护清政府实行“新政”。《时务》、《中外》两报,均为戊戌变法期间资产阶级维新派所办之重要报纸。1907年汪康年又在北京办《京报》,1910年又办《刍言报》,目的均是为了匡正时弊,以供朝廷“听采之益”。 本书收录原始电文颇多,对研究汪康年其人及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报刊史,提供了许多有
......
......
......
本丛书力求真实反映雨花台烈士的人生轨迹和革命事迹,2016年出版20本左右,本书传主为陶家齐,南京江宁县湖熟镇(现江宁区湖熟街道)人,江宁县抗日民主政府赤山区区长。1943年11月12日的傍晚,他和夫人朱维珍一起被敌人杀害。
《虽九死其犹未悔(群言典藏)(精)》是一位在民盟中曾任要职的老人叶笃义的八十回忆。他曾参与了民盟创立与发展的许多重要活动,他的经历是以报国、兴国为己任的中国知识分子人生道路的缩影。本书内容由一段段原汁原味的生活构成,间或闪现着作者对生活的真诚感悟,平实而感人。
1943年美国武官这么形容军统(MSB)和戴笠: 这个组织并未列在民国政府机构的名单上,然而它却是民国最强大最重要的组织之一。它的领导戴笠也许比其他军事委员会成员具有更大的权威。实际上这个局是中国的特务机构,它的主要作用之一是打击共产党活动。不过所有的间谍和情报工作都是在它的领导下进行的。戴笠足蒋介石原黄埔军校的军官之一,他通常被称为“将军”,但足据说他并没有正式的军衔。除蒋介石以外,他比任何人都要有权力。他被认为是唯一一个能与蒋介石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见面的人物。 戴笠作为中国最强大的秘密警察之一的头子所具有的个人影响与他和蒋介石之间的密切关系分不开。在众人的想象中,他至少代表了独裁的阴暗面;如沈醉所说,他是总司令的一把利剑,而在百姓的眼中则是蒋的刽子手。事实上,戴笠可能享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