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尚明轩是著名的近代史研究专家,长期从事孙中山研究。作者秉持着对孙中山先生的崇敬,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全面讲述了孙中山先生光辉的人生历程。从苦难童年到初踏民主革命的征途,从创建共和到捍卫共和,孙中山先生为国家统一、民族独立而呕心沥血,为人民幸福、社会进步而奋斗至生命后一刻,昭示出一个伟大革命先行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映射出一代中国人民在风雨如晦年代的卓艰奋斗。 本书收录了三百多幅相关人物的照片和墨迹等文物史料,读者从中可以触摸更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更真切了解孙中山先生伟大的一生。本书由宋庆龄亲笔题签,是一部孙中山先生的权威传记。
本书作者为乔冠华与龚澎的女儿乔松都。乔冠华——新中国第四任外交部长, 杰出的外交家。他才华横溢,被*称之为“南北二乔”的“南乔”(北乔为胡乔木)。龚 澎——新中国外交部的任新闻司司长,外交部部长助理,杰出的外交家。她的才干,她的人格魅力不仅为她的同志所钦佩,也令无数对手所折服,周恩来说:“没有人能够代替她。”作者乔松都以一个女儿的独特视角和挚切情感,为读者展示了乔冠华与龚澎的革命传奇人生和三十年风雨同舟的动人情感,作者还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龚澎去世后乔冠华晚年走过的历程及家庭变迁,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以及中共早期领导人的陈独秀,在中国曾创造了一段辉煌的历史。1929年,他因转向托派而被开除出党,之后又被扣上多项罪名;与此同时,他与共产国际、中国托派、民主党派和国民党的关系也极为复杂多变。因此,对于他的是非功过及历史评价,长期以来一直众说纷纭,其中不乏混乱与不公。本书作者毕三十年之功,呕心沥血,利用迄今全真的手原始秘档,承扬前人研究成果,详细梳理陈独秀跌宕起伏的一生,首次全面展现了陈独秀的历史真相及其伟人风采。 本书是陈独秀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回答了人们关于陈独秀的种种问题和疑惑,也为中共党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观点和视角。 本书充分运用大量手资料,以珍贵秘档,详尽梳理了陈独秀一生思想发展的脉络,并展现了他与国共两党、与中国革命复杂
袁庚是中国改革的先行者, 蛇口模式 的探索创立者。招商局集团原常务副董事长、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和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等企业创始人、百年招商局第二次辉煌的主要缔造者、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探索者。袁庚原名欧阳汝山,1917年出生于宝安县,2016年因病医治无效,在蛇口逝世,享年99岁。2018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袁庚 改革先锋 称号。2019年9月,中宣部等九部委授予袁庚 *美奋斗者 称号。本书为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而重点推出,作者为用多年时间深入采访、秉承传记真实、客观的写法,带领读者走入袁庚披荆斩棘的传奇一生,探寻了袁庚敢想敢试、敢于担当的人生历程和内心世界。本书是一个关乎勇敢、信念与使命的故事,从袁庚出生写起,讲述袁庚在革命时代的成长经历,从他加入东江纵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到担任东纵驻港办
《虽九死其犹未悔》是一位在民盟中曾任要职的老人叶笃义的八十回忆。他曾参与了民盟创立与发展的许多重要活动,与司徒雷登、张东荪、张君劢、罗隆基等现代史上的关键人物过从甚密。他的经历是以救国、兴国为己任的中国知识分子人生道路的缩影。他的这部自述是输忠尽悃、披肝沥胆之作,从中可以让人知晓老一辈知识分子走过的路、蹬过的河、爬过的坡,甚至跌过的跟头,颇能给人以震撼。
全书收录了曾任民盟中央主席,伟大的爱国主义和民主战士,“七君子”之一的沈钧儒先生从1901年到1957年分别给妻子、兄弟、子女、孙辈的200多封家信,这些家信都是沈钧儒家属献出的珍宝。通过这些家信反映了不同时期沈钧儒先生的活动轨迹,引领读者去触摸沈钧儒先生几十年不平凡的人生,以及那一段段与中国命运息息相关的重要历史,令人为之动容。
宋美龄女士是一页历史,国民党的成败兴衰均亲身经历,参与决策。要说了解、掌握国民党在1927 1975年间的内幕的,除蒋介石外,她是 *夫人 。宋女士是一首长诗,在权倾一朝的同时,浪漫、风流,永远是那样雍容华贵,充满情趣。西方化的生活外加一流的外语,又有一手漂亮的书法和国画技艺。宋女士又是一部电视连续剧,其政治生活中一个接一个高潮,扮演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角色,甚至到蒋介石、蒋经国相继病故以后,还要继续在政治舞台上表演。她作为一个受到观众注意的主角,一生一直在演一部大部头的悲剧。
熊向晖(1919-2005)是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前辈,曾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党组书记、副董事长。他在晚年撰写了大量回忆文章,以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生动翔实地记载了他在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核心的领导下,从事地下情报工作和外交工作的丰富经历。这些鲜为人知的史实让读者领略到、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作风和斗争艺术,具有极高的可信度,是非常宝贵的史料。
1912年1月1日,年仅19岁的杨杏佛在孙中山组建的南京临时政府秘书处任收发组组长。虽然仅有三个多月时间,但杨杏佛深为孙中山 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感染,在他年轻的心里埋下了为革命事业奋斗终身的种子,扣好了 人生粒扣子 。从此,无论身在何方,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驱使着杨杏佛不断奋斗。本书以时间为线索,通过 敬佩孙中山 加入同盟会 、 初见孙中山加入秘书处 、 践行中山愿留学寻科学 、 追随孙中山任职大帅府 、 随侍孙中山筹建中山陵 、 继承中山志维民权遇难 六个篇章,全面地展现了杨杏佛在孙中山精神影响下英勇奋斗的历程。
王正廷( 1882 ~ 1961 ),是民国时期历任武昌、广州、北京、南京四个政权外交部长的坛坫元老,是民国时期重要的外交家之一,同时又以“中国奥运之父”知名。本书依据民国外交档案及*披露的王正廷自述等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广泛参考和汲取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对他在屈辱、抗争和磨难中蹒跚于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艰难旅程,以及相关的政治社会活动,作出全景式观照
本书是为2018年纪念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大师梁启超诞辰145周年和戊戌变法120周年而作。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学界巨子,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史学、法学等诸多方面建树颇丰。《大道之源 真解梁启超》,打破了传统写人叙事的创作手法,从家风教育、成长历程、追寻理想、创新思想等多维思考方式上,展示和记录了维新变法的领袖、护国运动的一线指挥者、五四运动导火索的直接点燃者、史界学界文化革命的*旗手、新民思想的首倡与弘扬者、 中华民族 一词的发明者 梁启超,伟大而又平凡、历尽沧桑而又波澜壮阔的一生,多视角发掘梁启超探寻民族思想与爱国救国理想的真迹。梁启超是纵深多方位影响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人物,他家风清正、家教有方,因 一门三院士九才俊 而被誉为近代中国典范家庭。《大道之源 真解梁启超》这
张闻天,1900年8月生,上海浦东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红色教授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1931年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1933年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1934年参加长征。 在长征中,张闻天坚决支持正确的军事主张。遵义会议上,他根据会前与、王稼祥共同商量的意见,作了反对“左”倾军事错误的报告,为挽救党和红军,实现党的军事路线的根本转变,做出了重要贡献。延安时期,张闻天长期主管全党的理论宣传和干部教育工作。1938年后,他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并兼任党中央宣传部长、马列学院院长等职,为推动全民抗战做了大量宣传和教育工作,并为党培养了一大批干部。他所作的《论青年修养》《论待人接物问题》等讲演,在广大干部和青年中产
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陈云同志是我们党杰出的经济工作领导人。他长期领导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成功实践和取得的显著成就,给人们留了难忘的印象。本书讲述陈云年幼孤苦伶仃,在上海中央机关几遭灭顶之灾终化险为夷,长征路上神秘失踪,组织领导开国之初财经战线上 三大战役 ,等等的传奇故事,展现陈云伟大的人格魅力。
......
陈友仁( 1878 ~ 1944 ),近代中国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华侨外交家,出生于美丽的特立尼达岛,以开办律师事务所起家,事业如日中天时毅然回国投身国民革命并为其倾尽家财。曾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代笔起草著名的《致苏俄遗书》;更是三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主持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首创“革命外交”,以强硬的立场开创了外交上独特的“陈友仁时代”。他热爱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令后人为之景仰。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和沈钧儒纪念馆联合出版的《君子至爱——沈钧儒家书》收录了曾任民盟中央 ,伟大的爱国主义和民主战士,“七君子”之一的沈钧儒先生从1901年到1957年分别给妻子、兄弟、子女、孙辈的200多封家信,这些家信都是沈钧儒家属献出的珍宝。 通过《君子至爱——沈钧儒家书》中的这些家信反映了不同时期沈钧儒先生的活动轨迹, 读者去触摸沈钧儒先生几十年不平凡的人生,以及那一段段与中国命运息息相关的重要历史,令人为之动容。
王稼祥(1906-1974)安徽泾县人,中国共产党杰出领导人之一。曾任红军总政治部主任,六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政治局委员,中共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等职。在遵义会议上的关键一票,对确立*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功不可没。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传达共产国际支持*在党内领导地位的重要指示,使这次全会实现了在正确路线基础上的统一和团结。率先提出的“*思想”的概念,为中共七大所肯定,在全党产生了深远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外交部副部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等职,在外交工作方面卓有建树。 本书经过胡耀邦、胡乔木、王震、习仲勋等批准立项,中共安徽省委负责组织领导,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作者在大量收集和整理王稼祥生平活动资料、分专题研究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