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群星闪耀时》的内容正如它的副标题 十四篇历史特写(Vierzehn historische Miniaturen)。作者茨威格以诗人和艺术家的笔触,尊崇历史的真相,以其完全个人的独特视野创作而成。十四个故事,横跨不同时代和地域,虽然篇幅精短,但内容丰富完整,既保留了事件发生时的种种细节,也凭借茨威格深厚纯熟的笔力,展现了以旁观者视角面对这些关键时刻的复杂情绪:对悲剧英雄命运的关注、共情、怜惜,对造物主的敬畏,对人在有限生命中具备的神性,迸发的创造力的肯定以及对人间正义价值的遵照和捍卫。遥远如古罗马政治家、演说家西塞罗在面对恺撒遇刺、局势混乱时的犹豫不决;又如极富戏剧性的瞬间,格鲁希墨守成规而造成拿破仑滑铁卢的失败以致影响了之后的整个欧洲历史 十四个生死攸关、超越时代的故事,如群星般璀璨而不渝地照耀着暂时的黑
长安的大雨天,杜甫睡在青苔与积水里,李白困在翰林院的书堆里打瞌睡,小旅馆里王维正为少年时的诗作标注年龄,李商隐在下雨的春天登上高楼,中年白居易从梦中惊醒,慢慢想起来,这是元稹去世的第八个秋天 唐代诗人们,他们的作品已经是经典,有的更是被后人贴上了 诗仙 诗圣 的标签。诗句于他们而言是用来炫耀才华,交换功名,铺展开自己人生地位与财富的筹码。诗人们怀揣着梦想来到长安,希望能做官,买房,为国家效力,成为时代的英雄。那时候他们都年轻,都拥有诗才,光明的未来仿佛触手可及。然而命运叛逆,从不轻易满足人的心意。 本书集历史、传记、诗歌评论等多重元素于一体,可以说是一本大唐版《人类群星闪耀时》。用八个故事,串联起大唐由盛转衰直至灭亡的一段历史,从诗人的眼里看见时代与命运,讲年轻人在大城市里的梦
学者余世存写给当代个体的人格坐标、处世导航之书。十三篇闪耀着人格光辉的近现代人物小传,讲述十三位 大写的中国人 的人生故事,揭示大时代下个人不同的抉择和命运。龚自珍、曾国藩、张謇、谭嗣同、蔡元培、弘一、顾维钧、陈寅恪、梁漱溟、林觉民、鲁迅、范旭东、费孝通,他们身处中国历史上变革最剧烈的时代,他们是诗人、权臣、实业家、改革家、教育家、文学家、企业家、革命者、外交家、社会学家 不同领域的精英。时代洪流中,个体如何找到自己的道路和位置?他们用自己的人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前方请注意!你将被这本绚烂的唐宋画卷吸引,一章章的轻传记故事将唐宋文豪的诗词与人生统统串联起来。 本书以诙谐的语言深扒了唐宋 16 位文豪的别样人生,或通透,或倔强,或乖张,或叛逆 这里你将看到诗词背后的那个不一样的他或她。
《拿破仑传》是享誉世界的德国传记大师埃米尔 路德维希的代表作,是拿破仑传记中的经典。 本书描述了拿破仑叱咤风云的一生中经历过的各次重大战役及其辉煌的军事成就。拿破仑代表一个时代,被称为一代 军事巨人 ,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天才。作 者通过翔实的史料,将拿破仑的伟大魅力和历史功过真实 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史实与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以及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写的完美结合,使得本书兼具历史性 与文学性。 本书根据德语原文翻译,忠实于原著。
柳宗元是 唐宋八大家 之一、唐朝著名思想家、著名诗人。唐永贞元年,意气风发的贵族子弟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史称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绍州刺史,未及任又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又贬为柳州刺史。后病死于柳州任上。虽然柳宗元一生中的大部分岁月都处于抑郁不得志的状态,但是他不仅勤于著述,也关怀民间疾苦、清正为官。本书以生动的文学语言讲述了柳宗元在困苦环境中成就杰出文学伟业的曲折经历。
苏东坡一生三次被贬,官场受尽排挤,差点冤死狱中 但他却越是困难越乐观,越是逆境越强大! 44岁因 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穷得无米下锅。他就自己开荒地,挖野菜,把别人都嫌弃的猪肉做成软糯香浓的 东坡肉 ,写下千古名篇《定风波》高呼: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59岁因新旧党争被贬惠州,疾病缠身,爱侣去世。但他将人生磨难化为动力,四处奔走为百姓筹资造桥,在吃到美味的荔枝后更是痛快说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62岁被贬儋州,他抱着必死的决心给自己备好棺材,开创书院,教出海南史上第一位进士,成为海南文化的拓荒者,用豁达的心态自嘲地写下一生注脚: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本书是梁启超得意门生吴其昌的绝笔之作,凭借信而有证的史料秉公立论,继承了梁氏 笔锋常带感情 的文体风格,准确地勾勒了梁启超的政治生涯,将梁启超的生平与政治生涯置于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中,深刻展现了从鸦片战争后到戊戌变法失败这半个世纪间中国人民的觉醒与奋斗、抗争与失败,字里行间饱含着深深的家国之痛,发人深省。通过本书,我们不仅了解到一个真实立体、血肉丰满的梁启超,更通过这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进一步懂得近代中国。
《人间要好诗 白居易传》是一部可读性和资料性兼备的传记文学作品。作者笔调深沉,节奏明快,从白居易在当前时代下,在国内和国外产生的巨大影响入笔,道出这位唐代著名诗人伟大的一生。作品有别于一般简史化的传记文学创作思路,而是怀着巨大的同理心,把白居易作为一个 人 从而去体会他壮阔人生的得失成败、喜怒哀伤,如憾别初恋,痛失胞兄胞弟,老年丧子等,这些巨大的情感挫折使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呈现出更多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更积极地体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并产生了深远影响。作品对此进行了细腻的描述和剖析,读来悲怆而浪漫。 作品尊重史实,以现代审美判断,结合白诗创作的机缘和艺术特色,将这位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的一生娓娓道来,并对其人格品性、理想抱负和文学成就,以及所生活的历史时代的政治背景、文化背景
他的一生,起点让人惊羡,结局令人唏嘘。 22岁,一朝应考便名动京城,在文坛崭露头角,赢得无数赞誉。 44岁,因反对变法引来牢狱之灾,在对手的围剿中几近丧命。 59岁,年近花甲,连遭贬谪,从惠州到儋州,遍走蛮荒之地,尝尽人间疾苦。 苏东坡满怀政治理想,一生也受此牵绊,历经坎坷与磨难:曾官至翰林学士,也曾入狱成为阶下囚;居庙堂之高,又处江湖之远 人生大起大落,底色尽是悲凉。 但是,在不断下坠的人生中,苏东坡并未消沉,反而造就了丰富的灵魂。 在黄州,头枕江水,戴月东坡,终日半醉半醒,妙章迭出,清贫中自有一份诗意。 在惠州,修桥引水,制药酿酒,苦闷咀嚼出了甘甜,身陷失意,却透着乐观。 在儋州,纵享美食,开办学堂,于无奈中寻得滋味,于绝望中练就豁达。 翻开本书,逐年逐事读懂苏东坡66年人生的丰富、坎坷与趣
梁启超说: 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从一个人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四十年,这样的人物无论如何都应该被重视和铭记。 本书从李鸿章的早年落拓,写到他镇压太平天国,继而办洋务运动使其声望达到顶点,再到甲午战争撞碎其强国梦,迅速由盛而衰,后只能周旋于列强间直至死去。 甲午年洋务运动的破产,让人感到 以一人而战一国 的无望与悲恸,梁启超也由此发出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的感叹。 梁先生把李鸿章与曾国藩、张之洞、俾斯麦、加富尔、伊藤博文等人做了比较,指出李鸿章是怀着忍辱负重、死而后已之心为清政府 修修补补 的,只不过他缺少长远的政治眼光,不懂得为后世立百年大计。 李鸿章不懂得现代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国民的地位、国民在现代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因
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文艺领域都达到**水准,在哲学、美学、史学、政治以及人生修养诸方面也曾发表许多精辟之见,自成一家之学,他穷尽了中国士大夫的一切可能性。本书以文化、文学、哲学、史学、美学、政治学等七个维度串联苏轼的生命历程,并将苏轼置于历史和文化的洪流中上下观照,展现其大起大落的一生和丰富立体的精神世界。从中我们可以看见为文人的苏轼、为思想家的苏轼、为生活美学家的苏轼。全书立论严谨精辟,妙悟新见迭出,处处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和智慧的火花,是 苏轼传记 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作。
苏东坡旷达,王安石执拗,李清照侠气,陆游特立独行,他们那样洒脱,让人都忘记了他们也曾遭受过生活的暴击: 苏东坡一生三次被贬,黄州、惠州、儋州,直到六十五岁才被赦免;王安石推行新法被亲信背叛,被诬告谋反;李清照被 渣男 欺骗、家暴;陆游因挡了权臣秦桧之孙的状元路,被取消殿试资格,名落孙山 时运不济,但接受现实可不是他们的风格 苏东坡将每一个流放地变成自己的世外桃源;王安石为了变革理想,敢在皇帝面前抗辩;李清照宁可面对世俗嘲骂与牢狱之灾,也要寻回自由身;陆游上下求索,积极寻求赶往前线的每一次机会 翻开本书,拥有 苏东坡们 直面生活的勇气!
该书作者蒋蓝是一个有着丰富创作经验并取得相当文学成就的作家。他热爱苏东坡,熟读东坡作品,且颇有心得,为《苏海鲸波:苏东坡传》的写作打下良好基础。作者长期收集苏东坡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积累了较为深刻的学术认知和思想认知,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前人对苏东坡有研究,也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当代苏东坡研究的状况和学术水平,在作品中一种独特的类似词条解读的方式,夹叙夹议,对苏东坡人生经历进行细致入微的勾勒和梳理,显现出自己对苏东坡深刻到位的理解。作品文字优雅脱俗,叙述张弛有度,体现出作者有较高的文学描写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值得读者一读。
孔子七十三岁去世,在古代算是高寿。孔子在人生的最后二十年周游列国,却处处碰壁,他志向高远却为当时的现实所羁绊,几个先进弟子虽早已在政坛上取得重要地位,却和他的政治选择渐行渐远。孔子严格按理想行事的 知其不可而为之 ,为他一生的故事增添了无可排遣的悲剧意味。 本书从 理想 与 事功 的悖论,来说明孔子和其先进弟子的差异。终未成事的挫败与焦虑,虽然不是孔子想要的人生结局,但也正是如此,才成就了历史上永恒的圣者图像。这部关于2500年前 失败者 的评传作品,对我们今天如何追求梦想,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本是沙场中拼杀出来的意气少年,以为可以和偶像岳飞、霍去病一样建功立业、收复失地,没想到一入朝堂如虎入牢笼。那一年,辛弃疾二十三岁,正是征战沙场的大好年纪,然而却被当权者打压在各地辗转,一代少年英才熬白了头,也没有等到那个他心心念念的北伐机会,他心中盼望,哪怕战死沙场,也要再次提枪上阵,挥师北上,这一等,就是四十年。 回望他当年军帐中和兄弟挚友大笑着诉说心中宏图,如今只剩下一个人深夜的叹息。或许时代没有站在他这边,但这颗炙热的少年之心将会永远跳动、永不熄灭。
靖康二年,金军挥戈南下,打破了汴京城内的酣歌醉舞。长达若干年的宋金鏖战中,劫难深重的中原大地涌现出无数抗金志士,岳飞是其中为光彩夺目的将星。出身农家、天生神勇的的他,在年仅三十九岁的生命里,辗转多处,四次讨金北伐,成长为一员威震金军的军事奇才。孰料宋金议和,岳飞被作为政治牺牲品,含冤被害。 岳飞短暂而富有传奇的一生,犹如耀眼的彗星,长久地辉映着历史的星空,而他一生都践行的尽忠报国的精神,早已超越了时代,成为民族精神与民族记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书以翔实而又准确的史料,深层透视岳飞光辉而充满悲剧的一生,深入剖析岳飞的性格特征与精神结构,剖析他所处时代的独特的社会结构、政治生态,真实再现两宋之交的社会环境。
张居正是明朝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之一。他从荆州的一个普通家庭起步,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万历首辅、神宗皇帝老师以及明朝中兴的奠基人。 张居正对明朝的弊政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都颇有建树。但是,为了推行改革措施,张居正也曾经使用过不光彩的手段,其个人生活也难说检点。生前,他位高权重,一言九鼎;死后,却被剥夺谥号,查抄家产,祸及子孙。而否定了张居正改革成果的大明帝国,也走向了灭亡之路。 阅读本书,读者会对张居正这位专制王朝的著名改革家有更深刻的理解与同情,对传主所置身的那个时代有更清醒的认识与反思。本书不仅有突出的学术成就与研究价值,也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与实用价值。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对苏东坡这位有趣得要死,有才得要命的诗人,本书带领大众用现代的个人主义视角,和苏东坡本人的轻松人生态度,如同欣赏一件造物者的艺术品一样,来接近苏东波的趣与才。看苏东坡如何在起起落落的人生里,把庸人的苟且,乐呵呵地活成极有品位的诗与远方。筑城造堤、党争流放、作诗做饭、酿酒制墨、画画瑜伽、调侃自嘲,在他人心中有千钧重量的种种大事小情,都是他眼里的人间欢愉。因为,当一个人内心丰满了,外界万物便都可任他随手赏玩。
1800年前,一个中国文人为我们真实演绎了:在特殊时代,人应该如何生活,又该如何死去? 作者以感同身受的视角,带我们走进魏晋这个禁锢与纵欲并存、醉意与清醒共处的特殊时代。借助历史的朱痕墨迹,融知识、感悟、体验于一体,系统性地还原了嵇康的生命历程与思想道路。既写出了独立不群的嵇康,也写出了处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嵇康。对嵇康的朋友、敌人向秀、阮籍、吕安、钟会等人,虽着墨不多,却如透视般精神跃然。生命之矛盾、艰难与高贵,在简单的叙述中显露出来。
这是一本关于李白的传记。 他聪明,五岁诵诗,十岁游走蜀中,喜剑术,好任侠; 他广结友,大唐书法家李邕李北海,诗人游子孟浩然,诗圣杜甫等等知名才子都是他的友人; 他不畏权贵,让高力士脱靴,杨国忠捧砚,他说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他一生经历过四个女人,与*后一位妻子宗氏留下 千金买壁 的千古佳话。 他在 62 岁那年与世长辞, 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作者以深厚的文字功底将李白精彩绝伦,浪漫洒脱的一生一幕幕呈现,仿若打开了历史的闸门
梁思成是20世纪享誉世界的建筑学大师,被誉为 中国现代建筑之父 ,他的夫人林徽因是民国一代才女,建筑学家、诗人。 1937年夏,他们刚刚结束对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的勘访,回归途中,震惊世界的 卢沟桥事变 爆发了。之后他们和一大批文化名人,如梅贻琦、李济、梁思永、金岳霖、傅斯年、陶孟和 从北平、南京等地流亡到长沙、昆明,在炮火硝烟中颠沛流离,后辗转到达四川李庄。在长年的贫病、匪患甚至死亡威胁之中,他们不离故国,守望相助,穷且弥坚,在各自的学术和教育领域取得了卓绝成就。梁思成、林徽因的学术巨著《中国建筑史》,就是在李庄艰苦的环境中完成的。 作品时间跨度从民国初年到20世纪80年代止,以翔实的史料,生动的文笔,再现了梁思成、林徽因以及身边朋友的生命历程,深入刻画了他们的鲜明个性和精神风骨。比如苦心孤诣的
逆旅而行,几多困顿;飘然如风,几多潇洒。 隐世才女白落梅慢沏一碗清茶,为你细述一代文豪苏东坡的快意人生。 他学识渊博,涉猎广泛,堪称千古DI一全才。他于诗于词,于文于画,悉入上层,并独得妙境;于茶于酒,于食于药,皆相知相悦,并自会佳趣。奈何仕途跌宕起伏,人生颇多坎坷,情海也波涛不息。 他说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却又叹息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几番坎坷,看世态变迁,河山急转,心意阑珊,又道: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朱元璋出身低微,却终成一代帝王,开创了三百年大明,这让很多人对他的经历充满好奇。明史专家吴晗先生通过本书,为我们讲述了朱元璋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图书以章节划分,依次讲述了朱元璋的少年流离失所,青年加入反元及与各个敌对势力斗争,中年称帝、实施各种统治措施,老年屠杀朝臣、积劳成疾去世。图书结合时代背景、政治环境等多个维度,对人物在成长、心理、性格、生活上进行了全面分析,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立体、有血有肉的古代帝王形象。全文使用了大量注释,引述资料扎实,行文语言明白晓畅,是研究明史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