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欣交集--弘一法师自述》精选了弘一法师传 世作品中有关人生经历、出家原因、艺术成就、治学 心得、佛学修养等方面的文章,使读者在阅读时,或 可以透过法师的感悟,体会人生的真义,开卷有得。
破山禅师,号海明,是明末清初我国著名的佛门巨匠。本书从破山的成长经历、佛学造诣、书法艺术和诗歌创作等几个方面介绍并剖析破山的一生。本书稿前五章讲述了破山海明禅师传奇的成长历程,第六章介绍其兼容并包的佛学思想,第七章介绍其浑朴超逸的书法艺术,第八章介绍其清新自然的诗歌创作。该书填补了对历史人物破山禅师系统地介绍其佛学思想、书画艺术和诗歌的空白,客观地再现了明清之际西部地区人民的生存状态和佛教发展方式。通过破山政治态度的前后变化以及他与 夔东十三家 抗清武装势力的密切接触,揭示出历史上轰轰烈烈的反清复明活动之所以失败的深刻原因,还具有一定的历史史料价值。该书已通过重庆民宗委审读,没有违背宗教政策法规和伤害宗教感情的内容。
本书将弘一大师李叔同的一生按照地理位置分为六个阶段,讲述了他童年在天津的成长、交游;青年在上海、东京求学、生活;壮年回到祖国后做老师、做编辑;*后在虎跑寺出家的人生轨迹。作者由浅入深,通过弘一大师李叔同的各个细节,全景式的展现了他的思想变化和艺术追求。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修订版)是记述德兰修女(Mother Teresa of Calcutta,1910-1997,又译为特蕾莎嬷嬷、德肋撒修女等)生平的传记。德兰修女出生于奥斯曼帝国的科索沃省,阿尔巴尼亚裔,是世界敬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尔各答的穷人服务。于1979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德兰修女在少女时期因内心的召唤加入天主教修会成为一名修女,后来又立志为穷苦的人服务而来到印度加尔各答,创办仁爱修女会,收留、照顾流浪的儿童、无家可归者,提供看护和治疗。德兰修女为心愿与召唤全部奉献人生,苦修自励,她的隐忍宽容与坚韧,她深刻的智慧对于人生和人性的观察,可为世范,也使人感动、醒觉,体会到理性文化不能给予的情感影响:献身于救赎和宽恕,无条件的、全然付出、全然包容的爱,不可征服的善行和善意。
丛书简介 : 大家精要 丛书以近300位对人类文明有卓越贡献的大师为对象,浓缩其生平与思想精粹,涉及文学、史学、哲学、军事学等领域,旨在 启迪生活智慧,开悟人生哲学 。 丛书作者都是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清晰、简练、严密地阐述 大家 生平与思想,让读者能快速读懂 大家 。 本书内容简介 : 萨迦派的领导者,元帝国的国师帝师,藏传佛教发展史上的一代宗师,这些如英雄似的光环都笼罩在八思巴身上,但他只是一位一出生时便背负着重大使命的灵童,与常人无异。作者彭陟焱、叶小琴真实、客观地向读者展现一位真实、平凡却不普通的八思巴,创八思巴字,稳定西藏民生,为西藏归于元朝中央政府付出努力,砥砺前行。
这部杰作旁征博引,清晰简明,架构巧妙,笔力雄健,对这位日内瓦改教家的研究充分、可信、精准,堪称杰作。本书从四个方面呈现了加尔文充满活力的一生。霍顿文笔生动,无疑 为突出加尔文敬虔的智慧。 请注意,这本书看似是关于加尔文对 徒生活的思考,不过翻开后,你会发现,迈克尔·霍顿正带领你奔赴一次宏大的旅程:加尔文的整全神学之旅。是的,霍顿教授(和加尔文)的看法是:完整的 徒生活,要以完整而合乎 的福音为基础。霍顿博士采用 二性(虽可区分却不可分割)的经典范式为读者提供了开启加尔文教导的钥匙。不仅如此,他还向我们表明,曰内瓦改教家的 徒生活观何以迄今未被 。本书论证令人折服,引人入胜。
特蕾莎修女的本名叫艾格尼丝·龚霞·博杰舒,她1910年8月26日出生于奥斯曼帝国科索沃省的斯科普里阿尔巴尼亚裔人的天主教家庭。在家庭的影响下,特蕾莎修女从小就有一颗火热的爱心,她穷其一生都在为贫穷人中的最贫穷、最孤苦的人服务,她不仅给了他们食物、衣服、住所,更重要的是她给了他们纯洁的爱和人的尊严……她的爱心感动了世界上不同阶层的人,影响了数以万计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她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有四亿多美金的资产,但特蕾莎修女在去世的时候却只有一双凉鞋和三件旧衣服,还有一张受难像。2009年10月4日,诺贝尔基金会将特蕾莎修女评选为“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受尊崇的三位获奖者之一”。 本书以生动而细腻的文笔,书写了特蕾莎修女而传奇的一生。就像特蕾莎修女在一生中经常提到的“爱,直到成伤”、“爱是没有界限的”、
......
李叔同(1880~1942),字息霜,别号漱筒;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早年曾游学日本。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成就显著。他是中国话剧的开拓人之一,是中国舞美艺术的开拓者。他的书法“朴拙圆满,浑若天成”,自成一家。他还是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个用五线谱作曲的词曲大家,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同时,他也是中国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中国现代广告人。为中国之现代艺术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由绚丽至极归于平淡。佛学大师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玄奘(602-664)是中国历史上独步千古的佛门大师。他早年舍身求法,“乘危远迈,杖策孤征”,跋涉五万余里,历经艰险,备尝磨难;他游学印度近二十载,以杰出的才华蜚声异邦;归国后,他不慕时荣,与青灯黄卷为伴,孜孜于译经传道之业,终其一生,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无论就数量或质量言,都无愧为中国译经史之人;他与弟子共同创立的法相唯识宗,成为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其精谛妙义。遂得薪火相传。本书对其所传的唯识学、因明学思想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一代宗师清定上师》抢先发售多方面地展现了昭觉寺方丈清定上师鲜为人知的一生。清定上师生于清末,民国年间毕业于广东大学,后考入黄埔军校,接着又考入政训研究班,后从少校升至少将。40年代初选择释老,经过显密双修,成为一代高僧。《一代宗师清定上师》作者用二十余年的时间,尽心搜求清定上师弘法的诸般事迹,以翔实的史料,向世人讲述了清定上师大起大落的人生际遇,展示了清定上师精进不懈、顾念他人、克己奉公、随遇而安、宠辱不惊的豁达胸怀和崇高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