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是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生平传记。与其他相关传记不同的是,《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较多的设计到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和个性方面,因而不只是维特根斯坦的研究者,普通对哲学感兴趣的读者也能从中获得丰富、深入的阅读体验。
罗素是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他不仅在哲学方面有划时代的贡献,其思想对公共领域也有深远影响。蒙克的《罗素传》(两卷本)是迄今为止*全面、*好读的罗素传记,甫一出版就好评如潮。本书是**卷,讲述其1872 1921年的成长、学习及研究历程。 该书不仅描述了思想家罗素的个人生活和内心世界,还交织叙述了罗素的哲学著作、政治担当和错综复杂的感情生活 蒙克不是去评价,而是用脉络清晰、无所不包的故事来说话,与作者同负盛名的《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相比,这本传记无疑更加激动人心。
瓦尔特 本雅明(1892 1940)是20世纪上半叶至为重要的思想家,其观点与思想异常迷人,却也捉摸不定,对整个20世纪的人文学术产生了重大影响;本雅明学术兴趣广泛,横跨哲学、文学、艺术、摄影、电影、建筑、翻译等,却从未被限定在某个现代学术领域、某种写作文体和某类思想范式之中。正如本书作者所说, 本雅明的天才就在于,他能发现某种形式,在其中,一种可与同时代的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媲美的深刻性和复杂性,能够通过直接动人心魄且让人过目难忘的文采,发出回响 。 本书是一部杰出的、里程碑式的本雅明传记。两位资深的本雅明研究者兼本雅明文集编者、英译者艾兰和詹宁斯以900页之巨的篇幅,全景地描绘了本雅明的一生,以及20世纪初那个从昨日世界走向两次大战间的恢弘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版图。同时,本传记并非简单的生平编年,还
内部批判者的启蒙时代 60万字、40幅插图再现启蒙时代名人朋友圈 敏感孤独者的自我和解 勇敢地跨入精神世界,在圣人和魔鬼之间选择真实 现代预言者的思想奇观 康德思考了卢梭的思想,弗洛伊德思考了卢梭的情感 ◎充满 孤独 回避 爱 的人生样本 高敏感者、文学爱好者、终生自学者、现代心理学的先驱,情感最终成为他全然接纳的力量源泉。 ◇ 我生活在一个幻想的世界里,我不能容忍这个世界的现状。 ◇ 他喜欢独处。睡在地板上的衣服堆里,坐在楼梯上吃东西,读自己带的书,到外面的公墓呼吸新鲜空气。 直到生命尽头,卢梭终于安然写下《一个孤独漫步者的梦》全然接纳自己。 ◆ 我选择的生活方式,是与世隔绝和朴实无华的,使我在世上几乎是个无名小卒,这让我能够观察和比较从农夫到伟人的所有人的生活状态。 . ◎ 揭开《忏悔录》中真伪
本书是英国伟大的文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大卫 休谟的shou部思想传记。本书英文版初版于 2015 年,比欧内斯特 C. 莫斯纳的《大卫 休谟传》晚了大半个世纪。 詹姆斯 A. 哈里斯描述了休谟一生的主要事件,将休谟的所有著作置于历史语境中,分析了休谟多种文学风格的差异,揭示了休谟思想发展所受到的主要影响。哈里斯关注休谟作为哲学分析家的旨趣,细致梳理了休谟与其同时代人的思想关联。哈里斯笔下的休谟,热衷于在启蒙运动所有重大问题上实现其开放、客观、缜密、冷静对话的理想
《历史哲学》一书汇辑著名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在柏林大学的多次演讲记录,由其高足爱德华德·干斯教授整理而成。自问世以来,学术界公认为进入和研究黑格尔哲学系统的入门书籍。 黑格尔将世界历史分为希腊、罗马、基督教、现代四个时期,分别对应精神发展的四个时期。 他认为不存在一个构成了历史的简单的连续的传统,而是我们在历史中看到一系列的文明,每一个文明都有自己独特的根基,然而每一个文明都能把它之前的文明据为己有,比如波斯帝国、古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基督教文明等等。它能够容纳的人类意识发展的层面,是之前的文明无法容纳的,这就是文明的发展。 是黑格尔第一个提出了“世界历史”的概念。但黑格尔并不是要写历史,而是要写历史的哲学。尽管他甚至被人指责为“历史实证主义”,但他决不是要实证
正是为了追忆,为了诗化追忆的缘故,我的作品呈现为现在的样子,将来会有一天,当一位诗人讲述我完整的生活故事时,会让年轻姑娘兴奋得满脸通红。 克尔凯郭尔曾在一八四六年的一段札记中这样预言。然而,他的一生研究起来很困难,真实的事件和著作中的虚构错综交织在一起难以厘清。也正因为如此,尤金姆 加尔夫撰写的《克尔凯郭尔传》可谓是一项标志性成果,他用充满活力的小说笔法将传主的生平、创作、思想和情感天衣无缝地糅合在一起,在所有已经付诸笔墨的关于这位高深莫测的丹麦哲人的作品中,这部传记是全面而通透的克尔凯郭尔生平描述。这部书于2000年在丹麦一问世就被称为重要的文化事件,获得众多好评。
在这本屡获殊荣的传记中,历史学家伊曼纽艾尔 卢瓦耶讲述了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人类学家之一克洛德 列维-斯特劳斯 真正的知识分子冒险家 的故事。本书以列维-斯特劳斯生平的四个主要时期为线索,为我们开启深入了解这位结构主义大师工作和生活的崭新视角。 1908 1935年:在一个被同化的犹太家庭中度过他的童年、充满希望的学生时代和他对政治与智识运动的首次尝试。 1935 1947年:作为一名年轻的教授,他于1935年离开巴黎前往圣保罗教授社会学。他在巴西腹地进行了曲折的探险,在那里发现了作为他者的美洲印第安人,这使他成为一名人类学家。自1941年起,他在纽约开启了新的学术生涯。 1947 1971年: 二战 后,他回到法国,开始了他创作最伟大作品的时期。在数十年的紧张工作中,他重塑了人类学,将其确立为一门提供全新世界观的学科。1955年,《忧
汉娜 阿伦特是20世纪伟大而具原创性的思想家、政治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她的主要著作《人的境况》、《极权主义的起源》等已进入西方政治哲学经典的行列。作为一名与学术流派、政治党派及意识形态路线保持距离的独立思想家,阿伦特拥有范围持续扩大的读者。本书是西方学界较早、较著名的一部阿伦特传记性著作。作者从书面材料和那些尚健在的认识阿伦特的人那里收集资料,以传记的方式,展现阿伦特的思想发展过程,描述她的哲学、政治和文学的背景与状况,介绍了她所有的重要著作,并提示了这些著作对理论界和社会的影响,以及人们对这些著作的评价和解读。书中,还阐释了比如反犹太主义、邪恶、权力、革命、民族国家、极权主义等一些贯穿在她全部著作中的关键性概念和构思。阿伦特的故事折射着那个时代,她的著作也是为了寻求对那段历史
目录 致谢 序 第一部分 1889-1919 第一章 自我毁灭的试验场 第二章 曼彻斯特 第三章 罗素的爱徒 第四章 罗素的导师 第五章 挪威 第六章 火线之后 第七章 在前线 第二部分 1919-1928 第八章 印不出的真理 第九章 “一个纯农村的岗位” 第十章 走出荒野 第三部分 1929-1941 第十一章 第二次到来 第十二章 “证实主义阶段” 第十三章 迷雾散去 第十四章 一个新的开始 第十五章 弗朗西斯 第十六章 语言游戏:《蓝皮书和棕皮书》 第十七章 “投身行伍” 第十八章 忏悔 第十九章 奥地利终结 第二十章 不情愿的教授 第四部分 1941-1951 第二十一章 战时工作 第二十二章 斯旺西 第二十三章 这个时代的黑暗 第二十四章 一种面相的转变 第二十五章 爱尔兰 第二十六章 无所归属之民 第二十七章 故事终
“诺斯替”、“诺斯替主义”是我国翻译西方哲学、宗教和思想史文献时经常遇到的术语,反映出“诺斯替主义”在西方思想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现有的西方文献表明,“诺斯替主义”作为一种精神类型迄今仍然活跃。 西方学界翻译了几乎所有已经发现的诺斯替经书,但尚未按照诺斯替主义的类型学、谱系和文体,系统地整理成一部比较完整的、包含了所有重要经文的诺斯替经书。这本诺斯替经书中译本拟采纳和综合西方学界已有的经书收集、翻译、诠释成果,按照诺斯替主义教派的历史谱系、思想类型、和文体这三个层面进行整理和翻译,力争成为一部把全部狭义的诺斯替经书全部收录在内的系统全面的诺斯替经书注释校订版。 本书采纳和综合国际学界已有的经书收集、翻译、诠释成果,每个文本都依据原文和多种语言译本对照翻译,对其
《法哲学原理》是黑格尔在1818年任柏林大学教授时写的,于1821年正式出版,系统地反映了黑格尔的法律观、道德观、伦理观和国家观,也是人们研究黑格尔晚年政治思想的重要依据之一。本书从哲学的角度解析法,用辩证的思维探悉法、道德与伦理之间的奥秘,从而迈向自由的意志。 黑格尔的法哲学属于其哲学体系中的精神哲学部分。在黑格尔看来,无论是自然哲学还是精神哲学,都是对逻辑学的补充与应用。法哲学作为精神哲学中的客观精神同样也是对逻辑学的补充与应用。黑格尔认为,法是自由意志的体现,真正的自由是受客观的、具有普遍性的法的限制的自由。所以,自由在法中才能实现。他把这种法的发展分为抽象法、道德、伦理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构成了《法哲学原理》一书的主要内容。
荀子是先秦继孟子而起之儒学最后一位大师。他创立了博大的儒家思想体系。又因对先秦诸子思想均有批判吸收,他不仅是先秦儒学发展史之重要环节,也是先秦思想史具有承先启后意义的思想家;他又是秦汉之际传授经学的大师,于中国古代经学史亦占重要地位。本评传以荀子本人著作为基本线索,参考历代对荀子学说之评价,力求对荀子思想作全面而符合实际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