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全面展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界错综复杂斗争历程的长篇历史小说。作品以北大之父蔡元培的辉煌一生为主线,在重塑这位中国现代思想启蒙巨匠、学界泰斗博大品格的同时,又以纵横捭阖、沉雄凝练的话语,再现了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钱玄同、鲁迅等一大批文化精英卓远而丰厚的人文情怀。他们以独立的人格、坚定的信念、在风云变幻的 历史语境中,与封建王朝、军阀霸权以及国外强权进行了全方位的、毫不妥协的对抗,从而完成了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 小说着力于人物的精神内层,以详实的史料、冷静的思考、深刻的 分析、深情的体恤,为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品质和命运际遇作出了独到的总结和剖示。
黄宗羲是中国十七世纪“天崩地解”时代的大思想家,又是在多种学科领域内皆有杰出建树的大学问家。朱光磊编著的《黄宗羲》对这位三百余年的文化巨子作了全方位的观照与剖析,包括黄氏的生活背景、生平事迹、启蒙意识、哲学思想、史学精神、文学理念、文学创作及其他科学观念等,重在表现黄宗羲身上的时代气息、思想活力与学术个性。本书在体现黄宗羲传奇般的生命历程和博大宽阔的学术胸怀时,有意凸显其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思考和具有承上启下决心书义的人文情结,还试图揭示历史演进中的特定条件与历史人物个体间可能存在的某些精神契合和感应性关联,并且更多地着眼于黄宗羲非同寻常的对于社会、对于人生所进行的艰辛而又有价值的反思与探索。
“口述历史”一方面以个人生活为中心,突破了文献史料多记载大事件的范围,拓展了历史的广度;一方面从事件进人到人的情感与心灵,开掘了历史的深度。这套《南京大学名家传记丛书》是口述历史的有益尝试,引导我们感同身受地了解南京大学人自强不息的奋斗历史。《八五述往》为其中之一,系统地回顾了茅家琦八十多年来的人生经历和治学经验。《八五述往》由黄雪垠、魏晓锴编撰。
本书记述了先生当年抛家傍路赴德求学德经过。 在赫赫有名的哥廷根大学,先生几经辗转选定印度学为主修方向,遂对其倾注热情与辛劳,*终获得博士学位,也由此奠定了毕生学术研究的深厚根基。
1980年代,在长久逆境下煎熬的朱光潜先生,通过《诗论》、《艺文杂谈》、《谈美书简》、《 》等论著,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作者吴泰昌正是在那时,因为工作上的关系,与朱光潜有了密切的来往。作者根据交往中的感性材料,和书信、题赠、签名书籍、合影等实物资料,写成此书。书中既对朱光潜参与创办《文学杂志》以来的一系列著述活动进行了梳理,具有相当强的学术史价值;又向世人展示了朱光潜与朱自清、沈从文、叶圣陶的深笃友谊,让读者感受大师们的生活情态和人格魅力。作者写作此书,是“亲历大家”系列的一个部分, 希冀表达“一个读者,一个普通受业弟子对崇敬的老师一丝怀念之情”。
《台湾故事会》是东南卫视一档主持人在演播厅的节目,以人物、事件或社会现象为故事主体,以主持人讲述并辅以视频资料、历史图片为叙述手段,运用轻松、风趣的表现方式,讲述发生在台湾的形形色色的故事。在节目中,主持人不光是故事的讲述者,还常常是故事的参与者、亲历者和目击者,常以即兴模仿和腹语表演的形式变身为当事人,在剖析新闻故事的同时,带给观众会心的一笑和无穷的回味。 节目邀请台湾政治模仿秀人、腹语大师邓志鸿为嘉宾主持。邓志鸿在台湾娱乐圈沉浮几十年,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对台湾当代传奇故事如数家珍。他擅长腹语,曾在台湾主持多档知名综艺节目,主持风格风趣而又不乏严肃。
廖平(1852-1932),四川井研人,原名登廷,后改名平,字季平,先后自号四译、五译、六译先生,清末与近代著名的经学大师。 本书透过廖平一生学经六变的内在逻辑,详尽的论述了廖平经不学六变是如何由史到论,其论又如何以现实向空幻堕落的变化过程,揭示了廖平经学所体现的中国经学在近代终结的历史必然性,阐明廖平经学多变与怪诞的原因所在,得出了廖平经学的价值在史不在论的基本结论。此书代表目前外廖平研究的学术水平。
......
本书记述了先生当年抛家傍路赴德求学德经过。 在赫赫有名的哥廷根大学,先生几经辗转选定印度学为主修方向,遂对其倾注热情与辛劳, 终获得博士学位,也由此奠定了毕生学术研究的深厚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