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马克 布洛赫齐肩的中世纪史学大家 米歇尔 福柯向他致敬 《国王的两个身体》作者康托洛维茨 ***完整传记 忠实还原20世纪一颗杰出的头脑、一个伟大的灵魂 阅读他的一生,我们不仅会了解这个人,而且将缩短与人性的距离。 本书围绕康托洛维茨,以他的代表性作品《腓特烈二世皇帝》和《国王的两个身体》为节点,交织他那个时代的大事件,以及他所交往的德国海德堡、英国牛津和美国伯克利的知识面孔,讲述了这位伟大的中世纪史学家多彩而戏剧性的一生:他摆脱了思想的桎梏,成为世界ji的大师,在行动和思想上投身时代,以及发表他zui受赞誉的惊世之作 《国王的两个身体》。 作者勒纳耗费二十余年,致力于为传主提供一幅全面的画像,不仅深入康托洛维茨的思想,还对他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予以了准确而细致的刻画,不仅使读
《福柯思想肖像》由刘北成编著,作为特立独行的思想家,福柯及其著作影响世界学术界甚广。他侧重边缘历史的研究,为西方当代文化的发展重新建立了坐标。其知识考古、系谱学、知识一权力理论在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各个领域依旧具有重大的影响。福柯的个人经历也颇值得关注,他与20世纪60年代以后法国的政治运动紧密结合,在风云变幻之间勾勒出那段时间法国学界的气象;他的同性恋形象也使他迥异于其他学人。《福柯思想肖像》取精用宏,叙事生动,为中国读者了解福柯打开了一扇大门。
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筹划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对原版本进行了重排新校,审慎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 《錢穆先生全集-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合刊》,主要内容包括:前言、七房桥、五世同堂、先祖父鞠如公等。
《葛维汉在华西》是关于美国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博物学家葛维汉(David Crockett Graham,1884 1961)的自传性作品,由葛维汉在晚年根据所写日记、文章等创作而成。全书以简洁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记录了葛维汉出身贫困家庭,历经贫苦童年、艰辛求学的过程,以及他从1911年到1948年在中国的生活、工作,较为完整地反映了葛维汉从童年、青年到壮年的人生经历,以及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研究、参与三星堆考古发掘等方面取得的学术成就。值得关注的是,葛维汉在中国三十多年的经历,较为客观地反映了中国、尤其是中国西南地区从辛亥革命到1948年的历史,为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自80年代起,沈公的名字就在出版圈如雷贯耳,他主持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策划 新知文库 现代学术文库 丛书,在知识界、思想界引起极大反响。他任主编的《读书》杂志,被青年读者视为精神启蒙,影响了好几代读书人。 1931年9月26日生于上海。1949年至1951年初,在上海民治新闻专科学院采访系肄业。1951年3月考入人民出版社(北京),任校对员、秘书、编辑等。1986年1月任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出版《宽容》《情爱论》《异端的权利》《随想录》《蔡志忠漫画》《金庸全集》《爱默生集》等影响大时代知识面貌与格局的人文图书,十年后退休。 1980年3月起兼管《读书》杂志编务,任副主编、主编,迄1995年12月。 1997年起,主持自己的 工作室 ,与辽宁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 书趣文丛 新世纪万有文库 两套大型丛书及《欧洲风化史》等上百种
没有人能否认罗兰 巴特在20世纪法国思想史上的崇高地位。他拥有文学批评家、文化研究家、符号学家、作家、教师等多个头衔。其结构主义符号学理论承前启后,对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思想还涉及文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广告、戏剧等众多人文领域。时至今日, 先锋性 颠覆传统 等词仍然可以作为巴特的标签。这些注定了要真正理解巴特并不容易。 本书不仅图文并茂地简要梳理了巴特的核心观点与著作,更将其个人生平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呈现出一个更加立体的巴特形象。作者还探讨了巴特与索绪尔、萨特、德里达等思想家的关联,并在书末提供了巴特主要著作的信息及进阶阅读建议。
这是一本传记,是一本音乐简史,也是一本文学作品。作者将三条戏剧化的主旋律巧妙地编织在一起:18世纪的巴赫和他遗失组曲手稿的历,1纪末的卡萨尔斯和他发现组曲的始末;21世纪的西布林醉心于组曲并不断寻求的过程。为了创作本书,作者前往巴塞罗那,又来到比利时,采访了许多大提琴家,调查了档案资料,参加了相关会议,甚至亲自拿起大提琴……这一切都是为了揭开围绕大提琴组曲长达三个世纪之久的神秘面纱。
《亦近亦远(列维-斯特劳斯谈话录)》是法国有名人类学家、哲学家、法兰西学术院院士、结构主义人类学创始人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与法国另一位有名学者迪迪埃·埃里蓬的谈话录。全书分三大部分: 1.如果堂吉诃德回来; 2.法律与精神; 3.多元文化与文化。 书中回顾了列维-斯特劳斯的求学生涯、研究道路和思想历程,总结了他的学术观点,概述了他的主要著作精华,是了解列维-斯特劳斯的思想和创作的原始资料。通过他的旅行、考察、相遇和学术论争,也让读者从新的角度去审视他那个时代:一个充满新发现、新创造的时代,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本书1988年在巴黎出版,1990年重版,加入“两年之后”,丰富和完善了谈话的内容,系首先译成中文出版。
居易·德·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为读者所熟知的短篇小说《羊脂球》是他的成名作,亦被选入我国中学语文课本。文学之外,莫泊桑其人面孔多变,性格矛盾,难以捉摸。他纵欲无度,也喜好划船、游泳、长距离徒步和射击,放荡、运动和写作是其人生的三大组成部分。对莫泊桑来说,肌肉发达和作品多产,乡村的粗野和在沙龙里游刃有余,纵欲无度和拒绝荣誉,都是令他自豪之事。法国著名传记作家亨利·特罗亚所著《莫泊桑传》一书,引用大量书信、日记等真实史料,以细腻平实的白描笔触,客观而生动地再现了莫泊桑短暂(43岁去世)而绚烂、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全书可读性画面感俱佳。
胡适是中国近代史上著述最多、影响*,自传材料最丰富的一个名人,同时也是最被人顾盼、窥伺、议论,却又最被人误解的一个名人。《舍我其谁:胡适》立意重新诠释胡适的思想、全面改写胡适的一生。《璞玉成璧,1891—1917》,是这套全传的第一部。 不被胡适牵着鼻子走,用详实的材料和严谨的考证说话,澄清以往关于胡适的许多重大误会。通过比勘不同版本,阐释《四十自述》里脍炙人口的故事背后的真相;重新塑造上海时期胡适的思想状态,挖出被胡适淡出乃致完全湮灭的狭隘而狂热的民族主义,以及他修身进德的焦虑。 留美生涯是胡适一生思想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胡适一生中最不为人所知的一个阶段。作者孜孜矻矻,系统地描述并阐释胡适的留美生活及心路历程,言人所未言。举凡饮食起居,到他的思想履迹(从民族主义者到以爱国为基础
17世纪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年代。徐弘祖(霞客)是明代末年的时代先驱,杰出的旅游探险家、地理学家、文学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历史文化名人。《徐霞客游记》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世界和中国文化、科技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科学巨著。徐霞客及其《游记》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后人对他的研究长盛不衰。本书以新的理念,宽广的视野,独特的角度,从考辨史实着手,用评传结合的方式,对徐霞客作多侧面全景式研究,再现徐霞客敢于创新、开辟新路、求真务实、艰苦卓绝、无私奉献的平凡而伟大的形象;展示徐霞客的学术成就和重大贡献;揭示他曲折复杂的心路历程,剖析他源远流长的思想渊源和深邃的思想特色;实事求是地阐述徐霞客及其《游记》在思想、文化、科技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徐霞客开辟的方向、思想及其崇高精神是永恒的。徐霞客
万斯大与万斯同兄弟世称“二万”,是清初浙东学派的双杰。本书以万斯同评传为主,附以万斯大评传。 万斯同是著名的史学家和经济学家,而以史学名世。但他的一生只有断断续续的记载,他的著作也未有完整的考定,他的经学瑕瑜并存,而其史学近年来众说纷纭,评价不一。本书对他的生平作了系统的介绍,对他的著作予以全面的考述,在评论他的经学、史学,特别是史学思想、历史编纂学和史考时,尽可能发掘出他的未被人知的一些成就,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和失误的教训。 本书对万斯大的生平,他在《礼》学和《春秋》学上的贡献,其经学的特点以及在经学史上的地位,也作了一定的评述。
本书从社会政治与思想文化结合的视角,探讨了向秀、郭象的生平事迹及其学术建树,展现了魏晋之际玄学思潮六多年发展变化的历史画面。向秀是魏末“竹林七贤”之一,被迫从山林步入朝廷,首创“性分”学说,开辟了以人世精神诠释《庄子》的新思路。郭象是西晋“元康名士”,以太傅主簿身份控制朝政,其《庄子注》堪称玄学理论的*之作。其学术创见为:彻底消除宇宙本原论,破“君权神授”说,确立了个性的本体地位;人性由圣人与凡人两大类型构成,圣人之性以“因循”凡人之性为特征,而凡人则以实现个性为*境界;圣人治国的本质,是凡人(臣民)的“自治”。
尹达(1906年10月17日 1983年7月1日) ,原名刘燿,又名刘虚谷,字照林,笔名水牛。中国近现代考古学家、历史学家。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尹达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工作。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赴延安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初期,曾任中国人民大学研究部副部长和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兼任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从1955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会常务委员。曾主编过《历史研究》杂志,参与主持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建馆工作。1979年和1983年,被推选为中国考古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1980年被选为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1983年初任文化部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还曾当选为、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83年7月1日,尹达不
本书传主是西汉著名学者,易学家京房。鉴于历来对他作系统研究的较少,本书主要从京房著述的残存资料直接切人.力图从他的著述中介绍和评述京房的时代和他的学术影响。京房在董仲舒独尊儒术的氛围下探讨了易学与社会、与自然界的多方面的联系。他企图建立起易学的宇宙模式、天人模式,企图建立起宇宙或天地间一切事物相互关联的模式,并企图从其可能建立的模式中解释和预测一些事件的发生和趋向。京房未能完成他的探讨,就在宫廷内部的政治斗争中丧生。所以他留下的著述是不完整的,多半是引述者摘录的片断。本书努力通过这些资料的探讨,建构出京房学术的可能的系统和说明他对后世的影响。
《扬州学派人物评传》主要约请当代扬州学者黄继林、王章涛、赵阳等人联合编著,涉及高邮王氏父子、汪中、宝应刘氏、凌廷堪、江藩、焦循、阮元、仪征刘氏等扬州学派人物,介绍评价其生平、主要学术成就等,书后附《清代扬州学派人物年表》。
丘濬是明成化、弘治年间的中央重臣,曾担任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明代史家称他为“中兴贤辅”、“当代通儒”。虽然他是明代深具影响的学者和政治家,但过去有关他的研究却甚为贫乏,致使他的贡献一直湮没无闻。 本书通过对丘濬的生平、著述和从政经历的探讨,以剖释他在成化、弘治两朝政治改革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其中特别指出丘濬在弘治初期对孝宗皇帝的辅佐,从而缔造史家所称颂的弘治“治世”。
中国先秦“名家”的学术,可以说是古代中国哲学中思辨性强的部分,也是有趣而又难懂的部分。惠施、公孙龙即是“名家”的两大著名代表。《惠施公孙龙评传》对这两位传主的生平、著作、思想体系、社会作用和历史地位等等方面,在广泛地吸取前人考证、注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历史上直到今天的研究状况和存在问题出发,作了比较详尽的研究,得出了一系列新的结论和比较公允的评价。书中,对有关历史的事实和文献资料的文字脱、误、衍、倒以及许多长期聚讼不决致使传主思想体系显得十分模糊甚至无从理解的问题,都作了应有的考证、校勘、训释和研究;史论紧密结合,史实、文字的考释与思想的剖析融为一体,是《惠施公孙龙评传》显著的特色。
钱大昕是清代中期的著名学者,是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本书广泛搜求、认真解读各种相关资料,充分吸收、借鉴学术界以往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简要梳理了钱大听从江左才子到一代儒宗的人生轨迹,系统考察了他在史学、方志学、经学、语言文字学、文献学、金石学、天文历算及诗歌创作等众多领域的卓越成就,深入探寻了其经史考证成果中的经世意识和义理内涵,力求多角度、全方位地诠释他经史并重、实事求是的治学理念,展现他学究天人、博综群籍的学术风采,彰显他淡于荣利、虚怀若谷的人格魅力,揭示他在中国学术发展、思想演进历程中的重要地位和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