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南小郭庄的淘气少年到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再到致力于培养科技人才的教育工作者,施一公在自我成长之路上从未停下脚步。 2008年,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施一公放弃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职,全职回母校清华大学发展生命学科,在海内外引起大关注。2018年,他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全力创办西湖大学。 他在56年的人生历程中,总是做出让大多数人难以理解的抉择。是什么促使他一次次突破自我?如何发挥理想的力量? 实现人生理想的路径又是什么?相信读者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这是一本关于成长、求学、教育、家庭、友谊、理想之书,既写给自己,也写给教育科研工作者,更是写给青年学子,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步履不停,共同前行。
2020 年 9 月 23 日,罗世谦因车祸重伤后抢救无效离世。这在知道他的人群中产生了震动。曾经与他工作过的许多同志和一些关心时政的公众,不约而同地在网上写出了很多追悼的心声。 老罗太平常了,和我们的交往语言平常,做派平常,生活的态度平常;但他又太不平常,他有那么一种坚持几十年如一日的服务精神,忠于自己的信念,交往了那么多的同志,大家都对他恋恋不舍。这就促成了做这本书最初的动力,我们愿意把这些追忆、这些感情汇集起来。所以说,这本书不是我们编出来的,而是大家心声的汇聚。 主编:赵启正 罗世谦(1943 2020),曾任上海无线电二十一厂车间装配工、调试工、技术员、车间副主任、技术科副科长、技术办公室副主任、副厂长等,后逐渐步入政坛,先后任上海仪表电讯工业局企业管理处副处长、党委副书记,上海市外经贸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尊师重教。北京师范大学 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的校训,浓缩着北师大悠久的办学传统和文化遗产。北京师范大学作为中国高等师范教育之先驱,自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创建至今,已走过120年的历程。2022年正值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20周年,值此校庆之际,由顾明远先生牵头,组织编写《北师大的先生们》一书。本书承前启后,遴选了新中国成立之后长期在北师大任教的35位大先生,早出生于1903年,晚至1938年,大多是20世纪初期至二三十年代的人物。书稿主要内容为所入选大师们的弟子或同事所撰写的文章,所撰写内容主要为这些大师们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的事迹。北师大的大师灿若星河,我们只取一瓢,本次选录的大先生大多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对北师大学科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希望本书能够体现北师大人独
本书由多年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的河北大学教授、顾随第六女顾之京用两年时间创作父亲小传。全书以父亲一生的经历为线索,分 求学之路 执教齐鲁津沽 登上大学讲坛 困居沦陷的北平 寄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抗战胜利后与古都黎明前 生活在新中国(上) 生活在新中国(下) 八章讲述了国学大师顾随不同时期的学习、生活、教学与文学创作情况,同时也展现出顾随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方面所做出的独特贡献。本书中很多细节从未面世,由其女儿悠悠道来,笔之所至,情为所动。这幅大师的肖像图亲切感人,使为学之顾随、为师之顾随、为文之顾随、爱国之顾随的形象更加丰满和圆润。本书为读者立体呈现了大师顾随之风采,为顾随研究者提供了更为详实的、更为丰富的研究材料。
《杨明轩年谱》由延安民盟研究室张国全著,从学术的角度去厘清历史、臧否人物,内容扎实,资料详实。 杨明轩是伟大的爱国者、 的教育家和民主运动的活动家、忠诚的 战士。杨明轩虽然是户县人,但他的一生和陕北结下了不解之缘。杨明轩虽然是陕西人,但他的一生和中国的命运息息相关。辛亥革命,他参加了持 队,并率先剪掉了辫子。出国风起,他首渡日本。五四运动,他是主将之一,曾两次陷入囹圄。教育救国,他应李子洲的邀请,来到绥德师范学校,后来又担任了国民革命军驻陕总司令部教育厅长,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并主持了陕西共进社的工作。西安事变,他从酝酿,爆发,直到 被迫出走欧洲考察,参与了事变的全过程,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延安时期,他在杜斌丞英勇就义之后,敢于承担,恢复了民盟西北总支部,并且担任了陕甘宁边区政
汉学 概念正式出现于19世纪。1814年,法国法兰西学院设立了被称为西方汉学起点的汉学讲座。我国学界关于汉学概念的认知有所差异,比如有关 汉学 的称谓就包括海外汉学、国际汉学、域外汉学、世界汉学、中国学、海外中国学、国际中国学、国际中国文化等,近年来更有 汉学 与 中国学 概念之争及有关 汉学主义 的概念讨论。李学勤先生将 汉学 看作外国学者对中国历史文化和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研究。阎纯德先生在为 列国汉学史书系 所写的序言中说,中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应该称为国学,而外国学者研究中国文化的那种学问则应称为汉学,汉学既符合中国文化的学术规范,又符合国际上的历史认同与学术发展实际。这样,我们在综合国内外学者主流观点的基础上,目前拟将 (海外)汉学 初步界定为国外对中国的人文学科(如语言、文学、历史、哲学
汉学 概念正式出现于19世纪。1814年,法国法兰西学院设立了被称为西方汉学起点的汉学讲座。我国学界关于汉学概念的认知有所差异,比如有关 汉学 的称谓就包括海外汉学、国际汉学、域外汉学、世界汉学、中国学、海外中国学、国际中国学、国际中国文化等,近年来更有 汉学 与 中国学 概念之争及有关 汉学主义 的概念讨论。李学勤先生将 汉学 看作外国学者对中国历史文化和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研究。阎纯德先生在为 列国汉学史书系 所写的序言中说,中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应该称为国学,而外国学者研究中国文化的那种学问则应称为汉学,汉学既符合中国文化的学术规范,又符合国际上的历史认同与学术发展实际。这样,我们在综合国内外学者主流观点的基础上,目前拟将 (海外)汉学 初步界定为国外对中国的人文学科(如语言、文学、历史、哲学
海外汉学家群体数量颇观,本套丛书筛选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意大利、荷兰、美国、日本、斯洛伐克等国家的著名汉学家30位,每位传主1卷,分别展开关于他们的综合研究工作,评述每位传主的汉学历程、特点及其重要贡献。海外汉学家群体数量颇观,本套丛书筛选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意大利、荷兰、美国、日本、斯洛伐克等国家的著名汉学家30位,每位传主1卷,分别展开关于他们的综合研究工作,评述每位传主的汉学历程、特点及其重要贡献。本书是对德国汉学家鲁道夫 瓦格纳开展的个案研究。瓦格纳长期来往于欧洲和美国之间开展学术研究工作,在西方汉学界具有比较高的声誉,但国内有关于他的译介和研究都比较缺乏。本书在收集德、英、中三国文字原始材料的基础上,立足于充分的文献分析,结合哲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学、新闻传播学
《海外著名汉学家评传:狄百瑞评传》的研究对象狄百瑞教授是当代美国研究亚洲思想史的学者,对新儒学尤有精湛的研究,著作宏富,狄百瑞教授不仅有着丰硕的科研成果,还积极将研究投注教学实践,无论是作为学者还是教育者都有着瞩目的成就。万分感恩能够在学术起步阶段拟定狄百瑞教授为研究对象,这是位越深入了解越让人对其尊崇有加的学者。他学术态度客观严谨,思想深邃颇具前瞻性,并对人类文明发展前景饱含人性关怀;他科研上坚持不懈、笔耕不辍,生活中心胸开阔、敏锐仁厚,笔者是在逐渐深入了解狄百瑞教授的过程中,透过其视阈、观点渐次打开着认识世界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广阔大门。 《海外著名汉学家评传:狄百瑞评传》主体部分是在恩师葛桂录先生的指导与帮助下撰写完成的,学术上无数个迷茫无措的关口,葛桂录先生的信任
平凡的人生-朱泰祺回忆与思考 朱泰祺老师自传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学科名师研究:温肇桐》追溯名师的生平和事艺轨迹,揭示名师的创作和教育思想,评析他们的学术成就,诠释他们的治学风范。在研究中尽量避免只是停留在史料的钩沉、资料的编辑上,而是能向纵深推进,由表及里地作立体性的观照,让名师们的教育思想、学术精神,在时代的光照下,面貌日新。
陈立群,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杰出代表,曾荣获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奖,2019年中宣部授予其“时代楷模”称号,2021年,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优选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躬耕教坛40余载,当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