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图书馆文库:我的自学小史》是梁先生于1942年时,将自己 自幼修学,以至在某些学问上 无师自通 的经过,叙述出来给年青朋友,未始无益。 全篇文字简短,叙事朴实、精彩,全文从家庭出身写起,讲述了一个 瘠弱而又呆笨的孩子 受家庭、社会,以及各种思想的影响,通过自学,渐渐领悟学识真谛,步入学识殿堂。同时,本书还加上两篇文章:《如何成为今天的我》与《自述》。《如何成为今天的我》是梁先生1928年在广州中山大学给青年学子的讲演,里面详细地剖析了自己的心路历程。《自述》为梁先生1934年所作的长篇讲话,是他当年向众多青年学者讲述自己学术成长的历程。这两篇文章与《中学图书馆文库:我的自学小史》的内容形成互补,从中可以看到梁先生的一生正是一个自学成才的极好实例。
本书以时间为脉络,以事件做铺展,讲述了一代教育大家蔡元培的传奇人生。蔡元培出生于中国东南人文荟萃的绍兴,从小受传统的中式儒家教育,耳濡目染中打下了 经世济民 的深厚底蕴。 辛亥革命成功后的中国政坛变幻莫测,身为革命元老的蔡元培没有迷失在政治洪流中,而是袒露出学人本色,主领中国的教育界,践行 教育救国 的理念,力图从精神上改造中国人,从根本上促成民族的强大。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以来,他推行的高等教育改革使得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其影响已远远超出了教育领域,可谓我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孔子的故事》是李长之先生专门写给大众读者的一部通俗读物。他用通俗而富有情感的笔法讲述了孔子的精神面貌和孔子的坎坷一生。全书截取了他一生中*精彩的片断,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书中的孔子有十五岁便 志于学 的少年意气,有夹谷会齐时牛刀小试的喜悦,有见君王 好德不如好色 的悲叹,有率领众弟子奔波辗转的艰辛,有命悬一线却不改从容的气魄,有至死不渝追寻理想的执著。《孔子的故事》是一部通俗读物,李长之并没有因此减弱他斟酌史料的严肃性,相反,他对史料的取舍拣择都有根有据,一丝不苟。《孔子的故事》不到十万字,而脚注多达239条,引书几十种之多,可称言必有据,其中凝铸着作者的史的眼光和不苟的精神。本书是一部集学术性、思想性、通俗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
这是一部亲情回忆录。所记述的罗家伦,是“五四”爱国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曾任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校长,是为我国现代教育做出很大贡献并产生极大影响的教育家。罗家伦的女儿以她历史学家的丰富积累和真挚的感情写出的这本父母亲的回忆录,以作者回顾为主线,附带各个时期父亲罗家伦和母亲张维桢以及他们同时代人的回忆文字,生动详实地全面地展示了罗家伦与夫人张维桢不平凡的一生。书中收进珍贵历史照片和墨迹70余幅,不少是首次与读者见面。
叶圣陶(1894 1988)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也是我国语文教育的先驱和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者。本书以叶圣陶一生的经历为主线,侧重展现传主的成长历程和重要功绩。在传主丰富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也曾和今天的孩子们一样,面临过升学(科考)和择校的问题;也曾和今天的青年们一样,有过找工作的焦虑、职场的角力和创业的艰辛。可以说,一百年前发生在传主身上的故事,今天仍在我们周围发生着。
《崔其升传:一个中国校长的奇迹》介绍了崔其升其教育生涯。崔其升,中学高级教师,1962年11月生,1981年中师毕业参加教育工作,1997年4月任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校长至今。十多年来崔其升依靠党支部和校委团结学校一班人,从稳定教学秩序入手,凝聚人心,奋发图强,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验。
陈嘉庚先生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在半个多世纪的奋斗生涯中,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祖国富强做出了卓越贡献,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被*同志誉为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本书记述了陈嘉庚短暂的几十年中成就的实业、教育、社会活动等方面的伟业,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的善良、正直、果敢、敏锐、择善固执、无畏、魄力等。
本书记叙了陈序经一生的事迹、学术和思想,用具体的事实说明这样一位学者、思想家、教育家热爱祖国、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崇高理想,展现陈序经献身科学教育事业、勇于攀登学术高峰的杰出成就,以及甘于奉献、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陈序经,广东省文昌县(今海南省文昌市)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学者、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从青年时代起,两度留学欧美,勤于治学,在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著作近1 000万字。他亦是一位特立独行的思想者,是20世纪20-40年代“全盘西化”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参与了多次关于中西文化的论战,在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他先后在岭南大学、南开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山大学等高等学府从教,在20世纪50年代,是中山大学仅有的四位一级教授之一。他又是一
《广东历代著名教育家评传》是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库”中的一种。何国华先生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对教育事业有着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广东历代著名教育家评传》在充分占有史料并作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广东历代教育家的生平、教育思想、在广东教育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力求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对了解与研究广东的教育事业有一定作用。
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天津人。1909年考取首届清华庚款留美生,学成归国后,就职清华,自教员、教授、教务长而校长。1931年底担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1955年创办台湾新竹清华大学,1962年5月在台北逝世。被尊誉为“一个时代的斯文”、清华的“终身校长”。 梅贻琦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以大师论、通才教育、自由学术和教授治校的教育思想,忠诚无私、刚毅仁爱、沉默寡言、由贤而圣的人格精神,奠定了清华大学的灵魂,在十几年时间内,领导清华同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开创了清华大学的黄金时代,主导了西南联大的教育奇迹,使当年中国高等教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他作育多士,桃李满天下,为世界贡献了李政道、杨振宁、李远哲三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新中国培养了十几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涌现出梁启超、王
后勤人很平凡,后勤事很繁杂,但平凡人能够经年累月地把繁杂事做细、做实、做精、做优,就是不平凡。郑雅萍主编的《后勤人,后勤事》包括上下两篇,上篇在浙江省高校后勤选送的文章中,按照“点面结合、好中选优”的原则,精选并整理了60余篇,从无私奉献、尽心尽责、细致入微、吃苦耐劳、刻苦钻研、大爱无疆六个方面真实记录了后勤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班组)和先进事迹。下篇收集整理了100余个真实案例,主要是近年来省内高校后勤在劳动合同、工伤待遇、劳动报酬、制度管理、交流沟通、社会保险等人事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纠纷(诉讼、仲裁等),并对事件成因和事件启示进行了深入分析。《后勤人,后勤事》既可为高校后勤宣传弘扬高尚精神、科学指导用工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亦可作为高校后勤人事工作的
《朱九思评传》全面记叙了朱九思办华中工学院的业绩,描写了他调整和改造专业,在工科院校中率先开办文科和理科,进而提出把华中工学院办成以理工为基础的综合大学的理想与实践;对其教育思想和领导风范,亦有详细的叙述和评论;对其失误亦不讳言,并给予实事求是的分析,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