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分为两部分。 *部分中,杨绛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 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 不论暴风骤雨,他们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经成为这一家人生*安全的庇护所。天上人间,阴阳殊途,却难断挚情。杨绛独伴青灯,用心灵向彼岸的亲人无声地倾诉着。作为老派知识分子,她的文字含蓄节制,那难以言表的亲情和忧伤弥漫在字里行间,令读者无不动容。生命的意义不会因为躯体的生灭而有所改变,那安定于无常世事之上的温暖亲情已经把他们仨永远联结在一起,家的意义也在此书
大江健三郎,日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本书可以说这是他写的唯1一部自传,讲述了自己从河谷的森林里的少年时代到成为诺贝尔奖作家的今天。在这部书中,大江健三郎谈了自己的童年、森林中的故乡、亲人;谈到了流传在故乡人口中的历史故事和森林中的精灵;谈到民间文化对他文学创作的滋养。与此同时,他还讲述了自己学习外语的经历,谈到爱伦坡、艾略特等外国诗歌对自己小说创造技法和叙述手法的影响。此外,他还对但丁的《神曲》,《哈克贝利 费恩冒险记》以及米兰 昆德拉、加西亚?马尔克斯等人的作品进行了严谨的分析,介绍了他对上述作品的研究和学习。在本书中,大江健三郎详细记述了自己寻找小说创作的方法论的过程和成为小说家的体验,并解答了有志于从事小说创作的文学爱好者的一些疑问。
《我们仨(精)》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专享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我们仨(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本书讲述了被誉为 中国现代侦探小说第一人 的作家、《霍桑探案》作者程小青的传奇人生。从人生经历、文学成就、艺术事业、日常侧影和后人追怀几方面展开,多角度展现了程小青的一生。有从亲人的视角,温情讲述程小青的人生故事与日常生活;有从挚友同人的视角,带领读者走近文思飞扬、多才多艺的程小青;有从故交后辈的角度,在故纸堆中拾掇先辈的人生亮片,表达追怀;还有从专业研究者的视角,梳理史料、品读鉴赏,严谨专业地为读者剖析程小青的文艺成就。
《这样的鲁迅》是鲁迅研究专家阎晶明为青少年撰写的解读鲁迅及其作品的普及读本,是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一次通俗性的总结和提炼。 本书既是一本鲁迅的传记,又是一本鲁迅文学的导读本。以追随鲁迅的脚步的方式,以绍兴、南京、仙台、北京、厦门、广州、上海等城市为轴线,通过丰富生动的鲁迅故事和深入浅出的作品赏读,为青少年读者呈现了一个温暖与深刻并存,丰富、全面、立体的鲁迅形象,展现了他文学创作的巨大成就,凸显出这位伟大作家一生求索,始终把自己的人生追求融入到对 、民族前途的思考和奋斗中的感人情怀。
电影《黄金时代》独家授权原型人物传记!导演许鞍华郑重推荐! *激情*美的萧红传记!亲近萧红热烈而寂寞的灵魂! 我一生*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 萧红 这是关于天才中国女作家萧红的传记。 萧红一生追求爱与自由。为了反抗父亲指定的婚姻,她弃家出走,从此开始了漫长、曲折、艰苦备尝的流亡生涯。她先后坠入爱情的陷阱,在贫病中极力挣扎,*后客死于南方孤岛香港,年仅三十一岁。 唯有文学,忠实地陪伴着萧红。本书把萧红置于现代中国广阔的背景之上,重现了她的生活、写作和精神世界,多层面地见证了她的苦难和伟大。
詹姆斯 爱德华 奥斯汀-利著的《简 奥斯汀传》是关于有名英国小说家简 奥斯汀的靠前本传记,在她去世52年后出版,并在出版后的半个世纪里成为研究简 奥斯汀生平专享的传记资料。书中讲述了简 奥斯汀生活的时代背景、家族历史和她的写作生涯,通过她生活的点滴讲述了作者印象中这位不平凡的姑姑。该译本译自《简 奥斯汀传》1871年的再版增补本。在这一版本中,作者增加了一些内容和部分书信及手稿,其中很重要的是增加了简 奥斯汀许多未发表的作品。
本选题为茨威格传记作品集之一,讲述了从罗兰的童年,直至1919年罗兰的《精神独立宣言》发表,与一般传记不同,茨威格通过解读贝多芬、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名人对罗兰产生的重要影响,不拘泥于史实,从心理分析的角度讲述了罗兰的个性气质、人格形成、发展、变化的原因,分析了其人格魅力是如何形成的,表明了他一种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和独具特色的人格魅力,彰显了罗兰思想和作品的巨大影响力。这种创作方式赋予了作品以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把读者领进了一个既深邃又博大的立体空间。
公元1368年,四十岁的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建立了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庞大帝国。他也成为中国目前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帝王”。如清人赵翼所言:“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 善于笼络人心、优待知识分子、大局观好、有决断力,朱元璋所表现出的不同于元末豪强的“圣贤之质”,助他登上大位。而成功后的朱元璋则露出“青面獠牙”。 刘知几说的史家三长:“才、学、识”。才是指文笔,学是指史料,识是指史观。吴晗版《朱元璋传》兼具三者,特别是才和识。书中治学严谨,每句话、每件事皆有所出,对明初历史的独到分析,对朱元璋心理的精准把握,可谓得其神。 本书可以看成是吴晗对明初历史的一个总结性著作,用他自己的话,“本书实际上是一部大明帝国开国史”。
安妮·埃尔诺是 女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斯-玛丽·拉格拉夫是 女性社会学家、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自1970年代以来,这两位女性知识分子一直在互相阅读对方的作品,保持交流。她们都出身平民阶层,如今成为社会精英,都曾受到布尔迪厄的影响,都有阶级跨越的共同经历,都是“阶级叛离者”。 本书记录了两位女性之间一场关于阶级问题、代际问题、老年问题和女性主义的对谈。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 终在文学和社会学之间勾勒出个体和社会解放的共同愿景。
让 雅克 卢梭是如何成长为伟大的卢梭的?《20岁的卢梭:追求自由的躁动灵魂》讲述了法国18世纪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的青春历险。 16岁时,为了躲避惩罚,让-雅克 卢梭逃离了雕刻工坊,离开家和他出生的城市 日内瓦共和国。1728年,身无分文、无依无靠的卢梭萨瓦省漫游。为了生存,为了得到帮助和保护,他改信了天主教并由此结识了华伦夫人 这个比他年长15岁的女人后来成了卢梭的情人,被卢梭成为 小妈妈 他会成为教士、家庭教师,或服务于法国国王的外交官吗?其实他只有一个目标:学习一切,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更好地认识别人、认识自己。他将在出生300年后,成为人类社会普遍尊崇的思想家。本书翻译自法文,原著作者克劳德 马佐利克(Claude Mazauric)是一位历史学家以及研究18世纪的学者。 20岁,是人生*重要的转折。一个人,
这是一本关于人类历 重要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传记。《战争与和平》和《安娜· 卡列尼娜》被广泛认为是有史以来 的两部小说。他们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被誉为现代战争故事之父,心理散文的创新者,以及用小说揭示爱与死之谜的天才。在 1910 年去世时,托尔斯泰既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对犯下、孕育或容忍任何形式的不公正和暴力的制度进行无情批评的人而闻名于世。然而,在文学评论家和竞争作家中,贬低托尔斯泰的“思想”,赞扬他的“艺术”,却成了家常便饭。在这本导读中,作者丽莎·纳普 (Liza Knapp) 探索了托尔斯泰作品的核心。她着眼于托尔斯泰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小说作品,并分析他的非小说类作品,勾勒出托尔斯泰艺术和思想的核心主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追溯托尔斯泰作品对现代文学的持续影响,克纳普强调了他的作品中与时俱
庄世平,1911年1月出生于广东省普宁县,青年时期开始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5年在泰国创办国际性的安达公司,1948年参与创办南方根据地的南方人民银行,1949年和1950年分别创办香港南洋商业银行和澳门南通银行;是第二、三、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三、四、五、六、七次全国侨联副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二届政府推委会成员,香港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委员会主席团成员,香港特区政府第一次优选荣誉勋章——大紫荆勋章获得者,经改制后的中国银行的副名誉董事长;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香港回归祖国和“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中,都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在政治、经济、文化、侨务、教育、医疗、体育等多个领域都有过特殊的、非凡的建树。2007年6月2日凌晨,他因心力衰竭
萧红是一代文学洛神,也是一位拒绝平庸的女性,一生都在追求爱与自由,但心里永远有一片成全不了的碧海蓝天。 她是红尘中的孤独女子,没有甜密的爱情,更没有幸福的婚姻,到处流浪,四处漂泊,她的生命里充满了寒冷、饥饿和病痛。 她短暂的一生是流离的一生,情路坎坷,英年早逝。她的一生,便是为了苦难和孤寂而来,也正是苦难和孤寂,成就了她的灵魂。
纳兰的词情感真挚,自然真切,其中既有对亡妻缠绵的回忆与相思,又有对朋友聚散的深沉感慨,也有对江南风物的凄迷情致。纳兰性德的词风任情使性而自然率真。 《我本红尘惆怅客(纳兰的词与人生)》用细腻的语言为读者介绍了纳兰容若的人生经历与情感历程,还对他的作品进行了赏析,文笔清新,见解独到。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曹雪芹是中国清代小说家,代表作为《红楼梦》。本书对曹雪芹这个人物本身进行了系统深入探讨,并延伸到他的整个家族和他所处的整个时代背景,浓化对曹雪芹思想、人格和艺术追求的渲染。
现代学术大师顾随先生(1897-1960)是名副其实的通家,又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教育家。他的多位弟子,如周汝昌、叶嘉莹、郭预衡、吴小如等,或承其衣钵,或受其影响,成就 ,名满天下。他的许多教育教学理念和课堂讲授艺术,至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值得我们探寻、学习和借鉴。从1929年初登大学讲堂到50年代初,是顾随先生教学生涯的一个重要时期。赵林涛编著的《顾随和他的弟子》述及的顾随先生的几位弟子,主要是在40年代从师受教,顾随先生思想之精华,在与这几位高足的教学、交往中有较为充分的体现。本书既展现了前辈学人真挚的师生情谊,又为读者深入了解顾随先生的生平事迹、德业文章提供了 多资料。
诺贝尔文学奖是天使还是瘟神?是祸还是福?获得诺奖的大家们,有的狂喜,有的坚拒,有的是功臣,有的是国贼,有的流亡,有的……这个北欧小国设立的奖励机制,为何持续牵动了所有大国的神经,又为何对人类文明发生了世纪影响? 《摆脱不掉的争议:七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台前幕后》选取了七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的故事,从这些文学塔尖上的截面中,我们看到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形形色色的命运和思考,看到了20世纪人类精神生活历程的几个关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