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喜同源:陈其钢自述》是 旅法作曲家陈其钢个人自传,深刻勾勒了这位音乐家的丰富人生经历与音乐事业。从他年轻时在中央音乐学院的学习,到前往法国深造并成为音乐大师梅西安的关门弟子,再到担任2008北京奥运会音乐总监以及为电影《山楂树之恋》《金陵十三钗》和《归来》创作音乐,陈其钢的生活充满了精彩与挑战。他以坦诚的笔触,深入剖析了音乐与音乐之外的故事。这是一部深刻而坦诚的回忆录,读者将在其中看到是什么造就了这位广受赞誉的艺术家的音乐成就和精神视野。几乎与共和国同龄的他,以这几十年来的音乐创作和生活经历,深入探讨了对“音乐”与“人生”的领悟,传达出了深邃的智慧与真挚的情感。音乐是陈其钢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他的音乐之外的故事同样令人深思。这本自述让我们 多地了解了一个音乐家的人生,他的
本书是蜚声国际的英国传奇乐队 皇后 的主唱弗雷迪 莫库里的传记。弗雷迪闪耀着与生俱来的舞台王者魅力,拥有卓越的创作才华,皇后乐队众多大热金曲,如《波西米亚狂想曲》《我们是冠军》《我的挚爱》等,都出自他手。弗雷迪的作品和人格魅力影响了无数人,逝世数十年,他仍被世人铭记,备受推崇。2018年火爆全球的音乐传记片《波西米亚狂想曲》重现、证实了弗雷迪其人及其作品的不朽魔力。 这本传记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作者彼得 弗里斯通是追随弗雷迪十二年,直至送弗雷迪体面辞世的私人助理,他也是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的顾问。弗里斯通细心照顾弗雷迪的饮食起居,是弗雷迪亲密的朋友之一,本书的原版副标题为 世界上了解他的人写的私密回忆录 。弗里斯通的回忆录没有见解独到的音乐批评,所述之事看似琐碎且语言平实,但饱含深情,娓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其人,在音乐目前始终是难以捉摸的谜题。人们很难将那些恢弘伟大的作品,与一个看似庸常、难解,偶尔疯狂的个体联系在一起。英国指挥家约翰·艾略特·加德纳在父母家的两幅巴赫肖像的陪伴下长大,每日每夜他拾级而行,都会经过在战争期间保护着的肖像。从那时起,他开始研究并演奏巴赫,日后成为现今伟大的巴赫诠释者。这本书便是他毕生奉献的精华与凝结。他考察了巴赫研究的新进展,以丰盛的细节呈现巴赫的思想,他的工作方式,他如何创作音乐以至于日臻化境,为我们揭开巴赫掩藏其下的真实面目。加德纳作为历史学家的身份,让他透过学术与演奏两个通径来展开研究。他仔细钻研了现存稀少的传记素材,通过对音乐本身的细致体察,摸索到那些个人特质从音乐中浮现的瞬息。与传统的传记不同,加德纳旨在“认识这个创
本书聚焦于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本体问题,同时也旁涉对音乐产生影响的社会、政治与经济问题。作者在书中展示了断代史的独特魅力,宛如将巨幅卷轴缓缓铺开。那些题为“历史插图”的章目,让读者眼前一亮。其引人入胜的程度,不逊于穿插在全书各处的百余幅真正的历史图片。为强化“历史感”,译者将书内出自历史人物之口的引文译成了浅易的文言,以使读者感受到叙述主体切换时的口吻变化,适合专业学者、音乐爱好者等阅读。可以说这是一部能催生“沉浸式”阅读体验的音乐断代史著作。
女高音芮妮·弗莱明是当今音乐界 的演唱家之一,她拥有无与伦比的美妙声音、惊人的表演天赋和令人叹服的艺术家气质,在世界各大歌剧院和音乐厅的精彩演出征服了无数观众。这本书是弗莱明个人艺术发展和其美妙声音的“自传”故事,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展现了如何成为一名演唱家的独特视角,并为有抱负的表演者提供了 的实用性建议。
《国剧名伶轶事》中所谈的人与事,笔者都是本着多年对他们的观察、欣赏,和与他们的交往、过从,才敢动笔的。因此,所谈虽不是什么秘闻、内幕,却也有些是前人所未谈过的。同时,不能确知,或了解得不详细的,就不敢着一字。
作为艺术家,鲍勃·迪伦是半个世纪以来的领军人物;作为音乐家,他的影响力无出其右。然而作为一个人,他从来都像个逃犯,总是设法掩盖自己的踪迹,通过一个个让人头晕的化名、化身,一个个传奇故事和彻头彻尾的谎言来迷惑他的观察者们。 《他是谁?:探究真实的鲍勃·迪伦》以独到的方式展现了迪伦非凡的人生,将迪伦那些隐遁自我的手法层层剥开,显露原貌。虽然他一再改头换面。虽然他诡秘机巧,又在创造伟大音乐和自我放逐之间起起伏伏,但真实的鲍勃·迪伦却从未如此清晰地浮现。
巴赫的面貌如棱镜,数学的、爵士的、文学的,加德纳端然依凭其渊博的学识和多年的演出实践,从容地娓娓道来,妙意纷呈,该显现的,如同墨迹在白纸上自动显现,该剥落的便剥落。加德纳爵士潜入文本和音符,用一种历史研究的态度,平衡诗意和逻辑。就像巴赫的音乐,他的写作从今人煞有介事高大神圣的成见中,渐渐投射出那个光怪陆离又无比真实的人性世界。本书的出版不仅在乐迷界,同时也在文化界引起轰动,列选为《经济学家》2013年度十大好书。
这是一个权威专业乐评人的具有专业水准的肖邦传记。该书综合各国肖邦专家的研究成果,基于肖邦在波兰和法国不同时期的生活经历的众多史实,讲述了一个真实的、完整的肖邦的故事,被视为权威传记。本书不仅非常细致地记述了肖邦的一生,还详细地介绍了在巴黎达官贵人沙龙里音乐气氛和肖邦音乐成就所获得的尊重和推崇,而且非常突出地表现了肖邦与音乐就是完全一体的特质。19世纪的欧洲是文学和音乐天才辈出的时代。肖邦依然在这璀璨星空中显得非常耀眼。这些,本书都有了非常详细周全的描述和记录。本书区别于别的传记特质在于:第一,作者在阐述肖邦生平和音乐造诣的同时,对围绕着传主的争论作了分析和评点,努力还原真相,大大拓展了读者的视界。第二,作者对肖邦的音乐作品评价极为深刻和全面,体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这些乐评简洁
本书是为电子琴爱好者学习电子琴而量身定制的自学教程。本书的内容包含了电子琴弹奏的基础知识、乐理知识和练习曲目,读者在掌握了书中内容之后,能够独立完成电子琴曲目的弹奏。 本书共分为8章,第1章详细讲解了电子琴弹奏的乐理知识;第2章至第3章为电子琴的基本演奏和基本操作方法;第4章为电子琴和弦伴奏的应用;第5章至第6章讲解了电子琴实用的功能和为不同的乐曲配器;第7章提供了电子琴热门乐曲的曲谱供大家弹奏练习;第8章为大家解答了学琴常见的问题并提供了电子琴单指和弦、多指和弦和常用音色的对照表。作者用详细的文字讲解,配以图解展示,让零基础的读者在理解文字的基础上,再参考展示图片,学会电子琴弹奏。本书还附赠有电子琴演奏示范视频,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本书适合电子琴爱好者阅读,也适合音乐培训学
爱与挣扎的自我袒露之书,二十世纪美国乐坛与激荡岁月见证史, 歌唱自由的民谣女王,坐在六十年代的鲜花荆棘之上。 琼·贝兹以真挚坦诚的笔触回望自己的传奇人生,一个桀骜不驯的天才少女如何慢慢成为美国民谣的关键人物,进而又成长为以歌声和行动对抗不公和暴力的和平使者。 从童年和青春期的成长故事,到作为横空出世的民谣少女,面对一夜成名的悸动与挣扎。再到与迪伦的相知相爱、与马丁·路德·金并肩同行。她穿越了六〇年代的风云悸动,在数种错综复杂的价值观交战中,努力保持着自我和理想主义的并肩成长。她穿越过战地与鲜花,为争取正义与和平积极行动,曾冒着生命危险在空袭中访问越南。 这是一部关于成长,关于爱与勇气,关于六〇年代的青春,也关于自我挣扎和坚定信仰的回望之书。她写道,“这人世间的挣扎
音乐学家杨燕迪 论文集《理解音乐——文化视野与个人视角》,收录了作者近年来的一些“学术性写作”,这些论文按主旨内容被分为四辑:辑一为“学理基础反思”,辑二为“中国音乐评析”,辑三为“西方音乐解读”,辑四为“歌剧真谛探究”。辑封标题总结了作者多年来的研究路径,同时包含了一个思考者和写作者在自己“术有专攻”的格局中,对变化的时局和周遭的世界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