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遍信奉神创论以及物种不变论的年代,达尔文挑战千年以来固有的建立在宗教基础上的世界观,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对于自然、社会、自我的认知。本书参考达尔文的日记、笔记、信件,以成长经历和研究内容为主线,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生动且丰富的达尔文:他非常勤奋,常因过度劳累而患病;在生命的不同阶段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他们共同面对争论和质疑;他爱自己的家人,却饱受丧子之痛,这也成为压垮他宗教信仰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是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并为这个学科的发展、繁荣而奋斗了半个多世纪,直到生命的后一刻仍恋恋不舍,使中国科学界为之感动!他是大英博物馆向全世界推崇的迄今为止亚洲的一位中国科学家,使中国人为之自豪和骄傲:他一生著述丰厚且惊人,对中国和世界科学宝库的巨大贡献使人震撼!这个人就是我国杰出的地质古生物学家。
《深圳自然笔记》的作者南兆旭用十余年的时间徒步走遍了深圳的山岭、田野、海岸线、岛屿、溪谷、湖泊和老村。《深圳自然笔记》与读者一起发现深圳的自然之美,探秘深圳的自然胜地,观察深圳的野生植物和动物,追溯深圳的历史地理典故,了解深圳生态与环境的变迁,分享在大自然中行走的感受。本书试图为深圳建一份“自然档案”:从10余万张记录深圳自然生态的图片中精选了1800多张图片,每一张图片不仅标注了内容,同时记载了时间和地点。一个城市的历史不仅仅蕴含在年代久远的建筑、博物馆的展品、档案馆的文件、史学家的著作中,同时还蕴含在河流、海岸、田野、岩石、动物与植物当中,大自然给我们讲述的深圳历史,更生动,更接近真相。作者已出版图书《老照片-20世纪中国图志》,《深圳记忆》;《解密深圳档案》等。
孩子总是对身边的一切充满好奇。小狗为什么要?螃蟹从哪里拉便便?切成几段的蚯蚓还能活吗?猴子妈妈怎样接送小猴子?蝴蝶和蛾有什么不同?鲸鱼一直住在海里吗?蟑螂为什么这么多?小浣熊和长颈鹿有几根手指?这些千奇百怪的问题,正是孩子对这个大千世界的探索。 这本书用机智幽默的语言和极具感染力的逼真漫画,向孩子们展示动物世界的趣味知识。通过科学博士谢耳朵和热爱探险的动物山小魈机智又温馨的日常互动,巧妙融入时下流行概念,打造15篇孩子们津津乐道的主题故事,将100多种小动物搞笑又靠谱的科学知识娓娓道来。 诙谐生动的画风和趣味十足的故事设定,轻松将那些孩子们想知道的、应该知道的科学知识讲给他们听。通过这些科普漫画激发孩子对身边万物的求知欲,将对动物的认知提升到新高度,培养他们不断深入探索世界的精神。
你是否常常希望能逃离城市喧嚣,去拥抱大自然?其实在城市里也能拥抱大自然,芮东莉用做“自然笔记”实现了这个愿望。当她把目光集中到自然界的树木花草、昆虫飞鸟、夕阳阵雨之上,便看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原来那些曾过眼即忘的自然生物,都有个性和故事。这些发现给她带来了奇妙治愈之力,抚慰了焦虑的心,找回了宁静。 “如果这样治愈的生活方式,能帮到更多都市人就好了。”于是便有了原创自然笔记开山之作《自然笔记:开启奇妙的自然探索之旅》,一经出版便大受好评。但芮东莉觉得初版还可以更好,于是增改、修订数年,终于推出了集自然教育、科普知识、科普绘画、治愈焦虑为一体的全新增订版。 书中不仅收录大量作者创作的纯手绘自然笔记,还专门开辟了自然笔记创作经验分享版块。读者从中既能收获大量关于动植物形态特征、生活
本书是作者的遗稿,书中叙述了作者思想和性格的发展过程,讲述了自己在宗教迷信的包围中,在论敌猛烈的进攻下,坚定不移地追求真理,终于有所创造,因而对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在这篇回忆录中,他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对自己审美品位丧失的遗憾之情等,都值得我们回味和深思。 本书为达尔文于1876年亲自撰写的的回忆录,细致入微地叙述了自己作为一个个体的生命的人的思想和性格发展过程。它告诉人们:达尔文是如何把自己作为已经去世的人来批判和展露性格的优缺点,又是怎样在茫茫的世界上,在宗教迷信的包围中,在论敌的猛烈进攻下,迂回曲折,开辟道路,坚定不移地追求真理。这部回忆录,使我们看到一位的科学家的成长历程,可以具体了解达尔文进化思想是如何日臻完善,提出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进化学说,对科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本书立足于回答沈善炯如何成才、为何壮志未酬这两个问题,以时间为主线,分九章展开介绍他的人生。前面三章分别介绍他的中小学、大学和博士研究生阶段。第四章介绍他受麦卡锡主义迫害,在归国途中遭驻日美军非法扣留的经历。第五、六、七章介绍他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在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生物研究所工作的过程,以及1960年代他带领学生研究微生物生化的情形及取得的成就。第八章谈他在 四清 、 文化大革命 两大运动中的经历。第九章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他以60余岁高龄重新出国充电,在国内开创生物固氮遗传这个新兴领域,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的历程。然后是简短的结语和几个附录 对他的学生和朋友的访谈、他的主要科研论文目录、资料采集工程的主要成果。
《达尔文回忆录》是一部达尔文亲笔撰写的自传,主要讲述了这位挑战 神创论 和 物种不变论 的进化论鼻祖传奇的一生。全书以其年少时对自然科学萌发兴趣为开头,到历时五年的环球航行,又以其提出轰动生物界的生物进化论而收尾,体现了一位科学家的历史责任感。他的一切努力和研究对世界历史进程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经过收集整理、消化吸收、合理取舍、集思广益的过程,本书基本以时间脉络为主线,以黄连天麻研究为中心,分为十个章节: 章 童 年(1929-1937)——记述了徐锦堂出生的家庭背景:精明的父亲因度量衡改制,由贫致富,爱子如命的母亲和善良的姐姐。 第二章 烽火中成长(1937-1948)——记述了徐锦堂青少年时期因日寇侵华,家业败落,颠沛流离,父亲、二姐病故。抗战胜利后,他举债读书却无奈辍学。 第三章 解 放(1949-1958)——解放后徐锦堂焕发了青春活力,上中专、当老师、喜结良缘、终圆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大学梦。 第四章 八年蹲点(1958-1966)——总结了徐锦堂面对几百年毁林搭棚的传统栽连方式,大胆改革,历经艰难困苦,终于实现生态栽连的“徐锦堂模式”。 第五章 自立课题(1958-1966)——记述了徐锦堂的天麻研究从自掏腰包起步,到实现天麻野
本书全面记述著名植物学家张宏达各时期学术、工作和生活等情况及其卓越的研究成果,是科学、教育史之珍贵史料,并为植物学科发展提供宝贵资料。揭示出科学家成长的普遍规律,可为中国教育事业提供借鉴并激励后人。 海拔3800米的当今山,白雪皑皑的山顶闪闪发光,一位满头银发、年近八旬的老人正奋力行走在山坡上,他就是中国著名的植物学家张宏达。曾任美国总统科学顾问的美国著名植物学家彼得·H·雷文教授说:“张宏达教授……对植物学的贡献是深远而巨大的……他唤起了全世界对中国植物的注意……全世界的植物学家都非常钦佩他,并一致认同他对植物学的巨大贡献。” 很少有人知道,普洱茶原名为阿萨姆茶,被认为原产于印度阿萨姆。是张宏达经过深入研究,正本清源,确定阿萨姆茶原产地为中国,并将其中文名改为普洱茶,
《生物恐怖防御》以国内外生物恐怖资料信息和案例为基础,介绍了生物恐怖的基本概念、历史上的发生情况综述和生物恐怖防御的长期性及复杂性,研究提出了生物恐怖活动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面临的生物恐怖威胁形势,归纳介绍了生物恐怖活动可能利用的生物剂,研究分析了生物武器的潜在威胁,提出了实施生物恐怖所需要的技术平台、设备和可能手段,介绍了生物恐怖处置的基本程以及国外反生物恐怖威胁的组织管理机制,比较了国内外反生物恐怖的研究进展,研究提出了我国生物恐怖防御的组织管理体系、防御措施研究进度,并提出了加强我国生物恐怖防御的建议。该书是我国本深入介绍国内外生物恐怖形势及其应对措施研究的专著,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宏观性、专业性、实用性和新颖性。
《抑癌基因》一书讲述了发现这个基因的故事,并阐述了人体细胞癌变奥秘的核心。《抑癌基因》不是干巴巴地引用基因教材,而是结合实例,选取真实的案例,为读者介绍癌症基因的发生、发展与防治。p53的突变极易造成癌变在家族中遗传,本书不仅限于实验室,而是带领读者进入到更广阔的世界,去研究冈比亚的发霉花生与肝癌的关系,去巴西南部与遗传性癌症的家庭见面,去更多的国家——从中国到伊朗,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洞察p53的工作机理。n《抑癌基因》介绍了新的科学发现和进展,能帮助我们理解癌症这种仍然在人类个体中肆虐的疾病,并借助p53这一关键基因帮助我们在基因和分子水平上理解复杂运作的人体功能。本书兼具科学性和生动性,既可作为生物学、医学和遗传学等学生及科研人员的拓展学习材料,又可作为开拓视野的科普书籍供广大读者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