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师培年谱。刘师培(1884 1919) ,近代经学家、文史学家。曾用名光汉,字申叔。别号左盦、无畏。江苏仪征人。于经学、文学研究颇多创见,一生著述甚丰,著有《左盦集》八卷、《左盦外集》二十卷、《左盦诗录》四卷、《词录》一卷,及论经学、史学、文学专著几十种,收入《刘申叔遗书》。 此书是对2003年广陵书社出版的《刘师培年谱》的增订。此次增订,在保持初版框架的前提下,一是重点补充了新发现的刘师培生平资料,特别是民国时期报刊所载资料,纠正了初版中的个别错误结论;二是增注了引文出处,以便引用和核对;三是更新了《刘师培研究资料目录》,四是校正了初版的文字漏误。
张东荪(1886-1973),中国著名现代哲学家、政治活动家、政论家、报人。曾为中国民主社会党领袖之一,曾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秘书长。 张东荪一生“以哲学兴趣为主,而又不能忘情于政治”。1941年参加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参与创建中国民主社会党。他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宣扬走“中间道路”,为北平和平解放做出贡献。建国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民盟常委等职。1951年因卷入“美国特务案”,被撤消民盟内外一切职务,并于1953年5月被开除出民盟,1973年死于秦城监狱。 本书以时间为序,对其生平及思想学术情况作了比较详尽的记述。
《张澜年谱新编》讲述了:张澜(1872—1955),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之一。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张澜生长、成就在一个苍黄翻覆、陵谷变迁的大时代,历经中国近现代新旧交替的五个不同历史时期,亲历了许多波澜起伏的重大历史事件。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现代史。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主求索者,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多党合作的历史丰碑上。《张澜年谱新编》以年谱的体例编写。作者谢增寿教授历时五年时间,以尊重和还原历史为宗旨,踏遍了张澜先生生前的足迹,查阅了有关张澜先生的所有史料,在新史料、新观点方面有所突破,是近年来张澜研究方面不可多得的力作。
郑文焯(1856-1918),字俊臣,号小坡,奉天铁岭人。工诗词,擅书画,通音律,懂医道,文学创作以词为特长,独树一帜,为“晚清四大词人”之一。郑氏虽出身官宦之家,然—生仕途偃蹇,以幕客终老,万年又逢国变, 终在窘困潦倒中离世。本书依据郑文焯人生履历及心态变动的轨迹,分为才俊少年、干进举子、江南退士、困敦遗老四个阶段,其生平进行详细勾勒。作者通过搜集其诗词题跋及相关文献,加以研读考证,并参稽大量史料如档案、日记、方志、传记、尺牍、笔记、书画题跋等,除力图还原郑氏生平经历与交游外,也可反映晚清词学的特征与新变,又可勾勒晚清民初之时局变化、社会状态、书画市场以及遗老的生活状况等。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 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类。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1981年,茅盾将其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 长篇小说的创作。茅盾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等。本书以谱牒学为学术方法,对茅盾一生的生活、工作及创作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记录,反映其文学思想及影响力。
方苞(1668年5月25日-1749年9月29日),字灵皋,亦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江南桐城人,清代文学家。桐城派是清代以下 重要的古文流派,影响巨大,方苞与姚鼐、刘大櫆并称,是桐城派 重要的作家。方苞为学以程、朱为宗,提倡古文“义法”,追求道文并重。文风简严精实,古文写得雅洁自然,富有感染力。方苞的成就不 于古文创作,其作为官员、学者、选家,事迹亦多,只是为文学声名所掩盖,受到关注相对有限。现在这部《方苞年谱》,即力求通过充分的文献调查与考证,全方位、多面向地呈现方苞立体的历史形象,为读者了解方苞生平、所处时代、桐城源流提供一份扎实可读的材料。
谱主张公权是近代著名银行家、实业家、学者,亦曾在国民政府要职,1949年后在美国大学任教。他亦商亦官亦学的身份和经历,编著者姚崧龄与谱主的个人关系及其对近代中国金融史的谙熟和深入研究,决定了本书的编写。编著者充分利用了张公权的日记、演讲稿、论著以及同时代其他相关的手资料,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手资料。本书是研究近代史、金融史、经济史、外交史的重要史书,称其为近代史尤其是民国史研究者的资料书不为过。
張栻(1133~1180年),字敬夫,一字?J夫,號南軒,?W者?Q南軒先生。卒後三十?N年,追諡曰宣,後世因?Q張宣公。南宋?h州?d竹(今屬四川)人。爲南宋思想家,湖湘?W派集大成者,其事功政績炳於史册,世有公?o之望;道德文章照於汗青,人?Q百世之師。在宋代?v?W名臣中,他?c朱熹、吕祖?t?P?S?o密,世以朱、張、吕三子?K?Q,號爲“東南三?t”。但朱、吕各有年?V,張氏獨付?I如。直至清道光年?g寧?l王?_?k輯刊《南軒公年?V》,其後,民國永康胡宗楙《張宣公年?V》、日本高?x常信教授《張南軒年?V》先後問世。《BR》 今輯校成書,并輯?h有?P張栻的畫傳、傳記、祭文、著作提要序跋、?o念性書院?Y料,編爲附?h,以《張栻年?V》爲名刊布,以爲研究之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