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弥留之际》是波伏瓦关于母亲与母女关系的回忆录。 接到母亲摔伤的消息,波伏瓦本以为只是一次普通骨折,但意外发现的癌症却在几周内迅速夺走了母亲。在无尽的内疚与哀伤中,波伏瓦记录下母女间最后的时光,其中也穿插了对母亲一生的追忆和对母女关系的反思。在波伏瓦眼里,母亲谦卑又自大,强悍亦脆弱,为婚姻和家庭牺牲自我,又无法放弃对女儿的掌控与入侵。她曾对母亲厌恶恐惧,但如今面对病床上这个垂死的老妇人,她的内心却充满了悲悯深沉的爱。在本书中,她罕有地展露柔软内核,但视角依然锋利,透过私人经验,她对女性地位、临终伦理等社会问题的反思亦发人深省。 通过这部充满痛苦、柔情、遗憾和矛盾的作品,波伏瓦将引领我们重新理解衰老、死亡、生命和爱的意义。
《甘地自传》是印度 圣雄 甘地于1925年所写的自传。原来甘地并非天生如此。小时候的他,曾经偷偷吃肉,并一度迷恋抽烟,他十三岁就结婚,并长期沉沦于嫉妒之中。通过本书,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怯懦、笨拙的男孩,是如何凭借自己对真理的体验与追求,逐渐成为一代圣雄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一位慈祥长者,平实、坦诚、毫无保留地,与读者分享自己一生体验真理的故事。书中收入甘地照片多幅。
妙趣横生又偶尔令人心碎的人生故事,记录了女性成长必经的试炼与胜利 从懵懂无知,到跌跌撞撞,再到沉稳自洽 成长中所有的疯狂、笑闹、失落、顿悟,都一一呈现。 道尽爱情的酸甜苦辣,友谊的支撑庇护,生活的跌宕起伏。更重要的是,找到那个弥足珍贵的自己。 闪耀着智慧与洞见,充满爱心和幽默,各个阶段的女性都能与之共鸣,拥有追寻爱与自我的勇气和希望。
《弘一大师自述》是李叔同的人生自传,收录了他各个时期的自述文章,他详细回忆了自己的家庭背景、求学经历、艺术创作、教育事业、佛学修行等重要阶段,对人生经历、出家原因、艺术鉴赏、治学悟道、佛学修养娓娓道来,看见金刚怒目,看见人生正念;看见菩萨低眉,看见悲欣交集。既有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与回顾,也有对于人生、艺术、教育、修行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和启示,传递了一种内心平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这对于现代社会中忙碌、焦虑的人们来说一盏指路明灯。
《漏船载酒忆当年》是翻译家杨宪益先生的自传,本以英文写成,本书是其中文译本。自传的意大利文译本的书名为 从富家少爷到党员同志 ,这从一个侧面粗线条地概括了它的内容。 杨宪益在全书结束时写道, 我无意写一部流浪汉小说 我确实希望我的自传能免除那种自恋癖和自我吹嘘的不良倾向 ,也 无意写一部政治性的自辩书,因为我对我以前的所作所为并不感到羞耻或遗憾 。别具会心的读者,更不妨将它看做一册人生的读本:当生活的歧路纷然变乱于前,当世间的苦难不待招邀而来,人又当如何选择,如何持守。
蛋壳头骨 是这样一条法律原则:如果受害者的头骨脆弱如蛋壳,被告原本只想打一拳,却击中受害者头部致其死亡,那么被告应为自己造成的伤害负责。你必须接受受害者本来的样子。 但是,如果受害者本来的样子是:强大,坚定,对法律制度熟稔于心,在正义得到伸张之前决不退缩 那又会怎么样? 经手过堆积如山的性侵案卷宗后,法官助理布里 李决定脱下法袍,作为曾被猥亵的女孩站在法庭的另一边,对整个世界讲述自己的故事 不仅是为了她自己,也是为了无数不得不保持沉默的女孩。
20世纪初的欧洲曾是群星闪耀的时代, 人文主义教育在这里兴起, 自由主义思潮在这里壮大。 这里有着数不清的艺术成果 和引领数十年欧洲文明走向的大师巨匠 直到两次世界大战将一切摧毁殆尽 价值观被任意扭曲, 自由意志被随意践踏 在接连不断的战火面前, 人甚至连寻求自身存在的意义都变得荒谬可笑。 从人类群星闪耀的黄金时代,到生灵涂炭的黑暗地狱, 茨威格亲身经历了这个时代 理性可怕的失败与残暴疯狂的胜利。 但假如我们的见证能让下一代对那个分崩离析的世界,有哪怕一星半点的真实认知,那我们也算没有枉度此生了。 斯蒂芬 茨威格
年级倒数的辣妹,如何在一年内考入精英大学,开启孤勇而又灿烂的女性独立之旅! 一 个女孩,到底要经历多少人生的磨难和打击,才能被这个世界看见和尊重! 《垫底辣妹》(坪田信贵著)的真实原型人物小林沙耶加通过努力考上精英大学,该故事2015年被搬上了电影荧幕,由有村架纯主演,吸引了280万人观看,大受欢迎。而高考对于小林沙耶加来说,只是人生长河中一年半的片段,作者更多的是受益于高考以外日子中一段段原初体验与邂逅。于是小林沙耶加在《纵身一跃:垫底辣妹自传》中事无巨细地记载下她成长至今的人生轨迹:高考前明妈妈的付出、坪田老师的谆谆教诲;冲刺高考的宝贵方法和心得;大学生活中的失恋与挫败;婚姻与离异后的独立生活 并结合自己的经历,针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性教育以及婚姻与家庭生活,为生活在当下的
《黑夜》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埃利 威塞尔的代表作,回忆了他少年时代与家人在奥斯维辛和布痕瓦尔德两所集中营的真实遭遇。 1944年,二战接近尾声,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达到高潮。始终以为 集中营 只是谣言的威塞尔一家,怀着对胜利的期盼,被送往集中营。 那一天,我们登上开往地狱的火车,以为只是一次不太舒适的旅行。 那一夜,父亲躺在病床上。我听见他在喘气,一阵一阵的。 他说的ZUI后一个词,是我的名字。 我经历了奥斯维辛的一切,除了焚尸炉。 无数信念和身体在我眼前化为烟尘。 我活了下来,成为被挑选的证人 为了昨天沉寂的灵魂,为了今天的年轻人,为了明天将要出生的孩子, 写下我作为证人的一生。
本书是哲学家周国平的自传,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回首一路走来的蜕变:一位成长于上海弄堂的少年,在北大负笈求学。毕业后没有任何希望地滞留广西十年之久。在时代转变的新声中,再次负笈北京,专研尼采,见证了八九十年代京城知识分子踌躇满志的时代风潮。然而,时代之潮起伏,人生暗流波动,中年又突遭家庭变故,却依靠哲学的慰藉一步步度过暗礁与风浪,用文字捕捉岁月之河中的光影流转。
这是一部 传记文学 。由作者朱彦夫口述,张立新代笔。全书共分为十章,前两章讲述了作者幼年和少年时期的经历;第三章至第五章,讲述了作者的参军经历,虽身负重伤但没有消沉,而是勇敢地迎接命运的挑战,回村锻炼自理能力。第六、七章,牺牲多年的 烈士 突然回村,村民惊慌失色,虽然演出了一场 打鬼 闹剧,但他终为亲人和乡亲们所接纳。第八章,朱彦夫在疗养治疗期间,收获了爱情。后来,他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25年。他克服残躯带来的种种不便,顶着各种流言蜚语的中伤,带领群众改变了家乡贫困面貌。朱彦夫几经磨难,学会了读书和写字,并写出了几十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
本书是稻盛和夫亲笔撰写的传记。稻盛和夫在书中深情追忆了从小学到中学,从青葱岁月到步入职场,从事业初创到收获的追梦旅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对他影响至深的亲人、朋友和伯乐,为我们展现出一代商界智者高尚的心灵世界。感悟他的奋斗史,激励我们的人生旅程。
你以为数学家就是一头乱发,孤独自闭,终日埋头在办公室里解方程式? 实际上他们相当有个性!而且鬼知道他们经历过什么! 皮埃尔-路易 利翁以幽默、直白的文字,为我们打开了 数学家 世界的门: 数学家每天都在做些什么?许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数学研究是如何发起、推进的?如何理解一个理论或证明可以和 美丽 漂亮 这些形容词相连?应用数学与我们普通人的生活究竟有什么关系? 当数学在它所涵盖的大部分领域仍是一个完美的谜,本书对回答所有这些问题做了一次不完美却真诚的尝试。
本书再现了左翼作家郁达夫的前妻王映霞的传奇一生。她在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里,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感情生活上,她先是与郁达夫结婚,因为种种矛盾二人最终分道扬镳,数年后她又与钟贤道结婚,两次婚姻都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轰动。王映霞的自我记录,不仅再现了这位 杭州第一美人 跌宕起伏的个人生活,也展现了现代文学史的独特一面。作为知识女性,王映霞与胡适、鲁迅、丁玲、徐志摩、陆小曼等文化名人多有来往,对此本书都有详细的讲述。全书语言流畅简洁,情感细腻真实,不失为一幅生动的民国生活图卷。
《从文自传》是沈从文仅有的自传体散文,书中讲述了他从逃学顽童到文学大师的成长历程。 一个撒谎成性的逃学顽童,因能得一份口粮成为预备小兵;十四岁离家入伍一路上见惯杀戮,因会写字成了军队司书,又偶见《辞源》产生了对文字的兴趣。从订阅《申报》,再到读狄更斯小说;从白话文中注入新思想,再到决心改变人生的方向 本来能成为商贾人家乘龙快婿的他,最终辞别一切决定北上习文,从此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最终成为了一代文学大师。 这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大家的人生自传,更是千千万万渴望改变命运的年轻人的心声,鼓励每一个追寻梦想的年轻人要勇于突破自我,努力抵达你想去的地方。
黄蕙兰著的《没有不散的筵席(顾维钧夫人回忆录)》共24章,前9章描述黄氏家族的发迹和富豪生活,其祖父(黄志信)及父亲的生平及家庭中的矛盾(据说她父亲娶过18个姨太太),也触及了生活于荷属东印度殖民地的华人所受到的歧视。虽为首富,也难尽免(黄仲涵晚年不得不逊居新加坡)。第10章以后主要记述她与顾氏婚后在英国(顾任公使)、在北京(顾任北洋政府外交总长和内阁总理)、在巴黎和伦敦(顾任驻英、驻法大使),直到20世纪50年代在华盛顿(顾任国民党政权驻关大使)这30多年的生活。
《滚吧,生活》为摇滚界大腕基思·理查兹的目前自传。通过《滚吧,生活》,基思·理查兹毫无保留地讲述自己的童年、创作、恋情等,重现他由无名小卒到呼风唤雨的风云人生。 基思·理查兹自小受外祖父加斯耳濡目染爱上音乐;在母亲影响下听摇滚乐;在斯图牵头下创立滚石乐队;为做音乐、为生存而偷酒瓶;遇上心爱的女子;像偷窥狂那样为写歌找灵感;一连九天不睡觉录歌;在美国巡演,和警察过招;逃离英国;成家;结识圈内各色人士;遭遇亲朋故去;遭到队友米克的背叛…… 《滚吧,生活》记下了基思·理查兹的名言:这就是我的摇滚人生。信不信由你,我没有忘记这之中的一丝一毫。谢谢夸奖。
《稻盛和夫自传》自2015年出版以来,发行量已突破12万册,深受国内读者好评和追捧。为了让更多读者了解和走进稻盛和夫思想,东方出版社特邀长期研究稻盛哲学的曹寓刚倾情翻译新版《稻盛和夫自传》,并由《活法》译者曹岫云审校和撰写推荐序。《稻盛和夫自传》不仅向读者呈现稻盛和夫创立世界500强京瓷、建立第二电电以及重建濒临破产的日航等高光时刻,还经由稻盛和夫自己讲述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事例,详尽记录了一个曾经倒霉透顶的青年如何克服困难、追逐梦想,实现从利己哲学转变为利他哲学的心路历程。现在,很多人不安于当下、迷惘于未来,对工作、对生活都有诸多困惑之处,找寻不到人生的光亮。阅读《稻盛和夫自传》优选的意义,就在于能够让人沉潜下来,用心感受稻盛和夫的成功之道——原来成功如稻盛和夫者,也和普通的你我一样经历
星云大师把人生比作一条“路”,他说人生的前途要有路,才能有所发展;如果前途没有路,应该就表示人生已经走到尽头了。而且人生的路,要靠自己走出来,自己走不出自己的路,总是没有把人生活得淋漓尽致,因此每个人都要重视自己的“生涯规划”。 本书将引领读者进入星云大师人生的各个队段,战乱逃难、亲人离散、生死边缘、出家苦行、初到台湾、弘法全球。百般心路历程,展现的是大师积极的人生观,以及解决种种困难的智慧。如果一个人能够从走路中体会佛法,然后在佛法的指引下,走出平安健康、走出自在解脱的人生,才是个有智慧的人,也才称得上是真正会“走路”的人。 大师的这本人生传记正在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会走路的人。
《黄通口述自传》原版名《 黄通 先生访问记录》,系台湾 中央研究院 近代史研究所于1991年1~10月间在台北市复兴南路黄公馆共采访32次记录所辑, 陆宝千 先生主持采访, 立法院 郑丽榕 女士记录,近代史所沈怀玉、 魏秀梅 女士整理。 黄通 先生自拟大纲,分类而谈,自述细节生动、周详。特别是有关力行社、复兴社、三青团以及 立法院体制委员会 诸内容,大陆史学界所见有限,对于研究和了解中国近现代史、国民党党史、国共两党关系史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