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章开沅先生的回忆录,也是一部篇幅宏大的百年生命史。全书用60万字,100多个小节,50余幅插图,完整再现了作者从世家少年、流亡学生到民主青年,从出任大学校长而力行改革开放,再到主动辞去荣誉回归布衣学人的人生经历。书中出现的人物多达百位,长辈家人、师长前贤、中外学人,作者以流畅亲切和忠实客观的笔调写下与此有关的回忆,读来令人倍感温情。这些被作者谦称的 凡人琐事 ,不仅折射了百年来的世事风云和几代人的人生际遇,也记录了近百年中国社会世变中不可抹去的亲历者的踪迹。
1931年 九一八 事变后,学潮迭起,清华园里派系纷争、驱逐校长风潮不断,梅贻琦临危受命,多方求解,结束了二十年间校长十易的动荡局面。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南迁,于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梅贻琦任常委会主席;在他的主持下,三校于战祸频仍、经费短缺、困窘闭塞中合作无间,学术、科研、教学取得奇迹般的成就。抗战胜利后北归复校,再到梅贻琦于台湾筚路蓝缕创建新竹 清华大学 生斯长斯,吾爱吾庐 ,他的一生与清华紧密联系在一起。 作者以纪实手法生动展现了梅贻琦这位杰出教育家的成长、留学及其在动荡岁月执着教育的艰难历程。他提出并一生奉行 大师论 通才教育 学术自由 教授治校 等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并以忠诚无私、寡言沉稳、刚毅仁爱的人格精神,成就了清华之清、联大之大,感染着一代代学人。 作
王圻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重要的文史学家、文献学家,他编撰的《续文献通考》《稗史汇编》《三才图会》等巨著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同时他是一位清廉直臣,在知县知州、监察御史、学政等任上为公为民,《明史》记载他致仕还乡后在上海吴淞江畔遍植梅林,目为 梅花源 。本书从王圻清正、博学、经世的一生入手,全面呈现王圻的生活环境、活动轨迹、交游情况、著述成就和思想内涵,既有生动的叙述,又不乏深入的解读,力求栩栩如生地还原王圻以一身正气出入风云官场,到梅花源畔笔耕不辍的起伏生涯,为大众全景式勾勒明代上海地区的传统文脉、江南风情和海派特色。
本书是关于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施蛰存先生详实、严谨的编年体事迹录。按年编排,每年内按时间纂辑施先生的主要经历、与施先生有关的社会大事与人物。增订本新增30余万字史料,细化、匡正、完善和丰富初版原有的内容、细节以及编年体例。以 引文 形式增补撰述,去伪存真,并校勘相关文本、史实,坚持 事录有据,录有出处 。增订本的出版,可为学界提供施蛰存先生研究的完备资料,亦可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研究拓宽门径。通过本书,不仅可以了解施先生一生的学术经历,还能了解整整一个世纪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学术事业的发展脉络,为读者提供了百年中国社会史和文化史更广阔的内容。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文学。《王度庐评传》(增订版)在首版的基础上调整结构,订正错误,新增内容,结合王度庐生平经历和具体作品,对王度庐及其创作的悲情武侠风格进行再评价,考察研究王度庐在中国通俗文学史的地位,全书共分为二十一章,包括早期小说、早期杂文、 鹤 铁五部曲 南京七书 ,以及社会世情、野史稗说,样式学、风格学、历史学和文学史的角度,分析评价王度庐作品叙事艺术的演进、侠情小说的开宗立派、五四新文学人文精神的特质,以及他对新派武侠小说创作所起的作用。
“这不是一本“好看”的书,因为它本来不是让别人看的”。这是一个学者在那个特殊年代的思想历程,用最平实的笔触记录下当时的一切。 顾准勤于读书、思考和写作。他是我国最早系统论证社会主义存在商品货币的必然性,并主张充分发挥价值规律作用的学者。尽管是些浅白的常识,这在当时却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他也因此付出了代价。尽管他后半生贯穿了惩罚性劳动和人身侮辱,但是他在精神上丝毫没有颓丧,相反,逆境和严酷的现实让他从根本上思考历史前进的规律(如果有的话)和国家民族的未来。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倾注了全部的精力,致力于历史学、经济学、哲学和马恩理论研究,写下了大量的笔记,其价值难以估量。
......
姚雪垠(1910—1999),河南邓州人。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理事、创作部副部长,上海大夏大学教授、副教育长,湖北省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192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李自成》《长夜》,中短篇小说《差半车麦秸》《牛全德与红萝卜》《戎马恋》《春暖花开的时候》等。1957年被错划为“极右派”,在逆境中开始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历时40余年完成,曾获首届矛盾文学奖,有英文、法文、日文等译本。在《李自成》的创作中,毛泽东曾两次指示保护姚雪垠,这在当代中国文坛上是极其罕见的,具有传奇色彩。本书作者是姚雪垠的生前助手,为写此传与姚雪垠签订过“只说真话不说假话”的“君子协定”。本书就姚雪垠的独特经历、思想形成、创作成就及其作品的价值取向、美学追求、民族风格等方面展开了全面探讨,是
《佚翁琐谭》是中国工程院士、口腔颌面外科学专家邱蔚六的一部个人自选集。全书搜罗记述了邱院士的人生回忆、从医经历、科研成就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共分为两个部分,上篇为作者个人的回忆录。从青涩的少年时期到沉稳的中老年时期,涵盖其人生旅途上的变迁沉淀与琐事感悟、家庭爱好。另一方面是作者历时多年的作品选集,将历年创作的诗词、作序、题词、讲课集等收入书中,资料丰富,汇编用心,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求学求医之路,也侧面见证了几十年来我国口腔颌面外科事业的蓬勃发展,是作者的心血之作,展现出作者对于过往岁月的深情回顾。
1981年,职称仅为讲师的刘道玉被中央任命为武汉大学校长,是当时中国重点大学中最年轻的一位校长。刘道玉曾说:“我本不想做官,也就不怕丢官,那么,就不会为’保官’而前怕狼后怕虎了,也就可以无所顾忌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了。”“我这个人最喜欢一个字,那就是’变’。有这个字,就有了创新的驱动力。”正是他的这种 “说话不留余地,办事不留后路”的个性,使他成为八十年代大学中的风流人物,也成就了武汉大学一度的辉煌。他首创并推行的一系列高教改革,如学分制、插班生制、导师制、转学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等等,都为全国所瞩目,从而使武汉大学成为当时教育改革领域上的急先锋,甚至一度再现“北有北大、南有武大”的说法。电影《女大学生宿舍》中的校长路石就是以刘道玉为原型的。在十六年前,由于种种原因,锐意改革的刘
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 李斯特因倡导贸易保护、政府干预、关税同盟、铁路建设而为世人铭记,但由今观之,他真正的建树在于以其《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等著作,率先构建了一个与亚当 斯密学派分庭抗礼、适应落后国自强需要的赶超发展学说。 李斯特采用以史为证、以史为鉴的历史方法,深刻阐明了以自主发展为导向的经济民族主义理论、以幼稚产业保护为核心的工业化理论、以非经济因素为重点的生产力理论、以政府干预为杠杆的经济跨越理论,独到地提出了一套以 民族主义赶超发展 为范式的政治经济学说。 李斯特的学说不仅对历史上后进国家规避英国强大竞争、加速自身工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实践针对性,而且对当今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时代如何追赶先进、争取自主发展,也有很强的政策指导意义。这样一位赶超发展先驱的远见卓识与国际影
......
目前,已出版了不少介绍罗杰斯学术理论和思想的书籍以及罗杰斯本人的几乎所有主要著作,但仍然没有一本罗杰斯的传记。《卡尔·罗杰斯传记》是第1本比较全面地介绍罗杰斯个人生活、职业生涯、学术思想的传记。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实现良性发展,最终达到自我完善,他坚信关爱、理解、个体尊严的价值。卡尔·罗杰斯的所有理论,无论是他的“当事人中心疗法”、“自由学习”,还是“全功能的人”的概念都具有鲜明的人本主义特色。在《卡尔·罗杰斯传记》中,罗杰斯的个人生活和他的学术思想是紧密相连的。《卡尔·罗杰斯传记》让人们对罗杰斯的理论及其人本主义心理学,甚至是人本主义理论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吴阶平、陈竺、沙祖康、吴建民、沈晓明、罗蒙作序推荐 胡庆澧教授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顾问、瑞金医院终身教授。1978年至1998年他先后被世界卫生组织聘任为世界卫生组织地区顾问、驻国家代表、助理总干事及副总干事等,工作时间长、工作阅历之丰、担任职位之高,是中国在世界卫生组织至整个联合国系统中前所未有的。 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医务工作者,胡庆澧鲜明地体现中国现代医务工作者所具有的精湛技术、无私奉献精神与高尚格,同时在国际舞台上,还凭借渊博的临床知识、丰富的工作丝验对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卫生情况和各种疾病的预防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展现了新中国医务工作者的光辉形象。同国以后,胡庆澧鞠躬尽瘁,发挥余热,对推动我国生命伦理学的研究和发展等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