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走进台北李敖客厅的大陆作家 本全面解读李敖魅力的的“狂人“传记 近百幅图片全面展示“博学猛兽”的非凡人生 李敖向称“台湾狂人”、“奇才”、“斗士”、“文化顽童”,从小博闻强记,十三岁即以名成绩考入北京四中,到台湾后他曾和钱穆、殷海光、雷震、柏杨等人有交往,与多位女性有过情感纠葛,和当时的影星胡茵梦更是闪电结婚、闪电离婚;他说,锻炼一个男子汉好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军队,另一个是监狱,这两个地方他都有刻骨体验;他个性超群,特立独行,竟把做家务当做健身锻炼,家里窗明几净,一尘不染。 作者傅宁军作为“大陆作家采访李敖人”,十八年前,就走进了台北金兰大厦李敖的家,见识了他的“十万藏书”和私人卡片箱,得到了他本人提供的手资料。全书从李敖1935年在东北出生,在北京度过童年和
本书为童庆炳先生(1936 2015)的口述自传,讲述了他如何从一个贫寒的农家子弟,成为中国文艺学理论的泰斗。在童先生看来,这纯属 偶然 ,不仅因为贫穷随时可能剥夺他学习的权利,更因为在运动的二十世纪,能够安心读书的时光少之少数。而他之所以没有被时代荒废,除了因为他具有在受挫后用勤奋来报复自己的超强能力,更在于他的朴实,使得他的人性没有被政治裹挟,有机会避开国内的漩涡,借着 偷来 的书来继续自我的养成。 除了追述童年、革命年代和新时期的经历,回顾思想和学问上的成长,坦露一生的困惑、疑沮、快乐与不快乐,童先生还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的妻子和老师(如黄药眠、启功等),生动地讲述了自己与朋友(如季羡林、王蒙、汪曾祺等)以及学生(如莫言等)的交往。
本书是一部关于九叶诗人袁可嘉的传记作品。袁可嘉,生于1921年,浙江慈溪人,毕业于西南联大,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理论家、翻译家。本书是传记的一个独特样本,将传主置于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撷取了其生命中最华彩的篇章。从孕育诗人翻译家的西南联大切入,精微细密地展示一代知识人的命运,既有不辱使命的坚忍精进,又有师友相携的古道热肠,进而回溯战火中赤子少年的奋力前行及其家世渊源,于厚重深沉的历史图景中缓缓展现袁可嘉艰苦治学而不改初心的一生,为新时代读者奉上一本解读一代知识分子心灵的青春读本。
伯希和(PaulPelliot, 1878 1945)被誉为汉学界的 祖师爷 ,又因 劫掠 敦煌藏经洞文献而被视为 丝绸之路上的外国魔鬼 。他到底是学者、旅行家,还是强盗、军人、政客、赌徒、特务和殖民者? 作者经过调查和访谈,勾勒出伯希和的传奇人生和复杂面貌。在这部迄今*完整的传记中,读者不仅可以看到伯希和的学术态度,在中国西部地区备受争议的探险活动,还能了解他更多传奇经历:早年奉命在越南皇宫清查写卷和刻本,义和团运动期间表现出 骑士般的好斗性格 ,在巴黎与多位学者进行唇枪舌战,十月革命后为西伯利亚的白俄军队筹措资金和武器,以及德国占领期间的抗争。
本书主要以陈寅恪和赫尔德两人为重点关注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外思想与学术发展,特别注重中国近代人文学术的世界背景。在很大程度上,本书的内容重点讨论了寅恪先生早期学术生涯及其学术成就中的一些议题,特别是寅恪与欧美近代思想学术传统的关联,同时也以寅恪和赫尔德的思想联系为基点,讨论了德国近代思想家赫尔德对中国近代人文学之影响。如以史料而言,本书旨在探讨西文文献中所见陈寅恪与中文文献中所见赫尔德;以主题而言,则试图重建二十世纪上半叶波澜壮阔的世界学术史上一些中外学者相互有所关联的链条。
《改变日本生活的男人》是日本著名媒体人花森安治的个人传记。花森安治是个传说式人物 堂堂男子,长相粗犷,却烫着娃娃头;行事独特,爱穿奇装异服,甚至有穿女装的传闻;性情严厉却内心细腻,对待社会问题口诛笔伐、不留情面,却画得一手温馨暖人的插画,文笔触及人心;创办杂志《生活手帖》,坚决不刊登广告,完全靠内容支撑,发行量一度突破100万;将改变日本人的家庭生活作为毕生的事业,奠定现代日式生活美学精神基调;开创 商品测评 的先河,以近乎疯狂的操作测试商品,不为读者推荐好物,亦不谄媚商家,只为监督商家提高质量,逼迫 日本制造 走向世界一流 本书作者津野海太郎年轻时曾与花森安治有一面之缘 对于当时的很多人来说,花森安治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 翻开现代日本出版史,这样的杂志主编,在花森安治之前不曾出现过
本书是笔工李兆志先生向启功先生求教书法而结缘 25 年的回忆录,极具传奇色彩。文章详细记述了每次求教的主 题和启老的讲解,内容涉及启老专用毛笔的特性、 启体 书法艺术、书画鉴赏等诸多知识,颂扬了启老有教无类、提 携晚辈的高山景行。又记述了李先生由于与启老结缘而得以 向启老挚友华君武、王世襄、黄苗子、冯其庸、傅熹年等名 家求教的往事。本书文风纯朴,内容详实,并附启老和各位 名家的多件墨宝、信件、大作等珍贵资料,是学习 启体 书法艺术、欣赏名家墨宝、纪念启老和各位名家的极具珍藏 价值的好书。
《生活手帖》是日本著名的生活杂志,畅销日本70余年。本书作者曾在生活手帖社跟随花森安治工作六年,他从一个职场新人的角度,记录了自己眼中的生活手帖社和主编花森安治。 花森安治个性格鲜明,既被人称为 天才媒体人 ,也有 银座哥斯拉 奇男子 的绰号 语言犀利,冷酷无情,独断专行,似乎都能在他身上应验。但是对出版人的使命,对杂志、书籍,对日常生活,都有独到的见解。作为杂志主编,他以一丝不苟的匠人之心,事无巨细地参与到杂志的出版中,包括选人用人、商品测评、选题策划,乃至修改文字、绘制插画、书籍装帧、监督下印,甚至还有杂志社的一日三餐,等等。在他的推动下,《生活手帖》销量一度突破100万册,他因此被称为 改变日本生活的男人 。 本书作者唐泽平吉,大学毕业后突破重重考验,进入生活手帖社工作,成为花森安治
这本《云深不知处(先生辞世周年纪念)》 (作者刘雨虹)是先生的纪念文集。 《云深不知处(先生辞世周年纪念)》收录了《我从南老师学了些什么》;《老师就是一部经》;《如果没有那一天晚上》;《拄杖横挑风月去由来出入一身轻》;《无上因缘不思议》等作品。
《法治:维多利亚时代的法学家戴雪》是关于19世纪英国著名法学家、宪法研究学者阿尔伯特?戴雪一生学术历程的个人传记。作者借助之前尚未有研究者涉猎的*手资料,尤其是戴雪与他人的通信和1891年之后其有关爱尔兰问题的笔记,细致地描述了戴雪并不平凡的一生,并从法学、政治、历史和国际关系等侧面系统地揭示了戴雪的学术思想,为我们了解戴雪的生平、著作及其时代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切入点,同时也为我们揭示了19世纪英国法学家在视角和思维方面的广泛学识和古典修养。
J.M.库切是当代文坛中一位受人崇敬却又难以捉摸的作家。在《用人生写作的J.M.库切:与时间面对面(精)》一书中,大卫·阿特维尔带领读者对其如《耻》《等待野蛮人》《迈尔·K的生活和时代》等经典传世之作进行了幕后解读;通过对库切人生不同阶段的手稿进行对比,为我们揭示了这位世界闻名的当代作家手中所握的一些魔法。阿特维尔通过研究库切存放在得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兰塞姆中心的文件,叙述了库切出乎意料地踏入文坛后,却因其小说所独具的个人气质而取得的成功。
《留日七十年》作是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关系史上不可多得的一页,它将成为专家学者了解、研究战后中日关系史的重要资料。《留日七十年》是作者的生平自传,讲述自己在日本求学的经历,以及日本战败后的崛起过程,从一个旅日华侨的视角看待日本的发展,及中日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中国幅员辽阔,地名众多,许多地名穿越千年流传至今,在潜意识中影响、塑造着当今的中国人。通过地名,过去与现在、先人与今人相互交汇,形成中华文化的滔滔洪流。 地名,不只是地理学符号, 是古人与山川湖海、日月星辰、历史社会深度交流后留下的人文印记。地名所承载的内涵是中华大地上一笔宝贵的遗产。本书从地理、历史、语言、文学、民俗等多个角度探究地名背后的人文底蕴、文化根脉,清晰梳理了中国地名的历史渊源和演变规律,浓墨重彩地记载下一种让国人潜移默化沉浸其中的中国精神。
......
金克木先生乃一代大家,其学根基深厚,其识远见 ,其文深入浅出,其人生波澜跌宕,其作品丰赡广博。我们邀请三位近年备受瞩目的青年作家、学者以主题立意,精选其相关散文、随笔,编就三册并撰写长文,以便于读者依循路径,领略各自奥妙。《续断编——金克木述生平》由张定浩编选,分小学生、少年时、十年灯、善知识四辑,并收录其自我访问一篇,可谓八十八年人生,一册写照传神。
陈训正是近代甬籍文化名人,集教育家、文学家、报人和学者于一身。 通过对陈训正从清末的秀才、留学归国的热血青年、辛亥革命的闯将、报人、教育家、方志学者、政府官员这些不同的身份和角色转换的考证,对陈训正一生进行详细评述,特别对其于清末民初在宁波教育近代化中所起的作用进行详细阐述,进而对其教育实践与与教育思想进行概括。在已有评传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对《天婴室丛稿第二辑》的引用和对传主生前行迹的按年编列,使书稿征引资料 丰富。
如果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代表性的思想家是谁,多数人会回答:丸山真男(1914-1996)。丸山作为政治学者、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者,对言论界和学界有极大影响。本书聚焦于作为丸山思想根基的自由主义,叙述评价丸山的一生。 20世纪30年代,在日本,右派法西斯主义和左派极权主义风云激荡、相互对立,在此时代下如何坚守自由民主主义?随着近代社会向大众社会发展,人们的精神逐渐为媒体信息所支配,在这种状况下怎样确立人们理性的主体性?这些一直是作为政治学者的丸山所认真思考的问题。同时作为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者,他又将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与如何解释日本的思想传统结合起来。 批判传统日本文化,从过去的思想中发现新的可能性并进行再解释的工作就是在这一思路下展开的。 丸山逝世至今已有25年,即便现在他作为思想家的成
本书以另类的笔法写了历 的20余位哲学家的生平传记和代表哲学思想,把一个个遥远生疏的面孔拉到读者面前,鲜活,生动,触手可及,如老宅男康德、处女座的黑格尔、马克思的灵魂、美女才女痴情女阿伦特、一半天才一半疯子尼采、魔镜片的斯宾诺莎、雌雄大侠波伏娃和萨特、丐帮哲学家犬儒学派、居家好男人弗洛伊德、毒舌男叔本华、胆小鬼笛卡尔、农夫山泉有点田的海德格尔等。本书写法独特,戏谑,解构,颠覆,又充满了情怀,令普通读者和哲学爱好者们或大呼过瘾,酣畅淋漓;或莞儿一笑,点头称是。 是哲学爱好者 ,茶余饭后谈资 之良品。
金克木先生乃一代大家,其学根基深厚,其识远见 ,其文深入浅出,其人生波澜跌宕,其作品丰赡广博。我们邀请三位近年备受瞩目的青年作家、学者以主题立意,精选其相关散文、随笔,编就三册并撰写长文,以便于读者依循路径,领略各自奥妙。《续断编——金克木述生平》由张定浩编选,分小学生、少年时、十年灯、善知识四辑,并收录其自我访问一篇,可谓八十八年人生,一册写照传神。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建校几十年来,从成人教育起步,到举办全日制高职教育,再发展为普通本科高校,直至被 学位委员会列为“服务 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学校走出了一条以职业教育为导向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发展之路。该校老教授是这条教育发展之路的开拓者、铺路石和功臣,为了弘扬老教授的精神、志向、及教育价值观,展示老教授的园丁风采,教书育人的经验,促进师德师风建设。编选组将邀请记者通过采访,以通讯文学的纪实题材,撰写老教授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