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加·莫兰已经100岁了,但他仍然受到我们这个时代的折磨。这位人文主义思想家在他那个时代的流浪与希望、危机与磨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这本书中,他向我们传递了自己在百年人生中对人类复杂性的经验教训。 在莫兰看来,正如每个人的人生故事一样,同样的悖论在人类历 显然是不可分割的:有多少善良、慷慨、奉献,就有多少邪恶、卑鄙、自私;有多少智慧、狡猾、创造性的天才,就有多少愚蠢、盲目、幻想和错误。人类精神中的想象具有多么奇妙而可怕的力量,它创造出诗歌、文学和艺术的杰作,并通过崇拜和祈求他所创造的神灵和传说来奴役自己。 而复杂性的意义在于它使我们能够感知到所有存在、局势、事件的各方各面和各种矛盾,从这种感知中就产生了仁慈之心。莫兰的 一课,作为他全部人生经验的结晶,就存在于这个兼具开明理
洪业(1893 1980),号煨莲,系英文学名(Wiliiam)的同音异译。1922年自美国学成归国,参与创建燕京大学,并历任燕大历史系教授、系主任、文理科科长、图书馆馆长等职。1946年后赴美,担任哈佛燕京学社研究员。洪业先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历史学者,与钱穆、顾颉刚、陈寅恪等人同为大家。治学严谨,特重治学方法与工具书的编纂。自创 中国字庋撷法 ,曾主持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工作二十余年,编纂出版经史子集各种引得六十四种、八十一册。著有《我怎样写杜甫》《洪业论学集》等中文著述四十多种,《中国*伟大的诗人杜甫》等英文著述二十一种。 洪业的一生,正反映着中国近百年来知识分子所面对的各种抉择与问题,他一生的经历与故事、治学与交游都与中国近百年来历史有着极丰富而深远的关联。 本书作者陈毓贤女士,自幼侨居菲律宾,后经台
《逃亡与异端:布鲁诺传》是法国著名记者、作家让·昊西所写的一部布鲁诺的传记。 布鲁诺是意大利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同时因为其反对教会主流思想,在其28岁时就开始了逃亡生涯,并与1592年由于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反对地心说等“罪名”被捕入狱,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这本传记围绕布鲁诺的逃亡生涯,详尽地描述了其生活的困苦和精神的不屈。作者文笔犀利,思想深刻,并深入到了布鲁诺的内心深处,生动地刻画了欧洲历史上这位早的公共知识分子的形象。因此,这本传记既有思想性,又有可读性,是一部有很高价值的著作。
17岁时,阿尔贝·加缪就读于阿尔及尔中学哲学班,让·格勒尼耶是他的老师。 他们就此结下一段永恒的友谊。加缪常常把格勒尼耶对自己思想和写作风格的影响挂在嘴边。 让·格勒尼耶眼下所写的这本书,既不是加缪的传记,也不是对他作品的评论,而是一连串纯然私人的回忆、一份有意谨慎却又不失细致的证言。格勒尼耶谈及困扰加缪的问题,政治、 、阿尔及利亚、文学创作等。 在这一连串回忆中,徐徐展开一幅人像,其中真相以极为节制的方式呈现,关乎我们所有人的问题被间接提起。
《我与冯至》是冯至的夫人姚可崑在八十五岁时所写的一部回忆录,记录了她与冯至先生共同度过的一生,平实却充满温情。本书根据冯至夫妇两人的共同回忆,同时借助冯至先生发表的一些诗文以及日记,从两人 不打不相识 、阔别两年后一起在德国学习、步入婚姻写到回国后辗转北京、上海、昆明等地。记录期间的家庭生活、学习工作以及两人交游的朋友。回忆跨度从1928年到1965年,期间中国与世界都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每个人都裹挟其中,如姚可崑所写: 我们和中国一般的老百姓一样,都不免要经历必然的苦难和欢乐 生活很平凡。平凡的人走着平凡的路。
埃德加·莫兰已经100岁了,但他仍然受到我们这个时代的折磨。这位人文主义思想家在他那个时代的流浪与希望、危机与磨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这本书中,他向我们传递了自己在百年人生中对人类复杂性的经验教训。 在莫兰看来,正如每个人的人生故事一样,同样的悖论在人类历 显然是不可分割的:有多少善良、慷慨、奉献,就有多少邪恶、卑鄙、自私;有多少智慧、狡猾、创造性的天才,就有多少愚蠢、盲目、幻想和错误。人类精神中的想象具有多么奇妙而可怕的力量,它创造出诗歌、文学和艺术的杰作,并通过崇拜和祈求他所创造的神灵和传说来奴役自己。 而复杂性的意义在于它使我们能够感知到所有存在、局势、事件的各方各面和各种矛盾,从这种感知中就产生了仁慈之心。莫兰的 一课,作为他全部人生经验的结晶,就存在于这个兼具开明理
本书从几个独特的面向对季羡林先生博大而精深的学问进行了别具一格的解读。《季羡林与印度古代语言研究》《季羡林与吐火罗语研究》是对季羡林先生在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研究领域的分析与评价,《季羡林教授学述》是对季羡林先生一生学术研究的整体评价,《陈寅恪与季羡林》是把研究领域相对接近的陈先生与季先生作一比较研究,以昭示我国两代学者在学术研究中的际遇与成就。本书是一部有个性、有深度的力作,有助于读者走进季羡林先生的学术世界。
.
翻开这本书,与李白一起云游四海,潇洒人间四次相遇,带你领略李白浓墨重彩的人生的四个阶段树深时见鹿,邂逅意气风发的白衣少年;暮雨向三峡,偶遇持剑下山实现抱负的意气青年;相看两不厌,跟着杜甫去看看李白的遗憾和释怀;大鹏飞兮振八裔,请你听一听他的临终 唱。
本书是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迄今为止zui完整的人生自传,讲述了一个个人梦想与家国理想高度统一的知识分子的追梦人生。 作品不仅展示了许渊冲先生将近一个世纪的追梦历程,更以坦荡的胸怀,如实记录了他与著名翻译家赵瑞蕻、王佐良以及中国社科院的江枫教授、南京大学的许钧教授、复旦大学的陆谷孙教授等人围绕翻译的 真 与 美 、 神似 与 形似 等涉及翻译核心的问题展开的大论争,一字一句均可见作者的真性情。
这是一部实录我国法制史上罕见冤案的家族传记。 1935年,主人公耿鼎发出生于江苏泰兴的一户工商业主家庭。经历山河动荡,一家人相依为命过活。母亲耿刘氏善意出借给汪氏三间房屋,但汪家据为己有、不认此事。在 文革 特殊年代里,此事被借题发挥,定性为所谓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阶级复辟案 而惊动中央高层。耿鼎发作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全优生、共产党员,被地方黑恶势力诬陷为 地主阶级复辟案主犯 阶级异己分子 反革命分子 ,因此蒙受了16年九死一生的铁窗之灾,耿氏一家也都受到牵连,尝尽艰辛。案件历经三十年,*终在胡耀邦同志主持的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大背景下,耿氏家族获得新生。
......
孙犁身上既有中国传统文人之气节,也有新时代革命家之气魄,人生经历值得书写和记录。孙犁虽然出生在河北省,但其创作成熟发展时期均在天津,与天津这座城市渊源颇深。孙犁是近代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以他为代表的 荷花淀派 是中国近代文坛的主要流派,自1934年开始在《大公报》上发表文章以来,五十余年笔耕不辍,其读书、著书的毅力感召着一代代读者。在《天津日报 文艺周刊》工作期间,他挖掘培养了大批文坛新秀,这些人现在已经成长为当今中国文学的名家大家,书中也历数了孙犁与莫言、贾平凹、铁凝的文学情缘。本书着重挖掘孙犁与天津的渊源,以其为人、为文的故事为主线,融入50余幅孙犁的珍贵照片和重要作品书影,从文化名人传记的角度挖掘天津元素,宣传天津特色、凸显天津精神、展现天津智慧。
本书由《西潮》《新潮》两部分组成。《西潮》记录了1842-1941年中国的百年历史,内容为蒋梦麟的“亲闻”“亲历”,侧重描述外来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作者写出他富有哲学内涵和人生风趣的回忆,但反映的不仅是他的一生,更是他所经历的时代,被作者视为“有点像自传,有点像回忆……
傅斯年是我国近现代之交,在新旧文化、中西文化的碰撞中涌现出的 学者、教育家和学术 。书中收录了他的小传和亲友、后学写作的纪念、评价文章,介绍傅斯年的家世,他在北大求学时的活动,领导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成绩,在中山大学、 大学任职时的往事等。还选收了数篇傅斯年的文章,涉及他对白话文学的意见,在北大创办《新潮》杂志的缘由,对五四运动的回忆,对投靠日本人的汪精卫的心理分析,对宋子文的批评,等等。从这些文字中,一个勇敢有为、生性耿直、才华横溢、元气淋漓的傅斯年形象跃然纸上。
他们是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诗仙、诗圣、词帝、词宗……是让我们顶礼膜拜的大咖,但也是有人情味 、烟火气的人 ,自然也有常人的喜怒哀乐,也历经人世百态、生老病死,以及生存和生活的真相。谢道韫、陶渊明、陈子昂、王维、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温庭筠、李煜、欧阳修、苏轼、李清照、陆游、辛弃疾15位诗词大咖们的故事,正统之外,去认识一下神坛下世俗、有趣的他们。
埃德加·莫兰已经100岁了,但他仍然受到我们这个时代的折磨。这位人文主义思想家在他那个时代的流浪与希望、危机与磨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这本书中,他向我们传递了自己在百年人生中对人类复杂性的经验教训。 在莫兰看来,正如每个人的人生故事一样,同样的悖论在人类历 显然是不可分割的:有多少善良、慷慨、奉献,就有多少邪恶、卑鄙、自私;有多少智慧、狡猾、创造性的天才,就有多少愚蠢、盲目、幻想和错误。人类精神中的想象具有多么奇妙而可怕的力量,它创造出诗歌、文学和艺术的杰作,并通过崇拜和祈求他所创造的神灵和传说来奴役自己。 而复杂性的意义在于它使我们能够感知到所有存在、局势、事件的各方各面和各种矛盾,从这种感知中就产生了仁慈之心。莫兰的 一课,作为他全部人生经验的结晶,就存在于这个兼具开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