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博生的传奇人生,全书共分为九个章节,即海边的童年时光, 漂泊 的小学生,中学时代,初入玉的世界,潜心学艺, 手琢 到 心琢 的突破, 心琢 到 神琢 的飞跃,返璞归真的创作意境,治玉修身传播玉文化。
叶枝和忍的双亲被鬼所杀,救助他们二人的正是悲鸣屿。为了加入鬼杀队,叶枝和忍接受了悲鸣屿提出的试炼……本书收录的5篇故事中,有着超高人气的九柱尽数登场!好评如潮的鬼灭学园的故事也收录其中!
本书传主为秦明。秦明,1916年2月出生于甘肃省靖远县乔家庄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他的家乡是甘肃受革命影响较早的地区,秦明也受到了革 命思想的熏陶。七七事变后,在抗日救亡活动中,秦明受到党的教育和帮助,深刻认识到只有马列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的希望在于共产党。1937年1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曾任中共靖远县委书记,陕甘宁边区行政学院、延安大学教员,中共环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长等职。1947年4月在战斗中不幸被俘,1948年10月牺牲于雨花台。他在32年的短暂人生中,留下了一串闪光的印记,特别是他在狱中坚贞不屈,斗争到底,英勇献身的事迹,更让人无限崇敬,深切缅怀。
该书稿是漫画《鬼灭之刃》的同名小说,讲述的是在日本大正年间,存活了千年的初始之鬼不断制造出新的鬼,他们大量吞噬人类,破坏着人类的幸福。炭治郎和妹妹祢豆子为了死去的家人和被鬼杀害的人们,手持日轮刀,以血肉之躯与鬼抗衡。他们不怕困难艰险,为了保护人类,为了正义,为了人类的幸福而战!随着鬼的日益强大,猎鬼者们的脚步从不停歇,他们越战越勇,奋力拼搏!
作者从史料中提炼人物故事,比较成功地塑造了魏徵这一性格刚直、颇具胆略、有丰富政治智慧的政治家形象,其他人物如李世民、温彦博、尉迟恭、长孙皇后,也刻画得比较生动,呈现了贞观时政治清明、君臣和谐的政治生态。
本书为《新时代奋斗者系列连环画》之一种,讲述的是复旦大学 科研工作者、生物学家钟扬在专业领域不断奋斗,为推动我国生物科学进步而耗尽所有生命光热的感人事迹。钟扬,男,汉族,1964年5月出生,2017年9月去世,湖南邵阳人,199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复旦大学党委委员、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他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曾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 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他艰苦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 偏远、 艰苦的地区,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连续17年参与科普志愿服务,是深受欢迎的“科普明星”。曾荣获“全国
本系列为上海音乐出版社引进意大利RICORDI出版社的一套传记类图书,共十二本,每本书约10万字,囊括了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世界很有名的钢琴家——霍罗维茨、里赫特、古尔达、拉赫玛尼诺夫等。这些钢琴家都是靠前音乐爱好者比较熟悉和喜爱的,且他们的演奏风格、擅长演奏的曲目各不相同,研读他们的传记可以启发钢琴演奏者和钢琴教师的演奏和教学,也可以满足音乐爱好者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皮耶罗·拉塔利诺编著的《米凯兰杰利(原版引进)/伟大钢琴家系列》为其中一册,讲述了伟大钢琴家米凯兰杰利的音乐传奇。
本书为《新时代奋斗者系列连环画》之一种,讲述的是上海药物研究所 科研工作者王逸平的在医药研发领域不邂奋斗的事迹。王逸平,男,汉族,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药理室心血管药理实验室研究组长。兼任中国药理学会理事、《中国药理学报》编委。1963年2月出生,2018年4月去世。他不忘初心、胸怀大爱,始终把解除人民群众病痛作为人生追求,研发现代中药丹参多酚酸盐,造福2000多万患者;他追求 、锐意创新,先后完成50多项新药药效学评价,构建了完整的心血管药物研发平台和体系;他坚韧执着、奋发忘我,以顽强的毅力和乐观的精神,25年与病魔不懈抗争,默默无闻投身科研,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中药现代化奋进者之歌。
暂无内容简介。。。。。。
由李玉洁著作的《梦想在110厘米之上》叙述了一个重病女孩从健康变成残疾却始终坚持自强梦想的故事。她从小酷爱读书学习,却不幸在7岁那年患上类风湿疾病。病魔缠身,使女孩的命运从此改变, 永恒不变的是她对学习的热爱和执着。在她眼中,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成才以及奉献的脚步。
本书为《新时代奋斗者系列连环画》之一种,讲述的是复旦大学 科研工作者、生物学家钟扬在专业领域不断奋斗,为推动我国生物科学进步而耗尽所有生命光热的感人事迹。钟扬,男,汉族,1964年5月出生,2017年9月去世,湖南邵阳人,199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复旦大学党委委员、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他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曾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 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他艰苦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 偏远、 艰苦的地区,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连续17年参与科普志愿服务,是深受欢迎的“科普明星”。曾荣获“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