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译丛的翻译和出版,正是我们继续国内学术界努力的新尝试,本丛书旨在选择现、当代西方政治学的经典和名著予以翻译出版,为进一步译介西方政治学并促进我国的学术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本丛书内容丰富,包括政治哲学、国际动态学,制度与文化、宏观与微观、历史与现实等。
1991年底,其时被世人公认为世界两大超级大国之一的苏联顷刻间土崩瓦解,令全世界震惊,更令全世界迷惑!至今,围绕苏联解体原因及其对当今世界的影响的争论仍在继续,人们极力想解开这个迷,探讨其真实的原因和教训,以警示世人。 本书作者盖达尔先生,是的经济学者,1992曾经担任过俄罗斯政府代总理。作为前苏联核心机关的工作人员,作者亲历了苏联解体的全过程,并有机会掌握大量翔实的内部资料。作者认为,导致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其僵化的经济制度使然。在本书中,作者从介绍世界历史上各帝国衰落的过程开始,从呈现上世纪80年代前苏联经济状况入手,抽丝剥茧似地分析了由食品短缺、物价飙升、货币危机、金融失信、石油价格下跌、政策失当而引起的其经济恶化,如何一步步地演变为危机、演变为灾难、演变为破产,演变为政治失控,
本书以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文官制度的变迁为基础,全面勾勒了美国文官群体发展演变的轨迹,着重在政治和社会层面上对美国文官群体的政府角色和阶级阶层属性进行了定位阐释与分析。这是近年来国内系统研究美国文官这一特殊白领职业群体的一部重要著作,具相当之学术价值。
王明前编著的《太平天国的权力结构和农村政治》是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青年学术文库之一。本书共十五章节,章为时代背景分析。第二章探讨太平天国政治文化的渊源。第三章至第五章集中纠正阶级分析论研究范式。其中第三章重点批判阶级分析论以《天朝田亩制度》作为衡量太平天国政治水平标准的理论误区,探讨这一纲领性文件自身独有的理论价值。在此基础上,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提炼太平天国农村政治的基本规律和政治的儒家化轨迹。第六章至第十三章分前后期分别探讨太平天国的权力结构与农村政治。第十四章为太平天国官制研究。第十五章探讨太平天国起义在近代史分期框架中的意义。
《环境政治学译丛·全球环境政治:权力、观点和实践》从我们身边的实际生活切入,从环境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出发,系统阐述了分析当前全球环境政治现象的不同视角、基础框架和常规方法。但就作者个人而言,他无意提供一种解决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基本方案;相反,他试图引起我们对当前各类看似有效的解决方案的质疑,鼓励我们吸收更多的知识。在作者看来,国际制度、市场、科学甚至绿色消费主义,对认知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同样不可或缺,但更为关键的是,我们要在“使民主和政治恢复活力的社会活动上采取集体行动”,并尽量发掘政治行动的新形式。否则,我们既不能拯救任何物种、地球,也不能拯救我们自己。
本书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形势下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科学认识和对待列宁主义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为研究切入点,以在全球视野中对苏联人、西方学者和中国共产党人“列宁主义观”历史流变的概略考察为中心内容,以考量全球视野下各种“列宁主义观”经验教训和比较研究中提出树立科学“列宁主义观”的基本要素和路径选择为研究落脚点和归宿,从“什么是列宁主义、怎样对待列宁主义”这一整体性视角出发,对“列宁主义观”历史流变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和重点考量。在此基础上,努力做到:廓清人类历史上各种“列宁主义观”的本来面目;探讨典型人物“列宁主义观”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关系;分析典型人物“列宁主义观”的历史经验教教训;提出树立科学“列宁主义观”的基本要素和路径选择。
学术创新是当下学界最重要的理念。然而,要真正对学术有所贡献则需要诸多的条件,起码对一个学者来说:要切实领悟学术的价值:要具备良好的学术意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要有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在某种意义上还要有学术系谱的传承。 本书主要以保障公民基本人权之一的财产权为视角,以平衡公共权力与私人权利的利益关系为理论基础,在梳理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行政补偿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基础上,对行政补偿制度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探讨的思路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行政补偿的基本理念;二是行政补偿的运行机制。
基于一种对生态学、人类学、哲学和政治学理论方法的综合运用,本书系统追溯了我们社会中相互冲突性的自由与支配遗产——从人类文化的最初显现到当代的全球性资本主义。作者认为,环境的、经济的和政治的衰败,始于人类等级制地组织其自身的那一时刻。换句话说,在等级制被废除和人类创建一种更明智、可持续和平等的社会结构之前,我们时代所面临的困境将会延续。
核武器的出现是人类科学进步与大国战略需求相结合的产物。本书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遵循历史发展的脉络,将各核国家的核武器与核战略融入不同时期国际战略形势的大背景,在多项政策的结合上,重点阐释了各核国家不同的战略诉求和战略手段的运用,并以唯物史观和辩证的方法,剖析了核战略的发展与调整,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国际安全格局的演变。作者认为:尽管实现无核武器的目标任重而道远,但是,人类的在于能够在危难之中拯救自我,我们有理由对争取世界持久和平与稳定充满信心。
《犹太政治传统--卷二》本卷处理犹太人的资格问题。核心是两个提问:谁是犹太人?谁不是犹太人?个问题涉及团体内部的平等和不平等:是否有不同程度的成员资格?不同种类的成员资格?第二个问题需要我们思考与“他人”的关系,包括恐惧、敌意,还有尊重等决定多种可能性的相互冲突的情感和态度。这些都和政治大有关系。正如后来罗马公民权的授予问题一样,成员资格的问题历来是政治的核心问题所在。还是让我们跟随着这本书,回到犹太人《》的开端吧。
在古老的人类思想中,灵知主义是一种鲜明特征的思想气质,沃格林用灵知主义来观照整个西方政治思想史,并用来解释西方现代性的起源。 灵知主义就是西方现代性的本质,并且根植于西方的传统生活中。西方思想家格林用灵知主义来关照整个西方政治思想史,并用来解释西方现代性的起源。他从尼采、黑格尔、马克思那里撷取一些思想文本中的个案,在本书中精彩地阐述了自己关于西方现代性的主张。
本书是外部长时段(从北宋至清末)研究中国宗法宗族制发展变化及族田义庄专著。书中除对制度本身发展变化轨迹进行探讨外,特别论述了中国宗法宗族制与地方基础政权结合,对加强和维护封建统治所起的作用和族田义庄对缓和阶级矛盾、延缓封建统治所起的作用。作者历时20余年,在占有丰富资料的基础上精心研究,自成系统,富有创见,是目前专题研究中最有成就之作。 本书可供政治、经济、历史类理论工作者以及经济史学研究、教学工作者、海外相关专题研究者阅读。
一、本书利用《尹湾汉墓简牍》尹湾六号汉墓出土木牍之官文书释文,以考证汉代官制与地理。释文所用之符号,完全参照。 二、《尹湾汉墓简牍》之释文不附各条号码,甚不方便使用。今每条释文加一号码:前一数字为《尹湾汉墓简牍》之页码,后一数字为该条释文在该页之次序数。如82-3表示该条释文为《尹湾汉墓简牍》82页之第3条。 本书引用《尹湾汉墓简牍》之释文,以引用《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最多。部分章节引用《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每条释文除页码及在该页之次序数外,再加一括号号码,括号中之数字为《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释文之先后顺序号。如86-5(18)表示该释文为《尹湾汉墓简牍》86页之第5条、《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之第18条。 三、本书征引文献,于内文及注释仅注明作者、书名(或论文之篇名)、征引之页码。另于书
《政道与治道》同《历史哲学》成一经一纬之关系,以十章篇幅将《历史哲学》中未能系统化的思路疏通成严整的哲学体系,并予以进一步的提升,正如作者所说:“本书力振孔孟学脉,以见内圣外王教之规模,且承之而进一步,以解答中国文化中政道,事功与科学之问题。” 本书作为“新外王三书”之一,牟宗三先生深味时代剧变之痛感,综合参照东西方思想文化各自的秉性以及发展轨迹,讨论了儒家有德化的治道、道家的道化的治道以及法家的物化的治道,对中国现代化以及科学民主等亦予以持思,多处从思想深处默合其后知识界关注的诸多急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