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作为世界现代历史上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阶段,已经结束了。正是因为20世纪中叶出现的世界两大阵营相互对抗已经成为历史,人们才有可能在冷战格局已不复存在的条件下,回过头来对于冷战的起源、美苏冲突的演变过程、中苏结盟和走向分裂的原因、中美苏三角关系的内部结构、冷战对苏联解体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比较客观的重新思考。于是,从90年代初,国际学术界关于冷战及其历史的研究和讨论掀起了新的热潮。在参与学者的人数和国度、研究的角度和方法、题目的种类和范围以及档案资料所涉及的语种和国家等方面,都大大超过了以往几十年的研究状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现在西方学界把冷战史称为冷战国际史。 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夕,毛泽东就指出:“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季
精选全国20多个省市80多个考区的中考真题,经众多一线名师层层筛选,汇编成册。从2013年全国80多个考区中精选直辖市、省会城以及各省教育发达地区的45套经典试卷,并特邀一线名师对试题加以评析,以独特的视角剖析试题的命题规律!
一、本书利用《尹湾汉墓简牍》尹湾六号汉墓出土木牍之官文书释文,以考证汉代官制与地理。释文所用之符号,完全参照。 二、《尹湾汉墓简牍》之释文不附各条号码,甚不方便使用。今每条释文加一号码:前一数字为《尹湾汉墓简牍》之页码,后一数字为该条释文在该页之次序数。如82-3表示该条释文为《尹湾汉墓简牍》82页之第3条。 本书引用《尹湾汉墓简牍》之释文,以引用《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最多。部分章节引用《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每条释文除页码及在该页之次序数外,再加一括号号码,括号中之数字为《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释文之先后顺序号。如86-5(18)表示该释文为《尹湾汉墓简牍》86页之第5条、《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之8条。 三、本书征引文献,于内文及注释仅注明作者、书名(或论文之篇名)、征引之页码。另于书末
本书是从政治学角度对近现代留学精英建国理念的批判之作。本书作者选取留学西方六大国(英法美德俄日)的留学精英,及其思想进行批判,寻求西学与本土化的调和之路。 留学精英对国家建构发挥的积极作用,长期成为论述相关主题的基本进路。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对国家建构也发生了不良影响。两者的对应性审视,才足以将他们对国家建构的完整作用机制呈现出来。留学生之所以前往先发的现代国家,却未能为中国提供相应且有效的建构现代国家的方案,总的说来,就是因为他们陷入了模仿建国的泥淖。对于中国这样历史悠久、地域广袤、其来有制的国家而言,依据自己国家的特殊情况,创制现代国家结构,是实现从传统帝国转向现代民族国家的前提条件。这是一个立意很高的国家建构进路。而模仿建国则是立意较低、急功近利的国家转型路径。在这里,
《犹太政治传统--卷二》本卷处理犹太人的资格问题。核心是两个提问:谁是犹太人?谁不是犹太人?个问题涉及团体内部的平等和不平等:是否有不同程度的成员资格?不同种类的成员资格?第二个问题需要我们思考与“他人”的关系,包括恐惧、敌意,还有尊重等决定多种可能性的相互冲突的情感和态度。这些都和政治大有关系。正如后来罗马公民权的授予问题一样,成员资格的问题历来是政治的核心问题所在。还是让我们跟随着这本书,回到犹太人《》的开端吧。
人们必须重新思考欧洲模式。这一模式已经运转了50年之久,今天却不再有效。不仅如此,随着欧盟的东扩,一个新的时代,即边界推移和边界消失的合作时代,也开始了。这难道值得奇怪吗?欧洲化将把我们引向何方?迄今为止,它究竟做了些什么?对一个新的、更加广阔的欧洲的兴奋之情(或许还有怀疑),并不能掩盖这样一个事实:欧洲直到今天仍然未被理解,未被接受。这种在历史上的、独特的跨国家、跨社会共同体的构成形式,了一切现存的范畴和构想。欧洲的范例清楚地表明,我们的政治概念和社会科学的理论工具,离历史现实已多么遥远,已经变得多么迟钝——它们仍然被禁锢在民族主义的思维大厦和方法论之中。 究竟是什么把一个幅员更加辽阔的欧洲维系在一起的?显然,是一种新的构想,世界主义欧洲的构想!这本书所要阐明的正是欧盟的崭
一个叫做”帝国时代“的游戏是当今世界最风行的电脑游戏之一。游戏规则前提是,假定世界历史就是帝国冲突的历史。不同对抗政体之间竞相控制有限的资源:人口、沃土、森林、金矿和水上通道。在他们无休止的争战中,互相竞争的帝国必须在寻求经济发展和紧迫战事间找到平衡。 太具侵略性的玩家如果不花功夫呵护现有的领土、扩张人口、囤积黃金的话,将很快耗尽资源。而过于专注致富的玩家如果忽略了其防御能力,则很可能遭到外敌入侵。 毫无疑问,许多美国人都玩“帝国时代”游戏,就像摩加迪沙的美国巡逻骑兵当初玩的棋盘游戏前身“孤注一掷”一样。但是显然很少有美国人——或者换句话说,特别是很少有美国士兵愿意承认他们的政府正在现实生活中玩着这场游戏。本书不仅要阐明美国是一个帝国,而且还要讨论美国从来就是一个帝国。
本书于1988年在墨西哥首次出版,从人类学、社会史和社会经济的角度讲述了玉米的故事。玉米无法自然播种,从植物学的角度来说,是一个依赖农民传宗接代的。阿图洛-瓦尔曼以美洲作为开端,把玉米描述成为一个殖民者。在西班牙统治者的蔑视下,落魄欧洲移民拥抱了这种印第安人的家常主食。现在,作为人类和牲畜的食物资源,玉米遍布全球。瓦尔曼先生还揭示了玉米在非洲贩奴贸易中的角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包括了试论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思想及其价值、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体制改革的新思路、十六大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目的性价值取向、十六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思想述论、试论十六大以来党的农业思想的理论价值、十六大以来党的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探析、试论十六大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演进、中共十七大报告对台方针政策解读等等。
基于一种对生态学、人类学、哲学和政治学理论方法的综合运用,本书系统追溯了我们社会中相互冲突性的自由与支配遗产——从人类文化的最初显现到当代的全球性资本主义。作者认为,环境的、经济的和政治的衰败,始于人类等级制地组织其自身的那一时刻。换句话说,在等级制被废除和人类创建一种更明智、可持续和平等的社会结构之前,我们时代所面临的困境将会延续。
女性主义的产生被视为人类两性关系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女性主义的深刻洞见不仅颠覆了传统社会对女性自身的偏见、歧视和刻板印象,而且进一步引发了对男性、家庭和社会的革命性反思。本书将女性主义理论与方法引入到社会工作之中,但并没有将服务对象仅仅局限于女性自身,而是进一步将女性主义的关怀延伸到了男性、儿童、成年人、罪犯以及家庭等相关领域,拓宽了对社会工作理论视野、实务领域、专业方法以及服务对象的创造性认知。本书是社会工作、女性主义等相关领域中理论和实务工作者不可多得的指导性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