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可以留给历史、影响现在、启迪未来,它可以跨越时空、穿透教育、浸润心灵。在我国教育改革迈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我社重新策划、重榜推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五卷本》(精装本),在内容的专业性、语言的精准性和生动性等方面精益求精,并以二维码链接多种免费数字出版资源,以期传承苏霍姆林斯基伟大的教育思想,启迪广大教育工作者走进大师的教育现场,与大师共同思考、共同感受对教育的追求、对学生的热爱,为推进教育改革、培养新时代和谐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当父母们被问道:他们对孩子有什么愿望呢?父母们经常会说: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然而,为什么幸福很少被作为教育目的来论及呢?本书对“将幸福作为一种教育目的的话,我们会如何去教学”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本书首先追问了什么是幸福。其次,又讨论了我们怎样才能帮助孩子们去理解幸福。作者认为,要获得真正的幸福,我们必须培养对于不幸福的容忍能力以及一种减轻他人痛苦的意愿。在对当代这个几乎只看重以经济指标衡量幸福和快乐的社会进行批判的同时,本书谈到了持家、为人父母、珍爱住所、培养品格、人际关系的发展、找到自己所喜欢的工作和参与民主生活方式等对于幸福的意义。,本书还对如何将学校和教室变成幸福的场所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书主要收录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份份浓浓的爱意,一盏盏点亮未来的灯,一束束温暖的光,都源于平日的记录。生动的故事,记录的是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那些时光,折射的是教师的责任与理想,蕴藏着教师的智慧与情怀。
本书是一部关于西方教育思想发展的理论专著,全书分古希腊罗马时期到19世纪和19世纪末至20世纪两大部分介绍西方教育思想发展的过程,涵盖了西方教育思想发展历史的方方面面,适合教育研究人员参考学习。
本书主要对中国画竹子的画法技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讲解。从基础知识到作品示范,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做了详细的讲解,有效地提高了读者的绘画技法。内容要点讲解、示范临摹为主,按照不同构图、不同组合进行课题讲解。
全书由以下三卷组成。 卷 理论篇:现代教学的基本理论。该卷反映了20世纪,特别是近20年来我国教学论研究的理论成果,全面梳理了近一百年来教学论学科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进程。既有对长达两千年的古代、近代到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史审视,又有对20世纪中国教学论发展的反思批判。在此基础上,以现代教学论的核心概念、内涵、理论基础的剖析作为起点,重点阐述了现代教学观、现代课程观、现代学习观以及相应的课程与教学论基本原理,分析了现代教学技术带来的深刻影响,探讨了教学论的研究范式,并对教学论的不同流派进行了分析比较。在掌握丰富翔实的资料的基础上,就教学论学科范围内的基础理论问题作了全面深入的阐述,体现了学理性,同时又反映了20世纪教学论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就。 第二卷 专题研究篇:现代教学论问题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的人民教育家,他的人格魅力和教育思想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源。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是一本厚实的教科书。全书由十二个专题组成,分别是陶行知的教育人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乡村教师是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自动主义教育;教人做主人;做整个的校长;流的教育家。其中每一个命题又包括“名篇导读”、“现实解读”、“案例选读”、“链接阅读”四个部分。 本书旨在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熟悉陶行知,认识陶行知,走近陶行知,走进陶行知,进而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师,用陶行知的研究成果服务教师,促使教师更好地看世界、看社会、看教育、看学生、看生活、看人生。 本书是一本适合中小学教
《过去的教师》讲述在过去的岁月,特别是近百年来,中国新式教育伴随着国门开启、民族自强和全球发展而一路走来。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中国秀的一批知识分子投身到“教育救国”的历史洪流中,承启了世界教育的优秀成果,开创了现代教育本土化的艰难实验,谱写了中国新式教育一时的辉煌。这无疑是当代中国教育守望的财富与指引的明灯。
《中国教育史研究(先秦分卷)》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卷,力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先秦教育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成果。《中国教育史研究(先秦分卷)》着重探讨先秦教育实践——以“礼乐”教育为主的六艺教育的源流;并在深入研究儒、墨、道、法四家教育思想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阐明主要以儒、道两家教育思想的对立与互补为基本线索的先秦教育思想体系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