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分为四编。*编分为六章,主要考释《学记》写作三代及其历史背景,和《学记》作者的学术流派属性。第二、三两编为本书重点,按儒家经典的章句凡例,分为二十二章(第二编十章,第三编十二章),采取训诂与义理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不同内容,大体分为校文、注音、释义、译意、评说。第四编分为四章,主要评估历代《学记》注释,和《学记》在中国及世界教育学史中的地位及影响。 二、从东汉到近现代,历来有关注释和评论 学记》的不下一百五十家。为便于学习和研究者探索,本书尽量提供前人所持不同看法和饶有新意的著述,以供参考。 三、本书吸收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经学史、古代哲学天、文化史、教育学史、心理学史等研究成果。凡属有裨于进一步研究《学记》的,均不遗余力,征引力求翔实,解释力求明晰,分析力求
本书的主要侧重点在于智力的教育,因此在所有的章节中,都将始终贯穿着这样一个主题,并从多个视角进行说明 简单地说,就是 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老师也必须有活跃的思想。 我社出版的《教育的目的》中文版,广受读者喜爱和好评。这次推出《教育的目的》(珍藏本),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中文本,第二部分是英文本,第三部分是从读者近万条好评中精选出50篇有代表性的读后感和评论。 珍藏本=中文译注+英文原版+大讨论
《 外国教育名著丛书》(共38种44册)荟萃了上至古希腊时期,下至20世纪所出现的国外著名教育家有影响的教育经典著作,旨在把人类共同的教育精神遗产继承下来并传给后代,为我国教育工作者及从事教育专业研究和学习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研究资料。 参加本丛书编、译的人员均为我国教育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如王承绪、瞿葆奎、赵祥麟、任钟印、吴式颖等。 本丛书出版后产生了巨大影响,多年来深受读者欢迎,成为教育科研人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及师范院校师生的书。 本书选译的是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教育家福泽谕吉的一些教育代表作,它批判了日本封建主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热情地宣传了资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朱永新教育文集》由十卷组成,本卷是*卷是文集的总论部分,是作者对教育宏观问题的思考和对教育理想宏伟蓝图的诠释。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为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和理想的父母。文后收录了《新教育实验的理论与实践》《朱永新学术活动年表》。
《教学论探讨》一书是布鲁纳对促进学生智能发展问题的研究成果之一,成书于《教育过程》出版之后。全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成长的模式、教育是社会的创造力、教育理论的笔记、人类学课程、本国语教学、学习的意志、论适应与防卫、对课程制定与评价的回顾等八个方面。其中成长的模式部分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成长或智力发展的一些基本标准,教育是社会的创造力部分指出人类处理和再现信息的智力发展过程,本国语教学部分指出语言与人的智能发展的密切关系,人类学的课程指出课程的设计对智力训练的重要性。 《外国教育名著丛书 教育过程》《外国教育名著丛书 教学论探讨》《外国教育名著丛书教育的适合性》是美国著名学者J.S.布鲁纳的代表作。这三本书的内容曾以《外国教育名著丛书 布鲁纳教育论著选》(2018年1月)出版。近期文化教育室接到我
本书是英国杰出的教育家、哲学家和科学家沛西 能的一本代表作。在本书中,作者对教育的目的、生活和个性、游戏、教育上的自由、天性和教养、模仿、本能、自我的生长、智力的发展、学校和个人等十六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
本书从十四个方面精选陶行知关于教育的著名论述:即教育的理想、教育的信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民主教育、科学的教育、创造的教育、儿童的教育、师范之教育、整个的校长、教师的素养、教育之研究、学生的教育。为教师成长以及了解陶行知教育思想提供可供探寻的踪迹。
本书论述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今人类教育产生和演变的全过程,涉及除我国以外的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的发展,时兼古今,地跨东西,内容丰富,规模宏大,是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一部史书。
本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色:一是内容的全面性。除了介绍传统的教育学内容之外,还介绍了当前比较热门的教育测评与教育科研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二是内容的新颖性。本书虽然从标题上看和其他教育学教材无大的差别。但实际上是“旧瓶装新酒”,文中的内容极具时代性和前沿性。三是实践性。本书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很多内容的论述紧密联系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另外,在撰写的过程中作者特别注意了学术性和通俗性相结合,因此,本书既可作为教育学教材使用.也可作为教育学著作研读。
。。。
《创造教育新论》是一本论文集,收集了作者研究创造教育8年(1996—2003年)的研究成果。书名之所以冠以“新论”,是因为其中有不少篇章都有创造性的新观点。 本书分为理论篇、改革篇和实践篇,共收集了38篇文章。理论篇中,作者勇于创新,大胆地探讨了大脑的创造状态、创造性的本质、源头创新、艺术的本质等重要的命题,而且还敢于质疑 上流行的学术观点。改革篇和实践篇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关于大学创造教育模式的构建”、“面向21世纪大学生的学习观”和“大学文科必须改造”等,对于推动教育改莘和实施创造教育都有现实意义。另外,书中还披露了作者研究创造教育的“三部曲”和创造教育观。
朱永新所著的《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朱永新教育文集》是《朱永新教育文集》的 卷。 《朱永新教育文集》由十卷组成,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为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和理想的父母。文后收录了《新教育实验的理论与实践》《朱永新学术活动年表》。
朱永新所著的《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朱永新教育文集》是《朱永新教育文集》的 卷。《朱永新教育文集》由十卷组成,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为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和理想的父母。文后收录了《新教育实验的理论与实践》《朱永新学术活动年表》。
暂无内容简介。。。。。。
本书视角专业、笔触生动,记录了当日欧洲新教育的蓬勃发展状况。全书分12章,分别报告欧洲多国的状况。内容上随时注意与同时期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做比较,并报告了本书作者对这些调查的反思。到目前为止,该书是关于欧洲新教育问题的很好读本。本书除结论外,凡十二章每章记一个学校。问题是参观记,把他们几人在欧洲各国所参观而可以作代表的学校,用简单的笔墨将各个学校的特色不蔓不支地表现出来。看来是短短地几篇记事文,却能够将各校的实施在教育原理上的意义,明确的,深切地表现出来。本书十二章,每章固有每章的特色,可是愈到尾后愈好。总之这十二篇参观记都值得有心与教育的人们一读。
本书是节选的蔡元培1912任民元教育总长后到1937年之间发表在《民立报》、《教育杂志》、《东方杂志》等杂志上面的一系列关于教育、教学、读书、文化、宗教、科学等方面的文章,还有一部分是在教育会议上的开会词,在浦东中学的演说词,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词等一些关于教育的演讲词,其中所张扬的 学术 与 自由 之思想, 独立 与 民主 之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和文化仍有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
本书较为集中地表达了于漪老师对新世纪语文教育核心的理解:“全面育人”是教育本质的呼唤,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应当针对不同个体及其不同特质施教;教育是育人不是“育分”;语文教育应当从片面追求符号意义的技术教育转变为真正关注学生心灵的人文教育,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提升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