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的界说与收录标准各异。宽严不一。本词典收录严格意义上的成语以及由谚语等其他熟语形式转化而来的准成语共4500余条,突出时代牲、实用性与雨斗学性。
《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升级版)一级(2)》是“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升级版)”中的一个套装,套装内共11本单书,分别是:《福尔摩斯与红发会》《都是詹姆斯惹的祸》《悲惨世界》《汤姆·索亚历险记》《小爵爷》《小公主》《歌剧魅影》《在月亮下面》《莫莉的生日晚宴》《潘德尔的巫师》和《世界上 冷的地方》。每本书配读前、读中和读后练习,学生扫描书后二维码,可免费听音频,查看练习题答案,并进行读后测评,适合初一、初二年级学生阅读与学习。
《外教社英汉汉英百科词汇手册系列:英汉汉英历史学词汇手册》是外教社英汉汉英百科词汇手册系列之一。英汉汉英部分各收词约5000条,涵盖本学科基本词汇,可为专业词汇学习及学术资料翻译提供参考。
《当代英语惯用法词典》一书由语言学家陈羽纶、薄冰等为顾问亲自指导,由王琼、徐达山主编,词汇、语义学家王爵鸾主审。本书具有以下特点:一、信息量大。共收常用词语4000余条目,例证近6万(句子或短语,均附译文),收录了许多科技和现代流行新词语。二、覆盖面广。除普遍提供释义、说明、例证外,还根据词条需要酌情从词性变换、句式结构、词语搭配、词义引申、语体风格、英美用法、中国人使用常见错误等方面补充信息,或作必要的拼写、发音、词源等注释。在词目、例证的编选上力求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使用者的需要。三、扩大常用词数量以及有关习语、谚语的收存,还在同义词比较、近义或相关词语对照和词语用法辨析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四、强调客观描述。以外性词典的版本为依据,参考近年英美报刊书籍,力求客观地反映所收词条
本词典是一本可靠的数学工具书,是数学专业学生和数学研究人员的理想参考书。本词典为第二版,新增词条1000多个,涵盖数学各个方面的术语和概念,并提供准确的定义和有效的例证。本书收录词条全面,既包括纯数学和应用数学,也包括统计学;介绍数学家的生平;涉及公众普通遍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如不规则碎片形、搏弈论和混沌理论等;附有各种常用数学表。
TheConciseOxfordEnglishDictionary(COD)一直被誉为“现代英语之”。近一个世纪以来,十次修订,与时俱进,品质更臻,既为全世界英语学习者的良师益友,也早已成为我国高级英语学习者之工具书。增补版为COD的英汉双解版本。收词多达130,000余条精选新词10,000余条英文释义中文译文规范近千条实用的用法说明大量的词源信息丰富的录
本词典为现有的最的天文学词典,由作家、广播员、《诺顿星图》编辑伊恩·里德帕思领衔的专家班子编撰。本词典是天文学专业的学生、专业研究者和业余天文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参考书,提供了广泛有用的资料和信息。这本书收录从天体物理学、宇宙论到星系和时间的近4000个词条包括大碰撞理论、彗星、日食、麦哲伦星云、类星体、无线电望远镜,星系演化、超新星等主要内容。介绍的天文技术、宇航任务及新近命名的太阳系天体介绍世界范围的天文望远镜和天文台介绍包括从托勒密到哈勃等天文学家的平生。
本词典为现有的最的天文学词典,由作家、广播员、《诺顿星图》编辑伊恩·里德帕思领衔的专家班子编撰。本词典是天文学专业的学生、专业研究者和业余天文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参考书,提供了广泛有用的资料和信息。这本书收录从天体物理学、宇宙论到星系和时间的近4000个词条包括大碰撞理论、彗星、日食、麦哲伦星云、类星体、无线电望远镜,星系演化、超新星等主要内容。介绍的天文技术、宇航任务及新近命名的太阳系天体介绍世界范围的天文望远镜和天文台介绍包括从托勒密到哈勃等天文学家的平生。
汉语虚词的翻译是英语学习的难点。处理好汉语虚词的英译,不仅可以体现译者的翻译水平,摆脱生硬的译文腔,也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提高英语语感和英文写作能力。本书收词赅备,文辞雅训,体例精当,查阅方便,是译家学子案头的书。本书是关于汉语虚词英译的研究。选收了30个汉语虚词,共汇集了英语的不同表达形式约680种。每种英语表达形式都有例句说明。例句有汉语译文,并有注解说明各表达形式的原义、转义、用法、辨异和互见等等。这些汉语虚词表达为英语时大部分也是虚词,包括英语的介词、连词、助动词、副词等,反映出英语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同一汉语虚词换成英语可有不同的表达形式,而同一个英语表达形式译成汉语也不限于一种说法。
王燕著的《19世纪三国演义英译文献研究》介绍:1807年,随着 位新教传教士马礼逊的来华,中国古典小说开始大规模地踏上西行之旅。在“四大名著”中,19世纪英语世界对于《三国演义》的译介 为重视。 近几年,学界开始关注这批用英语撰写的《三国演义》文章,只是由于相关资料或者刊载于《亚洲杂志》《中国丛报》《中国评论》《教务杂志》等罕见的英文报刊,或者发表在《拾级大成》《中国对话》等早期汉语教材,而这些英文报刊或汉语教材主要收藏在哈佛大学图书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图书馆等欧美各地,搜集起来相当困难,所以 的相关研究错漏百出,举步维艰,作者近十年来于香港中文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日本关西大学等海外大学访学,期间搜集到20余种罕见的19世纪英译《二三国》资料,并对其进行了系统整理和深入研究
王燕著的《19世纪三国演义英译文献研究》介绍:1807年,随着 位新教传教士马礼逊的来华,中国古典小说开始大规模地踏上西行之旅。在“四大名著”中,19世纪英语世界对于《三国演义》的译介 为重视。 近几年,学界开始关注这批用英语撰写的《三国演义》文章,只是由于相关资料或者刊载于《亚洲杂志》《中国丛报》《中国评论》《教务杂志》等罕见的英文报刊,或者发表在《拾级大成》《中国对话》等早期汉语教材,而这些英文报刊或汉语教材主要收藏在哈佛大学图书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图书馆等欧美各地,搜集起来相当困难,所以 的相关研究错漏百出,举步维艰,作者近十年来于香港中文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日本关西大学等海外大学访学,期间搜集到20余种罕见的19世纪英译《二三国》资料,并对其进行了系统整理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