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9世纪末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孕育,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宣传自主、进步、进取、世界、实利与科学的思想观点。1919年的五四学生爱国运动引发了文学革命,促使中国现代文学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可以说,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发端,也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由来。 20世纪上半叶以鲁迅为代表的一代文学大家和巨匠创作了大量的现代散文,提倡用白话文进行创作,开启了文学关注人生、参与历史变革的新阶段,其作品、人格和思想均为后世之楷模,至今仍具有极为现实的意义。 孟继成教授精选并翻译了这一时期39位作家的60多篇不同风格的散文作品,以期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对外传播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致敬距今百年的伟大爱国运动和中国新文学的诞生。
《西班牙语阅读教程》是我国套相对成体系的西班牙语阅读教材,旨在培养书面阅读能力,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广泛接触语言现象,积累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丰富文化知识及人文科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提高对西班牙语原文的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新世纪高等学校西班牙语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 是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由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西班牙语分委员会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联手开发。本套教材聚集全国主要高校西语骨干教师共同编写。教材编委会由有多年西语专业一线教学经验的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组成,所属院校类型齐全,地域遍及全国东南西北,代表了我国西语专业教学水平和发展方向,系列教材的出版将进一步满足21世纪西语专业发展和西班牙语人才培养的需要。。 ★ 瞻性与创新性并重:推陈出新,融合传统与现代教学理念,符合21世纪西班牙语人才培养需要,引领中国西班牙语教学潮流; ★ 代表性与权威性兼顾:全国不同类型高校的西语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参与编写,西语界近百位专家精心奉献; ★ 系统性与整体性结合:特色鲜明,人文、科学知识融入教材,
《西班牙语文学教程》(Curso de literatura)是一部面向广大高校西班牙语专业学生和社会学习者的文学教材。全书共14个单元,以世界历史进程为轴,介绍了自中世纪至现当代的主要西班牙语文学流派、代表作家及其作品,集文论、文史和选读于一体,兼顾西班牙和西班牙语美洲。以交际法和翻转课堂理念为指导,针对传统文学课的难点和痛点进行了全面优化,配有大量专题讨论和互动练习,为教师提供完整的课堂教学解决方案。
书稿系西班牙著名语言学家Francisco Marcos-Mar n为中国学生编写的一部西班牙语语言学和文本分析入门教程。书稿从语言的角度,将语言、交际、语言的结构、句法、名词句段、动词句段、谓语结构、简单句和复合句、不同句子结构的表达意义、超句子单位、科技文献、法律文书、报刊广告等文本的语言、人文学科、文学语言、语言学范畴、西班牙语现状和中国学生学习西语面临的挑战这几个方面,向读者展示西班牙语的全貌。书中引用大量西语文本,采用西语、汉语双语的形式,可作为西班牙语专业西班牙语语言通论课、语言学导论等课程的教材,也可面向所有中国西语学习者,尤其是供研究生、教师和学者研读。
孟继成教授从《鲁迅全集》(20卷版本)的第一卷至第七卷中精选并翻译了 90篇文章。在体裁上包括小说、散文、杂文和诗歌。在题材内容上,这本作品选比较侧重的是以下一些方面 的篇目: 一是属于鲁迅先生的传世名著,二是几乎老幼皆知普及性较高的,三是直接反映鲁迅先生斗争精神的,四是论及中国新文化运动概况和导向的,五是涉及世界文化,文学名著的,六是反映中国民俗风情的,七是反映铁汉柔情一面的, 八是反映坚定的抗日立场的,第九是选了几篇《序言),以期更直接和更明白地反映出作者当时的思想或意图。
安娜?C.哈维斯、拉盖尔?雷布莱多、弗朗西斯科?梅娜-阿伊勇编著的《你好西班牙语(附光盘学生用书上)》为《你好!西班牙语》(学生用书)(上册),配有《你好!西班牙语》(练习册)(上册)一本。本册学生用
《西汉互译教程》是国内西班牙语、汉语双向笔译教材,结合了国内外先进翻译理论和实践,适用于高校西班牙语专业高年级或研究生西汉、汉西笔译类课程。本教程共6篇,分别介绍翻译原理、语义分析和信息翻译
《西汉互译教程》是国内西班牙语、汉语双向笔译教材,结合了国内外先进翻译理论和实践,适用于高校西班牙语专业高年级或研究生西汉、汉西笔译类课程本教程共6篇,分别介绍翻译原理、语义分析和信息翻译、西汉语言对比、汉西翻译方法、西汉翻译方法和翻译理论背景等知识。其中汉西和西汉翻译方法部分包含大量翻译实例、参考译文、详细分析和评注,篇末配有100句段综合翻译练习。此外,每一节后还附有思考题或翻译实践题,可供学生在课堂内外操练巩固。
《你好,中国》选取了100个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汉语词汇,围绕这100个词汇,制作出三种不同媒体形态的产品,即:100集电视系列片、100篇短文组成的图书,以及《你好,中国》学习网站。《你好,中国》从不同侧面反映中国文化盼博大精深,加深国外民众对中国和中华文化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