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诗词英译全集》共收录李清照诗词96首。为了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李清照在诗词造诣上的成就,探寻其不同侧面的人生轨迹,作者搜集了李清照分散在古典名著中被引用的零星诗句或残句,译介了与李清照诗词相关的史料。此外,对李清照的一些已经无法补齐的残稿或有争议的诗词,译者也一并收入并注明存疑。中英文译注是本书中解读李清照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学生通过本书学习英文或外国学生学习中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书的译文通俗易懂,延续了《中国历代诗词英译集锦》的风格。阅读这本译作,不仅可以全面欣赏李煜的诗词,还有助于从不同角度了解李煜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本书的中英文译注,是解读李煜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学生通过本书学英文或外国学生学中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当他们初步掌握了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字时,很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怎样提高呢?尹斌庸编著刘峰、刘耕涛编绘的《成语101/博古通今学汉语丛书》精选汉语中有价值的、常用的、表现力强的成语、谚语、歇后语和典故各10l则。每则均附英文释义,每则配一幅精美插图,另有一些难解词语中英文注释。
《中国文化读本》(第2版)分部分(智慧与信仰、创造与交流、艺术与美感、民俗与风情)、38章,抓住中国文化中最有特色的内容和亮点(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汉字、发明、丝绸之路、中医、绘画、建筑、功夫、围棋等),用典型的事例和材料进行具体而深入的介绍。在介绍知识的同时,力求讲出中国文化的精神,讲出中国文化的内在意味和核心价值,展示中国自古以来尊重自然、热爱生命、祈求和平、盼望富足、美善相乐的人文形象。
本书作为晋商文化重要组成的晋商家训,塑造着晋商家族一代代人的精神气质,值得人们学习和借鉴。它们不仅仅只是训导之词,也是文化精髓和宝贵经验,是支撑一个家庭乃至家族世代前行的精神内核,也是整个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内容是晋商治家训条、箴言、警句,富有内涵,便于传诵。每条家训都有注释、晋商简介,并配有书画艺术,使读者精细研读,品读深意,借鉴省身。
《孟子早早读/蜗牛国学馆早早读有声版》一书中,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给梁惠王讲明治国的道理;明朝官员杜环代人养母,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楚庄王知错就改,从不问政事到后来的励精图治……这些国学小故事生动有趣,文字通俗易懂,符合孩子的阅读习惯,能够引导孩子积极向上。
本书为我社全英文版"中国经典文化走向文化丛书"诗歌卷之一,即《英译乐府诗精华》的英文部分。本书包含100多首汉魏乐府诗,题材多样,如经典的《有所思》《上邪》《十五从军征》,还有长诗如《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等,代表了汉魏乐府诗的风采。译者汪榕培先生在翻译中力求传神达意,以流畅的当代英语艺术再现乐府诗的神韵,给出了兼顾格律、音步和韵脚的优秀译文。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上下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书系 寺庙庵闾:中华寺庙文化大观》一书图文并茂,从不同文化鉴赏的角度、全方位、宏观和微观相结合,阐释寺庙两千多年的开端、发展、变化的历史,洞悉过去沧桑的岁月,领略文明古朴的气韵,盛览寺庙渊源文化精粹,《上下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书系 寺庙庵闾:中华寺庙文化大观》不啻是青少年及广大读者启智爱国的读本。
叶嘉莹先生担纲主编,携弟子精心编制了《中华诗词日历》(2018)。本日历涵盖自《诗经》以来的古典诗歌传统(包括唐五代以来的历代词作),跟随四季变化精选近190首诗词佳作,并选配意境切合的传世名画170余幅。诗词画相互生发,读者每一天都可以在诗情画意中度过。 二十四节气和一些重要节日也选配了相关的诗词与画作,如除夕、春节选配宋代词人韩疁的《高阳台·除夜》与明代的《丰年家庆图》,端午节选配南宋词人刘克庄的《贺新郎·端午》与清院本《十二月令图册·龙舟竞渡》,六一儿童节选配北宋王安石的《赠外孙》与宋代《小庭婴戏图》……我们还特别选取了一些“历史上的今天”之作,如韦庄的《女冠子》(四月十七)放在农历四月十七,苏轼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放在农历六月二十,希望能给读者带来“思接千载”的美好体验。
《汉字之美日历2017》内容可谓包罗万象,涉及甲骨卜辞、周秦石刻、战汉玺印、汉魏石经、碑碣造像、陶砖瓦文、墓志地券、匾额刻帖、文玩杂件、刻书牌记等契刻之美,从日常书写到各种官文誊录,从文稿到酬应文字,从题耑到跋文,从经文到榜书等书写之美,以及青铜铭文、度量符节等铸造之美,囊括了古人从典章制度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汉字之美日历2017》的分类标准,有其独特之处。每月以两句诗,诗眼点出每月主题。诗句或用典或引经,极具文化内涵。内容注重古人生活,突出古人雅致生活和古人志趣;正文对图画的说明很详细,具有感情色彩。从古人经年累月专笃碑刻或其他文化活动一事,可一窥古人传承文化的拳拳之意,对我辈有教育意义。
从敲击块石片开始,人类文明正是通过人手的不断劳作得以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呈现出今天这样多姿多彩的景象。工业化以来的三百年,我们将太多的工作放任机器做去了,机器的制作毕竟过于生硬和整齐划一,当我们被这些生产线上制造的产品包围的时候,突然会发觉,生活变得缺少灵性、美感和古典的气质了。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四处寻访他们的祖辈们用手制作和使用过的器物。瓷片、玉佩、银簪、木器;一块雕版、一把紫砂壶;甚至于一砖、一瓦,它们都经历过先人用手精心琢磨,保留有先人的体温,镌刻着我们民族的图腾。偶尔得之,就像珍宝一样地倍加爱惜,并在搜寻与把玩的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快乐与慰藉。 传统手工艺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玉器、丝绸、漆器、瓷器和明清家具等均为世界手工艺制品中的翘楚,在制作技艺
古书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站在这个角度上,韦力先生说:“收藏古书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高规格的礼敬。”本书收录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讲座、甲午春得书记、媒体专访三部分文字,从不同角度讲述了韦力先生对古书收藏和二十年来古书业的理解与认识。关于古书分类、拍卖、收藏等等,书里既有经验之谈,又有好玩故事,堪称了解古书和古书业的一个好看读本,也处处见出一位藏书家对古书和传统文化的挚爱。
《先验批判》中作者对先验批判的主要理解有三:从哲学角度讲,它是对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认知图式的先验批判;从语言学角度讲,它是对决定着话语编码与意义生成的深层语法结构的叙事学分析;从精神生产方式角度讲,它是对在精神再生产之前就已存在的生产者的内在生产观念的批判考察。在对先验批判概念的这三层阐释中,层阐释源于康德,也是大家一直公认的东西。而后两种阐释则是在现代学术视野中的进一步发挥。这种发挥当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因为在“先验形式”、“深层语法结构”和“内在生产观念”之间存在着一种家族类似关系。 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的那样,在《先验批判》中的确充满了康德气息,因而在基础理论上它并没有什么值得宣扬的创新,如果要说说《先验批判》这个话题的意义,那么我以为就在于它对经验论在某种程度上的
《阅读中华国粹》丛书精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国粹,青少年发掘中华国粹中蕴涵的传统文化智慧,探寻个中滋味,领悟立身处世的道理。 《阅读中华国粹:珠算》为李瑞国编著的《珠算/阅读中华国粹》,《阅读中华国粹:珠算》记述了古代先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发明了珠算和五升十进制的计算原理,并随着历史的进步面不断发展完善。如今的珠算不但没有没落,反而有了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Journey to the West is a famous classical Chinese novelwritten more than 400years ago by Wu Cheng'en.The novel is based onthe true story of a Chinese monk Xuan zang, who travelled to Indiaon foot to seek Buddhist *ures. In this novel, the monk's namewas Monk Tang, who experienced 81 challenges during his journey.However, Monk Tang was able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with helpfrom his disciples - the Monkey King, Pigsy and Sandy. According tothe legend, the Monkey King learned Kung Fu and magic from a Taoistmaster. Smart and powerful, the Monkey King was always ready tofight with demons and even the gods on occasion.
Journey to the West is a famous classical Chinese novelwritten more than 400years ago by Wu Cheng'en.The novel is based onthe true story of a Chinese monk Xuan zang, who travelled to Indiaon foot to seek Buddhist *ures. In this novel, the monk's namewas Monk Tang, who experienced 81 challenges during his journey.However, Monk Tang was able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with helpfrom his disciples - the Monkey King, Pigsy and Sandy. According tothe legend, the Monkey King learned Kung Fu and magic from a Taoistmaster. Smart and powerful, the Monkey King was always ready tofight with demons and even the gods on occa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