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面向中学英语教师 (包括职前教师,即英语(师范)专业本科生、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研究生,以及在职教师〉的科研方法入门教材。本书选取了外语教学研究中从选题到成果的 10个核心议题,帮助零基础、缺少科研经验的中学英语教师掌握常用的外语教研方法,助力外语教师提升数字素养,提高教学研究的效率和质量。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共十个章节,每章内容都围绕三个模块展开:第一,问题驱动:以案例引入,凝练科研难题;第二:解决方案:以技术赋能,提供解决文案;第三,应用拓展:以建议作结,拓展应用方向。
全书共四章。第一章概述大语言模型的内涵及其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思路,并阐述了提示工程的总体原则。第二章和第三章通过案例讲解大语言模型的具体应用。其中外语教学方面的应用包括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听力教学、口语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翻译教学、词典编纂等;外语研究方面的应用涵盖文献阅读与评述、量化数据采集与分析、质性数据采集与分析、语言表达与润色等。第四章论述了大语言模型应用的挑战与机遇。
《英语教学中的课堂评价》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术著作,属于 外研社基础外语教学与研究丛书 核心素养下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系列 。《英语教学中的课堂评价》从中学英语课堂实践的角度出发,将英语课堂评价理论与教师教学实践、学生学习有机结合,通过介绍英语课堂评价的基本理念,为一线英语教师提供科学的方法,以有效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发挥评价对提升学生语言学习潜能和教师教学素养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英语教学中的课堂评价》总体分为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理论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介绍了关于英语课堂评价的一些基本理论。实践部分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其中第三章着重阐述了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重点介绍了三种常用的评价方式 表现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动态评价;第四章
本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跨文化交际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能力。 理论与实践并重,倡导跨文化交际理论体系、语言文化知识与商务实践能力 三位一体 培养。 单元内容涵盖核心理论、文化探源和案例分析,同时有机融入中国古今商务文化元素与案例,涵养家国情怀。 单元练习 任务链 以产出为导向,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活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跨文化商务语境下的实际问题。
《西方语言学流派(修订版)》是一部系统介绍西方语言学自产生伊始直至目前的发展脉络、理论成果和思想流派的入门性研究生教材。旧版从问世至今已十余年,在此期间,西方语言学不断发展,时至今日,其面貌与首版中所做叙述多有不同。有鉴于此,作者对旧版原有的内容进行了大幅修订和增补,修订版内容较之旧版增加了近一倍,并新增了人名索引和主题索引。在修订过程中,作者站在现时的角度审视西方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对旧版中已介绍过的学术理论和观点进行了更为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解读,对旧版中未曾介绍的内容 如已有了较大发展或发展势头正盛的语言学流派 进行了详细介绍,着力剖析了生成语法、系统 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不仅如此,作者还对书中的文字再予润色,力求在论述的过程中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大大提高了内容的可读性
《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英文版)》选材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国和英语国家两类文化,引导学生学习不同文化现象的同时领悟两类文化的内涵,理解两类文化的差异,提升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成为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跨文化人才。
本书是《如何通过课堂活动教语法》的第二版,作者继续秉持 服务一线英语教师,提供生动实用的语法教学方法 的初心,列举了近200种新颖、有趣、实操性强的课堂活动和案例,详解中小学阶段的语法要点,让语法教学交际化,游戏化,生活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本书还可通过扫码获取大量课堂活动材料,方便教师教学。 本书从英语教师语法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为教师们提供了一系列全新的课堂实践活动,相信不管是对英语教师还是英语教学研究者来说都颇具参考价值。
《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第二版)》分绪论、研究方法、论文写作三个部分,全书共14个章节。研究方法部分包括:提出研究问题、阅读文献、选择研究设计、问卷调查、实验研究、个案研究、定量数据分析和定性数据分析等课题,系统性地讲解了如何批判性阅读专业文献、如何筛选有价值的课题、如何选择正确的研究方法、如何进行研究方案设计、如何处理和解读实验数据、以及如何撰写论文等。本书行文流畅、条理清晰、概念明确、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强,能够为应用语言学方向的研究生和研究人员提供系统的帮助。
《英语文学导论》教材按照小说、诗歌和戏剧三大文学体裁分为三部分进行编排。每部分按文 学要素分为若干章节。第一部分 小说 (Fiction)介绍小说的要素如情节、人物、 叙述者、背景、主题和风格等;第二部分 诗歌 (Poetry)详述诗歌的各要素如韵 律、修辞、语气、用词、意象、象征等;第三部分 戏剧 (Drama)讲解戏剧的情 节、人物、舞台布景和主题等要素。
本书重点探讨大学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涉及论文的选题、提纲的写作、开题报告写作、摘要写作、引言写作、文献综述写作、研究方法的选择、正文写作、结语写作、学术论文语言的特点、参考文献的规范等,并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学生学术论文写作中的错误,指导学生写出符合学术英语规范的本科毕业论文,同时根据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研究方向,提供优秀的范文作为参考,从而帮助他们提高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水平,写出规范的英语学术论文,为今后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
《生态女性主义》一书从生态女性主义的基本定义出发,进而梳理了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渊源,并特别对其中体现出的生态批评与女性主义批评的交叠性作了介绍与阐释。随后,作者重点关注特里 坦皮斯特 威廉斯和莫言两位作家及其作品,提供了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案例的示范。*后对生态女性主义的未来进行了展望,认为生态女性主义继续发展的生命力在于其非二元的整体性,并作出了将生态女性主义与道家思想相结合的尝试,试图找寻生态女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道路。
希利斯 米勒是美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生前专研维多利亚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与保罗 德曼、雅克 德里达和杰弗里 哈特曼等人构成解构主义耶鲁学派,被誉为20世纪北美为重要的文学批评家。本书为其 共同体 专著之一 Communities in Fiction的忠实译本,也是国内首译。本书是一部饱含着伦理诉求的批评实例,开篇首先介绍了共同体的理论,随后用大量篇幅分别细读特罗洛普、哈代、康拉德、伍尔夫、品钦和塞万提斯的代表性小说,逐一分析了它们对共同体的书写。
在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翻译技术日新月异,给当前的翻译教育和翻译实践带来了空前的影响。国内外围绕翻译技术的研究日益增多,翻译技术已成为翻译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书以翻译技术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翻译技术的本体论、价值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为翻译学引入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对象,丰富和拓展了翻译研究的本体范畴。 全书内容共六章。第一章概述了翻译技术的概念、分类、属性、研究意义等;第二章介绍了翻译技术的演变与发展;第三章梳理了国内外翻译技术研究现状,对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及路径等进行了探讨;第四章探讨翻译技术的作用机制,并结合当前主流的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模式进行了个案分析和研究;第五章聚焦翻译技术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包括翻译技术使用主体的变化、翻译技术带来翻
丛书专门为对英语语法有兴趣的学习者而编写,以丰富、实用的真实语料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参考近年来认知语言学学科在语法研究方面的成果,尤其是对语法本质的认识、语法现象之间的关联等方面的成果,系统阐释英语语法的方方面面。
《语言测试与评价:理论与实践》针对教育改革形式和英语学科教师的需求,探讨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全书共九章,前三章侧重语言测试的基本知识。章阐述语言测试的发展概况和基本概念。第二章主要讲述语言测试有用性框架和语言测试有用性六要素。第三章介绍Bachman和Palmer的试题开发流程框架。第四至第七章重点探讨语言技能,即听、说、读、写的测试理论与实践。后两章直接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英语评价改革和学科核心素养相关。第八章强调促进英语学习的测试与评价及其促学作用。第九章主要就目前大家关注的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测试与评价进行探讨。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象征符号与边界 象征符号与意义 象征、文化、共同体 共同体: 古典 传统与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废墟:一些被披露的神话 结论 第二章 边界的象征 引言 边界与社会变迁 仪式与边界 象征性逆转与自我意识 第三章 意义共同体 引言 共同体:结构还是象征? 象征符号与社会变迁 外观具有欺骗性 外观与变形 第四章 共同体的象征性建构 共同体是一种心理建构 象征过去 回应当下:族群与地域 共同体与身份 对立与边界:共同体的象征性建构 参考文献 译者简介
《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修订版)》作者为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顾问、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导刘润清教授。此次推出的修订版在原书20万字的基础上增补了约40万字的内容,反映了该教授在探索外语教学科研方法中的诸多新成果,其中包含大量的前沿信息,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修订版涉及范围包括外语教学科研的模式、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如何起草科研申请报告、定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相关关系研究、追溯性研究、实验研究、统计学理论简介、大数据时代展望外语教育中的科研等。全书共12章,论述全面,条理清晰,翔实有据,例证丰富。
全书共八章,*章介绍语料库研究和话语研究的核心理念、研究议题等。第二章则以适合话语研究的语料库建设与加工、话语研究中通用和专用语料库工具的功能介绍为主。第三至七章通过不同的研究案例展示语料库研究与话语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和相关成果。第八章对国际、国内语料库话语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从选题、理论和技术等方面,为本领域研究者提出了建议。
《如何在语言课堂上运用故事教学》介绍了如何讲故事、复述故事、合作讲故事等,还提供了故事库;此外还提供了很多其他文化的资源,可以帮助老师设计丰富多彩的练习,包括听力理解、语法练习、口头表达、流利性练习,但重要的是让学生接触地道的口语。
《语料库翻译学理论研究》一书回顾了国内外语料库翻译学二十多年来的理论发展,并对此领域从研究对象到研究方法、从研究视角到研究课题都提出了诸多思考。 全书共分为六章。*章从研究理念、方法、对象等方面梳理语料库翻译学的缘起。第二章介绍语料库翻译学的学术话语体系,包括语料库类型、基本术语以及参数类考察工具等。第三章简要介绍语料库翻译学方法论的发展历程。第四章回顾语料库翻译学的基本研究课题。第五章探讨语料库翻译学现有研究的不同视角。*后一章是对语料库翻译学理论的简要评价,既讨论语料库翻译学的学科贡献,也从认识角度说明其局限性。
《外语教学的原则》是 英语教师专业素养丛书 中的一本。该丛书是专为英语教师打造的一套教学实践丛书。由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研究学院教学主任顾永琦教授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教育测评研究中心主任余国兴教授担任主编。该丛书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导并重;其理论阐述深入浅出,语言文字简明易懂,附有操作性极强的教学方法及大量教学案例。内容涵盖7大领域:语言教学理论、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技能教学与知识教学、教学法与教学工具、测试与评估、语言学习、教师研究。 《外语教学的原则》是英语教学原则的一站式实用指南,由英语教学领域的世界知名专家Jack C. Richards教授撰写。作者将英语教学放在的背景下,重新审视英语教学的原则,为英语教师提供了英语教学的实操性原则和指南。作者聚焦英语教学领域的核心问题,通过
1845年,《法昆多:文明与野蛮》于智利首版,作者借一位阿根廷高乔将领 胡安 法昆多 基罗加的生平事迹,抨击当政的阿根廷独裁者罗萨斯,探讨文明与野蛮的主题。 《法昆多:文明与野蛮》并不完全是一本传记,而更像是一部社科著作。开篇便以大量篇幅分析阿根廷的地理环境,以及潘帕斯草原上成长起来的人民的思想、性格、社会生活等。在作者看来,1810年的独立革命是以欧洲文明为根基的阿根廷城市对抗西班牙殖民者的战争,而革命后殖民者被赶跑了,野蛮的乡村军阀们洗劫了城市,法昆多便是其中之一。他出身于圣胡安的一个普通家庭,之后成了大军阀,与罗萨斯结为盟友,对抗一切进步势力。罗萨斯当政前夕,与其发生分歧的法昆多遭到暗杀 此后,阿根廷笼罩在罗萨斯的 野蛮 阴影之下,苦不堪言。而随着历史的发展,罗萨斯终将灭亡,阿根廷人民
"汉语助研"是作者自主开发的,面向语言研究者,特别是汉语和汉语教学研究者的一款软件。软件力图帮助语言研究者比较轻松地建设语料库,使用语言大数据进行语言研究。汉语助研系统是国内外一个全面综合了语料库建设、检索和统计功能的辅助汉语研究的软件系统,集成了基于语料库方法的汉语字、词、句、篇研究的各项辅助功能,系统能很好地贴合汉语研究各方面的统计需求,功能针对性、实用性强。 汉语助研系统基于真实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符合汉语研究的各项需求,特别是贴合了汉语研究者文科生的动手特点,软件架构、界面设计和编码清晰简洁,将复杂的统计、计算过程隐藏于后台,前端一键式、步骤式操作,简单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