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面向中学英语教师 (包括职前教师,即英语(师范)专业本科生、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研究生,以及在职教师〉的科研方法入门教材。本书选取了外语教学研究中从选题到成果的 10个核心议题,帮助零基础、缺少科研经验的中学英语教师掌握常用的外语教研方法,助力外语教师提升数字素养,提高教学研究的效率和质量。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共十个章节,每章内容都围绕三个模块展开:第一,问题驱动:以案例引入,凝练科研难题;第二:解决方案:以技术赋能,提供解决文案;第三,应用拓展:以建议作结,拓展应用方向。
全书共四章。第一章概述大语言模型的内涵及其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思路,并阐述了提示工程的总体原则。第二章和第三章通过案例讲解大语言模型的具体应用。其中外语教学方面的应用包括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听力教学、口语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翻译教学、词典编纂等;外语研究方面的应用涵盖文献阅读与评述、量化数据采集与分析、质性数据采集与分析、语言表达与润色等。第四章论述了大语言模型应用的挑战与机遇。
《英语教学中的课堂评价》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术著作,属于 外研社基础外语教学与研究丛书 核心素养下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系列 。《英语教学中的课堂评价》从中学英语课堂实践的角度出发,将英语课堂评价理论与教师教学实践、学生学习有机结合,通过介绍英语课堂评价的基本理念,为一线英语教师提供科学的方法,以有效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发挥评价对提升学生语言学习潜能和教师教学素养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英语教学中的课堂评价》总体分为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理论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介绍了关于英语课堂评价的一些基本理论。实践部分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其中第三章着重阐述了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重点介绍了三种常用的评价方式 表现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动态评价;第四章
本书各个章节的内容安排如下:*章"概说"简述空间这一话题的源起与概念界定;第二章"渊源与流变"重点介绍了在空间领域有重要突破的几位学者的理论成果;在具体的案例分析环节,案例分析(一)以都市体验为切入点,以城市漫游者为一个贯通性的文学形象,联结波德莱尔的巴黎和乔伊斯的都柏林,集中探讨现代都市体验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空间意义和变体。而案例分析(二)则从女性主义与空间批评的交叉点入手,强调空间问题的性别分层和异化,以英国白人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和美国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为研究对象。zui后探讨空间转向对于具体文学学科产生的重要影响和对未来发展的指导意义。
本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跨文化交际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能力。 理论与实践并重,倡导跨文化交际理论体系、语言文化知识与商务实践能力 三位一体 培养。 单元内容涵盖核心理论、文化探源和案例分析,同时有机融入中国古今商务文化元素与案例,涵养家国情怀。 单元练习 任务链 以产出为导向,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活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跨文化商务语境下的实际问题。
《西方语言学流派(修订版)》是一部系统介绍西方语言学自产生伊始直至目前的发展脉络、理论成果和思想流派的入门性研究生教材。旧版从问世至今已十余年,在此期间,西方语言学不断发展,时至今日,其面貌与首版中所做叙述多有不同。有鉴于此,作者对旧版原有的内容进行了大幅修订和增补,修订版内容较之旧版增加了近一倍,并新增了人名索引和主题索引。在修订过程中,作者站在现时的角度审视西方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对旧版中已介绍过的学术理论和观点进行了更为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解读,对旧版中未曾介绍的内容 如已有了较大发展或发展势头正盛的语言学流派 进行了详细介绍,着力剖析了生成语法、系统 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不仅如此,作者还对书中的文字再予润色,力求在论述的过程中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大大提高了内容的可读性
《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英文版)》选材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国和英语国家两类文化,引导学生学习不同文化现象的同时领悟两类文化的内涵,理解两类文化的差异,提升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成为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跨文化人才。
本书是《如何通过课堂活动教语法》的第二版,作者继续秉持 服务一线英语教师,提供生动实用的语法教学方法 的初心,列举了近200种新颖、有趣、实操性强的课堂活动和案例,详解中小学阶段的语法要点,让语法教学交际化,游戏化,生活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本书还可通过扫码获取大量课堂活动材料,方便教师教学。 本书从英语教师语法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为教师们提供了一系列全新的课堂实践活动,相信不管是对英语教师还是英语教学研究者来说都颇具参考价值。
《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第二版)》分绪论、研究方法、论文写作三个部分,全书共14个章节。研究方法部分包括:提出研究问题、阅读文献、选择研究设计、问卷调查、实验研究、个案研究、定量数据分析和定性数据分析等课题,系统性地讲解了如何批判性阅读专业文献、如何筛选有价值的课题、如何选择正确的研究方法、如何进行研究方案设计、如何处理和解读实验数据、以及如何撰写论文等。本书行文流畅、条理清晰、概念明确、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强,能够为应用语言学方向的研究生和研究人员提供系统的帮助。
《语言测试与评估原理 汉语测评案例与问题》主要探讨语言测试与评估的基本理论、发展历史与现状、主要种类,以及针对语言成分知识、语言运用能力的评估维度和评估设计原理。另外,还在二语/外语评估的框架下着重讨论汉语评估的发展特点。每章通过典型案例导入所讨论的主题,围绕几个核心问题解析相关的理论、概念、实践方法与设计原理。所涉及的概念采用知识点链接的方式进行阐述。相关实践方法与设计原理通过汉语实例进行说明。为了方便读者进一步思考与研究,全书*后附有思考练习和推荐阅读。本书的宗旨并不是为了给语言测试与评估的相关问题提出标准答案,而是解析当前语言测试与评估领域的主要理论与实践方法供读者参考与思考。
《英语文学导论》教材按照小说、诗歌和戏剧三大文学体裁分为三部分进行编排。每部分按文 学要素分为若干章节。第一部分 小说 (Fiction)介绍小说的要素如情节、人物、 叙述者、背景、主题和风格等;第二部分 诗歌 (Poetry)详述诗歌的各要素如韵 律、修辞、语气、用词、意象、象征等;第三部分 戏剧 (Drama)讲解戏剧的情 节、人物、舞台布景和主题等要素。
本书重点探讨大学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涉及论文的选题、提纲的写作、开题报告写作、摘要写作、引言写作、文献综述写作、研究方法的选择、正文写作、结语写作、学术论文语言的特点、参考文献的规范等,并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学生学术论文写作中的错误,指导学生写出符合学术英语规范的本科毕业论文,同时根据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研究方向,提供优秀的范文作为参考,从而帮助他们提高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水平,写出规范的英语学术论文,为今后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
《生态女性主义》一书从生态女性主义的基本定义出发,进而梳理了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渊源,并特别对其中体现出的生态批评与女性主义批评的交叠性作了介绍与阐释。随后,作者重点关注特里 坦皮斯特 威廉斯和莫言两位作家及其作品,提供了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案例的示范。*后对生态女性主义的未来进行了展望,认为生态女性主义继续发展的生命力在于其非二元的整体性,并作出了将生态女性主义与道家思想相结合的尝试,试图找寻生态女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道路。
希利斯 米勒是美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生前专研维多利亚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与保罗 德曼、雅克 德里达和杰弗里 哈特曼等人构成解构主义耶鲁学派,被誉为20世纪北美为重要的文学批评家。本书为其 共同体 专著之一 Communities in Fiction的忠实译本,也是国内首译。本书是一部饱含着伦理诉求的批评实例,开篇首先介绍了共同体的理论,随后用大量篇幅分别细读特罗洛普、哈代、康拉德、伍尔夫、品钦和塞万提斯的代表性小说,逐一分析了它们对共同体的书写。
在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翻译技术日新月异,给当前的翻译教育和翻译实践带来了空前的影响。国内外围绕翻译技术的研究日益增多,翻译技术已成为翻译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书以翻译技术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翻译技术的本体论、价值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为翻译学引入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对象,丰富和拓展了翻译研究的本体范畴。 全书内容共六章。第一章概述了翻译技术的概念、分类、属性、研究意义等;第二章介绍了翻译技术的演变与发展;第三章梳理了国内外翻译技术研究现状,对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及路径等进行了探讨;第四章探讨翻译技术的作用机制,并结合当前主流的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模式进行了个案分析和研究;第五章聚焦翻译技术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包括翻译技术使用主体的变化、翻译技术带来翻
丛书专门为对英语语法有兴趣的学习者而编写,以丰富、实用的真实语料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参考近年来认知语言学学科在语法研究方面的成果,尤其是对语法本质的认识、语法现象之间的关联等方面的成果,系统阐释英语语法的方方面面。
《语言测试与评价:理论与实践》针对教育改革形式和英语学科教师的需求,探讨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全书共九章,前三章侧重语言测试的基本知识。章阐述语言测试的发展概况和基本概念。第二章主要讲述语言测试有用性框架和语言测试有用性六要素。第三章介绍Bachman和Palmer的试题开发流程框架。第四至第七章重点探讨语言技能,即听、说、读、写的测试理论与实践。后两章直接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英语评价改革和学科核心素养相关。第八章强调促进英语学习的测试与评价及其促学作用。第九章主要就目前大家关注的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测试与评价进行探讨。
《英语成语及英语文化》全面总结英汉成语异同点,全书16个单元,近400条英语成语,按照话题分类讲解。每一条英语成语都有英汉[解释]和[例句],个别英语成语条目下还有[说明]和[变体],四个方面相互补充,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各单元在成语讲解之后还编写了大量练习供读者巩固所学成语,学以致用。全书内容扎实、丰富,结构清晰,语言通俗易懂,讲解细致到位,练习设计科学合理,讲练有机结合,趣味性与知识性并重。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象征符号与边界 象征符号与意义 象征、文化、共同体 共同体: 古典 传统与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废墟:一些被披露的神话 结论 第二章 边界的象征 引言 边界与社会变迁 仪式与边界 象征性逆转与自我意识 第三章 意义共同体 引言 共同体:结构还是象征? 象征符号与社会变迁 外观具有欺骗性 外观与变形 第四章 共同体的象征性建构 共同体是一种心理建构 象征过去 回应当下:族群与地域 共同体与身份 对立与边界:共同体的象征性建构 参考文献 译者简介
《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修订版)》作者为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顾问、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导刘润清教授。此次推出的修订版在原书20万字的基础上增补了约40万字的内容,反映了该教授在探索外语教学科研方法中的诸多新成果,其中包含大量的前沿信息,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修订版涉及范围包括外语教学科研的模式、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如何起草科研申请报告、定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相关关系研究、追溯性研究、实验研究、统计学理论简介、大数据时代展望外语教育中的科研等。全书共12章,论述全面,条理清晰,翔实有据,例证丰富。
"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升级版)"是主要面向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及英语教师的一套大型的、开放性的系列丛书。本升级版或保留原有经典图书品种,或继之以经典图书的新版,或引进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领域的新锐力作以进一步拓展学科领域,希望它能继续对我国语言学教学与研究和外语教学与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书是"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升级版)"中的一本,是学习英式语音的经典教材,在世界各高校广泛使用,深受好评,已更新至第四版。本书结构清晰,分析全面,语言通俗易懂,还配有习题和音频,高中以上水平者亦能阅读,从而掌握英语单词、句子的读音规律,提升语音水平。
全书共八章,*章介绍语料库研究和话语研究的核心理念、研究议题等。第二章则以适合话语研究的语料库建设与加工、话语研究中通用和专用语料库工具的功能介绍为主。第三至七章通过不同的研究案例展示语料库研究与话语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和相关成果。第八章对国际、国内语料库话语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从选题、理论和技术等方面,为本领域研究者提出了建议。
《文学中的共同体 文学-政治介入的现实性》系德国著名学术出版社 Konigshausen Neumann于2013年出版的一部学术论文集。该论集由相关领域重要学者玛戈.布林克与西尔维季.普里奇共同主编,联合来自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等领域的学者,从文学、美学与哲学等解释角度,历时与共时结合且带有鲜明跨学科性质地深入讨论 个体与共同体 危机与共同体 媒介中的共同体 和 共同中的文学与政治 这四组论题之下和之间的共同体主题,分析透彻、独到,相关研究结论科学性与思想性兼备,新意迭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尤其是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浪潮激荡相搏、危机与发展尖锐扭织的当下,具有强烈的启示性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