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结合近10年来农业科技发展近况及农业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编写而成。第一章主要讲述农业系统的构成及农学基础课程的主要研究内容与任务;第二章至第六章为土壤学的相关内容,主要介绍土壤的组成及质地、土壤矿物质及有机质、土壤孔性及结构性、土壤水分、土壤通气、土壤热量、土壤物理机械性质等方面的核心内容;第七章至第十章为耕作学的相关内容,主要介绍土壤耕作的基础知识及技能、作物育种及施肥技术、土壤的种植制度;第十一章至第十三章为作物栽培学的相关内容,主要介绍作物生物学特性及其对于制定农业生产技术措施的积极作用,为农业机械设计及制造提供农艺学信息。
本书重点阐述了木材的解剖、化学、生物、物理、力学和环境学特性及其与加工利用和人类生活的关系;介绍了木材改性、木材与林产品检测、木材科学保存、制造新型木材、现代波谱分析和计算机视觉在木材科学中的应用技术及最新进展;评说了我国的林木资源及当今世界木材科学研究等内容。
本教材分为总论和各论两篇,分别包括15章和10章。总论系统介绍了植物基因组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包括植物基因组测序拼接、转录修饰、进化选择、育种利用,以及植物单细胞基因组、三维基因组和合成基因组等前沿研究,同时兼顾植物群体基因组和细胞器基因组等主题。总论提供了植物基因组的总体概貌和共性知识。各论着重介绍了代表性植物物种(如模式植物、重要农作物和进化起源相关植物)的基因组。各论展现了植物基因组的多样性和异质性。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种子科学技术的基本原理、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内容包括种子的形成、发育和成熟,种子的形态构造和分类,种子的化学成分,种子休眠与萌发,种子寿命和活力,以及种子的加工、贮藏和检验等。全书既考虑了内容的系统性,有利于当前的教学需要,又注重内容的前沿性,兼顾种子科学研究的未来发展。
本书由涉农涉海23所高校、科研院所的74名专业教师共同编写,紧扣学科培养方案,构建了较为系统的海洋牧场建设原理与实践专业知识体系。全书共分九章,包含绪论、海洋牧场构建原理、海洋牧场生境与生态功能、海洋牧场建设设施、海洋牧场选址与布局、海洋牧场生态系统构建、海洋牧场监测与评价、海洋牧场管理、产业融合与发展展望。旨在培养知海爱渔的新型专业人才,为海洋牧场教学和科研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全书共分4篇20章。第一篇重点讲解兽医临床一般检查及系统检查,包括兽医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整体及一般状态检查、器官系统检查;第二篇主要讲解兽医临床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的一般检查,动物排泄物、分泌物及其他体液检查,兽医临床常用生化检查,血浆电解质及血气和酸碱平衡分析;第三篇介绍兽医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检查、超声检查、兽医内镜诊断技术、兽医心电图检查,并简介其他影像检查技术如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放射性核素检查等;第四篇为兽医临床诊断的方法论及症候学,包括兽医临床诊断步骤与诊断的思维方法、症候学、兽医医疗文书等。本书内容兼顾了畜禽和宠物诊断技术;深入浅出,密切联系兽医临床实际;吸纳了新的科学和技术,调整并重组了学科内容,增加了禽类血细胞检查方法、血气分析、心电监护等章节。
本书紧密围绕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从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角度出发,对动物医学专业基础课学习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实验基本理论、操作要领和实验详情等进行了全面介绍。本书主要包括两部分:基本操作技术及规范和实验指导。基本操作技术及规范主要针对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实践环节中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的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环节的实验方法、基本技能的操作技术规范,以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指导主要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指导,其主要内容有家畜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兽医病理解剖学、兽医病理生理学、兽医药理学及综合性实验指导。学生通过此部分学习,应对动物医学专业的实验课程模块有深入的了解,并通过系统实验训练,更好
《家畜传染病学/普通高等院校 十三五 规划教材 畜牧兽医类》的编写,从多位长期在动物传染病防治一线的兽医工作者的角度出发,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我国当前动物疾病尤其是动物传染病防治的实际情况,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动物医学专业疾病防制方面的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将动物传染病的知识和技能列出,进行归类和教学设计,并且在各章节附有思考题,便于读者对各章重要内容好地理解和掌握。《家畜传染病学/普通高等院校 十三五 规划教材 畜牧兽医类》适宜作为畜牧兽医类专业学生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自学参考。家畜传染病学全书包括绪论,畜禽传染病的传染和流行过程,畜禽传染病的防疫措施,人畜共患传染病,猪的传染病,家禽的传染病,反刍动物的传染病,马的传染病,犬、猫、兔和貂的传染病,实验指导
本教材是 全国农业院校新农科动物生产类规划教材 系列之一。教材本着创新、绿色、生态、安全、现代、实用的原则,对章节内容进行全新布局,精减家兔、马属动物及经济动物生产等章节,以猪生产、家禽生产、牛羊生产为重点,将动物繁殖、动物环境控制、动物卫生保健、动物产品安全生产等内容贯穿其中,注重介绍世界及我国畜牧业发展最新进展及新技术,猪、家禽、牛、羊产业发展,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营养价值评定新技术等。全书共11章,内容包括绪论、动物营养原理、饲料、畜禽遗传育种技术、畜禽繁殖技术、猪生产技术、鸡生产技术、水禽生产技术、肉牛、牦牛生产技术、奶牛生产技术、羊生产技术。本教材适用于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动植物检疫、农学、农业经济学等专业本科教学使用。
引自英国Wiley出版社。从香料到制药,再到精细化工,萃取过程是许多工业流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目前,工业萃取过程有三个关键因素:经济性、质量以及环境因素。本书从创新工艺、原始方法、替代溶剂和安全产品等方面全面介绍了天然产物绿色提取的最新知识,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背景、工业应用实例和环境影响。旨在通过改善提取技术中的基本参数和绿色参数,为操作员提供最大的安全保证,保护环境。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提取工程或天然产物化学研究专业学生的学习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天然物提取从业人员参考资料。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植物病理学的基本原理,以及有关植物病害的普遍性、规律性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全书共15章,包括:植物病理学的性质、任务及其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植物病害的病原物及其所致病害;植物病害的诊断鉴定、发生发展、流行预警及其防控原理与防控对策。在内容处理上,本书既重视传统植物病理学的经典理论,又重视现代分子植物病理学和相关学科——经济学、生态学的交叉融合;既重视植物病理学某一理论的不同观点,又重视同一观点的不同解读,以便有利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本教材是作者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水产专业研宄生3年的授课基础上结晶而成,主要包括水产种业和遗传育种的历史演变(绪论)、水产遗传育种的生物学基础、水产遗传育种的生物技术及其育种实践和水产遗传育种的潜在生物技术创新及其育种价值四大篇,共十六章。
本书共26章,介绍了无菌术、手术基本操作、麻醉与疼痛管理、显微外科、体液调节与营养支持、外科感染、软组织损伤、外科休克、神经损伤、胸腹腔及盆腔手术通路、跛行诊断等外科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详述了犬、猫和家畜的皮肤疾病、肿瘤、眼病、耳病、疝、风湿病、骨骼疾病、关节疾病、肌肉和腱及黏液囊疾病、蹄病,以及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理发生、诊断、药物治疗和手术方法,较全面地介绍了国内兽医外科学的研究进展和诊疗新技术。本书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临床操作性。
《p》本教材介绍了设施果树促成栽培的基本理论知识,设施类型与基本结构设计要求,设施环境调控技术,优势资源利用与设施类型、种植品种选择的关系,设施果树园地选择与规划,设施果树的建园与栽植,整形修剪与控长促花技术及设施促成栽培技术。涉及树种包括草莓、桃、葡萄、杏、李、甜樱桃六大树种。这六大树种设施栽培面积占我国现有设施果树栽培面积的90%以上。本教材紧密结合我国设施果树栽培实际,参考了国内同行研究成果,并融入了编者20年的教学经验、科研成果与生产实践。《/p》
本书共分十章,主要内容包括五部分。首先,对土壤地理学的基本特征、研究内容和方法、学科体系及该学科的发展进行了阐述;其次,对土壤的物质组成及其理化性质进行介绍;第三,通过对土壤中的物质能量循环及土壤形成因素的分析,介绍了土壤的各种分类体系及其相互关联,并介绍主要土壤类型的分布、形成过程及理化性质;第四,对土壤的分布规律、土被结构及土壤区划进行了阐述;最后,通过土壤调查与土壤制图将所学的土壤学基础知识和土壤地理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学是18年来国内关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基础理论和实践的全新教科书。《BR》 全书由上、中、下三篇共12章和附录实验组成。上篇——基础理论介绍了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基本概念、生防机制、生防因子、生防途径和措施;分析了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与植物病害系统、生物多样性、植物微生态系和植物-病原物互作体系的关系。中篇——实践应用介绍了各类病原物引起的主要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历史、现状和成就。下篇——研究开发介绍了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附录实验介绍了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学基础实验。
植物生物技术发展迅速,依生命科学发展而生又支撑生命科学发展。本书根据近期该领域发展情况,系统地介绍了植物生物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在编写过程中,既注重反映基本理论知识,又注重反映该领域新的技术和成果。本书在前两版的基础上,对有些章节进行了删减,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修改,较充分地反映了最新研究进展。全书共15 章,把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基因编辑和分子标记选择与育种等内容有机地衔接起来,使读者对生物技术的知识和技术体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本书为第3版,是科学出版社“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共12章,包括绪论、动物福利与实验室认证管理、生物安全、实验动物的遗传学控制、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控制、实验动物的环境控制、实验动物的营养学控制、常用实验动物、遗传工程动物、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动物实验质量监控、动物实验技术。另外,附录收集了国家实验动物管理法规、最新实验动物国家标准及实验动物常用化学消毒剂。全书内容新颖、实用性强。
畜牧微生物学是以微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来研究正常动物的微生物、与饲料及其加工相关的微生物、与畜产品相关的微生物、动物的病原微生物及其所致传染病的免疫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是动物科学专业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全书包括总论、各论、实验指导和附录。总论部分包括三大类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非细胞型微生物)、微生物生态学、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动物免疫学等的基础理论;各论部分包括动物病原微生物、饲料与微生物、畜产品与微生物等实用理论;实验指导部分主要是畜牧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项目;附录部分包括实验室常用的器皿、仪器、培养基、染色液、试剂等的准备,以及病原分类目录和疫病病种目录。
园林树木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它与植物学、植物地理学、植物生态学、园林植物栽培学等多门学科均有联系,是园林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园林树木的形态特征、系统分类、地理分布、生态习性、栽培管理及应用。学好园林树木学,对园林规划设计、施工、园林的养护管理等专业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本教材按照自诩考试教学要求编写的,编写中主要参考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的教材和论著,力求做到在阐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前提下,结合园林建设的实际需要,努力反映园林树木学学科领域近代的发展和*成果,考虑到教材需要拓宽专业知识面,给读者留有继续学习、不断拓展知识的空间。同时注意到教材的系统性和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本书按照植物病虫害测报学的逻辑顺序,系统、简明地阐述了植物病虫害测报学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和应用实例。全书共10章,第一章介绍植物病虫害测报学的概念、原理及测报内容等;第二章至第四章介绍植物病虫害监测的主要原理和方法;第五章系统介绍植物病虫害测报方法;第六章介绍信息技术在植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中的应用;第七章和第八章介绍植物病虫害测报发布与效果评价;第九章介绍植物病虫害测报发展远景;第十章介绍我国重要植物病虫害测报实例。各章在章前有思维导图和本章概要,章末附有复习题,供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