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纸质教材与 数字课程一体化设计的新形态教材模式,集成了更系统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本书纸质教材按照经典的植物学知识体系介绍了种子植物形态解剖、植物系统、种子植物分类以及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书中采用了1 000 余幅编者原创彩图,形象直观,把微观的、不易理解的、动态的现象连贯起来,还形态各异、色彩丰富的植物界以本来面目。针对学生鉴别植物的能力薄弱,本书加强了种子植物形态术语的配图和65 个代表科的阐述,以期在少量物种的范围内,熟悉形态术语的含义,掌握检索表的运用。各校可根据学时的多少和地域差异选择使用教材中的内容。 本书数字课程分为辅学类、辅教类和扩展类三大部分,内容涵盖学习要点、难点分析、拓展阅读、推荐阅读、相关网站介绍、习题及参考答案、拓展实验与实践、视频演示等资源。 本书选材尽
本书在第五班的基础上,以问答的形式详细介绍了杀虫剂、杀螨剂、杀鼠剂、杀软体动物剂、杀菌剂、杀线虫剂、熏蒸剂、杀病毒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药品种及其混剂的特性、用途、防治对象、施用技术、施药适期及注意事项等,全面反映了当前我国农药应用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成果。 书后附有农药剂型名称及代码、农药中英文通用名称对照、禁限用农药品种、农药应用快速检索表,便于查阅。 本书适合青年农民、乡村技术人员、植保干部、植物医生、农药经营人员阅读,也可供农药院校农药、植保的相关专业师生查阅使用。
本书在版基础上,简要介绍了杀虫剂的基础知识与当前各类作物的主要虫害,以杀虫剂品种为主线,详细介绍了当前主要杀虫剂品种信息及其应用技术,包括结构式(包含分子式、分子量和CAS登录号)、名称(化学名称、其他名称)、理化性质、毒性、作用机制与特点、适宜作物、防除对象、剂型、应用技术、注意事项等内容,另外,在每个单剂品种后面,还重点介绍了主要复配制剂的应用技术等内容。 本书内容丰富新颖,编排科学合理,实用性强,可供农业技术人员及农药经销人员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农药、植保等专业师生及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为昆虫学入门教材,是作者根据现代昆虫学发展趋势与教学的需求,在借鉴过去近百 年我国昆虫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主要内容包括昆虫的外部形态、内部解剖和生理 学、生物学、分类学及生态学等基础知识。该教材既保持了传统教科书的基本内容,又融入了 相关领域的新进展,具有现代性与前瞻性;每篇后面附有国内外重要参考文献40~170篇,以 便于读者延伸阅读。 本书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植物保护或森林保护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植物生产类 其他专业、综合性大学生物学科类、草业科学类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还可供相关专业的师生 及科技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重点介绍食品化学的基础理论及其相关的实用知识。全书共分 12 章,主要内容包括食品的 6 大营养成分、食品的色香味成分和有害成分的结构与性质,它们在食品加工储藏中的变化及其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的影响,同时还包括酶和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等。本书还对近年来食品化学的每一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做了介绍和探讨(阅读材料),并注重反映食品化学的研究成果,同时引入了二维码技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增加阅读量。每一章都给出了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及必要的思考题和参考文献,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章的重点、难点。尤其注重了实现专业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发挥本课程的育人主渠道作用,每一章通过不同的切入点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其中,在信息技术内容中也增加了一些思政内容案例。
本书共十章,分为基础篇和拓展篇两部分。基础篇共五章,主要介绍土壤样品采集与制备的方法和土壤学常见的理化性质分析方法。第一章简要介绍土壤样品采集与制备;第二章讲述土壤含水量测定;第三章讲述土壤孔隙度和质地分析;第四章介绍土壤电化学性质分析;第五章讲述土壤有机质和氮含量测定。拓展篇共五章,主要拓展介绍一些在农业、生态环境和全球变化等当前土壤学热点研究领域常用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分析方法。第六章介绍土壤水势和水分特征曲线测定;第七章讲述土壤有机质组分测定;第八章介绍土壤磷和钾分析方法;第九章讲述土壤微生物性质测定;第十章简要讲述土壤温室气体交换通量测定。基础篇部分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土壤学实验技能;拓展篇的内容供感兴趣的同学或者具备实验分析条件的院校选做,以提升学生
本教材是土木、水利、海洋工程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教材,是在中山大学水文学原理、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多年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涉水专业本科教学实践的新特点和新要求编写而成。本教材共8章。第1章水文气象学概论,包括水文气象学学科概述、水文气象学的重要性、水文气象研究历程;第2章 大气过程,包括基本大气特性、温度和湿度 、大气运动、大气环流;第3章水汽输送,包括大气水汽含量、水汽输送通量散度计算、 大气水分收支;第4章降水,包括降水的形成和类型、 暴雨的概述及成因、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第5章蒸发与散发,包括水面蒸发、土壤蒸发、植物散发、流域蒸散发;第6章径流形成原理,包括基本概念、产流过程、汇流过程、水文模拟;第7章洪水和干旱,包括洪水过程、干旱过程、我国的洪灾和旱灾;第8章气候变化与水
本书在版的基础上,精选农药品种339个(收集至2021年3月),其中除草剂26类共计270个、除草剂安全剂13个、植物生长调剂剂56个,系统介绍了各农药品种的创制经纬、产品简介(包括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CAS登录号、化学名称、理化性质、毒性、生态效应、环境行为、制剂、主要生产商、作用机理等)、应用(包括适宜作物与安全性、防除对象、使用方法等)、专利与登记概况(包括专利名称、专利号、申请日期及其在世界其他国家申请的相关专利、工艺专利、登记情况等)、合成方法(包括基本原料的合成方法、合成实例)、参考文献等。另外,本书还介绍了相关重要杂草的一些知识以及除草剂概况,供读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研发时参考。书后附有2020年HRAC公布的除草剂作用机理分类表等附录以及农药中英文通用名称索引,供读者进一步检索。本书具有实用性强、信息
本书根据全国 十四五 规划教材建设精神,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土壤肥料学科研究发展的进展和成果,紧密结合我国农业的生产实践,在陆欣、谢英荷教授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规划教材《土壤肥料学》(第二版)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土壤基础理论、肥料基础理论和实验指导及附录。该书既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种植类本科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土壤肥料科研、生产、管理人员的业务参考书。
本教材分为总论和各论两篇,分别包括15章和10章。总论系统介绍了植物基因组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包括植物基因组测序拼接、转录修饰、进化选择、育种利用,以及植物单细胞基因组、三维基因组和合成基因组等前沿研究,同时兼顾植物群体基因组和细胞器基因组等主题。总论提供了植物基因组的总体概貌和共性知识。各论着重介绍了代表性植物物种(如模式植物、重要农作物和进化起源相关植物)的基因组。各论展现了植物基因组的多样性和异质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并指出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 。为了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材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教材工作,不断提高教材建设水平,充分发挥教材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结合动物科学专业实际,我们组织编写了《宠物食品加工与质量控制》一书。 《宠物食品加工及质量控制》共分为十二章,阐述了宠物食品发展的历史、宠物食品的概念及分类、宠物食品的适口性、宠物食品原料、宠物食品添加剂、犬猫的营养需要量、宠物食品配方、宠物食品包装、宠物食品工厂设计、宠物食品的生产工艺及设备、宠物食品的质量控制、宠物食品法规体系等相关内容。
本书重点阐述了木材的解剖、化学、生物、物理、力学和环境学特性及其与加工利用和人类生活的关系;介绍了木材改性、木材与林产品检测、木材科学保存、制造新型木材、现代波谱分析和计算机视觉在木材科学中的应用技术及最新进展;评说了我国的林木资源及当今世界木材科学研究等内容。
本书以哺乳动物为主要对象,兼顾禽类等动物门类,系统介绍了动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同时对生理学不同研究领域的新理论、新发现及前沿性成果也适当涉猎。全书内容包括细胞的基本功能、神经生理、血液生理、血液循环、呼吸生理、消化与吸收、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泌尿生理、内分泌、生殖生理、泌乳生理,并单独安排一章讲述禽类生理特点。本书力求文字简洁、重点突出,书中采用了大量图、表直观地展示动物生理学的相关原理,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本书为新形态教材,纸质教材与数字课程一体化设计。配套的数字资源包括每章的知识导图、学习基础、学习要点,与正文知识点紧密相关的拓展阅读,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提供参考。 本书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动物科学类、动物医学类、生物学类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学用书,亦可作为国
本教材是为植物保护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环节技能训练方面编写的参考教材,涵盖了专业的基本技能、科研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教师岗位技能、企业岗位见习等方面的技能训练。本教材内容分为7个项目,每个项目包含若干个训练,共计77个训练。整体布局本着从植物保护专业的特点与实际出发,沿着病虫害寄主的识别、病虫草害田间与室内诊断、病虫草害的综合治理、研究项目的申报与实施、研究报告的撰写、相关教师教学岗位的训练及毕业前企业岗位见习等方面训练的主线进行编写,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实际,灵活选择项目及训练内容。
全书共分15章,包括两大部分内容。前7章为土地管理基础理论部分,主要从土地管理的概念、学科体系、基本理论、历史发展、管理体制和管理政
林学概论是高等农林院校非林学专业学生了解林学知识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这门课程是其在校一次系统了解林业和学习林学知识的机会。课程教学内容应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和熟悉林学各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专业知识解决林业生产中存在的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部分专业,如林业经济管理等,还能为其所学专业的其他课程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提供林学常识性的知识内容。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除了能够概括地了解和掌握林学的知识体系外,还应该从中领悟到树立环境意识和生态保护的意义,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修养和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因此,对于非林学专业学生来说,林学概论应是提高学生个人林学情怀和修养的基础课程。 本教材是作为林学基本知识的概括介绍,内容力求系统全面,但内容深
本教材是作者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水产专业研宄生3年的授课基础上结晶而成,主要包括水产种业和遗传育种的历史演变(绪论)、水产遗传育种的生物学基础、水产遗传育种的生物技术及其育种实践和水产遗传育种的潜在生物技术创新及其育种价值四大篇,共十六章。
《农业植物病理学(第二版)》为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2006年出版,《农业植物病理学(第二版)》为第二版,由全国26所农业院校长期从事“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及科研工作的专家共同编写和修订。 《农业植物病理学(第二版)》共分水稻病害,麦类作物病害,玉米、高梁和谷子病害,薯类作物病害,棉花和麻类病害,油料作物病害,烟草和糖料作物病害,果树病害和蔬菜病害九章。《农业植物病理学(第二版)》对各类作物重要病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叙述,并附有典型症状和病原显微形态及病害循环图。各章单独编写了一节该类作物病害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及主要技术措施,对次要病害以附表方式简要描述了症状要点、侵染来源及传播途径;章末附有复习思考题,书末列有相关参考文献和主要参考网站。
本书由涉农涉海23所高校、科研院所的74名专业教师共同编写,紧扣学科培养方案,构建了较为系统的海洋牧场建设原理与实践专业知识体系。全书共分九章,包含绪论、海洋牧场构建原理、海洋牧场生境与生态功能、海洋牧场建设设施、海洋牧场选址与布局、海洋牧场生态系统构建、海洋牧场监测与评价、海洋牧场管理、产业融合与发展展望。旨在培养知海爱渔的新型专业人才,为海洋牧场教学和科研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环境土壤学是土壤科学与环境科学交叉形成的新学科,近年来发展很快。本教材以处在陆地生态系统枢纽环节与中心地带的土壤环境要素为研究对象,系统介绍了环境土壤学形成过程、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全书由基础篇、原理篇和应用篇三大部分11章构成,其中基础篇包括土壤性质组成、土壤形成分类、土壤环境质量以及环境土壤研究内容。原理篇包括土壤碳、氮、磷、硫、氟循环与环境效应,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的行为与危害、有机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行为与危害等内容。应用篇包括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与风险评估方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农用地土壤修复与安全利用、典型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及应用案例。本教材适用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工程、生态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参考。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学是18年来国内关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基础理论和实践的全新教科书。《BR》 全书由上、中、下三篇共12章和附录实验组成。上篇——基础理论介绍了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基本概念、生防机制、生防因子、生防途径和措施;分析了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与植物病害系统、生物多样性、植物微生态系和植物-病原物互作体系的关系。中篇——实践应用介绍了各类病原物引起的主要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历史、现状和成就。下篇——研究开发介绍了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附录实验介绍了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学基础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