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回顾了SAR卫星系统与应用技术国内外发展历程,系统地介绍了卫星轨道、电磁波、雷达系统、SAR系统工作原理、典型工作模式及成像算法等基础知识,结合典型目标阐述了SAR图像主要特征和图像处理算法,并根据作者及团队近年来研究工作论述了SAR卫星图像目标检测识别、极化地物分类、变化检测及人工智能应用等技术,给出了减灾、地质、农林和海洋等领域的应用案例。本书适合于有一定电子技术基础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参考书。
本书是作者在总结多年研究生课程“卡尔曼(Kalman)滤波与组合导航原理”的教学经验,吸收十余年从事惯性导航与组合导航技术研究的科研成果,以及参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注重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强。全书共9章,主要包括捷联惯导算法及其误差分析、地球重力场基础、Kalman滤波基本原理、初始对准与组合导航技术、捷联惯导与组合导航仿真等内容。书中附有丰富的MATLAB仿真程序可供读者参考,还有练习题可供读者拓展学习或练习使用。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导航制导与控制、仪器仪表等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用书和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卫星导航终端测试系统原理与应用》系统介绍了卫星导航终端测试系统的发展建设情况,详细阐述了卫星导航终端测试知识及室内测试、室外测试、抗干扰测试等系统建设技术。《卫星导航终端测试系统原理与应用》共11章,内容包括导航终端测试理论与方法、卫星导航终端软件仿真与测试系统、北斗导航终端室内测试系统、多模导航终端测试评估系统、室内无线抗干扰测试环境、室外测试系统、导航信号模拟器、导航终端测试方法、测试系统标校等。《卫星导航终端测试系统原理与应用》基于作者多年的北斗卫星导航终端测试技术研究和工程建设经验,汇聚了该领域长期积累的宝贵技术成果,对我国从事卫星导航终端研发及测试的工程技术人员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亦可作为高等院校师生进行导航终端测试知识学习和相关研究工作的参考书。
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认知通信抗干扰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涉及通信干扰认知、抗干扰波形、干扰抑制处理、抗干扰决策与评估四个方面。全书共11章,主要介绍了通信干扰基本原理、通信干扰认知,直接序列扩频抗干扰通信、跳频扩频抗干扰通信、超宽带抗干扰通信,时域干扰抑制、变换域窄带干扰抑制、空域干扰抑制、通信抗干扰智能决策、通信抗干扰效能评估等。 本书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实践,强调基础理论及前沿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作为高等学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数据链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电子对抗、通信对抗等领域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是一种新型的无线通信技术,近年来兴起了对该技术的研究和产品开发热潮。本书以科普性、理论性、技术性和实用性为编写原则,面向智能制造发展过程中对各类生产要素高精度定位的需求,深入浅出地阐述了UWB高精度定位技术的相关理论、方法、模型和实现算法。同时,结合本书作者及其科研团队在智能制造领域中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介绍了行业代表性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案例。为增强本书的技术实用性,在附录部分涵盖了关于TDOA的定位程序、定位数据处理及显示程序、UWB典型产品选型指导以及UWB系统标准化接口协议等,兼具实用技术手册的功能。本书可以为UWB定位软硬件研发人员、企业安全和生产运营管理人员、智能制造系统研发人员提供宝贵的技术参考,同时也可以作为无线通信、智能制造及其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
本书结合雷达实例介绍相关原理在相控阵设计和分析中的应用,阐述关键理论结果在具体设计问题中的应用,并提供大量与雷达设计理论相关的参考资料。本书的前六章主要介绍了常规雷达的功能,包括:雷达波形、信号处理、搜索与截获、目标跟踪与分类等。第七章开始介绍一些相控阵雷达数据处理的内容,包括:资源管理、时间管理、波束形成、搜索、跟踪和目标分类的关键算法。第八章主要介绍相控阵雷达抑制干扰的相关知识点,包括栅瓣抑制、自适应处理方法。第九章介绍相控阵雷达结构。第十章详细介绍一种相控阵雷达工程设计工具的应用。第十一章介绍相控阵雷达设计过程中对硬件、软件的要求。最后三章主要介绍一些防空反导相控阵雷达的高阶设计应用。
本书为教j育y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 全书分为输电线路施工和配电线路施工两篇,共11章。其中,输电线路施工篇包括输电线路测量及检查、杆塔基础施工、杆塔组立、导线和避雷线的展放、接地装置施工、500kV线路施工、施工质量的检查和验收;配电线路施工篇包括架空配电线路施工、配电电缆施工和配电设备的安装施工等内容。 本书主要依据现行架空输电线路施工技术规程和输电线路施工技术规定,结合编者多年从事输配电线路施工和专业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并根据全国统一教学大纲编写而成,图文并茂,内容通俗易懂、层次分明。
曾昭桂主编的《输配电线路运行和检修(第4版)》为全国电力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输配电线路运行和检修(第4版)》是根据输配电线路运行和检修的规程规范和电力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进行修订的,主要讲述输配电线路的运行和检修,并适当介绍有关电气计算和过电压保护等知识。全书内容包括:电力网的功率和电能损耗计算,降低线损的措施,功率的分布,电压计算与电压调整方法,导线截面的选择,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防雷保护,过电压与绝缘配合等基本知识;输配电线路的运行要求,巡视和运行中的测试及事故预防;输配电线路的检修和带电作业等。本书理论联系实际,论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每章后附有习题,便于读者自学。 本书为高职高专院校电力技术类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电力行业的培训教材,还可供从事输配电线路方面的技术人员参考。
这是一本第五代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的集大成之作,它将帮助初学者和从业者全面掌握5G无线系统中的各项关键技术。本书由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CTO、CIO王喜瑜领衔撰写,得到了中兴通讯监事长谢大雄、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闻库等业界和学界专家的推荐。本书全面、系统、深入地讲解了5G无线系统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5G系统架构、协议栈、各种随机接入过程、UE状态和移动性管理、控制信道设计、参考信号设计、数据信道设计、MAC层过程、注册和会话管理过程等。书中不仅对这些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还给出了大量实例和总结。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数字通信信号侦察,即对采用数字调制体制的各类通信设备的无线电信号进行截获、分析、参数测量、解调识别、编码分析,获得非合作方数字通信设备采用的各类特征参数。在国内,本书首次从通信侦察的角度,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数字通信信号的检测分析、解调、编码识别等内容。
本书系统、透彻地阐述了GPS及其接收机设计的各项相关内容,包括GPS信号结构、时空坐标系、测量值、定位原理、卡尔曼滤波、接收机的射频前端、信号捕获和信号跟踪。此外,本书还介绍了差分精密定位、GPS与惯性导航的组合和地图匹配三方面GPS应用技术,论述了多路径、电磁干扰、互相关干扰、高灵敏度GPS、辅助GPS等关键课题。本书理论分析清晰,实用性强,且内容力求反映近年来出现的GPS近期新技术和成果。 本书可以作为本科生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是所有与GPS等卫星导航系统及其接收机设计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技工作者都应配备的一本的优秀参考书。
本书介绍了短波监测的相关基础知识,短波通信的背景与应用;论述了短波信道的传播特性及对信号的影响和短波主流的调制信号及通信协议;阐述了短波接收机的主流架构、短波阵列信号处理;重点介绍了短波阵列信号处理基础,短波阵列架构和自适应阵列信号处理的矢量模型;分析了信号检测提取技术;详细介绍了导向矢量和特征提取两类经典的信号参数估计方法。
何丽梅、宋慧主编的《电子元器件识别检测与焊 接》前半部分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常用电子元件和半导 体器件的功能特点与识别方法,主要包含电阻 器、电容器、电感器、半导体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等 元器件的功能与识别、检测方法,特别是对近年来兴 起的片式元器件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后半部分首先结合企业的生产环境,介绍了工业 自动化生产的焊接方法,焊接设备及其操作要领。其 后重点论述了手工焊接理论及其应用不同设备与工具 的焊接方法,包括利用热风工作台拆焊、焊接片式元 器件的SMT返修工艺。 本书每章均安排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内容,强 调了以技能培养为主的中职教学理念。实训环节涵盖 了各种典型元器件的检测、安装和焊接方法、操作案 例及相关仪表工具的使用方法。 本书适合作为职业院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及电子 产品制造
本书是关于5G移动网络定时和同步方面的全面指南。无论是网络工程师、系统架构师、运营经理还是技术销售专业人员,本书都能够帮助其了解定时和同步在现代网络中的关键作用。 Synchronizing 5G Mobile Networks的中文翻译版分成了上册和下册。本书是上册,通过本书,你将了解: 定时和同步的概念、目标、来源和传输。 电信领域及其他领域中的定时应用。 构建具有时钟、定时参考源、时间分配和定时信号消耗的同步网络。 标准制定组织在定义定时和同步标准方面的作用。 时钟、时钟信号和时钟组件的细节。 基于传统TDM的频率同步技术。 准确时间协议(PTP)的特性、功能、配置文件和安全性。 在物理和基于数据包的网络中设计和部署定时的很好实践。 定时指标和端到端时间误差预算。
《5G时代的卫星通信》主要介绍了无线电通信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和新兴的领域——卫星通信与地面5G的融合。 该书通过讨论卫星通信在5G系统中的作用、面临的挑战和前景,阐述卫星通信可以作为地面通信的补充,为地面通信无法访问或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的地区提供桥接服务,是解决难以部署有线的电信回传服务的理想方案,是为物联网提供服务的方式。卫星是5G及其无线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书给出了卫星通信与地面5G融合系统的全面描述,内容包含融合用例和应用场景,星地融合和集成的新颖范例,星地融合涉及的关键新技术——软件自定义网络、网络功能虚拟化、星上处理、NGSO卫星星座通信系统、卫星联合分集和切换技术、多载波卫星非线性对策、跳频卫星通信、卫星光学开关键控数据链路、超高速数据中继系统、星上干扰探测和定位、卫星通信系统高级
《卫星导航系统星间链路测量与通信原理》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以导航星间链路系统为代表的大型星座星间链路测量通信原理。 《卫星导航系统星间链路测量与通信原理》共分为9章,内容包括导航星间链路的基本概念与系统需求、体系架构、测量原理与抗干扰设计、接入与时隙规划技术、网络传输与路由技术、标校与测试评估、测量与通信应用技术等,全面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在卫星导航系统星间链路精密测量与通信技术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 《卫星导航系统星间链路测量与通信原理》可作为从事卫星导航系统设计、星间链路星地设备研制、基于星间链路的测量与通信业务开发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的工具书和参考资料,对通信、遥感等领域卫星系统星间建链组网的设计与研究也具有一定参考借鉴价值,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和研究生的参考书。
《GNSS网络RTK技术原理与工程应用》在简要介绍网络RTK(NRTK)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网络RTK中各类误差特性以及处理方法,对网络RTK中关键问题——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模糊度固定,基准站网空间相关误差改正方法(非差与虚拟参考站技术)和区域建模,流动站定位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然后对国际海事无线电技术委员会(RTCM)标准格式、通过互联网进行RTCM传输的协议(NTRIP),以及网络RTK系统的建设与工程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通过不同省级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数据实例分析验证了网络RTK定位虚拟参考站技术和非差网络RTK技术的定位精度。 《GNSS网络RTK技术原理与工程应用》适用于网络RTK系统建设、运行维护和使用人员阅读,也可用作大专院校测绘工程等专业的参考教材。
本书为全国电力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主要讲述火力发电安全生产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安全技术,内容包括电业安全概论、电业安全管理、安全用电知识、电力生产安全技术、事故案例及事故预防、电力设备的防火防爆、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技术措施、职业病预防及紧急救护等。重点介绍了电力生产的安全技术和事故预防方面的知识。
本书以跨越时空的奇妙故事、妙趣横生的诙谐语言、浅显易懂的生活案例和新颖奇特的说理方式阐释了“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思想方法、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课程教学中的若干疑难问题提供了易学易用的解决方案。本书以章回体小说的形式介绍和解释严谨的科学道理,不仅在形式上有较强的创新性,而且内容也很具启发性和可读性,对把握“信号与系统”课程思想、理解概念和掌握方法都有较大的帮助。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学生学习“信号与系统”课程的参考读物,对讲授“信号与系统”“高等数学”“电路分析基础”“通信原理”等课程的青年教师也有较大的启发作用。本书还可供相关领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参考。
本书针对复杂条件下的目标检测识别及跟踪技术,主要介绍了在复杂条件下目标检测识别及跟踪技术的有关方法和硬件技术,涵盖了图像处理相关基础知识、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融合跟踪技术、复杂气象条件的目标检测算法以及将传统算法和深度学习算法相结合的目标跟踪算法等内容。针对在复杂条件下常规目标检测识别跟踪方法的不足,本书使用红外和可见光图像的融合、图像去雾等方法提升了算法性能,并结合实际情况,叙述了以嵌入式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和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架构的硬件系统为基础的算法部署和应用,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导航制导类和图像处理类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从事准确制导、抗干扰跟踪识别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围绕雷达信号频率变化和功率变换,系统介绍了雷达目标与环境、雷达信号、雷达频综器、雷达发射机、雷达馈线、雷达天线、雷达接收机、雷达信号处理、雷达终端信息处理、雷达距离方程、雷达目标参数测量、新体制雷达系统等。
《光纤陀螺工程与技术》是一部侧重于中、高精度光纤陀螺工程化理论和技术的专著。全书共有10章。第1章系统阐述光纤陀螺的传递模型,首次揭示了振动零偏效应的物理机制,并给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第2章讨论光纤陀螺的输出统计模型和评估噪声性能的Allan方差分析方法,推导了典型噪声系数引起的光纤陀螺漂移公式;第3章至第8章,分析中、高精度光纤陀螺的主要误差及其抑制措施,并对噪声机理和抑噪技术给出了较完整的描述;第9章介绍光纤陀螺核心敏感元件光纤环圈的绕制和固化工艺,重点分析了环圈固化胶体的应力松弛效应对高精度陀螺标度因数长期稳定性的影响;第10章对激光器驱动干涉型光纤陀螺的背向散射和偏振交叉耦合引起的相干误差进行建模分析,并概述了采用带隙光子晶体光纤的干涉型光纤陀螺前沿技术的研制进展和应用前景。《光纤陀
本书所指的光子晶体光纤陀螺是采用光子晶体光纤作为传感介质,并基于Sa-gnac效应的光纤陀螺。相比传统陀螺用光纤,光子晶体光纤可实现低环境敏感性、低损耗、低非线性、低色散、低延迟的宽带导光,解放光纤陀螺技术应用中的材料。从原材料级提升光纤陀螺的环境适应性和光学噪声水平,可形成光纤陀螺技术跨代式发展,具有优越的特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光子晶体光纤陀螺的原理、光子晶体光纤特性及在陀螺中的误差机理、光纤设计与制备、光子晶体光纤熔接、环圈绕制、直接耦合技术,同时介绍了光子晶体光纤陀螺光源、调制解调、结构设计、数字仿真分析,以及惯性导航应用技术等。 本书可供从事光子晶体光纤陀螺及系统技术研究、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院校师生阅读。
以日本碳化硅学术界元老京都大学名誉教授松波弘之、关西学院大学知名教授大谷昇、京都大学实力派教授木本恒畅和企业实力代表罗姆株式会社的中村孝先生为各技术领域的牵头,集日本半导体全产业链的产学研各界中的骨干代表,在各自的研究领域结合各自多年的实际经验,撰写了这本囊括碳化硅全产业链的技术焦点,以技术为主导、以应用为目的的实用型专业指导书。书中从理论面到技术面层次分明、清晰易懂地展开观点论述,内容覆盖碳化硅材料和器件从制造到应用的全产业链,不仅表述了碳化硅各环节的科学原理,还介绍了各种相关的工艺技术。本书对推动我国碳化硅半导体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适合功率半导体器件设计、工艺设备、应用、产业规划和投资领域人士阅读,也可作为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的理想选修教材。
本书对导航终端欺骗技术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INS/GNSS组合导航模式下无人机隐蔽性欺骗的一系列关键技术,设计了面向不同导航终端(纯卫星导航或组合导航)、不同任务背景(定点捕获、定向驱离等)下很优的卫星导航诱骗策略,研制了导航欺骗信号生成的地面控制软件(模块),并通过多次针对小型无人机的导航欺骗实验进行了验证。 本书系统性介绍了INS/GNSS组合导航模式下无人机隐蔽性欺骗的关键技术研究成果,突出工程实践与实验验证,有助于为相关专业人员提供有价值的技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