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
《袖珍日汉汉日词典(修订版)》又经过编者一年的辛勤笔耕,增补了近5千条词汇,如 博客 、 网吧 、 数码相机 等离子电视 等新词,对原有词汇进行了重新订正、增删,对版面也进行了大幅度修改,从而使本词典更加翔实新颖,通俗易懂,简明实用,词汇丰富,言简意赅。《袖珍日汉汉日词典(修订版)》是供初、中级日语学习者使用的袖珍型语言工具书,装帧精美、携带方便、易于查阅。《袖珍日汉汉日词典(修订版)》收词采用 全、准、新 的原则,基本词汇与新词均已收齐。与其他同类型词典相比较,《袖珍日汉汉日词典(修订版)》新词及新词汇之丰富,读者会不言自明,喜不自胜。《袖珍日汉汉日词典(修订版)》分为日汉和汉日两部分。日汉词典共收入基本词和基本词组约25000余条;汉日词典收入汉语常用单字和多字词条约28000余条。汉语词条均
本书是一本趣味性汉字普及字典,收录600多个常用汉字,以其甲骨文字形为依据为每个字配置字源插图,后列举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形,剖析字形、分析本义,进而引出引申义、假借义,每个义项都有古诗文佐证。本字典图文并茂,深入浅出,趣味性强。开本袖珍,便于携带,查检方便。
《新华成语词典》第2版由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修订。这次修订,以大型语料库为文献依据,吸收多年研究成果,对词典的收词、释义、例证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研究和改进。在保持第1版优点、特色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质量,增强词典的科学性、实用性。 ◎ 审核、调整词目,收词从第1版的8000余条增加到10000余条,增收大量古今常用成语及新近产生的成语。 ◎ 全面检查、改进释义。 ◎ 核查书证;补充及更换部分更典型、更恰当的书证。 ◎ 调整语源阐释方式,增加 语本 体例以表明成语定型之前的语源。 ◎ 以常用常见和兼顾语源为原则,对部分主副条进行调整。 词典采用双色套印,条目释义部分用蓝色楷体表示,较第1版更为清晰、美观。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收录唐代115位诗人的诗作共计263首,宋代80位词人的词作共计235首。每位作家均加附100至200字左右的小传,主要介绍生卒年、籍贯、生平事迹、主要作品等,注重吸收近年学术研究的新成果。《唐诗宋词鉴赏辞典》原则上采用一首作品一篇赏析文章,也有少数难以分割的组诗(词)或唱和酬赠之作,则几首合在一起赏析。作品的赏析文章在1000字左右,务求行文简练,达意为主。鉴赏内容大致包括如下内容:作品背景,内容讲析,艺术特色,后世影响等。诗词中疑难字句,一般在赏析文章中略作解释,亦可单独标出,视情况而定。《唐诗宋词鉴赏辞典》部分篇章附有与所收诗词内容相关的插图,冀图从另一侧面反映唐宋时期的风土人情与时代风貌。《唐诗宋词鉴赏辞典》附有近体诗的格律常识、词律基本知识,谨供读者参考。 中华诗文鉴赏辞
《中华成语词典》共收成语10000余条,酌情收列少量熟语。 对每条成语进行全方位的解释和说明,包括注音、释义、出处、例句、近义、反义、辨析、提示、用法、连用等。通过援引古代和近现代的经典著作,揭示成语的本源,阐释成语的含义、用法及流变,提供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范例。 配有500余幅诠释成语内涵的精美插图,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
本字典收录繁简字共2540多组,每组繁体字在前,简化字在后,中间用横线连接。右上角用阿拉伯数字标明笔画数。释义简明扼要;并指明从繁体字到简化字的简化特征或简化类型。开本袖珍,便于携带,可以随时供读者查考。
一部语文和百科条目兼收的中型词典。在2001年修订版的基础上进行全面修订。新增单字条目500余条,多字条目4300余条,共收条目52000余条。 语文条目突出查考功能。注重收入书面语、成语和通行的新词语条目。字量大,能满足一般的阅读需求。字形、字音、词形体现国家语文规范和标准 百科条目内容丰富,吸收*科研成果。涵盖信息、环保、法律、财经、军事、医学、建筑、天文、地理、哲学、宗教等多个学科。 附录收录17个主题,体现知识性和实用性。如中外历史大事年表、中国主要亲属关系简表、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吉迹、中国特有珍稀动物、常用科技名词规范简表、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发明等。 适合中学师生及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
该书选收古今中外流传广、影响大的名言佳句2000多条,按内容可分为人生、理想、感情、信念、希望、事业、奋斗、成功、失败、品格、意志、坚强、勤奋、快乐、读书等19类。条目编排有序,每句名言后都注明作者或出处。所列选名言佳句内涵丰富,或喻事明理,或反映某一方面的知识、经验和教训;寓意深刻,可温润心灵,陶冶情操,催人奋发向上。文笔优美,语言凝炼,感染力强,能帮助读者提升文学素养,提高语言交际和写作能力。
《巧记中考英语3000词》(口袋本)专为初中生编写,依据英语课程标准,针对初中生的实际需求,收录近3000词。除收入全部课标词汇外,还酌情收入学生课外阅读及日常生活中可能会用到的词汇。该书打破传统的正序排列方式,以词根词缀为基础,结合相关词、同类词、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将相关词汇串联起来,组成一个个记忆词群,串联记忆,大大提高背单词的效率。所给义项丰富,释义精炼。书中还标注出课标词汇和拓展词汇,方便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
百家姓词典参照《百家姓》中的排序和其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中的排名,共选取了两百多个常见的姓氏。书中上溯到*初立姓时确立的文化图腾本貌,让读者从根上了解各个姓氏,追寻各个姓氏的源流。本书注重资料的翔实性和全面性。其中既有专家学者悉心研究的学术成果,又有文献典籍中的大量史实例证,还不乏民间的口头传说,妙趣横生。本书收录比较重要的、有代表性的郡望和堂号。在家族名人的介绍中,本书所选的主要是古代的名人,这是由于古人已有定论,且材料丰富。在繁衍变迁中,本书采取以此姓主流的迁徙和分布状况为主、兼具支流的方法进行探讨,为读者朋友展开一幅幅民族融合、变迁的画卷。
该书对《汉字部首表》的201个部首及其主要统属字做了详细的讲解,每个部首列出甲骨文、金文、篆书等古文字字形,以及一些部中字作为举例。 部首概述 中论述了汉字部首查字法的产生、发展及改革,指出了《说文》540部、《康熙字典》214部以及《汉字部首表》201部规范的成绩和不足,介绍了国家标准GB 18030-2005《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收7万字)汉字部首序的编排方案。可供广大师生和一般读者阅读使用,对部首查字法的研究与规范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该辞典共选取了唐、五代、宋著名词人185家,词作700余首。这些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直到今天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唐宋词这块芬芳绚丽的园圃,令人目迷,令人神醉。她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有机养分。该辞典邀请了160位专家学者对这些作品进行了精彩赏析,以便提高广大读者在古典诗词方面的鉴赏能力。
《唐诗鉴赏辞典》(第2版)收录唐及五代241位诗人的作品1035篇。选诗数量多、范围广,皆为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名篇佳作。诗作按照诗人出生年月先后顺序编排,列有诗人小传,介绍其生卒年、籍贯、经历、著作等。刘学锴、周啸天、钟振振、魏耕原、管遗瑞等80余位专家学者逐篇分析了所选作品的创作背景、思想意蕴和艺术特征,能够帮助读者领略唐诗之美,提高对古典诗歌的解读和鉴赏能力。
《新高考高中英语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学习词典》是专门为广大高中生和高中英语教师编写的实用工具书。词典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核心素养要求编写而成,通过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的语义联想法,来提高英语词汇教与学的效率。全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个部分 同义近义联想法 包含176个课程模块,每个模块含10组同义、近义词;第二个部分 反义联想法 包含34个课程模块,每个模块含10组反义词。书后附按英文单词字母顺序编排的索引,方便按字母查询,与正文中的分类编排形成互补。本书是高考考生快速提高英语词汇量、进而提高英语分数的实用参考书。
本书由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张书岩主编,收入《通用规范汉字表》中有简化字、繁体字、正体字、异体字对照内容的单字头3000余组。字头后依据《通用规范汉字表》附列对应的繁体字和异体字;同一读音的字如有简繁体字非一一对应关系,或有正异体字非一一对应关系等情况的,分立字头。本书依据普通话语音系统,用汉语拼音字母注音,异读字的读音按《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规定处理。字头按笔画、笔顺排列。字典的义项按字义的发展顺序排列,每个义项后面列例证1~6个。为帮助理解,字条最后酌情加【辨析】和【备考】两项。【辨析】对汉字的形、音、义进行辨析,包括辨析易错的笔画、笔顺、形近字、错字;酌情说明非一对一的简繁体、正异体关系;《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所列多音字中,需要辨析说明以方便读者理解的,有旧读需要说明的字
《中华通韵》规定了普通话韵的韵部划分和韵字收录原则,给出《韵部表》和《韵字表》,适用于学校教学和诗歌、戏曲等韵文体裁的创作。《〈中华通韵〉解读》是语文社语言文字规范标准解读丛书中的一本,从各方面对《中华通韵》进行细致解读,目的是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和使用《中华通韵》。全书共三章,第一章为总论,介绍《中华通韵》的性质与特点、制定概况、主要内容;第二章分析《中华通韵》的韵部和韵字;第三章分韵选取符合《中华通韵》的诗、词、曲、现代诗,说明作品的用韵和平仄情况,方便读者更好地利用《中华通韵》进行韵文创作。
《中小学生汉藏实用词典》依据*中小学生课程标准,聘请多位双语教育专家精心编写。本词典由字头、组词、造句、插图几大功能项组成,共收录2700多个单字,15000条组词,7000多条造句。选字以当代实用词汇为主,组词规范恰当,造句浅显凝练,插图形象直观,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收录古代汉语虚词字头161个、词目676条,每个条目都从词性、用法、意义和例句等方面加以说明。所有字头均选自先秦两汉至明清时期的典籍,同时参考了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古诗词中的相关内容。每个字头和词目下标注了词性,对其语法功能进行了归类分析,较为详细地列举出它的用法;援引文献典籍和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句子作为书证并对书证进行了翻译。该书释义准确,书证典型,翻译做到了信达雅,非常适合中学生和语文工作者阅读文言文时查考使用。